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3769发布日期:2018-12-19 05:4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的高速发展,窄边框的显示面板无疑在外观极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窄边框触控显示面板的实现必然需要触控显示面板的信号走线分段出线,以减少信号走线在边框区的布线,从而减少信号走线的布线面积。而对于分段出线的信号走线均通过连接端子与柔性线路板压合连接,连接在柔性线路板上的集成芯片可以向信号走线中输送电信号。显然,对于不同的连接端子其对应连接的集成芯片功能不同,因此集成芯片中的引脚数量不同,其引脚的定义也不同,所以,在不同功能的集成芯片中悬空引脚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对于集成芯片中的悬空引脚,通常会选择在柔性线路板上不设置连接通道,因此,对应不同的悬空引脚位置,会设计不同的柔性线路板,更进一步地,在将柔性线路板压合至连接端子上时,需要采用对应的转接板和热压刀头。显然,对应不同功能的集成芯片,设计和采购对应的柔性线路板、转接板及热压刀头,会增加柔性线路板的开模费,降低制程的效率,减少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以采用统一的柔性线路板适配触控面板的连接端子,减少了柔性线路板的开模费,提高了制程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周边区包括走线区和至少一个连接端子区;所述走线区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多条信号走线;所述连接端子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信号走线一一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信号走线绝缘;

还包括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至少一条功能连接走线和至少一条悬空连接走线,所述至少一条功能连接走线和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端子电连接,所述至少一条悬空连接走线和所述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可选地,至少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靠近所述信号走线的一端设置有分割线,所述分割线使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信号走线绝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呈单行阵列排布。

可选地,所述导电层的周边区包括透明导电层和油墨导电层,所述油墨导电层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子区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端子。

可选地,所述油墨导电层还包括对位标记,所述对位标记位于所述连接端子区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信号走线包括触控信号走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制备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周边区包括走线区和至少一个连接端子区;所述走线区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多条信号走线;所述连接端子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信号走线一一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信号走线绝缘;

提供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至少一条功能连接走线和至少一条悬空连接走线;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至少一条功能连接走线电连接;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至少一条悬空连接走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导电层,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透明导电层;

在所述透明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油墨导电层。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制备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周边区包括走线区和至少一个连接端子区;所述走线区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多条信号走线;所述连接端子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信号走线一一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信号走线绝缘,包括:

在所述走线区对所述油墨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进行激光切割,得到多条信号走线;

在所述连接端子区对所述油墨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进行激光切割,得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

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呈预设夹角的方向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进行激光切割,以使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信号走线绝缘;其中,所述预设夹角为α,其中0°<α≤90°。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透明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油墨导电层,包括:

通过丝网印刷在所述透明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印刷油墨导电层,位于所述连接端子区的所述油墨导电层包括单行阵列排布的多个连接端子。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透明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油墨导电层包括:

通过光刻工艺在所述透明导电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油墨导电层,位于所述连接端子区的所述油墨导电层包括单行阵列排布的多个连接端子。

可选地,所述油墨导电层还包括位于所述连接端子区两端的对位标记;

所述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连接走线电连接;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二连接走线电连接,包括:

分别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处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处涂覆各向异性导电胶;

根据所述对位标记的位置,将所述功能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进行对位压合,将所述悬空连接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进行对位压合。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发明通过对应柔性线路板的悬空连接走线,在连接端子区设置与信号走线绝缘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并将第二连接端子与悬空连接走线连接,使柔性线路板可采用统一全通道的柔性线路板的同时,柔性线路板的悬空连接走线不与信号走线电连接,解决了对应不同悬空引脚数量和位置的集成芯片,需设计和采购不同的柔性线路板以及需采用对应的转接板和热压刀头进行压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减少了柔性线路板的开模费,提高了触控面板制程的效率,同时减少了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触控面板周边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中虚线框内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图;

