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46456发布日期:2018-12-05 16:2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触摸功能的用户界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类电子装置中,而且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柔性触控面板技术也得到了业界的关注。如何形成耐弯折性高的柔性触控面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具有沿弯曲轴弯折的弯折区,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条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金属网格图案,至少设置在所述弯折区内,包括第一金属网格线。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并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例如,所述弯曲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金属网格图案包括彼此绝缘的多条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线,所述多条第一金属网格线与所述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分别并联。

例如,所述弯曲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弯折区内,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线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并联。

例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部和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部与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部同层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彼此绝缘交叠设置。

例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过所述绝缘层中的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

例如,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同层设置且电连接,从而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并联。

例如,所述金属网格图案还包括第二金属网格线,所述第二金属网格线构成所述第一连接线。

例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部通过所述绝缘层中的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

例如,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同层且绝缘设置,并通过所述绝缘层中的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并联。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触控面板。

例如,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层叠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作触控面板的方法,所述触控面板具有弯折区,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弯折区内形成金属网格图案,其中,所述金属网格图案包括第一金属网格线,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并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例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部和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在一道构图工艺中形成且电连接。

例如,所述金属网格图案还包括第二金属网格线,所述第二金属网格线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线。

例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部和第二连接线,所述金属网格图案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在同一道构图工艺中形成且彼此绝缘。

例如,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网格图案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部之间形成绝缘层,并在所述绝缘层中形成第一过孔,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部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

例如,在形成所述第一过孔的同时在所述绝缘层中形成第二过孔,所述第一金属网格线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并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一触控区和弯折区关系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触控面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4a示出了图3a中触控面板沿i-i’方向的剖视图的一个示例;

图4b示出了图3a中触控面板沿i-i’方向的剖视图的另一个示例;

图4c示出了图3a中触控面板沿i-i”方向的剖视图的一个示例;

图5a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触控面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透视图;

图7a-图7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图8a-图8g为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变更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目前柔性触控技术主要采用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材料(如ito)作为触控电极材料,然后金属氧化物材料质地较脆,在柔性触控弯折区容易因弯折应力而产生裂纹,大大降低了柔性触控产品的性能和良率。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10的透视图,该触控面板10例如可以应用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如图所示,触控面板10包括第一触控区t1和沿第一弯曲轴b1弯折的弯折区ba,第一触控区t1通常是呈平面的,并且可以是触控面板10的主触控区。弯折区ba中设置有第二触控区t2以及非触控区n1。

例如,该弯折区ba可以分布于第一触控区t1的左右两侧,或者上下两侧,或者仅分布于矩形的第一触控区t1的一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以包括例如两个第一触控区和沿第一弯曲轴弯折的弯折区,该弯折区位于两个第一触控区之间,例如位于触控面板的中部,两个第一触控区位于不同的平面内。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的第一触控区t1和弯折区ba关系的示意性剖视图,其沿图1的线a-a’得到。如图所示,第一触控区t1位于第一区域i中,弯折区ba位于第二区域ii中。弯折区ba的表面法线与第一触控区t1的表面法线朝不同的方向,并且弯折区ba形成为曲面。例如,弯折区ba的剖面形状为弧形,例如可以为圆周的一部分。例如,如图所示,弯折区ba形成为剖面形状为具有预定的曲率半径r的圆周的四分之一,即圆心角θ1为90°。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r值来使得触控面板获得较佳的握持感和美感。

图3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触控面板的分解示意图(未示出焊盘)。如图所示,触控面板10包括基板100、以及设置于基板100上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11以及多条第二触控电极12。第一触控电极11沿第一方向d1(例如图中矩形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触控电极12沿第二方向d2(例如图中矩形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彼此交叉,例如正交。第一触控电极11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部110和第一连接线111,第二触控电极12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部120与第二连接线121。第一连接线111与第二连接线121在垂直于基板100板面的方向上彼此交叠。在非触控区n1中设置有焊盘(bondingpad)150,用于与触控集成电路(图中未示出)绑定(bonding)。每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12均通过走线140连接至相应的焊盘150,从而使得触控面板10与触控集成电路之间实现信号传输。例如,该触控集成电路为触控芯片,为触控面板10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并接收和处理触控面板10输出的触控感应信号,以实现触控感应功能。

例如,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二触控电极12延伸分布于触控面板10的整个触控区,也即分布于第一触控区t1及位于弯折区ba中的第二触控区t2。例如,第一弯曲轴b1的方向与第二方向d2平行。例如,弯折区ba设置于第一触控区t1的左右两侧。

