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多功能前面板的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6377发布日期:2018-12-05 16:2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多功能前面板的机箱。

背景技术

机箱的侧板常常上锁以免硬盘等重要的元器件被窃取。然而,硬盘又常常需要自机箱内取出进行更换或者维护,如果从机箱侧板处取出,频繁开启机箱侧板非常不方便,故而很多机箱会将机箱前面板做成可开闭式,以方便安装或者取出硬盘,这样的话,需要在前面板处上锁以保护前面板不被轻易开启,这样也会需要频繁开锁,很不方便。

而且前面板一般不设置散热孔,所以前面板会影响到机箱内部的散热,所以开闭式的前面板在开启时能够帮助机箱内部散热,降低内部温度,从而避免内部元件过度发热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有多功能前面板的机箱,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机箱前面板操作不便、散热不良及功能单一等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多功能前面板的机箱,包括箱体,箱体前端铰接有前面板,前面板包括位于两侧的外框,外框之间平行设置有滤网和挡板,前面板与箱体连接时挡板位于外侧,一侧所述的外框铰接在箱体上,滤网与外框固定连接,挡板与外框铰接,挡板和前面板的开启方向相反,挡板活动一侧的内部设有控制挡板和前面板转动的切换装置,切换装置包括左右滑动设置在挡板内的第一锁杆,外框上开设有与第一锁杆配合的第一锁孔,第一锁杆内套接有操作杆,操作杆可控制第一锁杆的左右滑动,第一锁杆向左滑动后与第一锁孔配合将挡板固定在外框上,挡板后端设有与第一锁杆垂直的凹槽,第一锁杆滑动后操作杆可推入凹槽内,凹槽内滑动设有主动杆,挡板内设有与主动杆垂直的从动杆,从动杆在挡板内左右滑动且可转动,从动杆右端伸出挡板外侧,当挡板与外框固定连接时,从动杆右端伸入外框内,外框内设有控制外框与箱体固定连接的第二锁杆,从动杆转动后与第二锁杆配合,箱体上开设有与第二锁杆配合的第二锁孔。

本发明结构巧妙,构思新颖,使用简单,即方便了对机箱内部零部件的更换和维修,还增加了机箱内部的散热,而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图2中切换装置与从动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b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图4中切换装置与从动杆连接时从动杆与第二锁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前面板中挡板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前面板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6中c部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8可知,一种带有多功能前面板的机箱,包括箱体1,箱体1前端铰接有前面板,前面板包括位于两侧的外框2,外框2之间平行设置有滤网3和挡板4,前面板与箱体1连接时挡板4位于外侧,一侧所述的外框2铰接在箱体1上,滤网3与外框2固定连接,挡板4与外框2铰接,挡板4打开后,滤网3挡在箱体1前端,风可以从滤网3进入到箱体1内部,增大箱体1内的进风量,加快箱体1内部零件的散热,挡板4和前面板的开启方向相反,挡板4活动一侧的内部设有控制挡板4和前面板转动的切换装置,切换装置包括左右滑动设置在挡板4内的第一锁杆5,外框2上开设有与第一锁杆5配合的第一锁孔6,第一锁杆5内套接有操作杆7,操作杆7可控制第一锁杆5的左右滑动,第一锁杆5向左滑动后与第一锁孔6配合将挡板4固定在外框2上,挡板4后端设有与第一锁杆5垂直的凹槽8,第一锁杆5滑动后操作杆7可推入凹槽8内,凹槽8内滑动设有主动杆9,挡板4内设有与主动杆9垂直的从动杆10,从动杆10在挡板4内左右滑动且可转动,操作杆7向右滑动后,操作杆7可推入凹槽8内,然后推动主动杆9向内移动,主动杆9的移动带动从动杆10运动,从动杆10右端伸出挡板4外侧,当挡板4与外框2固定连接时,从动杆10右端伸入外框2内,外框2内设有控制外框2与箱体1固定连接的第二锁杆11,从动杆10转动后与第二锁杆11配合,箱体1上开设有与第二锁杆11配合的第二锁孔12,当从动杆10与第二锁杆11配合时,从动杆10左移能够带动第二锁杆11脱离第二锁孔12,从而使得外框2与箱体1脱离固定,从而转动打开前面板。

为了更好的操作第一锁杆5,所述的第一锁杆5右端连接有与挡板4连接的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将第一锁杆5向左推动,在挡板4与外框2固定连接且无外力的情况下,第一锁杆5始终插入到第一锁孔6内,将挡板4固定在外框2上。

为了方便控制主动杆9,所述的操作杆7与主动杆9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十字槽和十字型凸起,操作杆7与主动杆9接触时操作杆7能够带动主动杆9转动。

