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分立触觉区域的膝上型计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3614发布日期:2020-01-07 11:4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具有分立触觉区域的膝上型计算设备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为2018年6月29日提交的名称为“laptopcomputingdevicewithdiscretehapticregions”(具有分立触觉区域的膝上型计算设备)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no.62/692,447并要求其权益,其公开内容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所述实施方案整体涉及电子设备,并且更具体地讲,涉及在电子设备的分立区域中提供多个触觉输出。



背景技术:

便携式计算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以指示便携式计算设备已经接收到触摸或力。触觉反馈的示例包括移动电话上的振动覆盖件或膝上型计算设备上的触控板的振动或“点击”输出。

随着电子设备变得更加紧凑和复杂,可用于提供输入和输出的表面区缩小。同样,用户区分紧凑型设备上的触觉输出的能力减弱,尤其是在将触觉输出提供至设备的整个外壳、覆盖件等的情况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其在设备外壳的单独区域中提供分立的触觉输出。这些区域既可接受输入又可提供触觉输出。通常,在第一区域(例如,“分立触觉区域”)中提供的触觉输出对于触摸邻接区域的用户而言是不可感知的。

本文所述的一个实施方案采用膝上型计算设备的形式,膝上型计算设备包括:上部,下部,其可铰接地连接到上部;第一输入设备,其延伸穿过下部或被定位在下部上并且被配置为接受第一输入;第二输入设备,其形成在下部上、被配置为接受第二输入并且包括:第一分立触觉区域;和第二分立触觉区域,其邻接第一分立触觉区域;第一触觉致动器,其耦接到第一分立触觉区域并且被配置为在第一分立触觉区域中产生第一触觉输出;和第二触觉致动器,其耦接到第二分立触觉区域并且被配置为在第二分立触觉区域中产生第二触觉输出;其中第一触觉输出在第二触觉区域中对用户而言是不可感知的,并且第二触觉输出在第一触觉区域中对用户而言是不可感知的。

本文所述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采用膝上型计算设备的形式,膝上型计算设备包括:上部,显示器,其容纳在上部中;下部,其可铰接地耦接到上部并且包括:顶壳,其限定外表面,和底壳,其耦接到顶壳;键盘,其在顶壳上或延伸穿过顶壳;输入区,其被限定在顶壳上并且包括:第一触觉区域;和第二触觉区域,其邻接第一触觉区域;第一触觉致动器,其在第一触觉区域内耦接到顶壳并且被配置为仅在第一触觉区域中提供第一触觉输出;第二触觉致动器,其在第二触觉区域内耦接到顶壳并且被配置为仅在第二区域中提供第二触觉输出;其中第一触觉区域和第二触觉区域与外表面的其余相连。

本文所述的还有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采用一种用于通过膝上型电脑的外壳提供触觉输出的方法的形式,方法包括:在触觉输入/输出区中接收输入;确定有待提供触觉输出;以及在触觉输入/输出区中通过操作触觉致动器来生成触觉输出;其中:触觉输入/输出区包括第一触觉输出区域和第二触觉输出区域;第一触觉输出区域和第二触觉输出区域彼此邻接;并且在第一触觉输出区域中提供输出而不是在第二触觉输出中提供输出。

附图说明

本公开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具体描述将更易于理解,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元件。

图1为示出了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某些部件的系统图。

图2示出了膝上型计算设备,其包括触觉输入表面和触觉致动器。

图3示出了用户与图2的膝上型计算设备的触觉输入表面进行交互。

图4示出了用户在图2和图3的膝上型计算设备的掌托区中接收触觉输出。

图5a示出了膝上型计算设备的输入区中的触觉致动器的第一示例性布局。

图5b示出了膝上型计算设备的输入区中的触觉致动器的第二示例性布局。

图5c示出了膝上型计算设备的输入区中的触觉致动器的第三示例性布局。

图5d示出了膝上型计算设备的输入区中的触觉致动器的第四示例性布局。

图6a为示出处于静止状态的触觉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6b为示出在膝上型计算设备的顶壳上形成突起的图6a的触觉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6c为示出在膝上型计算设备的顶壳上形成凹槽的图6a的触觉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2的线7-7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连接至膝上型计算设备的顶壳的示例性触觉致动器。

图8为另一个示例性触觉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9为又一示例性触觉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10为又一示例性触觉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11为另外的示例性触觉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膝上型计算设备的顶壳的内部。

图13示出了具有形成于上部和下部上的多个分立触觉区域的示例性膝上型计算设备。

图14为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

附图中的交叉影线或阴影的用途通常被提供以阐明相邻或邻接元件之间的边界并还有利于附图的易读性。因此,存在或不存在交叉阴影线或阴影均不传达或指示对特定材料、材料属性、元件比例、元件尺寸、类似图示元件的共同性或在附图中所示的任何元件的任何其他特性、性质或属性的任何偏好或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各种特征部和元件(以及其集合和分组)的比例和尺寸(要么相对的要么绝对的)以及两者间呈现的界限、间距和位置关系在附图中被提供,以仅用于促进对本文所述的各种实施方案的理解,并因此可不必按比例呈现或示出并且并非旨在指示对所示的实施方案的任何偏好或要求,以排除结合其所述的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具体地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代表性实施方案。应当理解,以下描述并非旨在将实施方案限制于一个优选具体实施。相反,所述实施方案旨在涵盖如可被包括在本公开以及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实质和范围内的替代形式、修改形式和等同形式。

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整体涉及具有一个或多个输入区的电子设备,输入区也用于提供空间局部触觉。“空间局部”触觉(或触觉输出)通常是指任何这样的触觉信号(例如触觉输出),其对于触摸电子设备的特定有效区域的人而言是可触觉感知的,但是对于触摸该区域之外的人而言是不可感知的。可感知单个触觉输出的表面区在本文中被称为“分立触觉区域”。膝上型计算设备的输入区中可存在任何数量的分立触觉区域。分立触觉区域可彼此分开,或者它们可重叠。无论哪种方式,它们仍然是各自与单独的触觉致动器相关联的分立触觉区域。“输入区”为被配置为接受用户输入的结构或表面。