例如,第一触控电极11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2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者第一触控电极11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2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二触控电极12彼此形成互电容。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的触控电极被施加驱动信号,当目标物体(例如手指或者触控笔)靠近或接触该触摸面板时,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的触控电极感测到电容值的变化并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从而能够检测到触摸或者手势等输入信号,实现触控感应功能。

触控面板10还包括至少设置于弯折区ba中的金属网格图案13。金属网格图案13包括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网格线130,第一金属网格线130与位于弯折区ba内的第一触控电极11或者第二触控电极12并联。

在弯折区ba中设置金属网格(metalmesh)图案13,该金属网格图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柔韧性,可以增强触控面板10(特别是弯折区)的耐弯折性以及可加工性。此外,该金属网格图案可以对触控区实现噪声电磁信号屏蔽,提高触控面板10弯折区的信号抗干扰能力。并且,由于金属网格线与触控电极并联,其可以降低触控电极的阻抗,提高触控面板的灵敏度。

例如,金属网格图案13可以仅设置于弯折区ba中,也可以延伸至第一触控区t1中,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以下以该金属网格图案设置于第二触控区t2为例,对该金属网格图案的设置方式以及与第一触控电极11或第二触控电极12的并联方式作示例性说明。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a和3b所示,金属网格图案13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彼此绝缘的多条第一金属网格线130。例如,相邻的第一金属网格线130之间通过虚拟区(dummyarea)131进行绝缘。例如,该虚拟区也可以包括不连接电信号的虚拟线(dummyline)。本公开实施例对该虚拟区的形状和图案不作限制。

例如,多条第一金属网格线130与多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一一对应设置且并联。图4a示出了图3a中触控面板沿i-i’方向的剖视图的一个示例。例如,如图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1的第一触控电极部110与第二触控电极12的第二触控电极部120(参见图4c)以及第二触控连接线121同层设置;第一触控电极11的第一触控电极部110与第一连接线11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03,第一触控电极部110与第一连接线111通过设置于绝缘层103之间的第一过孔141电连接形成桥接结构。例如,第一金属网格线130与第一连接线111同层设置且电连接,从而与第一触控电极11并联。例如,金属网格图案13还与走线140同层设置。例如,金属网格图案13还可以包括第二金属网格线,该第二金属网格线构成该第一连接线111。例如,每条第一金属网格线130与第一连接线111至少形成两处间隔的接触点,从而形成并联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同层设置”是指两种或多种结构在同一基板上,通过同一材料,经过同一淀积工艺与同一构图工艺形成得到,因而该两种或多种结构的材料相同。

例如,基板100可以由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耐久性的塑性材料形成,例如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多芳基化合物、聚醚酰亚胺、聚醚砜、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砜(ps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三醋酸纤维素(tac)、环烯烃聚合物(cop)和环烯烃共聚物(coc)等。

例如,第一触控电极部110与第二触控电极部120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该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氧化锌铝(azo)、氧化铟镓锌(igzo)等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材料。

例如,金属网格图案13的材料例如为铝、钼、铜、银等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例如,金属网格图案13的材料为银钯铜合金(apc)材料。例如,该金属网格图案由平行排列的金属网格线彼此交叉构成,该金属网格线的直径小于5μm,相邻的金属网格线的平行间距大于1mm。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该触控面板10还包括设置于基板100与金属网格图案13之间的消影(indexmargin)层102。例如,该消影层设置来降低透明电极区与非透明电极区的光反射率之差,使得刻蚀后透明电极线条变淡,改善视觉效果。例如,消影层102的材料例如为氧化铌(nb2o5)和氧化硅的叠层结构。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该触控面板10还包括设置于基板100与消影层102之间的硬化(hardcoating)层101。该硬化层可以为触控结构的形成提供一个平整的界面。例如,该硬化层的材料为由有机材料经过固化形成的透明绝缘材料。例如,该硬化层的材料为透明光学胶。例如该有机材料例如为聚酰亚胺(pi)、丙烯酸酯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该触控面板10还包括覆盖于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12上的保护层104。例如,该保护层为透明oca光学胶。

图4b示出了图3a中触控面板沿i-i’方向的剖视图的另一个示例。如图所示,第一触控电极部110还可以通过设置于绝缘层103中的第二过孔142与第一金属网格线130电连接从而形成并联结构。例如,每条第一金属网格线130至少与两个第一触控电极部110形成电连接从而形成并联结构。例如,为了获得较佳的并联效果,第一金属网格线130分别与位于该第一金属网格线跨度范围内的第一个第一触控电极部110和最后一个第一触控电极部110电连接。