图9是图8所示触控面板周边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9沿剖面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墨导电层丝网印刷网版的图案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端子上激光切割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1-3,其中,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中包括分别位于b、c、d、e处的多个与连接端子连接的柔性线路板,其中,b处柔性线路板和c处柔性线路板为触控驱动柔性线路板,d处柔性线路板和e处柔性线路板为触控感测柔性线路板。通常连接触控驱动柔性线路板和触控感测柔性线路板的触控驱动芯片和触控感测芯片(图中未示出)中,部分引脚会没有功能,即芯片中会存在悬空引脚,而在通过柔性线路板与触控面板上的连接端子连接时,通常柔性线路板会选择在触控芯片悬空引脚对应的位置不设置连接走线,即通道悬空,如图2所示的柔性线路板和图3所示的柔性线路板通道中的空白区域,此时,对应该悬空通道的连接端子即为悬空连接端子nc。触控面板的连接端子区除包括悬空连接端子nc外,还包括与触控芯片驱动引脚连接的驱动连接端子tx、与触控芯片感测引脚连接的感测连接端子rx以及与触控芯片接地引脚连接的接地连接端子gnd。

显然,由于各触控驱动芯片、各触控感测芯片中的程序存在差别,因此各个触控芯片的悬空引脚数量可能不同,悬空引脚的位置也可能不同,显然对于不同的触控芯片需要设计和制作对应悬空引脚的柔性线路板,且在将柔性线路板与触控面板中的连接端子区压合时,也需要定制对应的转接板和热压刀头等,无疑设计和制作对应各种触控芯片的柔性线路板增加了触控面板的制程,同时增加了制备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触控面板周边区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6中虚线框内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4-7,该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1以及位于衬底基板11一侧的导电层12,导电层12包括显示区100以及围绕显示区100的周边区200,周边区200包括走线区210和至少一个连接端子区220;走线区210设置有延伸至显示区100的多条信号走线211;连接端子区220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22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222;其中,第一连接端子221与信号走线211一一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子222与信号走线211绝缘;还包括柔性线路板14,柔性线路板14包括至少一条功能连接走线141和至少一条悬空连接走线142;至少一条功能连接走线141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221电连接;至少一条第二连接走线142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222。

其中,图6和图7所示的连接端子区的各第一连接端子221及各第二连接端子222通常为在整层的导电层上设置分割线,从而形成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2以及信号走线211,参考图7,其中,黑色的分割线20将第一连接端子2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2分隔绝缘,即黑色分割线20之间白色端子为第一连接端子221或第二连接端子222,走线区210的信号走线211为黑色分割线21之间的白色线,继续参考图7,白色的第一连接端子221与白色的信号走线211一一电连接。柔性线路板14上的连接走线可按照与第一连接端子2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2对应的连接关系,或者与功能引脚和悬空引脚的对应连接关系,分为功能连接走线141和悬空连接走线142,如图6中柔性线路板虚线框区域的连接走线为悬空连接走线142,其与第二连接端子222相连,功能连接走线141和悬空连接走线142组成了柔性线路板14的全通道的连接走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对应柔性线路板的悬空连接走线,在连接端子区设置与信号走线绝缘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并将第二连接端子与悬空连接走线连接,使柔性线路板可采用统一全通道的柔性线路板的同时,柔性线路板的悬空连接走线不与信号走线电连接,解决了对应不同悬空引脚数量和位置的集成芯片,需设计和采购不同的柔性线路板以及需采用对应的转接板和热压刀头进行压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减少了柔性线路板的开模费,提高了触控面板制程的效率,同时减少了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继续参考图7,对于第二连接端子222与信号走线221绝缘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可至少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2靠近所述信号走线211的一端设置分割线22,所述分割线22使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22与所述信号走线211绝缘。

由于第二连接端子222与柔性线路板上的悬空连接走线一般通过压合的方式连接,因此,参考图7,分割线22设置在第二连接端子222的上部,可保证柔性线路板上的悬空连接走线即使连接了第二连接端子222,仍与信号走线221绝缘。除图示只在第二连接端子222的靠近信号走线211的一端设置分割线22外,第二连接端子222的远离信号走线211的一端也可设置分割线,从而将第二连接端子222完全孤立。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端子222与信号走线211绝缘的方式也不局限于在第二连接端子222上下位置处设置分割线,还可以在进行第二连接端子和信号走线的绝缘步骤的过程中,通过较为密集的分割线,将第二连接端子222所在区域的导电层直接去除,即该区域中不设置导电层,更不设置第二连接端子,保证柔性线路板上的第二连接走线不与信号走线211电连接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中,走线区210的信号走线211为触控信号走线,示例性地,对于触控面板而言,连接端子区220连接的信号走线为触控信号走线,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连接触控芯片,更进一步地,不同的连接端子区220可分别连接触控驱动信号线和触控感测信号线,对应的连接端子的另一端则分别连接的是触控驱动芯片和触控感测芯片。对于将触控功能集成至显示面板中的触控显示面板,走线区210中的信号走线211也可为用于显示的数据信号走线和扫描信号走线。

