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会展人流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49048发布日期:2018-09-04 23:0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
技术领域
:,较为具体的,涉及到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
技术领域
:,更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会展人流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社会化活动的日益频繁,对公共场合人员活动情况的监测及可视化呈现、分析等需求越来越明显,对于公共场合的人员活动的管理及行为分析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实现公共场合人员活动监测和数据可视化以及管理、分析提供了技术基础。针对会展现场这种短时间聚集、高密度活动的场景,对于现场人员活动情况的监测及可视化既可以方便治安管理,也可以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为展会的场馆方、主办方和参展单位提供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服务。针对展会现在复杂的人员活动情况,为展会的多方参与者提供了便捷、准确的解决方案。目前,对于会展的人流监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基于第三方的室内定位服务的人流监测方案通过使用第三方定位公司,如高德、百度等,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标准接口,实现室内定位以及室内地图的呈现,该方法可以保证定位的结果、地图的精确性,功能的稳定性。但是关于活动会展的现场定位受限于第三方室内地图的覆盖范围的限制,同时收到应用程序接口扩展性、功能的完备性不足的限制。(2)基于蓝牙、wifi等技术的人流监测方案在进入到展会的现场后,用户通过开启个人智能终端的蓝牙、wifi等功能,结合室内地图实现会展现场人员活动行为的监测,该方法能够保证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但由于该检测方法要求用户人为开启个人移动终端的指定功能,并进行准确链接,这样操作的话,会受到用户自己配置的移动终端的性能限定以及用户的自主性的限定,使得最终获得的数据的样本数量大大收到限制,难以做到展会现在人员活动行为的高覆盖。具体的可以参加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252062.5的专利。(3)基于第三方软件的数据分析实现人流监测方案通过excel、cognos、styleintelligence、microstrategy、brio、bo、oracle和yonghongz-suitebi等常用数据处理、分析工具软件,对会展人流数据进行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得出一些数据分析的结论。但无法实现展会现场人员活动数据的实时性展示,数据分析的效果准确性难以衡量。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会展人流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通过rfid识别卡标识展会现场人员,依据需求在展会现场部署rfid读卡器,实现现场人员活动的情况的采集,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传输、存储,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通过采用javascript等技术手段完成数据可视化界面,实现对会展现场人员活动监测及数据可视化呈现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会展人流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在会展布置期间,依据会展监测区域需求在会展展馆内部署rfid读写器,使得所有的rfid读写器发出的无线射频电波的有效区域能够覆盖会展的所有出入口、需要监控的各个展位的出入口、以及需要重点关注区域的边界;s20,在服务器平台建立预设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定义会展各展位、场馆出入口及重点关注区域内的rfid读写器的位置和编号,使得所述的rfid读写器的位置能够与会展各展位、场馆出入口及重点关注区域在展馆内的实际位置一一对应;s30,在预设数据库中建立一张存储现场活动情况的表,表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每一张rfid识别卡身份id号、每一台rfid读写器的位置信息或编号、每一台rfid读写器记录到rfid识别卡身份id号的时间及被记录的次数;s40,通过rfid读卡器读取每一张rfid识别卡的身份id号,完成每一个参加展会现场的人员的rfid识别卡的身份id号的记录,并通过会展内部预先设置的物联网或者互联网,使得rfid读卡器与服务器平台建立通讯连接,将rfid读卡器读取的每一张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传输到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的表中;s50,当随身佩戴rfid识别卡的人员进入到监控区域,并且进入到相应的rfid读写器发出的无线射频电波的有效区域内,相应的rfid读写器可以接收到rfid识别卡发出的信号,并同时产生一条记录信息,该记录信息里面包含被读取到的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被读取的时间、以及读取该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的rfid读写器的编号或位置信息,并通过会展内部预先设置的物联网或者互联网,使得rfid读写器与服务器平台建立通讯连接,将rfid读写器产生的一条信息记录传输到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的表中;s60,将rfid读卡器产生的信息记录传送到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的表中后,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处理:当同一个rfid读写器第一次记录到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默认佩戴该rfid识别卡的人员进入到目标监控区域;当同一个rfid读写器再次记录到同一个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后,则默认佩戴该rfid识别卡的人员离开目标监控区域;依次类推,在下一次同一个rfid读写器记录到同一个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则记录为佩戴该rfid识别卡的人员进入到目标区域;s70,对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中记录的一张存储现场活动情况的表中的所有关于信息记录进行清洗,将其中的无效的数据全部清洗掉;s80,调用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现场活动情况的表的数据记录信息,进行分析,通过rfid读写器的编号或位置信息,以及采集到的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被读取的时间和次数,确定参与展会人员进出展会现场,进出各个展位、以及进出需要重点关注区域的时间。s90,在服务器平台接入展会主办方的注册信息、参加展会的人员的注册信息,以及第三方的数据,利用echart、tableau、mangodb、zookeeper、spark、hadoop等大数据分析软件,对会展现场人员活动数据以及展会注册等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对参与会展的人员进行行为分析,并做标签处理。