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水洗RFID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4694发布日期:2018-09-04 22:37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水洗RFID标签。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缩写为RFID,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与传统识别技术相比,RFID结束具有标识唯一、信息容量大、读取党鞭、多标签读取、可进行数据加密的特点。进过多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物品跟踪、航空行李分拣、工厂装配流水线、汽车防盗、电子票证、动物管理、商品防伪等领域。在RFID在被应用到物品上形成RFID标签时,由于物品所处的环境不同,RFID标签所需适用的环境也大步相同。其中RFID被应用到布艺制品时,尤其是医院、酒店等行业使用的布艺制品,为了保证布艺制品的干爽美观以及卫生程度,布艺制品需要被清洗,但是现在市面上的RFID标签一般是直接利用胶体进行封装的,当胶体收到损伤时其防水性就不能够得到保障,同时现在的RFID都是直接利用胶体进行封装的,RFID标签的外表面没有太多的修饰,RFID标签触摸时的舒适度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耐水洗RFID标签,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水洗RFID标签,包括主体,主体中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布层、胶体、RFID标签层、第二防水布层、热压膜以及第三防水布层,所述RFID标签层的顶部和四周包裹胶体,胶体的顶部与第一防水布层连接,所述RFID标签层的底部与第二防水布层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布层底部设有热压膜,热压膜底部与第三防水布层连接,所述胶体的四周设有第一垫层,第一垫层设在第一防水布层与第二防水布层之间,所述热压膜的四周设有第二垫层,第二垫层设在第二防水布层与第三防水布层之间,所述第一防水布层、第二防水布层以及胶体与第一垫层之间均设有连接胶体,所述第二防水布层、第三防水布层与热压膜之间均设有连接胶体。

其中,所述主体的四周设有包边,利用包边将第一防水布层的边缘、第一垫层的边缘、第二防水布层的边缘、第二垫层的边缘以及第三防水布层的边缘包裹在内并利用细线将包边、第一防水布层的边缘、第一垫层的边缘、第二防水布层的边缘、第二垫层的边缘以及第三防水布层的边缘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包边采用防水布料。

其中,所述主体上设有加固连接圈,利用细线通过相互交织的方式对第一防水布层、第一垫层、第二防水布层、第二垫层以及第三防水布层进行加固连接,细线会在第一防水布层的外表面和第三防水布层的外表面形成加固连接圈,这样能够使得第一防水布层、第一垫层、第二防水布层、第二垫层以及第三防水布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密。

进一步,所述第一垫层包括橡胶层、填充棉层以及辅助防水布层,橡胶层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个填充棉层,然后利用辅助防水布将橡胶层和填充棉层包裹起来形成第一垫层,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耐水洗RFID标签使用起来的舒适性。

更进一步,所述填充棉层填充的是海绵或棉花。

进一步,所述第二垫层是利用防水布封装海绵或棉花形成的。

进一步,所述细线采用合成纤维制成。

其中,所述连接胶体采用的时防腐蚀、耐高温、韧性好、连接强度大的胶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水布层的形状、第二防水布层的形状以及第三防水布层的形状相互对应,所述第一防水布层的大小、第二防水布层的大小以及第三防水布层的大小均相等。

其中,所述RFID标签层设置在第二防水布层的中间位置上,所述RFID标签层包括柔性基材,所述柔性基材的中间位置设有RFID芯片,所述RFID芯片上设有天线,天线包括两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设有多个U型连接段,所述U型连接段上弯曲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弧形,每个所述连接臂的尾部设有一个辅助臂,所述辅助臂上设有一个第二凹槽和两个第三凹槽,两个第三凹槽关于第二凹槽对称,所述第三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60°。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连接臂上设有多个竖直方向的正放U型连接段和竖直方向的倒放U型连接段,竖直方向的正放U型连接段和竖直方向的倒放U型连接段交错横向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耐水洗RFID标签的优点为:结构简单实用,耐水洗,有效的保证了耐水洗RFID标签的使用寿命,同时耐水洗RFID标签的可阅读的距离长,使用时触感舒适,更便于与布艺制品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耐水洗RFID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耐水洗RFID标签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层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水洗RFID标签,包括主体,主体中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布层1、胶体8、RFID标签层、第二防水布层4、热压膜16以及第三防水布层5,所述RFID标签层的顶部和四周包裹胶体8,胶体8的顶部与第一防水布层1连接,所述RFID标签层的底部与第二防水布层4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布层4底部设有热压膜16,热压膜16底部与第三防水布层5连接,所述胶体8的四周设有第一垫层6,第一垫层6设在第一防水布层1与第二防水布层4之间,所述热压膜16的四周设有第二垫层7,第二垫层7设在第二防水布层4与第三防水布层5之间,所述第一防水布层1、第二防水布层4以及胶体8与第一垫层6之间均设有连接胶体,所述第二防水布层4、第三防水布层5与热压膜16之间均设有连接胶体,所述RFID标签层设置在第二防水布层4的中间位置上,所述RFID标签层包括柔性基材9,所述柔性基材9的中间位置设有RFID芯片10,所述RFID芯片10上设有天线,天线包括两个连接臂11,所述连接臂11上设有多个竖直方向的正放U型连接段和竖直方向的倒放U型连接段,竖直方向的正放U型连接段和竖直方向的倒放U型连接段交错横向连接,这样能够保证多次水洗后连接臂11上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所述U型连接段上弯曲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呈弧形,每个所述连接臂11的尾部设有一个辅助臂13,所述辅助臂13上设有一个第二凹槽14和两个第三凹槽15,两个第三凹槽15关于第二凹槽14对称,所述第三凹槽15与第二凹槽14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60°。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好的扩大耐水洗RFID标签的可阅读距离至13-15m。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主体的四周设有包边3,所述包边3采用防水布料,利用包边3将第一防水布层1的边缘、第一垫层6的边缘、第二防水布层4的边缘、第二垫层7的边缘以及第三防水布层5的边缘包裹在内并利用细线将包边3、第一防水布层1的边缘、第一垫层6的边缘、第二防水布层4的边缘、第二垫层7的边缘以及第三防水布层5的边缘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主体上设有加固连接圈2,利用细线通过相互交织的方式对第一防水布层1、第一垫层6、第二防水布层4、第二垫层7以及第三防水布层5进行加固连接,细线会在第一防水布层1的外表面和第三防水布层5的外表面形成加固连接圈2,这样能够使得第一防水布层1、第一垫层6、第二防水布层4、第二垫层7以及第三防水布层5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密,避免第一垫层6和第二垫层7的移位。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垫层6包括橡胶层、填充棉层以及辅助防水布层,橡胶层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个填充棉层,然后利用辅助防水布将橡胶层和填充棉层包裹起来形成第一垫层6,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耐水洗RFID标签使用起来的舒适性,所述填充棉层填充的是海绵或棉花。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二垫层7是利用防水布封装海绵或棉花形成的。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细线采用合成纤维制成,这样能够减少细线的吸水性,使得细线具有耐洗程度好、强度高、质轻、弹性好等优点。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连接胶体采用的时防腐蚀、耐高温、韧性好、连接强度大的胶体。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防水布层1的形状、第二防水布层4的形状以及第三防水布层5的形状相互对应,所述第一防水布层1的大小、第二防水布层4的大小以及第三防水布层5的大小均相等。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两个所述连接臂11关于RFID芯片10对称。

本实施例所述的耐水洗RFID标签的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耐水洗,多次清洗后也不易变形进水,防水效果好,有效的保证了耐水洗RFID标签的使用寿命,同时耐水洗RFID标签的可阅读的距离长,使用时触感舒适,且更便于与布艺制品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