例如,输入区可涵盖电子设备外壳的一部分并且足够大以使得用户可同时触摸输入区的多个部分。输入区中的每次触摸可被登记为输入,或者可被电子设备视为潜在输入。另外,电子设备可在输入区的每个分立部分中提供空间局部触觉输出,由此使得每个触觉输出仅在其分立区域内而不是在输入区的其他部分或区段中被感知。

在许多实施方案中,输入区被配置为由施加触摸或力的用户手指操纵或接触。例如,用户可通过双手的一根或多根手指向输入区提供输入。用户的手指可在输入区上触摸或滑动。作为一个选项,可以这样的方式在输入区中提供空间局部触摸输出,即触摸输入区的一根手指感知触摸输出,但是在输入区上的另一位置处的另一根手指未感知触摸输出。因此,触觉输出限于输入区的特定分立触觉区域。

虽然顶壳的输入区的外表面可为平滑的、未损坏的表面,但是与平滑的外表面相对的顶壳的内表面可具有耦接到其的一个或多个触觉致动器。触觉致动器在输入区中限定分立区域。如本文所用,术语“分立区域”是指顶壳的外表面或膝上型计算机的其他表面的区域,用户在该区域中可感知触觉输出。在给定的分立区域之外不可感知给定的触觉致动器的触觉输出。如本文所用,“不可感知”通常意味着触觉输出低于典型的人类触觉感知的阈值。一般来讲,对于静态特征部,人类感知的典型阈值为大约0.2mm,并且对于表面的位移(诸如振动、沿z轴的方向变化等),人类感知的典型阈值为大约5至10微米。应当理解,这些值是近似的并且可取决于输入区的某些物理特性,诸如输入区和用户皮肤之间的摩擦、振动或尺寸(例如,触觉输出的波长)变化发生的速率、制备输入区的材料等。

多个触觉致动器的存在可在顶壳的表面或其他膝上型计算机表面的表面中限定多个分立区域,通过多个分立区域提供触觉输出。例如,三个触觉致动器可在侧区(左区和右区)和中心区中的每个中耦接到顶壳的内表面。在此示例中,应当在输入区上限定三个分立区域(例如,分立的触觉输出区段)。因此,应当可以向三个分立区域中的任一者或全部中的输入区的平滑的顶壳表面提供局部触觉输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觉致动器使输入区的局部区(例如,输入区)沿z轴而不是在x轴或y轴上(例如,在输入区的平面内的运动)变形,该变形在输入区的平面外。在此情况下,触觉致动器任选地响应于输入力来移动输入区的局部部分。例如,如果用户在输入区上用手指向下推动,则特定区域中的触觉致动器直接在手指处“推回”(例如,沿z轴),而不是相对于手指(例如,沿x轴或y轴)侧向(或“剪切”)移动。

当触觉输出被指引沿着z轴时,其可向用户提供干脆的、容易感测的反馈,并且可比振动或以其他方式摇动大表面(例如,剪切移动表面)的触觉输出更高效。沿着z轴的触觉输出通常仅使输入区局部变形,而剪切的触觉输出通常移动整个表面或其主要部分。

触觉致动器可耦接到输入区内的许多位置。触觉致动器可以此方式连接,以向输入区的分立区域提供特定的空间局部触觉输出,分立区域的大小在指尖的面积与手掌的面积之间的范围内或更大。

一般来讲,触觉输出为通过用户提供输入(例如,用户的手指触摸)的位置提供的来自电子设备的反馈。例如,触摸输出可直接响应于未实际上发生偏转的表面上的输入(诸如触摸移动电话的覆盖玻璃)提供反馈。在此示例中,触觉输出允许用户感知来自接收到输入的设备的反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通过用户力进行移动或偏转的表面诸如键盘上的按键提供触觉输出。触觉输出可向用户提供力已在键盘上登记的反馈。

作为另一个选项,可向未登记输入的设备的区域提供触觉输出。因此,可通过除提供输入的主体部分之外的主体部分向用于提供信号、警示和/或通知。例如,可向膝上型计算机上的键盘下方的掌托提供触觉输出,同时用户利用其手指来与键盘或触敏输入区进行交互。

在实施方案中,局部触觉致动器可通过提供空间局部触觉输出以向用户发送警示和/或通知的信号来增强用户的体验。例如,空间局部触觉输出可用作通知或警示,从而传达与系统状态、系统操作、软件提示等中的任一者或所有有关的信息。在此情况下,与其空间局部触觉输出提供用户的动作的直接反馈,不如其向用户发送系统或应用程序状态的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进入低功率状态时,触觉输出可向定位在输入区的掌托区上的用户的一根或多根手指或手掌提供触觉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同时为输入区上的一个或多个位置提供空间局部触觉输出。无论触觉输出是直接响应于用户的输入,还是作为与用户输入不直接相关的警示提供,它们都可被控制以提供任何数量的可识别组合。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空间局部触觉输出向输入区中的两个不同的分立触觉区域发送警示。替代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例如用同时在不同分立触觉区域处提供的触觉输出来发送不同的警示。应当理解,也可同时提供多个触觉输出,以警示用户多个通知、状态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输入区可包括触摸传感器、力传感器或两者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触摸传感器和/或力传感器可耦接至顶壳的内表面,以使得可接收用户输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输入区可能够在提供触觉输出的情况下同时接收用户输入,无论是触摸输入、力输入还是这两者。在实施方案中,触觉输出可被局部化到由触觉致动器限定的多个分立区域,而触摸和/或力输入应当不必进行局部化。换句话说,输入区可在输入区上的任何地方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源的用户触摸和/或力输入,以及根据存在的触摸致动器的数量来向一个或多个分立区域提供触摸输出。

以下参考图1-图14来论述这些实施方案和其他实施方案。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本文相对于这些附图所给出的详细描述仅出于说明性目的,而不应当被理解为是限制性的。