图4c示出了图3a中触控面板沿i-i”方向的剖视图的一个示例。如图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1的第一触控电极部110与第一连接线111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2的第二触控电极部120同层设置;第二触控电极12的第二触控电极部120与第二连接线12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03,第二触控电极部120与第二连接线121通过设置于绝缘层103中的第一过孔141电连接形成桥接结构。第一触控电极部110通过设置于绝缘层103中的第二过孔142与第一金属网格线130电连接从而并联。

图5a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图5b为图5a中触控面板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金属网格线130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与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电极12并联。例如,第一金属网格线131的数目与位于弯折区ba内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2的数目相同,每条第一金属网格线131与位于弯折区ba内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2一一对应设置且并联。例如,第一触控区t1沿第一方向d1上的长度为1cm,沿第一方向d1上,有两条第二触控电极12位于弯折区ba内。例如,相邻的第一金属网格线130之间通过虚拟区131进行绝缘。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仅仅用于区分,可以互换;本公开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也可以互换。例如,图5a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描述如下:触控面板的弯曲轴的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金属网格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彼此并联,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

图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透视图。在该示例中,触控面板10还具有第二弯曲轴b2,非触控区n1沿第二弯曲轴b2弯折至触控面板10的背面。例如,第二弯曲轴b2与第一弯曲轴b1平行。例如,非触控区n1与第一触控区t1平行。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减小非触控区n1的布线面积的情况下实现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触控面板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触控面板10。图7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例如,该电子装置为触控显示面板20,触控显示面板20还包括显示面板21,显示面板21与触控面板10层叠设置。显示面板21包括第一显示区d1、第二显示区d2以及非显示区n2。第一显示区d1与第一触控区n1彼此对齐从而彼此对应,第二显示区d2同一第二触控区t2彼此对齐从而彼此对应,非显示区n2与非触控区t2彼此对齐从而彼此对应。显示面板21与触控面板10彼此例如通过黏胶固定,或者一体形成,即触控面板10以显示面板21为衬底基板而直接形成在显示面板21之上。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7b所示,显示面板21的非显示区n2与触控面板10的非触控区n1均弯折至触控显示面板20的背面,从而可以实现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显示效果。

例如,显示面板21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者电子纸显示面板。

为了实现显示效果,触控面板10中的基板100、硬化层101、消影层102、绝缘层103、第一触控电极11及第二触控电极12、保护层104均为透明的。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上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触控电极;在弯折区内形成金属网格图案,该金属网格图案包括第一金属网格线,该第一金属网格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并与该第一触控电极并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叉。

以下将结合图3a-3b、图4a-4c以及图8a-8g对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变更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为了方便描述,图8a-8g中仅示出了触控面板10的部分弯折区的示意图。

在一个示例中,该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801-s803。

步骤s801:如图8a所示,在基板100上形成金属网格图案13与第一连接线111。例如,金属网格图案13至少形成于触控面板的弯折区内,第一连接线111分布于整个触控区。金属网格图案13包括第一金属网格线130,第一金属网格线130与第一连接线111电连接。

例如,形成第一导电层并对该第一导电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彼此连接的金属网格图案13及第一连接线111。例如,该导电层的材料和为铝、钼、铜、银等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例如,该第一导电层的材料为银钯铜合金(apc)材料。例如,该构图工艺为常规的光刻工艺,包括光刻胶的涂布、曝光、显影、烘干、刻蚀等步骤。

例如,请一并参阅图3b,金属网格图案13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彼此绝缘的多条第一金属网格线130。例如,相邻的第一金属网格线130之间通过虚拟区131进行绝缘。例如,该虚拟区包括不连接电信号的虚拟线。本公开实施例对该虚拟区的形状和图案不作限制。

例如,根据触控电极的设计参数,在预定位置处形成多个间隔的第一连接线111。例如,每条第一金属网格线130与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线111形成接触点,以与触控电极形成并联结构。

例如,在该实施例的一个变更实施例中,金属网格图案13还可以包括第二金属网格线,该第二金属网格线形成为该第一连接线111。

例如,形成该金属网格图案13与第一连接线111的同时还在非触控区n1内形成走线140。

例如,还可以在基板100与金属网格图案13之间依次形成硬化层101及消影层102。

例如,基板100可以由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耐久性的塑性材料形成,例如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多芳基化合物、聚醚酰亚胺、聚醚砜、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砜(ps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三醋酸纤维素(tac)、环烯烃聚合物(cop)和环烯烃共聚物(coc)等。或者,基板100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本身,此时将触控电极直接形成在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上,得到一体化的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例如,形成硬化层101包括:在基板100上形成有机材料层,然后对该有机材料层进行固化形成。例如,该硬化层的材料为光学胶。例如该有机材料例如为聚酰亚胺(pi)、丙烯酸酯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例如,该固化方式为uv光照固化。

