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6222发布日期:2018-11-02 21:0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详细而言,系关于一种将无线充电线路整合于触摸板,达到可精简制程、提高良率并且达可透明化之复合触摸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使得人机接口的输入种类也随之增加,为了追求操作的直觉化以及提高相对之便利性,触控输入的方式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类型的电子产品上。

一般而言,触控输入的种类有电磁式触控、电阻式触控与电容式触控等等方式。其中,电磁式触控是由触摸板与磁力数字笔之间的互动进而得到相应的输入讯号,通常感应天线会以二维数组的方式数组铺设于触摸板中。电磁式触控的运作原理是藉由触摸板与数字笔之间的距离变化,使得感应天线与数字笔两者间的磁力随之改变,进而可以根据感应天线的磁力变化,得到数字笔在触摸板上的位置。

此外,在触控面板的应用领域里,亦存在有将无线充电线圈布设于一板层之上,而令数字笔于触摸板上移动之过程中,同时可以获得磁生电力的反馈充电效果,进而可以让数字笔一边使用一边充电的无线充电技术。

而现有技术中,该无线充电线圈之配置方式,主要是独立设于一单独的板层的正、反两面,且其两面间的电路导通,以及与其他触摸板层之间的走线,都不免得通过贯穿板层之孔洞来完成。而如PET等透明材质应,应用在穿孔做跳线的作业上十分容易产生良率问题,故此类型无线充电技术所使用的板层,目前主要是以不透明之PCB材质。而因为材质之质地本身为非透明之故,其成为必须分离设置于面板层结构底部之层面,无法与触控线路面板做更有效率的合并整合,此系为现有技术中一直存在着的技术瓶颈。

故综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之发明人思索并设计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以期针对现有技术之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之实施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述之现有技术的不足点,本实用新型系设计一种具备新颖性、进步性及产业利用性等专利要件之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以期克服现有技术之难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其包含:一第一板体,其两相对之壁面分别为一第一感应线路配置面及一第一充电线路配置面,其中该第一感应线路配置面上设有第一方向电磁线路,且该第一方向电磁线路具有复数接电端点,该些接电端点皆分布于该第一板体之一第一接电侧,且该第一板体上于与该第一接电侧相垂直之侧缘系为一第二接电侧;其中该第一充电线路配置面是设有第一部分无线充电线路,该第一部分无线充电线路系具有一第一外接端,且该第一部分无线充电线路上系具有至少一电路断点;及一第二板体,其系与该第一板体相互贴合为一体,且该第二板体上亦具有方向相同于该第一板体之第一接电侧及第二接电侧,而该第二板体之两相对壁面分别为一第二感应线路配置面及一第二充电线路配置面,其中该第二感应线路配置面上是设有第二方向电磁线路,其配置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电磁线路相互垂直,且该第二方向电磁线路具有复数接电端点,该些接电端点皆分布于该第二板体之第二接电侧;其中该第二充电线路配置面系与该第一充电线路配置面相互贴合,该第二充电线路配置面上设有第二部分无线充电线路,且该第二部分无线充电线路系具有一第二外接端,其中该第二外接端与该第一外接端其中之一设于该第一接电侧,另一为设于该第二接电侧,而该第二部分无线充电线路系恰可连接于该电路断点,进而令该第一部分无线充电线路与该第二部分无线充电线路形成一完整之线路。

其中,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为透明之PET材质。

其中,该第一方向电磁线路与该第二方向电磁线路系呈栏栅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之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于设计上,使一无线充电线路切割为两部分做分层,达到可将触控电路及无线充电电路透过分层配置,而后贴合固定为一板片之工法,进而可以无需对板材本体进行任何贯孔跳线,故可以在透明的PET材质板件上实施,进而直接置于玻璃层及显示模块之间。

且透过此工法,因为无需做任何贯孔跳线,因此制作上工法更较习知技术简易,如此一来可连带地令产品良率提升,于实际应用实施上具有诸多优势。

而为了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以及实际实施后之增益性更为明显易懂,于下文中将系以较佳之实施范例辅佐对应相关之图式来进行更详细之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之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之另一视角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之堆栈局部组件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具无线充电线路之应用实施例外观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之优点及特征以及达到其方法将参照例示性实施例及附图进行更详细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不同形式来实现且不应该被理解仅限于此处所陈述的实施例。相反地,对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所提供的此些实施例将使本揭露更加透彻与全面且完整地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且本实用新型将仅为所附加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义。在图中,成分或组件的尺寸及相对尺寸为了清晰易懂而以夸示方法表示。整篇说明书中,相同的组件符号指的是相同的组件。如后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含任何及所有一或多相关所列对象的组合。

