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码的身份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1191发布日期:2018-11-02 21:27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基于二维码的身份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二维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身份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bar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

二维条码/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二维码防伪原理简单来讲就是为每个商品量身定制一张专属“电子身份证”,在流通过程中采集物流信息,跟踪商品流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通过查询扫描二维码输入防伪代码,从而核对商品信息、销售商家等信息以此达到辨别真伪产品的目的。由于二维码防伪技术采用“闭环式溯源”,因而能有效杜绝假冒商品进入流通环节。

矩阵式二维码(又称棋盘式二维码)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在矩阵元素位置上,出现方点、圆点或其他形状点表示二进制“1”,不出现点表示二进制的“0”,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式二维码所代表的意义。矩阵式二维码是建立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组合编码原理等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图形符号自动识读处理码制。具有代表性的矩阵式二维码有:codeone、maxicode、qrcode、datamatrix等。

无论是二维条码/二维码或矩阵式二维码,都用在商业用途上较多。但是用在记录个人档案、个人信息上则用处较少,使得二维码在使用用途上受到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二维码使用功能较为单一所带来的缺陷。

为此,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二维码生成装置、服务器以及二维码识别装置:

二维码生成装置,根据输入的预设信息生成预设数据及相对应的二维码数据并存储于服务器,所述的二维码数据具有相对应的二维码,所述的预设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家庭信息;

将所述二维码进行打印贴于预设物品处,所述的预设物品包括衣物、鞋子以及帽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二维码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二维码获取二维码数据,将二维码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服务器确定的与二维码数据相对应的预设数据,并根据预设数据显示预设信息。

进一步的,

所述的二维码识别装置与所述服务器通过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的通讯模块包括一级通讯单元和二级通讯单元,所述的一级通讯单元分别与所述二维码识别装置、服务器以及二级通讯单元连接连接,所述二级通讯单元分别与所述一级通讯单元以及服务器连接;

所述一级通讯单元接收所述二维码识别装置输出的二维码数据后,判断此时一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值;

若一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不低于第一预设值,将所述二维码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预设数据;

若一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所述一级通讯单元将所述二维码数据传输至二级通讯单元;

二级通讯单元接收到二维码数据后,判断二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书数据传输速度是否低于第二预设值;

若二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不低于第二预设值,将所述二维码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预设数据;

若二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低于第二预设值,输出提醒数据通过一级通讯单元传递至二维码识别装置;

所述二级通讯单元与所述一级通讯单元不与同一个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

所述的一级通讯单元与二级通讯单元通过高速数据线或局域网中的任意一种传输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

所述二维码识别装置为手机、平板电脑、扫描枪以及二维码读取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

所述二维码识别装置还包括智能显示系统,所述智能显示系统包括处理单元、获取单元、显示器、通讯模块以及蓄电池,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u在第tui次使用二维码识别装置i的耗电量bui,所述处理单元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所述的耗电量bui通过以下公式可得:

bui=μ+bu(tui)+bi(tui)(1)

其中μ是常数、bu(tui)为在第tui天通讯模块的耗电量、bi(tui)为处理单元、获取单元以及显示器在第tui天的耗电量;

其中bi(tui)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bi(tui)=bi+bi,bin(t)(2)

其中bi是处理单元、获取单元以及显示器在标准温度下的耗电量、bi,bin(t)为在处理单元、获取单元以及显示器中各个元器件温度增高所增加的耗电量;

由于每一个用户的使用该多功能二维码识别装置的使用频率不一,所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用户u的使用偏置:

devu(t)=sign(t-tu)·|t-tu|β(3)

其中tu为用户u使用二维码识别装置每一次的平均用电量、t为用户最后使用二维码识别装置的用电量,β为常数;

确定了用户的使用偏置、每一次使用耗电量需要bui,即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该二维码识别装置在该用户u的使用频率下还能够继续使用的次数:

其中n为剩余使用次数、p为蓄电池的总电能、α为常数;