进一步优选的,以上种基于rfid技术的会展人流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还包括s100,采用javascript等技术手段建立会展可视化系统,通过与数据库中标识的rfid读写器位置信息对应的会展现场各区域的对应关系,展示会展场馆、各展位及重点关注地区的人员活动情况及数据分析结果,完成会展现场数据的可视化。在步骤s100中,可视化的载体包括:个人电脑或移动终端。进一步的,所述的rfid读写器的工作频率包括低频(125khz)、高频(13.54mhz)、超高频(850mhz~910mfz)和微波(2.45ghz)。更进一步的,所述的rfid读写器的工作频率为现场展位读写器一般使用超高频。进一步的,所述的rfid读写器发出的有效射频信号的距离为25米。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rfid读写器的距离≤25米。进一步的,步骤s70中,存储现场活动情况的表中清洗掉的无效的数据可以直接删除,或者另外新建表格,将其内容单独保护,用于后期的参加会展的人员的行为分析。进一步的,步骤s70中,存储现场活动情况中的表中需要清洗掉的不合理的数据的判断依据如下:(1)若同一个rfid识别卡在2分钟内连续被同一个rfid读写器记录到3次以上的信息,也就是佩戴同一张rfid识别卡的参与会展的人员被判定为在两分钟以内连续进出目标区域,则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中的存储现场活动情况的表保留第一次同一个rfid读写器第一次记录到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记录,并将后面的几次记录作为无效数据记录,进行清洗;(2)1秒钟以内,同一个rfid读写器一次性记录到20个以上的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也就是说,1秒钟以内,进入或者出去某个目标区域的佩戴rfid识别卡的人员在20人以上,则将此1秒中内采集到的所有数据记录作为无效数据记录,并将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中的存储现场活动情况的表中的关于以上记录的所有数据进行清洗。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案例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会展人流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在会展布置期间,依据会展监测区域需求在会展展馆内部署rfid读写器,使得所有的rfid读写器发出的无线射频电波的有效区域能够覆盖会展的所有出入口、需要监控的各个展位的出入口、以及需要重点关注区域的边界;s20,在服务器平台建立预设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定义会展各展位、场馆出入口及重点关注区域内的rfid读写器的位置和编号,使得所述的rfid读写器的位置能够与会展各展位、场馆出入口及重点关注区域在展馆内的实际位置一一对应;s30,在预设数据库中建立一张存储现场活动情况的表,表中至少包含如下信息:每一张rfid识别卡身份id号、每一台rfid读写器的位置信息或编号、每一台rfid读写器记录到rfid识别卡身份id号的时间及被记录的次数;s40,通过rfid读卡器读取每一张rfid识别卡的身份id号,完成每一个参加展会现场的人员的rfid识别卡的身份id号的记录,并通过会展内部预先设置的物联网或者互联网,使得rfid读卡器与服务器平台建立通讯连接,将rfid读卡器读取的每一张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传输到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的表中;s50,当随身佩戴rfid识别卡的人员进入到监控区域,并且进入到相应的rfid读写器发出的无线射频电波的有效区域内,相应的rfid读写器可以接收到rfid识别卡发出的信号,并同时产生一条记录信息,该记录信息里面包含被读取到的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被读取的时间、以及读取该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的rfid读写器的编号或位置信息,并通过会展内部预先设置的物联网或者互联网,使得rfid读写器与服务器平台建立通讯连接,将rfid读写器产生的一条信息记录传输到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的表中;s60,将rfid读卡器产生的信息记录传送到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的表中后,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处理:当同一个rfid读写器第一次记录到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默认佩戴该rfid识别卡的人员进入到目标监控区域;当同一个rfid读写器再次记录到同一个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后,则默认佩戴该rfid识别卡的人员离开目标监控区域;依次类推,在下一次同一个rfid读写器记录到同一个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则记录为佩戴该rfid识别卡的人员进入到目标区域;s70,对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中记录的一张存储现场活动情况的表中的所有关于信息记录进行清洗,将其中的无效的数据全部清洗掉;其中,步骤s70中,存储现场活动情况中的表中需要清洗掉的不合理的数据的判断依据如下:(1)若同一个rfid识别卡在2分钟内连续被同一个rfid读写器记录到3次以上的信息,也就是佩戴同一张rfid识别卡的参与会展的人员被判定为在两分钟以内连续进出目标区域,则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中的存储现场活动情况的表保留第一次同一个rfid读写器第一次记录到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记录,并将后面的几次记录作为无效数据记录,进行清洗;(2)1秒钟以内,同一个rfid读写器一次性记录到20个以上的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也就是说,1秒钟以内,进入或者出去某个目标区域的佩戴rfid识别卡的人员在20人以上,则将此1秒中内采集到的所有数据记录作为无效数据记录,并将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中的存储现场活动情况的表中的关于以上记录的所有数据进行清洗。清洗掉的数据需要另外新建表格,将其内容单独保护,用于后期的参加会展的人员的行为分析。s80,调用服务器平台中的数据库的位置信息以及存储现场活动情况的表的数据记录信息,进行分析,通过rfid读写器的编号或位置信息,以及采集到的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rfid识别卡的身份id信息被读取的时间和次数,确定参与展会人员进出展会现场,进出各个展位、以及进出需要重点关注区域的时间。s90,在服务器平台接入展会主办方的注册信息、参加展会的人员的注册信息,以及第三方的数据,利用echart、tableau、mangodb、zookeeper、spark、hadoop等大数据分析软件,对会展现场人员活动数据以及展会注册等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对参与会展的人员进行行为分析,并做标签处理。s100,采用javascript等技术手段建立会展可视化系统,通过与数据库中标识的rfid读写器位置信息对应的会展现场各区域的对应关系,展示会展场馆、各展位及重点关注地区的人员活动情况及数据分析结果,完成会展现场数据的可视化。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