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触点二次触碰式触屏印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3783发布日期:2018-08-17 22:20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屏印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触点二次触碰式触屏印章。



背景技术:

传统活动的签到印花都是通过直接盖章到纸质物品,不便于收集统计盖章对象信息。通过本技术可以直接通过触摸屏盖章与互联网技术进行对接,便于盖章对象的信息收集和确认,同时提高趣味性及可玩性。目前的类似产品中都是一次多触点形式,由于市面上手机操作系统的各具特色,对两点以上触碰处理结果也不一致,导致两个以上的触碰数据采集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触点二次触碰式触屏印章。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触点二次触碰式触屏印章,包括印章头、印章壳、印章柄和章体;所述印章壳包围所述印章柄和所述章体;所述印章柄连接所述印章头和所述章体;所述印章柄设有伸缩复位部件;所述印章壳的壳内侧设有壳内槽,所述壳内槽的靠近第一接触组件的壁面从上端至下端逐渐向第二接触组件的方向倾斜;所述章体包括第一接触组件和第二接触组件;

所述第一接触组件可竖直复位伸缩固定于所述印章壳的内壁;所述第一接触组件的底部用于安装第一电容触头;所述第二接触组件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内设有卡块和卡位弹性件;所述卡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位槽和所述卡块接触;所述卡块水平设置有卡柱;所述卡柱的一端与所述壳内槽接触,所述卡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块连接;所述第二接触组件的底部用于安装第二电容触头;

所述卡块在自然状态下露出所述卡位槽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一接触组件处于可复位压缩状态;所述伸缩复位部件在压缩过程中,在所述卡块带动下,所述卡柱沿所述壳内槽的弯壁向下移动,所述卡柱带动所述卡块回缩至所述卡位槽,直到所述卡块不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接触,所述第一接触组件竖直向上移动;所述伸缩复位部件在回伸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组件在所述伸缩复位部件带动下竖直向上移动,直到所述卡块伸出所述卡位槽并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的顶部接触。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包括定位壳和定位弹性件;所述定位壳的底部用于安装第一电容触头;所述印章壳的内壁水平设有弹性定位板;所述弹性定位板伸入所述定位壳内;所述定位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定位壳的内壁上方和所述弹性定位板接触;

所述卡块在自然状态下露出所述卡位槽与所述定位壳的顶部接触,所述定位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伸缩复位部件在压缩过程中,在所述卡块带动下,所述卡柱沿所述壳内槽的弯壁向下移动,所述卡柱带动所述卡块回缩至所述卡位槽,直到所述卡块不与定位壳接触,所述定位壳在所述定位弹性件带动下复位上升;所述伸缩复位部件在回伸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组件在所述伸缩复位部件带动下竖直向上移动,直到所述卡块伸出所述卡位槽并与所述定位壳的顶部接触。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定位壳的底部为定位触头板;所述定位触头板设置有不少于1个定位触头凹槽,所述定位触头凹槽用于可拆卸设置所述第一电容触头。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定位触头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触头板的两端,所述定位触头凹槽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电容触头。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壳内槽的数量为至少2个,所述壳内槽分布于所述印章壳的两侧并平行于同一平面。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接触组件的底部设有活动触头板;所述活动触头板设置有若干个活动触头凹槽,所述活动触头凹槽用于可拆卸设置所述第二电容触头。

更进一步说明,若干个所述活动触头凹槽成任意矩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排列于所述活动触头板,至少2个所述活动触头凹槽设有所述第二电容触头。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伸缩复位部件为伸缩弹簧、橡皮筋和压液泵的任意一种。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卡位弹性件为伸缩弹簧、橡皮筋和压液泵的任意一种;所述定位弹性件为伸缩弹簧、橡皮筋和压液泵的任意一种。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章体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长正形和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双重触点法,可以使本设计的印章在盖章的操作过程中进行两次触点行为,为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更为准确;

2、利用不同数量、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第一电容触头或第二电容触头对数据进行输入或输出,增加软件开发的多元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多触点二次触碰式触屏印章在屏幕上印章的剖视图;

图2是多触点二次触碰式触屏印章的剖视图;

图3是卡柱、卡块和壳内槽之间的关系立体图;

图4是多触点二次触碰式触屏印章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印章头1、印章壳2、印章柄3、章体4;