所述处理单元输出剩余使用次数至显示装置。

进一步的,

述的蓄电池包括检测电路,所述的检测电路包括第一通路装置、第二通路装置、调节装置和第一指示装置,调节装置给蓄电池的剩余电量设定一预定值,当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这个预定值后调节装置控制第二通路装置断路,第二通路装置控制第一通路装置断路,第一通路装置控制第一指示装置停止工作。监测电路还包括第二指示装置和控制装置,当所述的第一通路装置断路后,所述的控制装置控制第二指示装置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

所述的第一通路装置包括第一导通电阻、第一导通三极管和导通电容,第一导通电阻与导通电容耦接的节点耦接蓄电池,导通电容与第一导通三极管的基极耦接,第一导通电阻与第一导通三极管的集电极耦接,第一导通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的第二通路装置包括第二导通三极管和第二导通电阻,第二导通三极管的基极耦接第二导通电阻,第二导通电阻与第一通路装置耦接,第二导通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蓄电池,第二导通三极管的集电极耦接第一指示装置。

进一步的,

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电阻和第二调节电阻,第一调节电阻与第二调节电阻串联接地,第一调节电阻与第一通路装置耦接;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继电器线圈和继电器常闭触点,继电器线圈与第一指示装置串联设置,继电器常闭触点与第二指示装置串联设置。

进一步的,

第一指示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指示灯和第一保护电阻,所述的第二指示装置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指示灯和第二保护电阻。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该身份识别系统可以方便人员的寻找,例如说走失的老人、儿童等,可通过设置其衣物上的二维码进行家庭信息的确认等等,方便快速了解、掌握他人身份信息。也可以设置在公司的员工衣服、鞋帽上等,在进行公司宣传、个人介绍时,可是他人进行扫描,可以快速的了解的需要了解的信息,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快速。

2.由于通讯模块包括一级通讯单元和二级通讯单元,当一级通讯单元无法将二维码数据通过移动运营商、联通运营商或者电信运营商有效的发送至服务器时,一级通讯单元会将二维码数据通过高速数据线或者是局域网络传输至二级通讯单元,由于二级通讯单元与一级通讯单元连接的不是同一个基站,所以二级通讯单元可以将二维码数据发送至另一个基站处进而发送至服务器,提高二维码数据传输的速度以及稳定性,使得即使一级通讯单元处无法有效的发送二维码数据数据至服务器,也可以通过二级单元有效的发送二维码数据至服务器。

3.通过智能显示系统可以对特定用户的使用方式、使用的频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预估该二维码识别装置还能够使用的次数,并且智能显示系统将很多的变量因素,例如温度导致元器件电阻升高使耗电量增加、时间不同使得二维码识别装置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等等,使得智能显示系统对二维码识别装置还能够进行的使用次数能够预估的更准确,使得用户不会只通过二维码识别装置的剩余电量进行预判是否充电,更加智能。

4.当检测电路检测到蓄电池内的电量小于预定值后,第一指示灯停止工作,第二指示灯亮起,达到用户提醒的目的,应及时对蓄电池进行更换或者是进行充电,并且该检测电路为纯模拟电路,相较于传统的数字电路对蓄电池电量进行检测进行提醒的步骤更加稳定、简单易实现,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基于二维码的身份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通讯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10、第一导通装置;320、第二导通装置;330、调节装置;340、第一指示装置;350、第二指示装置;36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身份识别系统,如图1所示其结构示意图,包括二维码生成装置、服务器以及二维码识别装置。其中二维码生成装置根据输入的预设信息生成预设数据及相对应的二维码数据并存储于服务器,二维码数据具有相对应的二维码,预设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家庭信息、公司信息、爱好等等。

将二维码通过打印机等方式进行打印贴于预设物品处,预设物品包括衣物、鞋子以及帽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可以将二维码贴于衣物的背部、帽子的冒牙处、鞋子的脚跟易看到的位置处等。二维码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个人喜好进行设置,二维码也可以是刺在身上的纹身等等。