图1为示出根据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的电子设备100的某些部件的系统图。电子设备100可包括显示器110、第一输入设备116、第二输入设备120和处理单元130。处理单元130可控制其他部件的操作,如下文更详细所述。另外,一些实施方案可采用多个处理单元130而不是单个单元。例如,第一输入设备116和第二输入设备120可各自具有专用处理单元,显示器110也可具有专用处理单元。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处理单元130可监督或协调用于其他部件的专用处理单元的操作。

一般来讲,显示器110被配置为描绘图形输出。显示器110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包括oled、lcd、led、ccfl和其他技术。应当理解,显示器为可选的并且可从一些实施方案省略。

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第一输入设备116和第二输入设备120。第一输入设备116可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并作为响应生成输入信号。输入信号可被发射到处理单元130,其可处理输入并相应地调节电子设备100的功能、输出、操作或其他特征。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第一输入设备116可为键盘;当用户按下键盘的按键时,处理单元130可指示显示器110示出对应于按压的按键的字符。应当理解,这仅是示例,并且第一输入设备116可为任何合适的输入设备,包括触控板、鼠标、触敏或力敏结构、麦克风、光学传感器等。

第二输入设备120可同样地接受用户输入并作为响应生成输入信号。然而,第二输入设备120可在其表面上限定多个触觉区域122a、122b、122c、122d等。这些触觉区域可接受用户输入,但也可向用户提供触知输出。响应于用户输入,响应于电子设备的条件(诸如功率水平、睡眠或唤醒模式等),响应于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或由其执行)的软件、固件等,响应于电子设备100的环境条件等,可生成触知或触觉输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输入设备120可为触敏的和/或力敏的,例如,能够检测施加在其上的作为输入触摸和/或力。可使用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和/或力传感器来检测此类输入。在适于检测触摸和/或力的任何其他传感器中,示例性传感器包括电容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电阻传感器、磁阻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应当理解,可同时向第二输入设备120提供多个输入,并且这些多个输入可在同一触觉区域122中或在不同触觉区域中。

另外,在能够检测到力输入的实施方案中,应当理解,该实施方案可能够检测非二进制力。即,该实施方案可能够检测和区分一定范围内的力,而不是简单地确定力超过阈值等。

另外,可同时在多个触觉区域122中提供多个触觉输出。这可允许实施方案响应于多个输入和/或系统状态等,响应于单个输入和/或系统状态来提供多个触觉输出。

前述元件中的所有均可被容纳在电子设备的外壳124内,如结合图2更详细地讨论的。

图2示出了膝上型计算设备100,其可包括可铰接地彼此耦接并共同形成外壳的上部112和下部102。显示器110可设置在外壳的上部112中。外壳的下部102可包括顶壳104,该顶壳104包括:外表面114,其被配置为接受输入;内表面,其与外表面114相对;和底壳106,其附接到顶壳104。下部102还可包括键盘116,其突出穿过顶壳104或定位在顶壳104上。顶壳104的外表面114还限定与键盘116相邻或邻接的输入区120。如本文所用,术语“邻接”意味着两个元件共用公共边界或以其他方式彼此接触,而术语“相邻”意味着两个元件彼此接近并且可(或可不)彼此接触。彼此“耦接”的两个元件可永久性地或可移除地物理地彼此耦接并且/或者在操作上或功能上彼此耦接。

上部112、顶壳104和底壳106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包括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膝上型计算设备100的键盘区域和输入区向用户呈现平滑的、未损坏的外观,并且限定可提供输入并接收触觉输出的大区域。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限定在膝上型计算机的顶壳上的键盘区域和输入区是一体的,而不是设置在顶壳中或突出穿过顶壳的独立元件(诸如键盘、触控板或按钮)的集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键盘区域具有耦接到未损坏的顶壳的按键,由此使得在按键中生成的信号通过顶壳进行发射并由在顶壳的内表面上的传感器接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键盘区域的表面陷在顶壳的表面下方,并且在键盘区域的表面上具有对应于键盘的按键的轮廓。在这些实施方案中,输入区平滑且未损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键盘对应于从具有设置在其中的键盘的顶壳中切出的区,并且按键在顶壳的表面上方延伸。键盘和/或键盘区域的宽度可大体上上从顶壳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或者可小于顶壳的全宽度。此外,输入区可由顶壳的区域限定,该区域具有:宽度,其大体上为顶壳的宽度;和长度,其从键盘和/或键盘区域的下边缘到与上部相对的键盘的长边缘平行的顶壳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顶壳的输入区120可限定多个分立区域。输入区120可为顶壳104的而不是可通过顶壳进入或耦接到顶壳的设备、结构等的一部分。换句话说,顶壳104的外表面114可限定输入区120和其分立触觉区域122。在本实施方案中,分立触觉区域122通常与顶壳104的外表面114的其余相连;没有边界、标记等将分立触觉区域122在视觉上或物理上彼此分开或与外表面的其余分开。一些实施方案可结合边界或其他标记以在视觉上或触觉上确立输入区120、触觉输入/输出区域和/或一个或多个分立触觉区域122的边缘。

虽然在图2中示出了三个分立区域122,但是分立区域的实际数目可根据设计的需要而变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膝上型计算机可具有包括输入区的1至10个或甚至更多个分立区域。通常,每个分立触觉区域122邻接至少一个其他分立触觉区域(例如,它们共享公共边界)。

在致动器将在图2所示的配置中应当不可见的情况下,触觉致动器118以虚线在分立区域122中示出。触觉致动器118可提供如上所述的局部触觉输出,并且耦接到顶壳104的内表面。在顶壳104的部分为触敏或力敏的实施方案(诸如下文所讨论的触觉输入/输出区121)中,触觉致动器118可耦接到触摸传感器和/或力传感器。在此类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和/或力传感器可被视为顶壳的一部分。