弹性定位板21、壳内槽22、伸缩复位部件31、第一接触组件41、第二接触组件42;定位壳411、定位弹性件412、第一电容触头413、卡位组件421、活动触头板422、第二电容触头423;

卡块4211、卡位弹性件4212、卡柱4213;定位触头凹槽4111、活动触头凹槽4221;

定位容纳区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根据图1-4,一种多触点二次触碰式触屏印章,包括印章头1、印章壳2、印章柄3和章体4;所述印章壳2包围所述印章柄3和所述章体4;所述印章柄3连接所述印章头1和所述章体4;所述印章柄3设有伸缩复位部件31;所述印章壳2的壳内侧设有壳内槽22,所述壳内槽22的靠近第一接触组件41的壁面从上端至下端逐渐向第二接触组件42的方向倾斜;所述章体4包括第一接触组件41和第二接触组件42;

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可竖直复位伸缩固定于所述印章壳2的内壁;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的底部用于安装第一电容触头413;所述第二接触组件42设有卡位槽421;所述卡位槽421内设有卡块4211和卡位弹性件4212;所述卡位弹性件4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位槽421和所述卡块4211接触;所述卡块4211水平设置有卡柱4213;所述卡柱4213的一端与所述壳内槽22接触,所述卡柱4213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块4211连接;所述第二接触组件42的底部用于安装第二电容触头423;

所述卡块4211在自然状态下露出所述卡位槽421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处于可复位压缩状态;所述伸缩复位部件31在压缩过程中,在所述卡块4211带动下,所述卡柱4213沿所述壳内槽22的弯壁向下移动,所述卡柱4213带动所述卡块4211回缩至所述卡位槽421,直到所述卡块4211不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接触,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竖直向上移动;所述伸缩复位部件31在回伸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组件42在所述伸缩复位部件31带动下竖直向上移动,直到所述卡块4211伸出所述卡位槽421并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的顶部接触。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印章头1、所述印章柄3和所述伸缩复位部件31通过相互配合关系使所述章体4在竖直方向上可复位移动;通过挤压所述印章头1,所述印章柄3推动所述章体4往下移动,此时所述伸缩复位部件31处于压缩状态;通过所述章体4的带动下,所述卡块4211带动所述卡柱4213,因为所述卡柱4213受所述壳内槽22的限制,因此所述卡块4211的运动间接受所述壳内槽22的限制,因此所述卡块4211的运动轨迹主要为所述壳内槽22的内轮廓,达到所述卡块4211在所述卡位槽421的伸缩运动效果;且因为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电容触头423的原因,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首先与屏幕接触。

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所述第二接触组件42和所述印章壳2形成定位容纳区域5;随着所述章体4的下落过程,所述卡柱4213在所述壳内槽22上的滑动,所述卡块4211通过所述卡柱4213的带动下,缩至所述卡位槽421直到所述卡块4211不再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接触;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在没有压力状态下,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离开屏幕,且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开始进入所述定位容纳区域5;随着所述章体4的下落过程,所述第二电容触头423与屏幕接触;完成印章过程后,随着所述伸缩复位部件31复位回伸,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通过所述伸缩复位部件31向上位移,直到所述卡块4211伸出所述卡位槽421并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的顶部接触;完成了章体的盖章后的复位操作。这样的双重触点法,可以使本设计的印章在盖章的操作过程中进行两次触点行为,为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更为准确;

部分手机系统把两个以上触点操作作为特殊功能,例如将两个触点靠拢为缩小操作,将三个触点同时向上为切换应用,而现有技术可能会使章体盖章时出现切换应用界面、缩小图片的误操作;而二次触碰规避了这个缺点,使得本印章适用于对所有电容屏类电子设备进行数据提供;同时本设计可作为数据标识与手机等触摸式电容屏幕进行数据提供。软件开发者通过提供的数据对软件做出响应并与系统进行业务交互。可插拔的数据触点变更后对应生成新的数据,同一印章可灵活使用。开发者可根据不同需求使用数据,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比如显示对应图片或者对应的图文信息。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41包括定位壳411和定位弹性件412;所述定位壳411的底部用于安装第一电容触头413;所述印章壳2的内壁水平设有弹性定位板21;所述弹性定位板21伸入所述定位壳411内;所述定位弹性件412分别与所述定位壳411的内壁上方和所述弹性定位板21接触;