二维码识别装置,用于识别二维码获取二维码数据,将二维码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服务器确定的与二维码数据相对应的预设数据,并根据预设数据显示预设信息。其中预设信息通过二维码识别装置处的显示器进行显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二维码识别装置为手机、平板电脑、扫描枪以及二维码读取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二维码识别装置与所述服务器通过通讯模块连接,如图2所示通讯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通讯模块包括一级通讯单元和二级通讯单元,一级通讯单元分别与所述二维码识别装置、服务器以及二级通讯单元连接连接,二级通讯单元分别与所述一级通讯单元以及服务器连接。其中一级通讯单元可以分别包括两个路由器,也可以是两个能够与二维码识别装置通过局域网或者高速数据线进行连接的网络连接模块。

一级通讯单元接收所述二维码识别装置输出的二维码数据后,判断此时一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值,其中第一预设值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是10kb/m,一级通讯单元包括处理器用于对第一预设值的数据传输速度进行判断。若一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不低于第一预设值,则证明此时一级通讯单元与和其进行连接的第一组基站之间的传输速度大于10kb/m,其可以有效的进行二维码数据的发送以及接收相应的预设数据,此时则将二维码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预设数据,完成身份信息、家庭信息、公司信息、爱好等等进行确认。

若一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低于第一预设值,则证明此时一级通讯单元与和其进行连接的第一组基站之间的传输速度小于10kb/m,其无法有效的进行二维码数据的发送以及接收相应的预设数据,则此时一级通讯单元将二维码数据传输至二级通讯单元,换一条数据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送。该种情况会在人流密度较高的地方发生,例如火车站、体育场馆、高密度的楼群等等。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级通讯单元与二级通讯单元通过高速数据线或局域网中的任意一种传输方式连接,且二级通讯单元与所述一级通讯单元不与同一个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二级通讯单元接收到二维码数据后,判断二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书数据传输速度是否低于第二预设值,其中第二预设值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是10kb/m,二级通讯单元包括处理器用于对第二预设值的数据传输速度进行判断。若二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不低于第二预设值,将所述二维码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预设数据,完成身份信息、家庭信息、公司信息、爱好等等进行确认。

若二级通讯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低于第二预设值,则证明此时二级通讯单元与和其进行连接的第二组基站之间的传输速度小于10kb/m,其无法有效的进行二维码数据的发送以及接收相应的预设数据,输出提醒数据通过一级通讯单元传递至二维码识别装置,其中提醒数据可以是一些信息,例如网速较慢、稍后重试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维码识别装置还包括智能显示系统,所述智能显示系统包括处理单元、获取单元、显示器、通讯模块以及蓄电池,获取单元可以是导线,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处理器可以获取蓄电池在供电时输出的电流及电压值计算出电能,其中电能值的计算方式为p=uit。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u在第tui次使用二维码识别装置i的耗电量bui,所述处理单元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所述的耗电量bui通过以下公式可得:

bui=μ+bu(tui)+bi(tui)(1)

其中μ是常数、bu(tui)为在第tui天通讯模块的耗电量、bi(tui)为处理单元、获取单元以及显示器在第tui天的耗电量。其中通讯模块的耗电量bu(tui)可以通过p=uit的方式进行计算,通过获取单元获取蓄电池对通讯模块每次进行供电的电压、电流以及供电时间即可算出。处理单元、获取单元以及显示器的耗电量bi(tui)可以通过p=uit的方式进行计算,通过获取单元获取蓄电池对处理单元、获取单元以及显示器每次进行供电的电压、电流以及供电时间即可算出。

其中bi(tui)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bi(tui)=bi+bi,bin(t)(2)

其中bi是处理单元、获取单元以及显示器在标准温度下的耗电量、bi,bin(t)为在标准温度之上处理单元、获取单元以及显示器中各个元器件温度增高所增加的耗电量。设置标准温度为10度,例如说再环境温度为十度的情况下,各个装置的功率为pm1,当温度为20度时,各个装置的功率则会升高为pm2,bi,bin(t)即为pm2和pm1之间的差值。