一般来讲,第二输入设备120可被定位成与键盘116(例如,第一输入设备)相邻,并且/或者可通过顶壳104的一部分与键盘分开。第二输入设备120可被限定在顶壳104上,并且可为顶壳104的触敏和/或力敏部分。如上所述,第二输入设备120及其分立触觉区域122可与顶壳104的外表面的其余相连,并且可与外表面的其余在视觉上不可区分。当不提供触觉输出时,分立触觉区域122也可与外表面114的其余在触觉上不可区分。

第二输入设备120(例如,输入区)可类似于第一输入设备116,因为其可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并且作为响应,将信号发射至处理单元130。此外并且和第一输入设备116一样,第二输入设备120输入可为本文所讨论的输入设备中的任一者,诸如(但不限于)键盘、按钮、开关触敏结构、力敏结构、触控板、鼠标等。第二输入设备120还包括或以其他方式限定触觉输入/输出(i/o)区121。触觉i/o区121可为第二输入设备120的整个表面或其一部分。限定触觉i/o区121的第二输入设备120的任何表面的量可在实施方案之间有所不同。

通常,触觉i/o区121既可接受输入又可提供触知(例如,触觉)输出。另外,可在触觉i/o区121的任何部分处提供输入,并且可在触觉i/o区的任何部分中感觉到触觉输出。换句话说,整个触觉i/o区既可接受输入又可提供触知输出。因此,用户可在触觉i/o区121上的某个点处触摸或施加力,并且在同一点处接收触觉输出。

此外,输入区120通常具有多个触觉区域122,诸如第一至第四触觉区域122a、122b、122c、122d。通常,尽管不是必须的,但每个触觉致动器118与不同的触觉区域122相关联并通过其提供触觉输出。多个触觉区域122a-122d可彼此完全分立,或至少一些可重叠。例如,如图1所示,触觉区域122a-122d可彼此分开,由此使得它们大体上不重叠(例如,它们是分立的)。

如本文所用,术语“分立”和/或短语“大体上不重叠”及其变型意味着在特定触觉区域122中起始和/或可感知的触觉输出在不同触觉区域中对于触摸或与不同触觉区域进行交互的用户而言是不可感知的。因此,虽然振动、运动或其他触觉输出可从一个触觉区域122延伸到另一个触觉区域中,但该振动、运动等的水平低于人类感知的阈值。在许多实施方案中,对于静态特征件诸如突起、凹槽等,典型的人类感知阈值为大约0.2mm,并且对于表面位移(诸如振动(包括由快速形成和移除突起、凹槽等引起的振动)沿z轴的方向变化等),人类感知阈值为大约5至10微米。应当理解,这些值是近似的并且可取决于输入区的某些物理特性,诸如输入区和用户皮肤之间的摩擦、振动或尺寸(例如,触觉输出的波长)变化发生的速率、制备输入区的材料等。

作为一个示例,用户可轻击或以其他方式与第一触觉区域122a进行交互。电子设备100可感测用户交互,并且在第一触觉区域122a内提供触觉输出。应当理解,触觉输出可响应于用户交互,或者可响应于无关的状态、过程、动作等而提供。在任一种情况下,由于用户触摸该区域,因此可通过第一触觉区域122a提供触觉输出;电子设备100(或更具体地,其处理单元130)可在该区域最近感测到触摸或力或其他输入或潜在输入时确定有待通过第一触觉区域122a提供触觉输出。

继续该示例,假定用户的手掌位于第三触觉区域122c上并因此接触第三触觉区域122c。第一触觉区域122a中的触觉输出可被用户的手指而不是用户的手掌感觉到。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耦接到第一触觉区域122a的情况下,第三触觉区域122c的一部分可稍微移动;此运动的大小可低于用户的感知阈值。因此,即使第三触觉区域122c的一部分移动,第一触觉区域和第三触觉区域也彼此分立。换句话讲,在给定区域中的触觉输出通常在其他触觉区域中不可感知的情况下,每个触觉区域122具有局部触觉输出。

图3示出了与图2相似的膝上型计算设备300,并且还示出了用户与触觉i/o区121和键盘116进行交互。如前所述,第二输入设备120并且因此其触觉i/o区121可被定位在键盘116的旁边或附近,或被以其他方式定位在键盘和顶壳104在用户与膝上型计算设备100交互时通常面向用户的边缘之间。在本文档的一些部分中,此相对定位可被描述为第二输入设备120(和/或触觉i/o区121)“低于”键盘116。

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顶壳104可在输入区120内和周围具有平滑且未损坏的外表面114。此外,输入区120通常为顶壳104的一部分,并且不设置在顶壳中(或不为与顶壳分开的区段)。因此,与嵌入到膝上型计算机外壳中的触控板不同,顶壳的输入区为平滑的。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300中,第二输入设备120(并且,进一步地,顶壳104的外表面)在触觉i/o区121中限定多个分立触觉区域122a、122b、122c,类似于以上参照图2所讨论的实施方案。然而,在这里,触觉i/o区121还包括掌托区域305。掌托区域305可向与其接触的用户手掌310(或用户的其他部分)提供触觉输出,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一个或多个触觉致动器(未示出)可与掌托区域305相关联并操作而以类似于本文所述的其他触觉致动器的方式提供其触觉输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掌托区域305可不接受输入,但可提供输出。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掌托区域305可和任何触觉区域122一样起作用,从而既接受输入又提供输出。在掌托区域305接受或以其他方式检测输入的实施方案中,其可被配置为忽略匹配所托手掌的轮廓的任何输入。例如,如果接触面积大于预先确定的大小,则掌托区域可拒绝或忽略触摸或力,或者如果第二输入设备120或键盘116的另一部分正在接收输入,则其可拒绝或忽略触摸或力。

图4描绘了向用户的手掌310提供触觉输出320的掌托区域305。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300中,掌托区域305可独立于触觉i/o区121中的任何触觉区域122a、122b、122c提供触觉输出。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掌托区域305可代替触觉区域122a、122b、122c或除了触觉区域122a、122b、122c之外提供触觉输出。