所述卡块4211在自然状态下露出所述卡位槽421与所述定位壳411的顶部接触,所述定位弹性件412处于压缩状态;所述伸缩复位部件31在压缩过程中,在所述卡块4211带动下,所述卡柱4213沿所述壳内槽22的弯壁向下移动,所述卡柱4213带动所述卡块4211回缩至所述卡位槽421,直到所述卡块4211不与定位壳411接触,所述定位壳411在所述定位弹性件412带动下复位上升;所述伸缩复位部件31在回伸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组件42在所述伸缩复位部件31带动下竖直向上移动,直到所述卡块4211伸出所述卡位槽421并与所述定位壳411的顶部接触。

更进一步说明,将所述定位弹性件4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壳411的内槽和所述弹性定位板21连接,所述卡块4211不与所述定位壳411的顶部接触时,压缩状态下的所述定位弹性件412的回伸并带动所述定位壳411进入所述定位容纳区域5,使本设计完成第一次触屏操作;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定位壳411的底部为定位触头板;所述定位触头板设置有不少于1个定位触头凹槽4111,所述定位触头凹槽4111用于可拆卸设置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定位触头凹槽4111装有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而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为可自由拆卸,这样设计的目的为软件开发提供更多的空间;因为软件的开发多元化,若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固定于任意位置而不能拆卸,可能会导致软件开发更新换代带来不便的问题,比如:将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触头板,当软件需要更新的时候,所述定位触头板就不能再适合此更新,因而所述定位触头板不具有适合版本更新的可调性。

所述定位触头板上可拆卸安装有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所述活动触头板422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电容触头423;且利用不同数量、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第一电容触头413或第二电容触头423对数据进行输入或输出,增加软件的多元性。

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首先接触屏幕,所述会对操作界面进行定位,系统会基于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触点的位置,并对所述第二电容触头423接下来的触点位置进行计算,生成数据;所述第二电容触头423的计算和信息收集或发送都基于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的预设计或预处理;这种接触方法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屏幕。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定位触头凹槽4111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触头板的两端,所述定位触头凹槽4111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壳内槽22的数量为至少2个,所述壳内槽22分布于所述印章壳2的两侧平行于同一平面。

更进一步说明,将所述壳内槽22设置于所述印章壳2的两侧并使其平行于同一平面,有利于使所述定位触头板下落的时候具有更稳固移动的效果,因为所述定位触头板可能两端都设有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而若只有单侧面的所述壳内槽22可能不具有承受所述另外一侧面的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下压时的运动需求,导致所述损坏组件的现象。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接触组件42的底部设有活动触头板422;所述活动触头板422设置有若干个活动触头凹槽4221,所述活动触头凹槽4221用于可拆卸设置所述第二电容触头423。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活动触头凹槽4221会按设计人的需要,在所述活动触头凹槽4221里填充所述第二电容触头423;例如,在软件中加入了信息分类系统,可对所述第二电容触头423的数量、大小、形状进行配置,并由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和所述第二电容触头423对用户的屏幕进行操作,系统对屏幕所述第一电容触头413和所述第二电容触头423操作的内容进行识别,并作出指令将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完成将用户信息进行分类的过程。

更进一步说明,若干个所述活动触头凹槽4221成任意矩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排列于所述活动触头板422,至少2个所述活动触头凹槽4221设有所述第二电容触头423。

更进一步说明,将所述若干个所述活动触头凹槽4221设计成多种形状,这种设计有利于为软件的使用提供多元化的容量设计;此设计中,将若干个所述活动触头凹槽4221成任意矩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同时,该形成的图形的所述干个所述活动触头凹槽4221又有分为形状大、形状适中、形状小的种送类;这无疑是更进一步地为软件的使用提供多元化的容量;当需要更换某一应用或某一功能时,仅需对所述第二电容触头423进行调整即可实现该功能。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伸缩复位部件31为伸缩弹簧、橡皮筋和压液泵的任意一种。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卡位弹性件4212为伸缩弹簧、橡皮筋和压液泵的任意一种;所述定位弹性件412为伸缩弹簧、橡皮筋和压液泵的任意一种。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章体4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长正形和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章体4的形状可设计成现有设计中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对应不同领域使用,本设计可应用于多个领域中,因此将所述章体4的形状设计为圆形、正方形、长正形、椭圆形使本设计适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