继续参考图6,可选地,连接端子区220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21和多个第二连接端子222呈单行阵列排布。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端子2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2单行阵列排布,可以保证全通道的柔性线路板在于连接端子进行压合时,可以与柔性线路板上的连接走线一一对应,一次性压合从而实现电连接。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图,图9是图8所示触控面板周边区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9沿剖面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10,可选地,导电层12的周边区包括透明导电层121和油墨导电层122,油墨导电层122位于透明导电层121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周边区200内连接端子区220中的第一连接端子2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2均由层叠的透明导电层121与油墨导电层122组成,其中第一连接端子2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2在与柔性线路板压合实现电连接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端子2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2与柔性线路板直接电接触的位置为油墨导电层122,而连接端子的透明导电层121通过油墨导电层122与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可以避免直接连接时阻抗较大的问题,减少了连接端子与柔性线路板连接的电阻,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连接端子的导电性。其中,所述导电油墨层122的材料优选导电银浆。透明导电层121的材料可选用透明的金属氧化物薄膜例如氧化铟锡,或纳米银线及金属网格等。

继续参考图9,可选地,连接端子区220还包括多个第三连接端子223,其中第三连接端子223仅由油墨导电层122构成,第三连接端子223与第一导电端子221和第二导电端子222中的油墨导电层122同时形成,而柔性线路板上对应第三连接端子223的位置不设置连接走线。

参考图6和图9,可选地,油墨导电层122还包括对位标记224,对位标记224位于连接端子区220的两端。该对位标记224对应于柔性线路板上的对位标记,在将柔性线路板压合至连接端子区220处使柔性线路板上的功能一连接走线141和悬空连接走线142分别与连接端子区220的第一连接端子2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2电连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严格对位电连接,以便信号的输入正确,因此可通过在油墨导电层122设置连接端子时同时形成对位标记22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1,该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包括:

s110、提供衬底基板;

其中,衬底基板可以是玻璃等刚性基板,也可以是pi、pet等柔性基板,此处不做限制,此外,该衬底基板在使用前,需进行清洗。

s120、在衬底基板一侧制备导电层,导电层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周边区,周边区包括走线区和至少一个连接端子区;走线区设置有延伸至显示区的多条信号走线;连接端子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第一连接端子与信号走线一一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子与信号走线绝缘;

参考图4及图5,导电层的制备工艺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采用光刻工艺、掩膜蒸镀、气相沉积、丝网印刷及激光蚀刻等,此处不做限制,对应不同工艺可以设计不同的掩膜板,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案,其中,在连接端子区220设置第二连接端子222,并且将第二连接端子222与信号走线211绝缘可以在形成第一连接端子221的步骤中同时形成。

s130、提供柔性线路板包括至少一条功能连接走线和至少一条悬空连接走线;

继续参考图6,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端子222的位置和数量的设置取决于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的结构设计以及集成芯片中触控驱动程序等,具体地,可由触控区的电极的通道数或集成芯片中悬空引脚的位置和数量决定,例如,连接端子区220处的第二连接端子222通过柔性线路板中的悬空连接走线142与集成芯片的悬空引脚电连接。

s140、将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至少一条功能连接走线电连接;将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与至少一条悬空连接走线电连接。

具体地,在将柔性线路板上的功能连接走线141和悬空连接走线142与第一连接端子2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2进行电连接的过程可以是热压合工艺,通过对位和压合步骤,使功能连接走线141和悬空连接走线142与第一连接端子2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2一一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对应柔性线路板的悬空连接走线,在连接端子区设置与信号走线绝缘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并将第二连接端子与悬空连接走线连接,使柔性线路板可采用统一全通道的柔性线路板的同时,柔性线路板的悬空连接走线不与信号走线电连接,解决了对应不同悬空引脚数量和位置的集成芯片,需设计和采购不同的柔性线路板以及需采用对应的转接板和热压刀头进行压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减少了柔性线路板的开模费,提高了触控面板制程的效率,同时减少了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可选地,s120、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导电层,包括: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透明导电层;在透明导电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油墨导电层。