为了更好的控制主动杆9,所述的主动杆9上套接有位于凹槽8内的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14将主动杆9向外推动,凹槽8与第一锁杆5贴合,第二弹簧14将主动杆9压在第一锁杆5上,当操作杆7与主动杆9配合时,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操作杆7始终位于第一锁杆5内部。

为了方便主动杆9与从动杆10的配合,所述的主动杆9上套接有第一齿条15,主动杆9带动第一齿条15前后滑动,从动杆10上固定有余第一齿条15啮合的第一齿轮16,主动杆9前后滑动带动从动杆10转动,第一齿条15套接在主动杆9上,随主动杆9的移动而移动,并不会随主动杆9转动,当主动杆9向内移动时,第一齿条15同时向内移动,然后带动第一齿轮16转动,从动杆10转动后,端部与第二锁杆11配合。

为了方便主动杆9与从动杆10的配合,所述的主动杆9上设有第二齿轮17,从动杆10端部设有与第二齿轮17啮合的第二齿条18,主动杆9转动带动从动杆10左右滑动,第二齿轮17与第二齿条18啮合,当主动杆9向内移动时,不带动从动杆10转动,当转动主动杆9时,由于第二齿轮17与第二齿条18的啮合,从动杆10左右移动,在从动杆10与第二锁杆11配合的情况下,转动主动杆9,将从动杆10向左拉动,即可使得第二锁杆11脱离第二锁孔12,从而使得外框2与箱体1脱开。

为了方便从动杆10与第二锁杆11的配合,所述的从动杆10右端设有勾爪19,外框2上设有空腔20,勾爪19插入空腔20内,从动杆10转动后勾爪19与第二锁杆11配合连接。

为了更好的控制第二锁杆11,所述的第二锁杆11经第三弹簧21连接外框2左侧壁,第三弹簧21将第二锁杆11向右推动,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第二锁杆11始终插入到第二锁孔12内,将外框2固定。

为了方便第一锁杆5与第二锁杆11的使用,所述的第一锁杆5与第二锁杆11端部均为楔形,这样的结构能够方便第一锁杆5进入第一锁孔6以及第二锁杆11进入第二锁孔12。

本发明在使用时,

前面板的外框2铰接在箱体1上,滤网3位于内侧,挡板4位于外侧,将第三锁杆推到第二锁孔12内,固定外框2,将第一锁杆5推到第一锁孔6内,挡板4固定在外框2上;当需要增加箱体1内部的散热时,操作操作杆7,控制第一锁杆5脱离第一锁孔6,使得挡板4可在外框2上转动,此时,外界风从滤网3进入或流出箱体1内,增加箱体1内部的风流量,加快内部零件的散热,保护零件;当需要更换或维修内部的零件时,操作操作杆7,使其进入凹槽8内,然后通过主动杆9、从动杆10与第二锁杆11配合连接,控制第二锁杆11脱离第二锁孔12,使得外框2在箱体1上转动,此时箱体1前端开启,可对内部进行操作。

在正常状态下,操作杆7位于第一锁杆5内,此时,滑动操作杆7只能带动第一锁杆5滑动,即能够控制挡板4在外框2上的转动,而不能使外框2与箱体1脱离;第二锁杆11在第三弹簧21的作用下,始终插入第二锁孔12内,将外框2与箱体1保持固定,箱体1前端始终有滤网3保护,不会裸露内部元件。

对切换装置进行切换时,向右活动操作杆7,使得操作杆7与凹槽8位置对应,向内推动操作杆7,使得主动杆9向内移动,主动杆9的移动带动从动杆10转动,使得从动杆10右端的勾爪19勾住第二锁杆11,当推动一定距离后,转动操作杆7,主动杆9转动,带动从动杆10向左移动,通过勾爪19拉动第二锁杆11左移,使其脱离第二锁孔12,从而能够使外框2与箱体1脱离固定。

除了通过操作杆7来控制打开第二锁杆11,在挡板4开启的状态下,也可以直接通过对空腔20内的第二锁杆11进行操作,来直接打到开启外框2的目的。

第一锁杆5和第二锁杆11的端部均为楔形,在将外框2固定在箱体1上时,第一锁杆5能够顺利进入第一锁孔6内,将挡板4固定在外框2上,第二锁杆11能够顺利卡入第二锁孔12内,将外框2固定在箱体1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前面板可以打开,相对于侧面开启箱体1的结构,更加的方便;而在开启时,需要准确的知道开启的步骤才能够将前面板完全打开,对内部零件实现了保护;前面板具有增加散热和方便维修的特点,增加了散热的功能,进一步的保护内部零件的安全运行。

本发明结构巧妙,构思新颖,使用简单,即方便了对机箱内部零部件的更换和维修,还增加了机箱内部的散热,而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