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信息转换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57835发布日期:2018-09-29 01:3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数据分析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信息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谈及薪资时经常涉及到职业年金,所谓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金产品,各地社保机构作为委托人,银行等机构作为受托人,与托管人、代理人共同完成职业年金业务的运作。

基于人社部统一给予职业年金相关事宜的操作规范,各地社保机构自行进行业务操作的开发,导致相同的业务,各地社保机构差异化明显。现有技术中,银行等机构接收各地社保机构发送的受托业务的时候,针对各地社保机构的业务操作不同,对应每个社保机构都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业务操作开发,以完成业务的对接和后续处理等。

但是,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各地社保机构的业务操作不同,受托系统必须开发对应每个社保机构的个性化业务操作,系统开发量巨大,耗费时间长,从而导致系统开发效率低,业务操作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信息转换的方法和装置,解决了各地社保机构的业务操作的差异性导致系统开发量大的问题,提高了受托系统处理效率,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信息转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和职业年金相关数据;

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所述业务数据信息符合预设标准。

优选的,所述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从第一映射关系库中确定第一预设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库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社保机构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项名与业务数据名称之间的映射关系;

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优选的,所述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从第二映射关系库中确定第二预设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库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社保机构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内容与业务数据内容之间的映射关系;

通过所述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

优选的,所述目标数据项内容为字典项数据内容,所述字典项数据内容为编码值或代码值。

优选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采用xml格式。

优选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解析社保机构的请求报文获得的,所述社保机构的请求报文是根据所述社保机构自身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文档生成的。

优选的,还包括:

按照预设标准业务操作流程处理所述业务数据信息,获得第一处理结果信息。

优选的,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信息中的目标业务数据内容转换为对应的数据项内容,生成第二处理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处理结果信息中的业务数据名称转换为对应的数据项名,生成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反馈结果信息。

优选的,所述目标业务数据内容为字典项业务数据内容,所述字典项业务数据内容为编码值或代码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信息转换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和职业年金相关数据;

第一转换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第二转换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所述业务数据信息符合预设统一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获得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和职业年金相关数据的第一数据信息;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所述业务数据信息符合预设标准。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对应的数据项名-业务数据名称映射关系和目标数据项内容-业务数据内容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信息转化为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该方式能够灵活地解决了由于各地社保机构的业务操作的差异性导致受托系统接收差异性受托数据的问题,经过映射转换后得到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可直接进行统一业务处理,减少系统业务操作开发量,提高了系统处理效率,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应用场景所涉及的系统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信息转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信息转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信息转换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对于新型养老金产品职业年金而言,各地社保机构作为委托人,银行等机构作为受托人,与托管人、代理人共同完成职业年金业务的运作。其中,各地社保机构是基于统一操作规范自行进行业务操作的开发,导致相同的业务,各地社保机构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地,银行等机构接收各地社保机构的受托业务的时候,针对各地社保机构的业务操作不同,对应每个社保机构都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业务操作开发,以完成业务的对接和后续处理等。但是,开发对应每个社保机构的个性化业务操作,系统开发量巨大,耗费时间长,从而导致系统开发效率低,业务操作风险较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得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和职业年金相关数据的第一数据信息;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所述业务数据信息符合预设标准。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对应的数据项名-业务数据名称映射关系和目标数据项内容-业务数据内容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信息转化为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该方式能够灵活地解决了由于各地社保机构的业务操作的差异性导致受托系统接收差异性受托数据的问题,经过映射转换后得到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可直接进行统一业务处理,减少系统业务操作开发量,提高了系统处理效率,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举例来说,本申请实施例的场景之一,可以是应用到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该场景包括社保机构委托系统101和银行机构受托系统102。社保机构委托系统101基于社保机构自身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文档生成请求报文发送给银行机构受托系统102。银行机构受托系统102解析所述请求报文获得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和职业年金相关数据。银行机构受托系统102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银行机构受托系统102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所述业务数据信息符合预设标准。银行机构受托系统102按照预设标准业务操作流程处理所述业务数据信息,获得处理结果信息,并通过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和第二预设映射关系进行上述转换对应的反向转换得到反馈结果信息,发送给对应的社保机构委托系统101。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应用场景中,虽然将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动作描述由银行机构受托系统102执行,但是,本申请在执行主体方面不受限制,只要执行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动作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场景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场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场景。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信息转换的方法和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