除非另外定义,所有使用于后文的术语(包含科技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该领域的技术人士一般所理解相同的意思。将更可理解的是,例如于一般所使用的字典所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理解为具有与相关领域的内容一致的意思,且除非明显地定义于后文,将不以过度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意思理解。

以下将配合图式详细叙述例示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可以包含于不同的形式中,且不应被解释为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申请专利范围。这些实施例之提供使得本实用新型之揭露完整与明了,熟知此技术之人将能经由该些实施例了解本实用新型之范畴。

首先,请配合参看第1图至第4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系关于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1),其包含一第一板体(10)及一第二板体(20)。

前述之第一板体(10)或可为透明之PET材质板件,其两相对之壁面分别为一第一感应线路配置面(11)及一第一充电线路配置面(12),其中该第一感应线路配置面(11)上是铺设有第一方向电磁线路(111),该第一方向电磁线路(111)或可为呈现栏栅式分布,且该第一方向电磁线路(111)具有复数接电端点(1111),该些接电端点(1111)皆分布于该第一板体(10)之一第一接电侧(A),且该第一板体(10)上于与该第一接电侧(A)相垂直之侧缘上系为一第二接电侧(B)。

其中该第一充电线路配置面(12)是铺设有第一部分无线充电线路 (121),该第一部分无线充电线路(121)系具有一第一外接端(1211),其中该第一外接端(1211)系设于该第一接电侧(A),抑或可设于该第二接电侧(B);而该第一部分无线充电线路(121)上系具有至少一电路断点(1212)。

前述之第二板体(20)或可为透明之PET材质板件,其系与该第一板体 (10)相互贴合为一体,且该第二板体(20)上亦具有方向相同于该第一板体(10)之第一接电侧(A)及第二接电侧(B),该第二板体(20)之两相对壁面分别为一第二感应线路配置面(21)及一第二充电线路配置面(22),其中该第二感应线路配置面(21)上是铺设有第二方向电磁线路(211),该第二方向电磁线路(211)或可为呈现栏栅式分布,其配置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电磁线路(111)相互垂直,透过此交错配置而可进行例如X、 Y轴等相互垂直方向上之定位侦测,且该第二方向电磁线路(211)具有复数接电端点 (2111),该些接电端点(2111)皆分布于该第二板体(20)之第二接电侧(B)。

其中该第二充电线路配置面(22)系与该第一充电线路配置面(12)相互贴合,该第二充电线路配置面(22)上铺设有第二部分无线充电线路(221),且该第二部分无线充电线路(221)系具有一第二外接端(2211),其中该第二外接端(2211)与该第一外接端(1211)其中之一为设于该第一接电侧(A),另一为设于该第二接电侧 (B),而该第二部分无线充电线路(221)系恰可连接于该电路断点(1212),进而令该第一部分无线充电线路(121)与该第二部分无线充电线路(221)形成一完整之线路。

而本实用新型之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1)于设计上透过巧思,使一无线充电线路切割为两部分做分层,达到可将触控电路及无线充电电路透过分层配置,而后贴合固定为一板片之工法,进而可以无需对板材本体进行任何贯孔跳线,故可以在透明的PET材质板件上实施,进而直接置于玻璃层(90)及显示模块(80)之间。且透过此工法,因为无需做任何贯孔跳线,因此制作上工法更较习知技术简易,如此一来将连带地令产品良率提升,于实际应用实施上具有诸多优势,为现有技术所不能及者。

上述之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之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实用新型之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之改变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之范围,本实用新型之权利保护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

【符号说明】

具无线充电线路之触摸板结构(1)

第一板体(10)

第一感应线路配置面(11)

第一方向电磁线路(111)

接电端点(1111)

第一充电线路配置面(12)

第一部分无线充电线路(121)

第一外接端(1211)

电路断点(1212)

第二板体(20)

第二感应线路配置面(21)

第二方向电磁线路(211)

接电端点(2111)

第二充电线路配置面(22)

第二部分无线充电线路(221)

第二外接端(2211)

显示模块(80)

玻璃层(90)

第一接电侧(A)

第二接电侧(B)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