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8428发布日期:2019-03-08 23:5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过扬声器模组输出音频。在输出音频时,电子设备中除扬声器模组外的部件也可能传导振动,导致出现漏音。特别是在听筒模式下出现漏音,会严重削弱听筒模式的效果,使得音频内容泄露,影响用户的隐私安全。可以看出,防止电子设备出现漏音对于保障用户隐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的缺陷。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机身和显示屏;

所述机身包括并排设置且同侧端部相连的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

所述显示屏包括弯曲部,和自所述弯曲部两侧延伸的平直部;

所述平直部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所述弯曲部覆盖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相连端部;

在所述第一机身内设置有扬声器模组,以输出工作声音信号;

在所述第二机身内设置有消音模组,以输出可抵消所述工作声音信号的消音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消音模组相连,以控制所述消音模组基于所述工作声音信号输出所述消音信号。

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机身内的第一控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机身内的第二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扬声器模组相连,控制所述扬声器模组输出所述工作声音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相连,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携带有与所述工作声音信号相对应的信息;

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消音模组相连,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消音模组输出所述消音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相连,所述柔性电路板横跨所述转轴。

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机身内的第三控制器以及拾音麦克风模组,所述第三控制器与所述消音模组相连;

所述拾音麦克风模组用于采集所述扬声器模组输出的工作声音信号;

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拾音麦克风模组采集到信号控制所述消音模组输出所述消音信号。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机身上形成有与所述拾音麦克风模组配合的第一收声孔,所述第一收声孔的开口背离与所述第二机身对应的显示屏设置。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机身内还设置有检验麦克风模组,以采集所述消音信号和所述工作声音信号叠加后的声音信号。

可选地,在所述显示屏对应所述第二机身的部分形成有与所述检验麦克风模组配合的第二收声孔。

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检验麦克风模组相连,以接收所述检验麦克风模组采集到的信号,并根据所述检验麦克风模组采集到的信号判断抵消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转动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在第一机身内的扬声器模组输出工作声音信号,实现该电子设备输出音频的功能。通过设置在第二机身内的消音模组输出能够抵消工作声音信号的消音信号。利用消音信号可削弱第二机身中部件所传导的工作声音信号,进而削弱电子设备中其他组件的振动传导,实现防止漏音的目的。并且,扬声器模组和消音模组分别置于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内,能够降低消音模组对扬声器模组正常输出工作声音信号的影响,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不同状态下的侧视图。图4~图7是根据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意为:

100、电子设备;

10、机身;

11、第一机身;

12、第二机身;

13、转轴;

20、显示屏;

21、弯曲部;

22、平直部;

30、扬声器模组;

40、消音模组;

51、第一控制器;

52、第二控制器;

53、第三控制器;

54、拾音麦克风模组;

60、检验麦克风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在听筒模式下输出音频的特点。其中,图1~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的不同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图7是根据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7均为该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该电子设备100包括机身10。可选地,机身10包括中框和背板,通过中框和背板围合成一面开放的腔体,该腔体用于容设控制芯片、电池、天线模组等。

其中,机身1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并且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的同侧端部相连。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分别具有中框和背板。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显示屏20,显示屏20包括弯曲部21和自弯曲部21两侧延伸的平直部22。其中,弯曲部21覆盖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相连的端部,两个平直部22分别安装于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机身11的背板和第二机身12的背板相对设置,显示屏20包裹在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的外部,呈折叠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10为柔性显示屏,且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通过转轴13相连。因此,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可通过转轴13相对转动,可选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能够相对转动180°。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还具有如图2、图3所示的状态。

如图2所示,第一机身11与第二机身12转动至呈锐角处。弯曲部21弯曲形变趋缓,平直部22与第一机身11或第二机身12保持稳定安装。

如图3所示,第一机身11与第二机身12转动至呈180°。弯曲部21无弯曲形变,整体显示屏20呈平展状。

基于上述,在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100可具有以下两种使用状态:手机形态,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并排相对设置,如图1所示。以及,平板电脑形态,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呈180°,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在第一机身11内设置有扬声器模组30,通过扬声器模组30输出工作声音信号。该工作声音信号可选为通话语音,或者电子设备100播放的音频等。扬声器模组30可与第一机身11的中框相连,或者与第一机身11的背板相连,或者贴覆在显示屏20的背面。并且,在第一机身11或者显示屏20对应第一机身11的部分上开设出声孔,以便于扬声器模组30输出。