示例性方法

参见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信息转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得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和职业年金相关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数据交换而言,需要具备简单便捷的特点,而可扩展标记语言(英文:extensiblemarkuplanguage,缩写:xml)主要特点就是使用一系列简单的标记描述数据,而这些标记可以用方便的方式建立,即,xml格式其适用于数据交换。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信息采用xml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1中的第一数据信息是指社保机构作为委托人需要受托给银行等受托人有关职业年金的数据。一般来说,银行机构等受托系统基于自身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文档生成请求报文,并将其发送给社保机构委托系统,社保机构委托系统将所述请求报文节解析后得到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解析社保机构的请求报文获得的,所述社保机构的请求报文是根据所述社保机构自身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文档生成的。

步骤202: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各地社保机构的请求报文解析得到的数据信息之间表示同一含义数据项的数据项名差异较大,与受托系统中业务操作中表示同一含义的业务数据名称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预先设定的各地社保机构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项名与业务数据名称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存储在特定的映射关系库,例如第一映射关系库,用于实现数据项名与业务数据名称之间的转换。

由上可知,当获得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数据信息时,可从第一映射关系库中查找到对应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数据项名与业务数据名称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此预设映射关系,可将第一数据信息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从而生成符合受托系统预设标准业务操作中业务数据名称的数据信息。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02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1:根据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从第一映射关系库中确定第一预设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库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社保机构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项名与业务数据名称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2022: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例如,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受托人,其受托系统接收的北京社保机构的委托系统基于自身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文档生成的请求报文后,进行报文解析,得到的第一数据信息包括<planid>234232342323423234</planid>、<institutionid>s01</institutionid>和北京社保机构标识。首先从第一映射关系库可以确定对应北京社保机构标识的“planid-zynjplanid”和“institutionid-zynjmngtype”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其中,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planid”与受托系统业务操作中业务数据名称“zynjplanid”表示同一含义,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institutionid”与受托系统业务操作中业务数据名称“zynjmngtype”表示同一含义。然后,基于该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可以将“planid”转换“zynjplanid”,将“institutionid”转换为“zynjmngtype”,生成包括“zynjplanid=234232342323423234”和“zynjmngtype=s01”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二数据信息。

步骤203: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所述业务数据信息符合预设标准。

可以理解的是,各地社保机构的请求报文解析得到的数据信息之间某些代表同一含义的数据项内容差异较大,与受托系统中业务操作中代表同一含义的业务数据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预先设定的各地社保机构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内容与业务数据内容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存储在特定的映射关系库,例如第二映射关系库,用于实现某些数据项内容与业务数据内容之间的转换。

由上可知,同样可先从第二映射关系库中查找到对应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某些特定数据项内容与业务数据内容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步骤202中符合受托系统预设标准业务操作中业务数据名称的第二数据信息,基于此预设映射关系,可将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从而生成既符合受托系统预设标准业务操作中业务数据名称,又符合受托系统预设标准业务操作中业务数据内容的数据信息。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03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31:根据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从第二映射关系库中确定第二预设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库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社保机构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内容与业务数据内容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2032:通过所述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由于字典项数据内容是指利用编码值或代码值表示固定的可选值选项,例如,用“s01”表示委托人,用“s02”表示受托人;用“0”表示男性,用“1”表示女性等等。则各地社保机构的数据信息的多个数据项内容中一般是代表同一含义的字典项数据内容存在差异,同样与受托系统中业务操作中代表同一含义的业务数据内容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数据项内容为字典项数据内容,所述字典项数据内容为编码值或代码值。

例如,基于步骤202的举例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北京社保机构标识,从第二映射关系库可以确定对应北京社保机构标识的“s01-01”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其中,第二数据信息中的字典项数据内容“s01”与受托系统业务操作中业务数据内容“01”表示同一含义。然后,基于该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可以将第二数据信息中的“s01”转换“01”,生成包括“zynjplanid=234232342323423234”和“zynjmngtype=01”的数据信息,作为业务数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步骤203得到的是符合受托系统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即,各地社保机构发送的请求报文经过步骤201-步骤203中的映射转换后得到都能得到符合受托系统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解决了由于各地社保机构的业务操作的差异性导致受托系统接收差异性受托数据的问题,不再需要针对每个社保机构开发个性化的业务操作,只需要开发统一的预设标准业务操作,就可以直接按照预设标准业务操作流程处理步骤203所得的业务数据信息。从而减少系统业务操作开发量,提高了系统处理效率,降低业务操作风险。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03之后,例如还可以包括:步骤a:按照预设标准业务操作流程处理所述业务数据信息,获得第一处理结果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得第一处理结果信息之后,需要将该第一处理结果信息反馈给社保机构的委托系统,以便社保机构了解自己委托业务的受理情况,由于第一处理结果信息中的业务数据名称和某些业务数据内容仍然是符合预设标准的,并不是社保机构委托系统可识别的,在反馈时需要利用步骤203中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和步骤202中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第一处理结果信息中的目标业务数据内容和业务数据名称转换为对应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数据项内容和数据项名,从而生成社保机构委托系统可以识别的反馈结果信息。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a之后,例如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信息中的目标业务数据内容转换为对应的数据项内容,生成第二处理结果信息;

