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3870发布日期:2019-08-24 10:0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在平板显示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具有轻薄、主动发光、响应速度快、可视角大、色域宽、亮度高、功耗低及可制备柔性屏等诸多优异特性,引起了科研界和产业界极大的兴趣,逐渐成为继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s,lcd)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

另外,随着便携式电子显示设备的发展,触摸屏(touchpanel)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互动界面,其在使用上更直接、更人性化。将触摸屏与平面显示装置整合在一起,形成触控显示装置,能够使平面显示装置具有触控功能,可通过手指、触控笔等执行输入,操作更加直观、简便。

目前比较常用的触控技术包括电阻式触控面板和电容式触控面板,但是使用者出于可控性、易用性和表面外观的考虑,大多会选用电容式触控面板作为其最佳首选设备。在现有的oled触控显示屏的技术开发中,出于制程难易程度的考虑,一般采用将触控感应器制作在oled层之上的外挂式触控技术,具体过程为:首先制作包含基板在内的tft层,然后在tft层上制作oled层,在oled层上制作封装层,最后在封装层上制作触控功能层。其中,触控功能层通常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绝缘层、桥点层、第二绝缘层、电极线路层及有机保护层,其中,桥点层在像素区内包括多个导电桥,所述电极线路层包括触控驱动电极(tx)及触控感应电极(rx),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通过贯穿第二绝缘层的接触孔与所述导电桥连接。

目前被开发并应用的触控电极的材料主要有氧化铟锡(ito)、纳米银线(silvernanowires,snw)、金属网格(metalmesh)等。其中,metalmesh的触控导电电极,因图形线幅较粗(线幅超过5μm以上)往往会导致摩尔干涉波纹非常明显,仅适用于观测距离较远的显示屏。snw的触控导电电极往往存在雾度高的问题,且随着使用时间增加雾度还会增加,而且制造成本较高。ito作为目前主流的触控电极材料,透光率很高,导电性能较好。ito触控电极图案(pattern)通常是通过黄光刻蚀的工艺形成的,通过黄光刻蚀工艺将部分区域的ito导电材料除去,从而形成彼此电性独立的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

传统的触控电极图案,无论是互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或者自电容触摸传感器,其电极图案均为方形、菱形等规则的形状。由于ito蚀刻区域与非蚀刻区域的反射率等光学特性的差异,通常ito触控电极图形容易被人的肉眼看到,尤其是有效触控电极tx与rx的边界位置,从而影响显示屏整体的视觉效果。基于单层架桥结构(singleito,sito)的触摸屏电极图案,特别是条状结构的导电桥,往往更容易被人眼所察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降低了触控面板中电极图案可见的概率,提高了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电极层;

所述触控电极层整面开设有网状凹槽,所述网状凹槽包括交错设置的条形槽,所述网状凹槽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上分割出阵列排布的多个导电单元;

所述触控电极层具有多个相间隔的电极图案,位于同一电极图案内的导电单元通过在其间的条形槽内设置凹槽断口而电性连接;

所述多个电极图案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及多条沿第二方向设置的与所述多条第一触控电极绝缘交叉的第二触控电极;

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及连接相邻两第一触控单元的连接单元;

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由所述多条第一触控电极间隔开的独立的第二触控单元。

所述条形槽的形状为波浪线形。

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与所述触控电极层层叠设置的桥点层;

所述桥点层包括多个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交错位置处的导电桥;

每一所述导电桥两端分别与同一第二触控电极中相邻两第二触控单元连接,从而将该两第二触控单元电性连接起来;

每一所述导电桥对应位于所述条形槽上方并沿所述条形槽延伸设置。

每一所述导电桥对应所述条形槽设有间隔槽。

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的形状均为菱形。

所述条形槽的宽度为5-50μm。

所述条形槽的宽度为5-20μm。

所述多个电极图案还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内的悬浮电极。

所述触控电极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

所述触控电极层的材料为ito。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包括整面开设有网状凹槽的触控电极层,所述网状凹槽包括交错设置的条形槽,所述网状凹槽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上分割出阵列排布的多个导电单元,所述触控电极层中位于同一电极图案内的导电单元通过在其间的条形槽内设置凹槽断口而电性连接在一起,所述网状凹槽涉及整个触控电极层中不同电极图案的内部及外部,从而模糊了每一电极图案的边界形状及不同电极图案间在形状及视觉上的差异,使整个触控电极层图案呈整面一致性,进而降低了触控面板中电极图案可见的概率,提高了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触控面板中同一电极图案中相邻两导电单元电性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触控面板在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交错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各电极图案的轮廓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导电桥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触控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触控电极层1、绝缘层(未图示)、桥点层2、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层1同层设置的将触控电极层1连接至电路绑定区域的边缘走线6。

具体地,所述触控电极层1整面开设有网状凹槽9,所述网状凹槽9在所述触控电极层1上分割出阵列排布的多个导电单元8;所述网状凹槽9包括交错设置的条形槽95。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触控电极层1具有多个相间隔的电性独立的电极图案7,位于同一电极图案7内的导电单元8通过在其间的条形槽95内设置凹槽断口96而电性连接。

