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系统及快速扫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39077发布日期:2019-01-28 12:5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系统及快速扫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rfid扫描运动机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系统及快速扫描方法。



背景技术:

rfid技术中所衍生的产品大概有三大类:无源rfid产品、有源rfid产品、半有源rfid产品。其中无源rfid产品发展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市场应用最广的产品。比如,公交卡、食堂餐卡、银行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等,这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属于近距离接触式识别类。其产品的主要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超高频915mhz。

无源标签的实用范围大约在10厘米至几米左右,单个阅读器覆盖范围有限。在单个空间内不同方向的标签读取需要多个读头才能实现。有源rfid可解决覆盖问题,但其价格成本昂贵,且有源标签里面电池寿命有限,维护困难。传统rfid单个读头成单面单向的椭圆形如图1所示。

在一些使用场景,如资产管理的密闭空间的财务检测场景中,为了解决无源rfid单个读头的覆盖范围窄而多个读头组合成本高的问题,且在不需要实时获取标签信息,并在可容忍数十秒或者分钟或更长的延时的场景下,需要采用可进行待测空间进行全向动态扫描的rfid扫描运动机构。所述全向动态扫描指能够以待测空间三维空间的某一点,通过运动机构进行扫射,使以该点为球星的球形范围内都能被扫描射线覆盖的一种扫描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系统及快速扫描方法,解决了无源rfid单个读头的覆盖范围有限和多个读头的成本高、无法对待测空间进行全向动态扫描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系统及快速扫描方法,包括悬挂杆、连接架、旋转架、摆动架、读头,所述悬挂杆一端固定在待测空间的天花板上,另一端通过连接轴承与连接架连接,所述连接架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连接轴承连接,可带动连接架整体以悬挂杆的中轴线为旋转中心线旋转;所述连接架底部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另一端与旋转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架内设置有两层,上层设置有第二电机,下层设置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引出线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摆动架的一端摆动支点连接;所述旋转架表面与第二电机转轴凸出位置相反的方向,设置有凸出的支座,所述摆动架另一端的摆动支点与支座连接;所述摆动架背离摆动支点的一端设置rfid的读头。第一电机带动连接架在与天花板平行的平面上做360度的旋转运动,同时通过联轴器,使旋转架与连接架同步运动;同时,通过第二电机,控制摆动架另一端的位置,实现与天花板垂直的面的扫描,通过这种联合运动实现rfid读头的全向动态扫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采用舵机,并通知设置在主控板的舵机驱动模组驱动。舵机适用于待测空间小于100立方米的场景,通过小尺寸小载荷来实现成本降低和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采用步进电机,并通过设置在主控板的步进电机驱动模组驱动。步进电机适用于待测空间大于100立方米的场景,通过大尺寸大载荷来实现稳定的全向动态扫描功能。通过设置舵机和步进电机两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待测空间使用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模组采用a4988步进电机驱动模块。a4988步进电机驱动模块,具有低漏源通态电阻rds,可选择的自动电流衰减模式,混合和慢速电流衰减模式,低功耗的同步整流,内部uvlo,兼容3.3和5v逻辑电平的特点,能够有效对步进电机进行精确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板上还搭载有外部通讯板。所述外部通讯板选择但不限定nb-iot和wifi模组,或标准通讯模块3g、4g通讯模组。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pwan)。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wifi模组和nb-iot实现的功能都是将外部的控制信号接入主控板中,实现对扫描动作的触发。

进一步地,摆动架的摆动支点与旋转架上的支座之间设置有摆动轴承。所述摆动轴承有助于防止摆动架持续摆动时,对支座产生永久性的磨损。

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方法,包括主控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读头,还包括定时器,执行以下步骤:

s1,主控板唤醒并进行自检;

s2,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初始化自检;

s3,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零点位复位;

s4,主控板读取数据表,获取标签位置信息;所述数据表已记载有标签位置信息;

s5,主控板逐条发送带有标签位置信息的控制信号至驱动模组;

s6,驱动模组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转动,依次对准第p个标签位置;第一次执行时p取值为0,所述第p个标签位置为记录在标签位置信息中的单组数据,p取值为0至数据表数组容量大小之间的正整数;

s7,主控板通过读头扫描/监听标签,并接受标签的应答/记录,并使p等于p+1;

s8,执行s5至s7,直至遍历全部数据表中记录的标签位置,即p等于数据表数组容量大小时,设定唤醒定时器,主控板进入休眠;

s9,定时器唤醒主控板,循环执行s1至s9。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系统及快速扫描方法,通过设置悬挂杆、连接架、旋转架、摆动架等装置,实现了单个rfid读头的全向动态扫描;