继续参考图8-10,透明导电层122的连接端子区中形成连接端子,继而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走线直接连接时,会存在阻抗较大的问题,通过在透明导电层121上再形成一层油墨导电层122,继而形成连接端子,可以保证连接端子与柔性线路板连接的电阻较小,一定程度上增加连接端子的导电性。

可选地,在透明导电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油墨导电层包括:通过丝网印刷在透明导电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印刷油墨导电层,位于连接端子区的油墨导电层包括单行阵列排布的多个连接端子。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墨导电层丝网印刷网版的图案示意图,参考图12,油墨导电层形成过程中可直接形成与丝网印刷网版图案对应的图案,其中,该图案包括单行阵列排布的多个连接端子的图案。

可选地,在透明导电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油墨导电层还可以是利用光刻工艺形成,并在位于连接端子区的油墨导电层中形成单行阵列排布的多个连接端子。

具体地,可在透明导电层上形成面状的油墨导电层,继而形成光刻胶层,利用光刻掩膜板曝光,显影后将油墨导电层清洗,留下预设图案的油墨导电层,其中,该图案中包括单行阵列排布的多个连接端子的图案。

为了保证连接端子区与柔性线路板压合时能够对位压合,可以在油墨导电层形成连接端子时同时形成对位标记,对位标记位于连接端子区的两端。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参考图13,此时s140、将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与至少一条功能连接走线电连接;将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与至少一条悬空连接走线电连接,包括:

s141、分别在第一连接端子处和第二连接端子处涂覆各向异性导电胶;

s142、根据对位标记的位置,将功能连接走线与第一连接端子进行对位压合,将悬空连接走线与第二连接端子进行对位压合。

各向异性导电胶本身具备横向绝缘、纵向导电的特性,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胶,可以在功能连接走线与第一连接端子对位压合、悬空连接走线与第二连接端子对位压合时,保证有效粘结的同时还可实现对位电连接,而各第一连接端子和各第二连接端子之间、各功能连接走线和各悬空连接走线之间绝缘。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4,具体地,s120、在衬底基板一侧制备导电层,导电层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周边区,周边区包括走线区和至少一个连接端子区;走线区设置有延伸至显示区的多条信号走线;连接端子区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其中,第一连接端子与信号走线一一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子与信号走线绝缘,包括:

s121、在走线区对油墨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进行激光切割,得到多条信号走线;

s122、在连接端子区对油墨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进行激光切割,得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丝网印刷网版进行油墨导电层的制备过程中,油墨导电层已形成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图案,此时在进行激光切割的过程可以沿着油墨导电层中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之间的缝隙进行激光切割,由此可以防止直接对没有图案的油墨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进行切割形成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时,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容易排布不均,相互之间的距离产生误差,进一步可以避免柔性线路板压合时,柔性线路板上的连接走线与连接端子不能一一对位压合。

可选地,在此步骤中通过丝网印刷的工艺形成油墨导电层中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是在丝网印刷网版预设的图案通过印刷获得的,为了更高效地利用丝网印刷的网版,可以设计和采用预设图案中连接端子数大于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和的丝网印刷网版,即保证预设图案印刷出的连接端子中存在预留的连接端子。由此可以统一采用该丝网印刷网版,减少丝网印刷网版的设计和制造,从而提高丝网印刷网版的利用率,减少成本支出。

s123、沿与第二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呈预设夹角的方向对多个第二连接端子进行激光切割,以使第二连接端子与信号走线绝缘;其中,预设夹角为α,其中0°<α≤90°。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端子上激光切割线的示意图,参考图15,其中,通过激光切割将第二连接端子与信号走线绝缘时,激光切割的方向400应与第二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300交叉,即呈一定的预设夹角α,进一步地,还可以沿着第二连接端子222的延伸方向300,直接用激光消去第二连接端子222,因此该预设夹角的范围为0°<α≤9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触控面板,示例性地,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视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对应柔性线路板的悬空连接走线,在触控面板中的连接端子区设置与信号走线绝缘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并将第二连接端子与悬空连接走线连接,使柔性线路板可采用统一全通道的柔性线路板的同时,柔性线路板的悬空连接走线不与信号走线电连接,解决了对应不同悬空引脚数量和位置的集成芯片,需设计和采购不同的柔性线路板以及需采用对应的转接板和热压刀头进行压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减少了柔性线路板的开模费,提高了触控面板制程的效率,同时减少了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