作为一个示例,用户可与键盘116进行交互以向膝上型计算设备300提供输入。可响应于输入而在掌托区域305处或通过掌托区域305提供触觉输出。类似地,可响应于在第二输入设备120的另一部分处的输入而在掌托区域305处或通过掌托区域305提供触觉输出。以此方式,掌托区域305可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从而确认输入、警示用户膝上型计算设备300或在其上执行的软件等的操作条件。当用户正在与膝上型计算设备300交互时,在用户的手掌通常与掌托区域305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掌托区域305提供触觉输出可为有用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觉输出可不通过掌托区域305提供,除非触摸传感器、力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确定用户与掌托区域305接触。

因此,掌托区域305(或第二输入设备120的任何其他合适区域或顶壳104的任何其他合适部分)可用于响应于向实施方案300的另一部分、区段、结构或设备提供的输入来提供输出。一些实施方案可确定用户是否正在接触特定触觉区域122或掌托区域305,并且仅在被触摸的那些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提供触觉输出。这不仅可降低实施方案300的功率消耗,而且还可确保用户感知触觉输出。

图5a-图5d示出了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示出的触觉致动器118的示例性布局。图5a-图5d中的每个示出了示例性膝上型计算设备500(或其他电子设备),其包括键盘116(例如,第一输入设备)和触敏输入区120(例如,第二输入设备)。如参照先前附图所讨论的,触敏输入区120通常为顶壳104检测触摸和/或力输入的限定部分,而不是设置到顶壳中或可通过顶壳进入的单独结构。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输入区120可为与顶壳104分开的结构,或者可以不与顶壳104共享任何元件或部件。

如图5a-图5d所示,输入区120可延伸至顶壳104的一个或多个边缘(诸如图5a-图5c中所示的取向中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并且在离一些边缘(诸如底部边缘)不远之处停止。同样,输入区120可延伸以邻接键盘116或可通过顶壳104的缓冲区域与键盘116分开,如图5a-图5d所示。

图5a示出了膝上型计算设备500,其具有附连到在输入区120下方的顶壳104的下侧的三个触觉致动器118。一般来讲并且如上所述,触觉致动器118可通过输入区向触摸输入区120的用户提供触觉输出。如上文所讨论,每个触觉致动器118将其输出提供给输入区120的分立区域。应当理解,触觉致动器118可同时、一次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一组操作。多个触觉致动器118可同时或在重叠时间提供触觉输出,以便提供构造或破坏性的方式彼此干扰的更复杂的输出、增强或减少一个或多个触觉区域122的部分中的触觉输出等。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与邻接的分立触觉区域122相关联的触觉致动器118可同时提供输出以互相增强,从而在邻接的分立触觉区域122中的一者或两者中提供比该区域的触觉致动器单独操作更大的触觉输出。应当理解,当触觉致动器118协作以提供此类增强输出时,来自一个触觉致动器的输出可通过增强该触觉区域的致动器的输出而影响邻接的分立触觉区域122。在触觉致动器之间不存在协作的情况下,每个触觉致动器的输出仅在其相关联的触觉区域122内可感知。

图5b示出了图5a的膝上型计算设备,但具有不同数量的触觉致动器118和触觉致动器的配置。这里,在两行中存在12个触觉致动器118。在每个触觉致动器118与其自身的分立触觉区域122相关联的情况下,应当理解,触觉区域也可被组织成行和列。

图5c示出了图5a的膝上型计算设备,其具有触觉致动器118的又一种配置。电子设备500同样包括键盘形式的第一输入设备116和触敏(和/或力敏)输入区120形式的第二输入设备。这里,与图3-图4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一样,输入区120包括分立触觉区域122,其中一个为掌托区域305。

在图5c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掌托区域305包括多个触觉致动器118。如前所述,每个触觉致动器118可与分立触觉区域相关联。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掌托区域305可被细分为单独的、分立触觉区域122d、122e、122f。触觉输出可通过这些触觉区域122d、122e、122f离散地提供,以便仅致动掌托区域305的一部分。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构成掌托区域305的触觉区域122d、122e、122f可为可操作的以接受输入,但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这些触觉区域可仅提供输出(与本文所讨论的任何触觉区域122一样)。

图5d示出了膝上型计算设备500的触觉致动器118的又一种配置。类似于图5a-图5c中所示的实施方案,触觉致动器可被定位在顶壳104下方的输入区120的边界内。然而,这里,掌托区域305包括单个触觉致动器118g。因此,所有掌托区域305都提供触觉反馈并且可被视为单个触觉区域。此外并且还如图5d所示,触觉致动器118g可与输入区120的其他触觉致动器118a、118b相比为细长的。相似地,端部触觉致动器118a在至少一个尺寸上比内部触觉致动器118b更长。触觉致动器118可具有不同的大小和/或形状,触觉区域122也可如此。这样,输入区120可被分成不同大小和/或形状的多个触觉区域122,这为用户使触觉输入局部化提供了更多选项。

在许多实施方案中,触觉致动器可在对应于输入区的位置处耦接到顶壳的内表面,以便通过输入区提供触觉输出。触觉输出可被局部化,以使得触觉输出被感知在顶壳104的分立区域中,如前所述。在图6a-图6c(其为剖视图)中,示出了触觉致动器118被附接到顶壳104的内表面140。触觉致动器118未固定到底壳106。这允许触觉致动器118局部地变形顶壳104以便生成触觉输出。为了便于说明,触觉致动器118以示意性的形式示出。

在图6a中,触觉致动器被示出处于静止状态或中性状态。当触觉致动器118处于其静止状态时,顶壳104未变形。通常,尽管不是必须的,但当触觉致动器118静止时,顶壳104(或顶壳的外表面114)为平坦的。还如图6a所示,在触觉致动器118上方不存在形成外表面114的独立的插入件、结构等。相反,顶壳104以未损坏的方式在触觉致动器上延伸。因此及前面所提到的那样,顶壳104自身形成与触觉致动器相关联的区域122,并且进一步地还形成输入区120。顶壳104可看起来为平滑的和/或未损坏的,而不是限定进入输入区120和一个或多个其触觉区域122的凹陷、切口或孔。