例如,采用溅射工艺形成消影层102。例如,分别使用铌靶和硅靶并通入氧气连续溅射,而得到包括氧化铌层和氧化硅层的复合层结构的消影层102。例如,通过调节溅射的功率、压强以及温度等工艺条件来调节氧化铌层和氧化硅层的厚度。

步骤s802:如图8b所示,形成绝缘层103并在该绝缘层中形成第一过孔141。第一过孔141对应第一连接线111形成并暴露第一连接线111的部分。例如,每个第一连接线111对应形成两个第一过孔141。例如,在形成第一过孔141的同时还在绝缘层103中形成第三过孔(未示出),该第三过孔暴露走线140的部分。

例如,形成该绝缘层103的材料为有机绝缘材料,以获得良好的耐弯折性。例如,该有机绝缘材料为透明材料。例如,该有机绝缘材料为oca光学胶。例如,该有机绝缘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i)、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

例如,形成该绝缘层的材料为光敏材料,此时形成该绝缘层包括:形成光敏材料层,并对该光敏材料层进行曝光、显影形成第一过孔141,然后烘干固化形成绝缘层103。

步骤s803:如图8c所示,形成第一触控电极部110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2。

例如,在绝缘层103上形成第二导电层,并对该第二导电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彼此绝缘的第一触控电极部110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2。

请一并参阅图3b,第一触控电极部110沿对应形成于每两个第一连接线111之间,并通过第一过孔141与该两个第一连接线111电连接,从而形成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11。例如,第一触控电极部110和第二触控电极12通过该第三过孔与走线140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12沿第二方向d2延伸,包括交替连接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部120和第二连接线121。第一连接线111与第二连接线121在垂直于基板100的方向上彼此交叠。

例如,该第二导电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该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氧化锌铝(azo)、氧化铟镓锌(igzo)等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材料。

这样,就形成了如图4a所示的触控面板10的触控电极结构。

例如,该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形成一层保护层104覆盖上述触控电极结构。例如,该保护层的材料为透明光学胶。

例如,该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形成弯折区ba和第一触控区t1(请参阅图1),弯折区ba相对于第一触控区t1沿第一弯曲轴b1进行弯折形成曲面结构。例如,在该步骤中,使得弯折区ba形成为剖面形状为具有预定的曲率半径的圆周的一部分。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曲率半径来获得较佳的握持感和美感。

例如,该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将非触控区n1沿第二弯曲轴b2(请参阅图6)弯折至触控面板10的背面。例如,非触控区n1与第一触控区t1平行。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减小非触控区n1的布线面积的情况下实现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触控面板结构。

在上述制作方法中,由于在弯折区ba中形成金属网格图案13,该金属网格图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柔韧性,可以增强触控面板10的耐弯折性以及可加工性。此外,该金属网格图案可以对触控区实现噪音屏蔽,提高触控面板10在弯折区ba的信号抗干扰能力。并且,由于金属网格线与触控电极并联,其可以降低触控电极的阻抗,提高触控面板的灵敏度。

图8d-8e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如图所示,与上一实施例中的制作方法的不同在于,金属网格图案13与第一连接线111形成为彼此绝缘。在绝缘层103中形成第一过孔141的同时还形成第二过孔142,第二过孔142对应第一金属网格线130形成并暴露第一金属网格线130。第一触控电极部110通过第二过孔142与第一金属网格线130并联。这样就形成了如图4b所示的触控面板。

图8f-图8g示出了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制作方法的不同在于,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中,第一触控电极11的第一触控电极部110与第一连接线111在一道工艺中形成,第二触控电极12形成桥接结构。

如图8f所示,金属网格图案13的金属网格线130与第二触控电极12的第二连接线121在同一构图工艺中形成且彼此绝缘。例如,在形成金属网格图案13的金属网格线130和第二连接线121的同时还形成走线140。

在绝缘层103中形成第一过孔141的同时还形成第二过孔142和第三过孔143,第一过孔141对应第二连接线121形成并暴露第二连接线121的部分,第二过孔142对应第一金属网格线130形成并暴露第一金属网格线130的部分,第三过孔143对应走线140形成并暴露走线140的部分。

如图8g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1的第一触控电极部110与第一连接线(未示出)以及第二触控电极部120在同一构图工艺中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1通过第二过孔142与第一金属网格线130电连接。第二触控电极部120通过第一过孔141与第二连接线121电连接。例如,第一触控电极11以及第二触控电极部120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三过孔143与相应的走线140电连接。这样就行成了如图4c所示的触控面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