步骤c: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处理结果信息中的业务数据名称转换为对应的数据项名,生成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反馈结果信息。

对应于步骤202和步骤203中的说明和举例,同样是先基于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确定预设映射关系,再进行后续的映射转换,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同上述步骤203中的说明可知,所述目标业务数据内容为字典项业务数据内容,所述字典项业务数据内容为编码值或代码值。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各种实施方式,获得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和职业年金相关数据的第一数据信息;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所述业务数据信息符合预设标准。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对应的数据项名-业务数据名称映射关系和目标数据项内容-业务数据内容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信息转化为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该方式能够灵活地解决了由于各地社保机构的业务操作的差异性导致受托系统接收差异性受托数据的问题,经过映射转换后得到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可直接进行统一业务处理,减少系统业务操作开发量,提高了系统处理效率,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3,以社保机构委托系统将其职业年金相关数据委托给银行机构受托系统进行处理为例,通过又一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信息转换的方法和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

参见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数据信息转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社保机构委托系统将自身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文档生成请求报文。

步骤302:社保机构委托系统将请求报文发送给银行机构受托系统。

步骤303:银行机构受托系统解析请求报文,获得第一数据信息,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和职业年金相关数据。

步骤304:银行机构受托系统根据社保机构身份标识,从第一映射关系库中确定第一预设映射关系,第一映射关系库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社保机构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项名与业务数据名称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305:银行机构受托系统通过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步骤306:银行机构受托系统根据社保机构身份标识,从第二映射关系库中确定第二预设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库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社保机构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内容与业务数据内容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307:银行机构受托系统通过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

步骤308:银行机构受托系统按照预设标准业务操作流程处理业务数据信息,获得第一处理结果信息。

步骤309:银行机构受托系统根据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第一处理结果信息中的目标业务数据内容转换为对应的数据项内容,生成第二处理结果信息。

步骤310:银行机构受托系统根据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第二处理结果信息中的业务数据名称转换为对应的数据项名,生成对应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反馈结果信息。

步骤311:银行机构受托系统将反馈结果信息发送给社保机构委托系统。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各种实施方式,获得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和职业年金相关数据的第一数据信息;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所述业务数据信息符合预设标准。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对应的数据项名-业务数据名称映射关系和目标数据项内容-业务数据内容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信息转化为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该方式能够灵活地解决了由于各地社保机构的业务操作的差异性导致受托系统接收差异性受托数据的问题,经过映射转换后得到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可直接进行统一业务处理,减少系统业务操作开发量,提高了系统处理效率,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示例性设备

参见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信息转换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例如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401,用于获得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和职业年金相关数据;

第一转换生成单元402,用于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第二转换生成单元403,用于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所述业务数据信息符合预设标准。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换生成单元402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从第一映射关系库中确定第一预设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库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社保机构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项名与业务数据名称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转换生成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转换生成单元403包括: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从第二映射关系库中确定第二预设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库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社保机构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内容与业务数据内容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二转换生成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

可选的,所述目标数据项内容为字典项数据内容,所述字典项数据内容为编码值或代码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采用xml格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解析社保机构的请求报文获得的,所述社保机构的请求报文是根据所述社保机构自身的职业年金相关数据文档生成的。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按照预设标准业务操作流程处理所述业务数据信息,获得第一处理结果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三转换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信息中的目标业务数据内容转换为对应的数据项内容,生成第二处理结果信息;

第四转换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处理结果信息中的业务数据名称转换为对应的数据项名,生成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反馈结果信息。

可选的,所述目标业务数据内容为字典项业务数据内容,所述字典项业务数据内容为编码值或代码值。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各种实施方式,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社保机构身份标识和职业年金相关数据;第一转换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数据项名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名称,生成第二数据信息;第二转换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对应所述社保机构身份标识的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信息中的目标数据项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内容,生成业务数据信息,所述业务数据信息符合预设标准。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对应的数据项名-业务数据名称映射关系和目标数据项内容-业务数据内容映射关系将第一数据信息转化为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该方式能够灵活地解决了由于各地社保机构的业务操作的差异性导致受托系统接收差异性受托数据的问题,经过映射转换后得到统一预设标准的业务数据信息,可直接进行统一业务处理,减少系统业务操作开发量,提高了系统处理效率,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