图6b示出了触觉致动器118的一种示例性激活或运动。此处,触觉致动器118向上移动(例如,沿着z轴并且远离底壳106)。这向上推动顶壳104,从而使得其外表面114在附连到触觉致动器118的区域中突出。触摸顶壳104的此部分的用户将顶壳104的此向上变形感知为触觉输出。

图6c示出了触觉致动器118的另一种示例性激活或运动。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触觉致动器也可向下移动(例如,沿着z轴并朝向底壳106)。触觉致动器118将顶壳104与其向下拉动,从而在触觉致动器上方的顶壳104的外表面114中形成凹槽。触摸顶壳104的此部分的用户将顶壳104的此向下变形感知为触觉输出。因此,在顶壳104的外表面114中的突起和凹槽(被统称为“变形”)均可由触觉致动器118的运动引起,并且均可在分立触觉区域向用户提供触觉输出。

图7为沿图2的线7-7截取的剖视图,其示出了通过支架700附接到示例性电子设备的顶壳104的示例性触觉致动器118。支架保持触觉致动器118(或以其他方式耦接到触觉致动器118),并且可完全或部分地围绕触觉致动器118。

继而,在所描绘的实施方案中,支架700通过保持器710耦接到顶壳104,保持器710为支撑支架并附连到顶壳的物理结构。保持器710可为凸台或其他结构,并且可与顶壳104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为独立的元件。保持器可为螺钉、螺母或其他紧固件。保持器710可为粘合剂的一个或多个层或沉积物。保持器710可为支架700自身的一部分,并且可位于与所示不同的位置。保持器710可如图所示穿过支架700,或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不这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保持器710之间的距离或间距可指定顶壳104中的变形的大小,并且因此可指定任何相关联的触觉区域122的大小。应当理解,在顶壳104中的任何变形的尺寸可大于前述距离的情况下,触觉区域122的大小可大于保持器710之间的距离。

电池780可被定位在触觉致动器118下面,并且可耦接到底壳106并且/或者邻接底壳106。一般来讲,触觉致动器118与电池780间隔开,由此使得触觉致动器118在其致动时不接触电池,如下所述。同样,电池780与触觉致动器118之间的间距为由此使得在电池溶胀的情况下电池不接触触觉致动器。

一般来讲,触觉致动器118可响应于信号而变形、弯曲或移动(统称为“致动”)。在支架耦接到触觉致动器的情况下,这种致动可导致支架700弯曲或以其他方式移动。保持器710通常为刚性的或半刚性的,并因此将支架的运动传递到顶壳104,这使得在支架700和/或触觉致动器118上方或附近的顶壳的一部分突出或凹陷。形成于顶壳104的外表面114中的所得的突出或凹槽/凹陷部可被用户感觉为触觉反馈可被用户感知的触觉反馈。

触觉致动器118可被快速致动,由此使得外表面114多次突出和/或凹陷。顶壳104的这种振荡可被感觉为振动、轻击等,并且为由实施方案提供的动态触觉反馈的一个示例。作为另一种选项,触觉致动器118可被致动并保持致动状态,以使得外表面114保持其变形(例如,其突起或凹槽),这是静态触觉反馈的示例。因此,触觉致动器118可通过顶壳并通过限定在顶壳的外表面114上的任何输入区120和/或触觉区域122诱导或以其他方式提供静态和/或动态触觉反馈。

触觉致动器118可采取许多形式。各种材料、结构、设备等可用作触觉致动器118,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线性磁阻电机、线性振动器、压电材料、电活性聚合物、磁性设备、气动设备、液压设备等。图8-图11讨论了示例性触觉致动器118,但应当理解,这些是作为示例致动器而不是作为穷举列表提供的。

图8示出了线性磁阻电机(lrm)式触觉致动器118。lrm包括磁体800、线圈810、导向轴820和轴承830。通常,虽然不是必须的,但磁体800、线圈820和轴承830为圆形或圆柱形的。虽然线圈810被示出为环绕磁体800,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可以是反向的。同样,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轴承830和导向轴820的位置可为不同的。

磁体800和导向轴820耦接到底壳106,但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它们可被地耦接到顶壳104或可包含在单独的外壳。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线圈810和轴承830耦接到顶壳104,但可耦接到底壳106或单独的外壳。当线圈810被电流激发时,触觉致动器118产生触觉输出,从而导致线圈810排斥磁体800。在顶壳104通常比底壳106更薄、更柔性并且在结构上更少地进行支撑的情况下,其将首先发生变形。因此,底壳106支撑并稳定磁体800,而顶壳104允许线圈远离磁体移动并在顶壳上向上施加力(例如,在如箭头840所示的+z方向上)。这局部地变形顶壳104以提供触觉输出,从而导致突起。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磁体800和/或线圈810可被对准以使线圈810相对于磁体800向下移动,从而在顶壳104上施加向下的力并且在顶壳中引起凹槽(例如,在如箭头850所示的﹣z方向上)。这也是一类触觉输出。

导向轴820和轴承830确保顶壳104的任何运动均限于z轴。这可通过减少用于剪切(例如,在x-y平面中)移动顶壳104的能量来增强触觉输出。

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线圈810可为静止的,并且磁体800可移动。

图9示出了压电触觉致动器118,并且具体地示出耦接到顶壳104的压电材料。从此视图中省略底壳106。

压电触觉致动器118直接耦接到顶壳104的内表面90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内表面900可为触敏或力敏层。当通电时,压电触觉致动器缩短,从而使顶壳104(压电致动器附接到顶壳104上)弯曲,从而形成突起。这种缩短由压电材料的相对端朝向彼此移动引起,如由定向箭头910、920所示。压电致动器的缩短和顶壳104随后的变形被用户感知为触觉输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觉致动器118可被配置为在顶壳104中引起凹槽或凹陷部而不是突起。

图10示出了另一种压电触觉致动器118。在此实施方案中,压电致动器118耦接到横梁1000而不是顶壳104。横梁1000继而通过垫片1010或另一连接器耦接到顶壳104。当触觉致动器118致动时,其接触并弯曲或以其他方式偏转横梁1000。横梁1000同样通过垫片1010使顶壳104偏转,从而导致形成突起或凹槽。用户将此变形感知为触觉反馈。