2、本发明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系统及快速扫描方法,通过设置舵机和步进电机两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待测空间使用场景;

3、本发明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系统及快速扫描方法,通过设置摆动轴承,有助于防止摆动架持续摆动时,对支座产生永久性的磨损。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传统rfid单个读头成单面单向的椭圆形覆盖范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摆动架和读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舵机驱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步进电机驱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主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运动机构使用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运动机构使用过程的流程图。

图中,1.悬挂杆,2.连接架,3.连接轴承,4.第一电机,5.联轴器,6.旋转架,7.第二电机,8.主控板,9.摆动架,10.摆动轴承,11.读头,12.步进电机驱动模组,13.舵机驱动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至图8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系统及快速扫描方法,包括悬挂杆1、连接架2、旋转架6、摆动架9、读头11,所述悬挂杆1一端固定在待测空间的天花板上,另一端通过连接轴承3与连接架2连接,所述连接架2内设置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与连接轴承3连接,可带动连接架2整体以悬挂杆1的中轴线为旋转中心线旋转;所述连接架2底部设置有联轴器5,所述联轴器5另一端与旋转架6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架6内设置有两层,上层设置有第二电机7,下层设置有主控板8,所述主控板8引出线连接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的转轴与摆动架9的一端摆动支点连接;所述旋转架6表面与第二电机7转轴凸出位置相反的方向,设置有凸出的支座,所述摆动架9另一端的摆动支点与支座连接;所述摆动架9背离摆动支点的一端设置rfid的读头11。如图2、图3所示,第一电机4带动连接架2在与天花板平行的平面上做360度的旋转运动,同时通过联轴器5,使旋转架6与连接架2同步运动;同时,通过第二电机7,控制摆动架9另一端的位置,实现与天花板垂直的面的扫描,通过这种联合运动实现rfid读头11的全向动态扫描。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为:悬挂杆1悬挂运动机构,使运动机构处于待测空间中,依次执行扫描准备阶段、全球初始化扫描阶段、待机阶段,如图7所示:

扫描准备阶段:然后使系统上电,主控板8中的主控器执行初始化自检。然后执行电机初始化自检、电机零点位复位,电机零电位是为了提供初始的记录位置。

全球初始化扫描阶段:以运动机构重心建立垂直直角坐标系,xy轴确定的平面为水平面,z轴垂直水平面。通过主控板8控制第一电机4坐标系原点旋转n度,n取值在0至360°之间,选择但不限定等差数列的方式进行旋转度数递增,从而实现xy轴的全面覆盖;考虑到rfid的覆盖范围以及xy轴全面覆盖或部分覆盖模式的可选性,提高扫描的效率,因此可设置n完成一个旋转周期的旋转度数为0-360°之间任意度数区间。当n完成一个旋转周期后,第二电机7转动,控制摆动架9摆动m度,m取值在-90°至85°之间,选择但不限定等差数列的方式进行摆动度数递增,从而通过不断调整m和n的取值,实现运动机构的全向动态扫描。之所以在xy轴所在平面上仅需摆动85°,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避免与悬挂杆1造成碰撞,二是由于传统rfid单个读头11成单面单向的椭圆形扫描面积,足以覆盖5°的扫描面积就能实现全向动态扫描,因此m取值在-90°至85°之间。当每一次扫描到待测空间内存在标签时,主控器将控制记录标签信息及当前的n、m值到数据表中,从而在完成全向动态扫描的同时,记录每个标签的位置,便于后期的回溯。