由于所述网状凹槽9涉及整个触控电极层1中不同电极图案7的内部及外部,电极图案7内部及外部均具有通过蚀刻工艺形成的条形槽95,且电极图案7内部与外部的条形槽95的形状相似且平行,使得电极图案7内部条形槽95呈现的形态与其边界形态一致,降低了电极图案7内部与外部的反射率差异,从而模糊了每一电极图案7的边界形状以及不同电极图案7间在形状及视觉上的差异,使整个触控电极层1图案呈整面一致性,进而降低了触控面板中电极图案7可见的概率,提高了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具体地,所述多个电极图案7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10、多条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与所述多条第一触控电极10绝缘交叉的第二触控电极20及多个悬浮(dummy)电极40。

具体地,如图3-4所示,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11及连接相邻两第一触控单元11的连接单元12。

具体地,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包括多个由所述多条第二触控电极20间隔开的独立的第二触控单元21。

具体地,所述绝缘层可以层叠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1上方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1下方,其可以为整面结构,也可以为仅对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与第二触控电极20的交错位置处设置。

具体地,所述桥点层3包括多个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与第二触控电极20交错位置处的导电桥31;每一所述导电桥31两端分别与同一第二触控电极20中相邻两第二触控单元21连接,从而将该两第二触控单元21电性连接起来。

具体地,所述绝缘层在对应每一所述导电桥31两端处设有接触孔39;所述导电桥31通过所述接触孔39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21相连接,每条在所述绝缘层上间断的第二触控电极20通过所述导电桥31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为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为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中的另一种。

优选地,如图5所示,每一所述导电桥31对应位于所述条形槽95上方并沿所述条形槽95延伸设置,从而使得导电桥31与触控电极层1中各电极图案7具有一样的边界形状,从而模糊导电桥31与触控电极层1中各电极图案7之间的形状差异,进一步降低导电桥31的可视性。

具体地,同一第二触控电极20中相邻两第二触控单元21之间对应设有两条平行的导电桥31与该两第二触控单元21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条形槽95的形状为波浪线形,从而使得所述触控电极层1中各电极图案7的边缘呈波浪线形,进一步模糊了触控电极层1中各电极图案7的边界,且所述导电桥31沿所述条形槽95延伸设置,所述导电桥31同样也呈波浪线形,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导电桥31与触控电极层1中各电极图案7的可视性差异,降低了导电桥31可见的概率。

优选地,每一所述导电桥31对应所述触控电极层1中的条形槽95和凹槽断口96设有间隔槽35和沟槽断口36,从而进一步模糊导电桥31与触控电极层1中各电极图案7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降低了导电桥31的可视性差异。

具体地,所述第一触控单元11和第二触控单元21的形状可以为菱形也可以为方形等其他形状。

具体地,所述悬浮电极40在触控面板中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提高光学一致性的效果,降低触控电极层1中各电极图案7可见的概率以及匹配触控驱动ic所需的电容值,因此悬浮电极40可以根据驱动ic的要求,对其位置和面积进行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悬浮电极4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单元11和第二触控单元21内。

具体地,所述条形槽95的宽度为5-50μm,根据蚀刻工艺能力不同选择不同的值,所述条形槽95的宽度优选为20μm以下。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断口96的宽度与所述条形槽95的宽度保持一致,为5-50μm。

具体地,所述触控电极层1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的氧化铟锡(ito)。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通过蚀刻工艺在触控电极层1整面开设波浪形的网状凹槽9,将整面的触控电极层1隔断,形成多个阵列排布的导电单元8,如果网状凹槽9是连续的蚀刻凹槽,所有的条形槽95相连通,则会将整面的触控电极层1隔离成许多个一小块块的彼此电性独立的导电单元8,本发明通过在特定位置的条形槽95内设置凹槽断口96,使得位于同一电极图案7内的导电单元8电性连接,进而形成多个彼此电性独立的电极图案7,由于所述网状凹槽9涉及整个触控电极层1中不同电极图案7的内部及外部,电极图案7内部及外部均具有条形槽95,且电极图案7内部与外部的条形槽95的形状相似且平行,使得电极图案7内部条形槽95呈现的形态与其边界形态一致,降低了电极图案7内部与外部的反射率差异,从而模糊了每一电极图案7的边界形状及不同电极图案7间在形状及视觉上的差异,使整个触控电极层1图案呈整面一致性,进而降低了触控面板中电极图案7可见的概率,提高了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包括整面开设有网状凹槽的触控电极层,所述网状凹槽包括交错设置的条形槽,所述网状凹槽在所述触控电极层上分割出阵列排布的多个导电单元,所述触控电极层中位于同一电极图案内的导电单元通过在其间的条形槽内设置凹槽断口而电性连接在一起,所述网状凹槽涉及整个触控电极层中不同电极图案的内部及外部,从而模糊了每一电极图案的边界形状及不同电极图案间在形状及视觉上的差异,使整个触控电极层图案呈整面一致性,进而降低了触控面板中电极图案可见的概率,提高了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