图11示出了惯性触觉致动器118。惯性触觉致动器具有磁体1100、线圈1110、质量块1120和弹簧1130,弹簧1130包封在致动器外壳1140内。质量块通常耦接到磁体1100或线圈1110。附接特征件1150将触觉致动器118耦接到电子设备的顶壳104(或外壳的其他部分)。

线圈1110在电流经过时(例如,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此磁场与磁体1100相互作用并产生使磁体1100和耦接的质量块1120移动的洛伦兹力。质量块1120朝向触觉致动器118的端部线性地移动;弹簧1130防止质量块直接冲击致动器外壳1140。

当线圈1110被断电或替代地经受反向电流时,磁体1100和质量块1120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此交替移动向致动器外壳1140施加力,并且通过附接特征件1150向电子设备的顶壳(或致动器118所耦接的电子设备的任何其他部件)施加力。此力可导致顶壳移动或振动,用户可将其任一者感知为触觉输出。

与图8-10中所示的触觉致动器相反,本触觉致动器118的触觉输出主要在x-y平面中。也就是说,顶壳相对于与壳体接触的用户的手指剪切移动,而不是按压到用户的手指中而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觉输出可包括多个同时的输出或信号。例如,触觉输出可包括同时或以图案形式由多于一个分立区域提供的信号。可提供同时信号和非同时信号两者的组合,以便使得用户能够区分许多可能的信号。

图12为顶壳104的底视图(例如,图1所示的外表面114与此图中所示的侧面相对)。顶壳104的第一区段1400由加强片1430界定。例如,第一区段1400可接受或支撑键盘。在图12的实施方案中,为了简单起见省略了键孔;应当理解,一些实施方案可包括限定在第一区段中的键孔,而省略了其他键孔。在省略键孔的实施方案中,可通过顶壳104感测按键致动。

多个第二区段1210可包括触摸感测层,如这些区段中的网格所示。一般来讲,每个第二区段1210可对应于分立触觉区域122,其在上文更详细地讨论。此外,第二区段1220可由顶壳104的侧壁1220和/或一个或多个加强片1240界定。加强片可从侧壁1220延伸或可通过间隙与侧壁分开。

加强片1230、1240可将第一区段1200和第二区段1210与由耦接到邻接区段(例如,共享公共边界的区段)或以其他方式与邻接区段相关联的触觉致动器发起的触觉输出隔离,或者可以其他方式减少触觉输出在邻接区段之间行进。加强片1230、1240有效地用于使触觉输出衰减并防止其在邻接区段中可被感知到。

加强片1230、1240可在实施方案内变化。例如,围绕第一区段1200的加强片1230可比在第二区段1210之间的加强片1240高(例如,在z维度上更长)。通过增加加强片的高度,从而可使触觉输出的衰减变得更有效。此外,虽然在邻接的第二区段1210之间(例如,在分立触觉区域之间)示出多个加强片1240,但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使用单个加强片1240。还应当理解,可端对端布置多个加强片以在邻接区段之间形成断开的线或壁。

通常,触觉致动器的存在限定了多个分立区域中的每个,而不是加强片或其他物理标记进行此类限定。尽管加强片、肋状物或结构支撑件可存在于顶壳的内表面上,但多个分立区域由触觉致动器的存在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加强片1230、1240也可限定用于为电子设备供电的电池的分立隔间。因此,电池可位于分立触觉区域下面(邻近于分立触觉区域并且/或者大致与分立触觉区域大小相同),并且多个电池可位于对应的分立触觉区域的下面(与其大小相同或与其相邻)。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加强片1230、1240可耦接到底壳,诸如上文相对于图2所讨论的底壳106以及顶壳104。

触觉致动器的数量和放置可影响触觉输出的空间分辨率和复杂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觉输出可在膝上型计算机的通常不与用户输入或输出相关联的区中产生。例如,除了位于键盘116和用户之间的输入区120之外,图13还示出在膝上型计算机1300的表面上的附加的分立触觉区域1320a-1320i。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键盘116和/或键盘区域不从顶壳的一个边缘完全延伸到另一个边缘。也就是说,键盘116的宽度通常小于顶壳的宽度。因此,分立触觉区域1320a可被限定在顶壳104的边缘和键盘116之间。另外,另一个分立触觉区域1320b可被限定在键盘116的顶部和顶壳104的上边缘之间。

同样,多个分立的触觉区域1320d、1320e可环绕显示器1310。这些分立的触觉区域1320d、1320e中的每个可如本文别处所述起作用。分立的触觉区域1320f、1320g也可形成在上壳的侧面上。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觉致动器可被定位在上部1312和下部1302的侧边上。例如,触觉致动器可被定位成在电子设备1300的顶壳104(或底壳)或上部的前边缘和侧边处启用分立的触觉区域1320h、1320i。此外,触觉致动器可被定位成在底壳(未示出)的外表面处提供触觉输出,以向用户的膝盖提供触觉输出,或提供向膝上型计算机坐置在其上的任何表面提供的触觉输出。同样,触觉致动器可被定位成在上部(未示出)的外表面处提供触觉输出,以向用户提供触觉输出。

图14为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示例性部件的框图。图14中描绘的示意图可对应于本文所描述的任何电子设备的部件。

电子设备1400通常包括处理单元1404,其可操作地连接到计算机可读存储器1402。处理单元1404可经由电子总线或电桥可操作地连接到存储器1402。处理单元1404可被实现为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处理单元或微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响应于计算机可读指令来执行操作。处理单元1404可包括设备1400的中央处理单元(cpu)。除此之外或另选地,处理单元1404可包括位于设备1400内的其他电子电路系统,其他电子电路系统包括专用集成芯片(asic)和其他微控制器设备。处理单元1404可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示例中描述的功能。此外,处理单元或设备内的其他电子电路系统可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或耦接到软性电路板以便适应电子设备的折叠或弯曲。柔性电路板可为包含柔性基体材料和柔性导体的层合物。用于柔性电路板的示例基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材料,诸如乙烯基(例如,聚丙烯)、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双轴取向的pe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芳醚酮(例如,聚醚醚酮(peek))、含氟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金属箔可用于提供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元件。