在第二机身12内设置有消音模组40,通过消音模组40输出可抵消工作声音信号的消音信号。可选地,消音信号与工作声音信号的相位差为180°,二者叠加时能够相互抵消。其中,消音模组40可选为激励器、振动器等,并且可选消音模组40与第二机身12的中框相连,或者与第二机身12的背板相连,或者贴覆在显示屏20的背面。

扬声器模组30输出工作声音信号时可能带动与扬声器模组30相连的其他组件振动,进而通过固体传声,导致用户在扬声器模组30相背的一侧也可听到扬声器模组30播放的音频,即出现漏音。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消音模组40输出的消音信号与工作声音信号相互抵消,削弱第二机身12中部件所传导的工作声音信号,实现防止漏音的目的。并且,扬声器模组30和消音模组40分别置于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内,能够降低消音模组40对扬声器模组30正常输出工作声音信号的影响,保障电子设备100的正常使用。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设置在机身10内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消音模组40相连,以控制消音模组40基于工作声音信号输出消音信号。在大多数情况下,扬声器模组30输出的工作声音信号的振幅不断变化,因此基于工作声音信号输出的消音信号可最大程度抵消工作声音信号,有效避免漏音。

关于控制组件的实现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机身11内的第一控制器51,以及设置在第二机身12内的第二控制器52。其中,第一控制器51与扬声器模组30相连,用于接收上位机的指令,并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扬声器模组30输出工作声音信号。第二控制器52与第一控制器51相连,以接收第一控制器51发送的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与工作声音信号相对应,携带有工作声音信号的振幅、相位等信息。并且,第二控制器52与消音模组40相连,以基于控制指令控制消音模组40输出消音信号。

由于第一控制器51置于第一机身11内,第二控制器52置于第二机身12内,因此可选第一控制器51与第二控制器52通过柔性电路板相连,该柔性电路板横跨转轴13。利用柔性电路板柔性佳、异形变的特点,当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相对转动时,柔性电路板始终与第一控制器51和第二控制器52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可直接获取与扬声器模组30输出的工作声音信号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而根据该数字信号控制消音模组40,以有效削弱工作声音信号,避免漏音。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机身12内的第三控制器53和拾音麦克风模组54,第三控制器53与消音模组40相连。其中,拾音麦克风模组54采集扬声器模组30输出的工作声音信号,第三控制器53根据拾音麦克风模组54采集到的信号控制消音模组40输出消音信号。示例地,拾音麦克风模组54将采集到的扬声器模组30输出的工作声音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数字信号,第三控制器53进一步根据该数字信号确定消音信号的振幅以及相位等信息,进而以确定的信息作为依据控制消音模组40输出消音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若拾音麦克风模组54只采集扬声器模组30输出的工作声音信号,则第三控制器53控制效益模组4输出的消音信号与工作声音信号的匹配度越高,该消音信号所能实现的避免漏音效果越好。

基于此,可选在第二机身12上形成有与拾音麦克风模组54配合的第一收声孔,该第一收声孔的开口背离与第二机身12对应的显示屏20设置。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手机形态时,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相对而设,第一收声孔朝向第一机身11。第一收声孔朝向第一机身11设置,有助于采集扬声器模组30输出的工作声音信号。并且,由于第一机身11和第二机身12之间的间隙较小,起到了一定的屏蔽作用,有助于降低拾音麦克风模组54采集除工作声音信号之外的声音信号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机身12内还设置有检验麦克风模组60,该检验麦克风模组60用于采集消音信号和工作声音信号叠加后的声音信号。通过检验麦克风模组60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强度,可以评估消音模组40防漏音的效果。

可选地,检验麦克风模组60与控制组件相连。控制组件还用于接收检验麦克风模组60采集到的信号,并判断检验麦克风模组60采集到的信号的强度。例如,控制组件将采集到的信号的强度与预设强度对比,若采集到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强度,说明消音模组40切实起到了防漏音效果。若采集到的信号强度高于预设强度,说明需对消音模组40进行调整,以优化防漏音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当采用第三控制器53时,第三控制器53与检验麦克风模组60相连(如图6所示)。当采用第一控制器51和第二控制器52时,第二控制器52与检验麦克风模组60相连(如图7所示)。

并且,为了保障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尽可能避免检验麦克风模组60获取扬声器组件3输出的工作声音信号。基于此,在显示屏20对应第二机身12的部分形成有与检验麦克风模组60配合的第二收声孔。换言之,第二收声孔的开口方向背离第二机身12的背板。并且当电子设备100为手机形态时,第二收声孔的开口方向背离扬声器模组30,以减少检验麦克风模组60获取工作声音信号的可能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