由于每一个用户的使用该二维码识别装置的使用频率不一,所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用户u的使用偏置:

devu(t)=sign(t-tu)·|t-tu|β(3)

其中tu为用户u使用二维码识别装置每一次的平均用电量、t为用户最后使用二维码识别装置的用电量,β为常数。通过获取用户最后使用二维码识别装置的用电量t并计算其与平均用电量tu之间的差额,可以分析蚊虫的变化规律,例如说蚊虫逐渐变多的时候,则用户使用二维码识别装置的时间也会逐渐增多,则耗电量则会增加加快。例如说蚊虫逐渐变少的时候,则用户使用二维码识别装置的时间也会逐渐减少,则耗电量则会逐渐降低。

确定了用户的使用偏置、每一次使用耗电量需要bui,即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该二维码识别装置在该用户u的使用频率下还能够继续使用的次数:

其中n为剩余使用次数、p为蓄电池的总电能、α为常数,其中α可以是和温度正相关的数值。通过以上公式得出二维码识别装置在该特定用户u的使用下还能够使用的次数,最好通过处理单元输出剩余使用次数至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为显示器。

通过智能显示系统可以对特定用户的使用方式、使用的频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预估该二维码识别装置还能够使用的次数,并且智能显示系统将很多的变量因素,例如温度导致元器件电阻升高使耗电量增加、季节不同使得二维码识别装置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等等,使得智能显示系统对二维码识别装置还能够进行的使用次数能够预估的更准确,使得用户不会只通过二维码识别装置的剩余电量进行预判是否充电,更加智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蓄电池26包括检测电路,如图3所示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导通装置310、第二导通装置320、调节装置330和第一指示装置340,调节装置330给蓄电池26的剩余电量设定一预定值,当蓄电池26的剩余电量小于这个预定值后调节装置330控制第二导通装置320断路,第二导通装置320控制第一导通装置310断路,第一导通装置310控制第一指示装置340停止工作。监测电路还包括第二指示装置350和控制装置360,当所述的第一导通装置310断路后,所述的控制装置360控制第二指示装置350进行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通装置310包括第一导通电阻r7、第一导通三极管q2和导通电容c1,第一导通电阻r7与导通电容c1耦接的节点耦接蓄电池26,导通电容c1与第一导通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第一导通电阻r7与第一导通三极管q2的集电极耦接,第一导通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导通装置320包括第二导通三极管q3和第二导通电阻r8,第二导通三极管q3的基极耦接第二导通电阻r8,第二导通电阻r8与第一导通装置310耦接,第二导通三极管q3的发射极耦接蓄电池26,第二导通三极管q3的集电极耦接第一指示装置340。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装置330包括第一调节电阻r9和第二调节电阻r10,第一调节电阻r9与第二调节电阻r10串联接地,第一调节电阻r9与第一导通装置310耦接.

控制装置360包括继电器线圈ka1和继电器常闭触点ka1,继电器线圈ka1与第一指示装置340串联设置,继电器常闭触点ka1与第二指示装置350串联设置。第一指示装置340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指示灯l1和第一保护电阻r11,所述的第二指示装置350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二指示灯l2和第二保护电阻r12。

综上所述,检测电路可实现对蓄电池26电量的检测,当检测装置检测到蓄电池26内的剩余电量小于预定值后,调节装置330控制第二导通装置320断路,第二导通装置320控制第一导通装置310断路,第一导通装置310控制第一指示装置340停止工作,第一导通装置310断路后,控制装置360控制第二指示装置350进行显示。此时第一指示灯停止工作,第二指示灯亮起,达到对工作人员提醒的目的,应及时对蓄电池26进行更换,控制装置360包括继电器线圈ka和继电器常闭触点ka1,继电器线圈ka与第一指示装置340串联设置,继电器常闭触点ka1与第二指示装置350串联设置,通过继电器线圈ka和继电器常闭触点ka1进行配合,达到控制第二指示装置350亮灭的目的。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