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防水的触摸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3780发布日期:2018-08-17 22:2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面板防水的触摸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显示器的使用领域,有各种设备,其中不乏一些机械设备,往往很多机械设备的操作者很多时候手都是湿的(操作频繁,工件又需要水冲洗,擦干净又费时麻烦),或是显示器面板有时候会不小心喷水上去,传统的显示器面板没有防水功能,有可能就会渗水到屏内,导致显示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板防水的触摸显示器,通过胶条使得面板和触摸屏之间无缝对接,进而使得显示器的面板既防水又可避免因碰撞导致的机器故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板防水的触摸显示器,包括面板、压屏框、触摸屏和显示屏;所述面板内嵌有底轨槽,所述底轨槽内塞入防水胶条,所述压屏框与面板固定连接,所述触摸屏固定在该压屏框内后,防水胶条在面板与触摸屏之间进行无缝对接;所述显示屏固定在触摸屏上表面。

其中,该显示器还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面板固定连接后围合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压屏框和触摸屏容纳在该腔体内。

其中,所述上壳体包括中盖和后盖,所述中盖的边缘处向上延伸有多个卡头,所述后盖向上内嵌有多个与卡头相适配的凹槽,每个卡头卡入对应的凹槽内后,后盖与中盖固定连接形成该上壳体。

其中,所述中盖的一端面固定有挡板,所述后盖上开设有一与挡板相适配的缺口,所述挡板的两端面向外上边设置有折弯状的折片,所述后盖与中盖固定连接后,两个折片卡在缺口的两端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防水的触摸显示器,该显示器主要包括面板、压屏框、触摸屏和显示屏,面板内嵌有底轨槽,所述底轨槽内塞入防水胶条,通过拉伸防水胶条调节胶条宽度,以达到胶条跟底轨槽的完美配合,然后将触摸屏按正确方位放入屏框内,此时触摸屏紧挨着胶条。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水胶条使得面板和触摸屏之间无缝对接,进而使得显示器的面板既防水又可避免因碰撞导致的机器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板防水的触摸显示器的爆炸图;

图2为图1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防水的触摸显示器,包括面板10、压屏框11、触摸屏12和显示屏13;所述面板内嵌有底轨槽14,所述底轨槽内塞入防水胶条15,所述压屏框与面板固定连接,所述触摸屏固定在该压屏框内后,防水胶条在面板与触摸屏之间进行无缝对接;所述显示屏固定在触摸屏上表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防水的触摸显示器,该显示器主要包括面板、压屏框、触摸屏和显示屏,面板内嵌有底轨槽,所述底轨槽内塞入防水胶条,通过拉伸防水胶条调节胶条宽度,以达到胶条跟底轨槽的完美配合,然后将触摸屏按正确方位放入屏框内,此时触摸屏紧挨着胶条。通过胶条使得面板和触摸屏之间无缝对接,进而使得显示器的面板既防水又可避免因碰撞导致的机器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器还包括上壳体16;所述上壳体与面板固定连接后围合成一密封腔体,所述压屏框和触摸屏容纳在该腔体内。所述上壳体包括中盖161和后盖162,所述中盖的边缘处向上延伸有多个卡头1611,所述后盖向上内嵌有多个与卡头相适配的凹槽,每个卡头卡入对应的凹槽内后,后盖与中盖固定连接形成该上壳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盖的一端面固定有挡板17,所述后盖上开设有一与挡板相适配的缺口1621,所述挡板的两端面向外上边设置有折弯状的折片171,所述后盖与中盖固定连接后,两个折片卡在缺口的两端处。通过卡头与凹槽的适配使得后盖与中盖进行一次固定连接,通过挡板17的折片在缺口两端的卡住,由此进一步保证了这两者结构的稳定性。

本产品采用了最先进的防水胶条,两边紧挨触摸屏和面板,水直冲显示器面板,都不会渗水到机器内部,不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同时,因为其性能不会因为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性能都能保证。防水胶条处于触摸屏和面板之间,其胶条拉伸性能好,抗压性能优异,能够保证面板和触摸屏的完美配合,从而实现不打玻璃胶也能防水,既美观又环保健康,同时胶条还能在机器受碰撞时起到缓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流程为:防水主要工作在于防水胶条在面板和触摸屏之间的无缝对接,首先将防水胶条塞进面板的底轨槽,通过拉伸胶条调节胶条宽度,以达到胶条跟底轨完美配合的目的。然后将触摸屏按正确方位放入屏框内(此时触摸屏紧挨着防水胶条),再把贴好了缓冲胶的显示屏压在触摸屏后,用压屏框将屏压好,然后螺丝锁紧。紧接着穿线、锁中盖、固定挡板、盖后盖,组装完成,上电即可使用。面板是铝合金材质,结合胶条的性能使得显示器面板既防水又可避免因碰撞导致的机器故障。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