存储器1402可包括多种类型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例如读取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例如,eprom和eeprom)或闪存存储器。存储器1402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传感器值,和其他持久性软件元素以及暂时性指令、操作等等。

电子设备1400可包括控制电路系统1406。控制电路系统1406可在单个控制单元中实现,并且不必被实现为不同的电路元件。如本文所用,“控制单元”将与“控制电路系统”同义使用。控制电路系统1406可接收来自处理单元1404或来自电子设备1400的其他元件的信号。

如图14所示,电子设备1400包括电池1408,其被配置为向电子设备1400的部件提供电力。电池1408可包括联接在一起以提供内部电力供应的一个或多个电力存储单元。可将电池1408可操作地耦接到电力管理电路系统,其被配置为针对电子设备1400内的各个部件或部件的组提供适当的电压和功率电平。电池1408可经由电力管理电路系统而被配置为从外部电源(诸如电源插座)接收电力。电池1408可存储所接收到的电力,以使得电子设备1400可在没有连接到外部电源的情况下运行延长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可在若干个小时到若干天的范围内。电池可为柔性的以适应电子设备的弯曲或挠曲。例如,电池可安装到柔性外壳或可安装到柔性印刷电路。在一些情况下,电池1408由柔性阳极和柔性阴极层形成,并且电池单元本身是柔性的。在其他情况下,各个电池单元不是柔性的,而是附接到柔性基板或载体,柔性基板或载体允许电池单元的阵列围绕设备的可折叠区域弯曲或折叠。

如上所述,电池1408可耦接到电子设备1400的底壳,并且可与耦接到电子设备的顶壳的一个或多个触觉致动器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子设备1400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1410(诸如,图1所示的前述的第一输入设备116和第二输入设备120)。输入设备1410为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用户或环境的输入的设备。例如,输入设备1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按键、触敏表面、力敏表面、按钮、触摸激活按钮、触摸屏(例如,触敏显示器或力敏显示器)、电容式触摸按钮、拨号盘、冠部等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输入设备1410可提供专用或主要功能,包括,例如电源按钮、音量按钮、主页按钮、滚轮和相机按钮。

设备140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420,诸如力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加速度计、气压计、陀螺仪、接近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可将传感器1420可操作地耦接到处理电路系统,处理电路系统包括处理单元1404和/或控制电路系统140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传感器1420可检测电子设备1400或其环境的内部和/或外部参数,包括位置、定位、加速度、温度、光、力、接触等。用于此目的的示例性传感器1420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和其他类似类型的定位/取向感测设备。此外,传感器1420可包括麦克风、声学传感器、光传感器、光学面部识别传感器或其他类型的感测设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子设备1400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1412,其被配置为向用户提供输出。输出设备1412可包括显示器1414,其呈现由处理单元1404生成的视觉信息。输出设备1412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扬声器以提供音频输出。输出设备1412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触觉致动器118,如本文别处所述。

显示器1414可为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有源层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电泳油墨显示器等等。如果显示器1414为液晶显示器或电泳油墨显示器,则其还可包括可受控以提供可变显示器亮度水平的背光部件。如果显示器1414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有机电致发光型显示器,则可通过修改被提供至显示元件的电信号来控制显示器1414的亮度。此外,关于电子设备1400配置和/或取向的信息可用于控制显示器1414的输出,如参照输入设备1410所述。

显示器可被配置为弯曲或折叠。显示器可包括或与各种层集成,包括例如显示元件层、显示电极层、触摸传感器层、力感测层等,这些层中的每个可使用柔性基板形成。例如,柔性基板可包括具有足够柔韧性以允许显示层弯曲或折叠的聚合物。合适的聚合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聚合物(例如,聚丙烯)、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双轴取向的pet和聚萘二甲酸酯(pen))、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芳醚酮(例如,聚醚醚酮(peek))、含氟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金属化聚合物膜(诸如)也可提供柔性基板。

电子设备1400还可包括通信端口1416,其被配置为发射和/或接收来自外部或单独设备的信号或电通信。通信端口1416可被配置为经由电缆、适配器或其他类型的电连接器而被耦接到外部设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信端口1416可用于将电子设备耦接到主机计算机。

电子设备还可包括至少一个附件1418,诸如相机、用于相机的闪光灯或其他此类设备。相机可连接到电子设备的其他部分,诸如控制电路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膝上型计算机外壳(包括顶壳)可为单片任何合适的材料,诸如金属、陶瓷、玻璃、塑料、刚玉、碳纤维等。在使用键盘的某些实施方案中,按键机构暴露于设备的外部,并机械耦接至设备内的部件。例如,键帽可物理地压下附接到设备内的电路板的圆顶开关(或其他部件)。此设备的顶壳可具有开口或孔,键帽通过开口或孔物理地接合一个或多个部件。然而,如本文所述,实施方案可包括不在外表面上限定任何开口或孔的连续顶壳。此类连续的顶壳可使用顶壳的部分下方的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和/或力传感器来检测输入。这可包括例如键盘区域、输入区、非键盘区域、虚拟按键区域或顶壳的其他区域。在实施方案中,触摸传感器和/或力传感器可通过电容感测、光学感测、电阻感测等操作。

另外,虽然已描述的实施方案的上下文中进行阐述膝上型计算设备,但应当理解实施方案可采取任何合适的设备的形式,包括移动电话、平板计算设备、器具、触敏面板、用于汽车或其它车辆的控制台、可穿戴设备等。

为了说明的目的,前述描述使用具体命名以提供对所述实施方案的彻底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具体细节即可实践所述实施方案。因此,出于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对本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前述描述。它们并非旨在是穷举性的或将实施方案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鉴于上面的教导内容,许多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