待机阶段,当n的取值按照数值变化规则完成0°至360°内任意度数区间的变化,同时m的取值按照数值变化规则完成-90°至85°内任意度数区间的变化,以及数据表已记录清楚每个标签的位置,完成一次全向动态扫描周期,即完成首次初始化扫描,主控器进入休眠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定位机构选择但不限定资产管理领域,用于在存储重要资产的封闭房间内,在无人的环境下定时检测存储物件,仅需通过在物品上贴上rfid标签即可实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7采用舵机,并通知设置在主控板8的舵机驱动模组13驱动。舵机适用于待测空间小于100立方米的场景,通过小尺寸小载荷来实现成本降低和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所述主控板8上还搭载有外部通讯板。所述外部通讯板选择但不限定nb-iot和wifi模组,或标准通讯模块3g、4g通讯模组。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pwan)。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wifi模组和nb-iot实现的功能都是将外部的控制信号接入主控板8中,实现对扫描动作的触发。摆动架9的摆动支点与旋转架6上的支座之间设置有摆动轴承10。所述摆动轴承10有助于防止摆动架9持续摆动时,对支座产生永久性的磨损。所述主控板8采用但不限定stm32f103c8t6型单片机,其接线图如图6所示。

如图4所示,引入舵机后,全球初始化扫描阶段的主要工作流程为:主控器中的单片机接收到nb-iot或wifi的外部接入的读取命令后,舵机驱动模组13驱动舵机使读头11进行全向动态扫描,与此同时单片机也启动rfid读头11读取标签数据,该过程中如果读到标签数据,单片机立即通过串口向nb-iot和wifi模组发送读到的标签,并记录到数据表中,等待运动结束,单片机通知nb-iot和wifi模组本次读取结束,进入待机阶段。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7采用步进电机,并通过设置在主控板8的步进电机驱动模组12驱动。步进电机适用于待测空间大于100立方米的场景,通过大尺寸大载荷来实现稳定的全向动态扫描功能。通过设置舵机和步进电机两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待测空间使用场景。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模组12采用a4988步进电机驱动模块。a4988步进电机驱动模块,具有低漏源通态电阻rds,可选择的自动电流衰减模式,混合和慢速电流衰减模式,低功耗的同步整流,内部uvlo,兼容3.3和5v逻辑电平的特点,能够有效对步进电机进行精确控制。在电机初始化自检时,可选择采用舵机或步进电机的方式进行,人工接入线插入对应的插口即可。

如图5所示,引入步进电机后,主要应对待测空间较大,如大于100立方米的场景,即需要采用大尺寸的运动机构和承载更大负荷的场景,同时全球初始化扫描阶段的主要工作流程为:主控器中的单片机接收到nb-iot或wifi的外部接入的读取命令后,步进电机模组驱动舵机使读头11进行全向动态扫描,与此同时单片机也启动rfid读头11读取标签数据,该过程中如果读到标签数据,单片机立即通过串口向nb-iot和wifi模组发送读到的标签,并记录到数据表中,等待运动结束,单片机通知nb-iot和wifi模组本次读取结束,进入待机阶段。

实施例4

一种rfid单头全向动态扫描方法,包括主控板8、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7、读头11,还包括定时器,如图8所示,执行以下步骤:

s1,主控板8唤醒并进行自检;

s2,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7初始化自检;

s3,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7零点位复位;

s4,主控板8读取数据表,获取标签位置信息;所述数据表已记载有标签位置信息;

s5,主控板8逐条发送带有标签位置信息的控制信号至驱动模组;

s6,驱动模组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转动,依次对准第p个标签位置;第一次执行时p取值为0,所述第p个标签位置为记录在标签位置信息中的单组数据,p取值为0至数据表数组容量大小之间的正整数;

s7,主控板8通过读头11扫描/监听标签,并接受标签的应答/记录,并使p等于p+1;

s8,执行s5至s7,直至遍历全部数据表中记录的标签位置,即p等于数据表数组容量大小时,设定唤醒定时器,主控板8进入休眠;

s9,定时器唤醒主控板8,循环执行s1至s9。

全向动态扫描方法是全球初始化扫描阶段完成后进入待机阶段时,依据数据表中存在的标签位置实现的,所述数据表为实施例1中的n、m值数据组成的数据表,核心思想是通过n、m值直接通过坐标系定位的方法,反向指引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7直接转动对准初始化扫描阶段时记录有标签信息的位置,从而实现快速的定位,进而节约第一电机4与第二电机7的转动周期和路径,对已检测过一次的空间实现二次智能扫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