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65600发布日期:2020-07-04 04:4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在日益丰富的同时,安全保障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加强安防工作,通常会建立人员信息数据库,用于保存人员信息,包括该人员的身份信息、人脸图像、常住地址信息以及是否为特定关注对象的标记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根据该人员信息数据库对特定关注对象进行管理,以便于安防工作的开展。这里所述的特定关注对象是指管理部门采取措施需要关注的人员,或者说对人们安全生活造成威胁的人员。

实际应用中,普通人员可能缓慢发展成为特定关注对象,但人员信息数据库无法及时记录,安防工作滞后。这里,有可能缓慢发展为特定关注对象的人员称为目标关注对象。现有技术还没有针对目标关注对象的有效识别方法,通常采用人工排查手段识别这类目标关注对象。此后,管理部门有可能针对目标关注对象进行确认,采取措施限制其进一步发展成为特定关注对象,或者直接确定其为特定关注对象,并及时改人员信息数据库。由于现有技术是采用人工排查的方式识别目标关注对象,导致其工作量大、耗时多、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方法,可以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自动识别出目标关注对象,达到节省人力资源、高效、快速的识别目的。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在指定排查区域内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采集记录,所述采集记录包括人脸图像和采集时间;

将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人脸图像和事先建立的名单数据库中人脸图像进行比对,所述名单数据库用于保存人员记录,所述人员记录至少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和人脸图像;

将人脸图像比对成功的人员记录和所述采集记录作为关联记录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

从所述采集数据库中确定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所述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中的人员基本信息包含属性为特定关注对象的标记信息;

根据所述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中采集时间从采集数据库中筛选出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并将筛选出来的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保存在重点人员数据库中,所述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中的人员基本信息包含属性为普通对象的标记信息;

根据指定时间间隔从所述重点人员数据库中确定所述普通对象被采集次数,将被采集次数超过阈值的普通对象作为识别出的目标关注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装置,可以根据采集的人脸图像自动识别出目标关注对象,达到节省人力资源、高效、快速的识别目的。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指定排查区域内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采集记录,所述采集记录包括人脸图像和采集时间;

比对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人脸图像和事先建立的名单数据库中人脸图像进行比对,所述名单数据库用于保存人员记录,所述人员记录至少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和人脸图像;将人脸图像比对成功的人员记录和所述采集记录作为关联记录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中采集时间从采集数据库中筛选出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并将筛选出来的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保存在重点人员数据库中,所述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中的人员基本信息包含属性为普通对象的标记信息;

识别模块,根据指定时间间隔从所述重点人员数据库中确定所述普通对象被采集次数,将被采集次数超过阈值的普通对象作为识别出的目标关注对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上所述的识别疑似涉毒人员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可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指令的处理器。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事先建立了名单数据库保存人员记录,并在指定排查区域内对活动人员采集人脸图像,将人脸图像比对成功的人员记录和采集记录关联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根据关联记录的采集时间从采集数据库中筛选出普通对象保存在重点人员数据库中,根据指定时间间隔内普通对象被采集次数识别出目标关注对象。本申请实施例根据普通对象和特定关注对象在采集时间上的相关性,利用名单数据库、采集数据库和重点人员数据库的联合操作,无需人工操作,自动筛选出目标关注对象,达到节省人力资源、高效、快速的识别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实现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实现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实现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实现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在指定排查区域设置采集装置,比如摄像头,采集活动人员的人脸图像,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和事先建立的名单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为比对成功的活动人员生成关联记录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根据采集到的特定关注对象和普通对象的采集时间相关性,并利用名单数据库、采集数据库以及重点人员数据库的联合操作,从采集到的普通对象中识别出目标关注对象。

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方案可以应用于多种场合,比如:特定关注对象可以是在被某部门登记过的有过某些危害行为的人群,普通对象是未被确认有过危害行为的人群,目标关注对象是可能有危害行为但未被确认的人群。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应用场景,也可以用于其他场合。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在指定排查区域内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采集记录,所述采集记录包括人脸图像和采集时间。

步骤102:将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人脸图像和事先建立的名单数据库中人脸图像进行比对,所述名单数据库用于保存人员记录,所述人员记录至少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和人脸图像。

这里所述的名单数据库是记录了包括普通对象和特定关注对象的数据库,比如记录了a市所有人员的数据库,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和人脸图像。其中,人员基本信息比如可以包括该人员身份证信息、住址信息以及标记信息等,标记信息的属性可以为普通对象或特定关注对象。如果标记信息的属性为普通对象,则表示该人员未有过某种危害行为;如果标记信息的属性为特定关注对象,则表示该人员有过某种危害行为。这些人员基本信息可以由建立名单数据库的部门进行采集或填写。

另外,名单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与步骤101中采集记录的人脸图像不同,步骤101中的人脸图像是在指定排查区域现场临时采集到的,而名单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是事先采集生成,作为步骤101中的人脸图像的对比标准。

步骤103:将人脸图像比对成功的人员记录和所述采集记录作为关联记录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

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建立采集数据库,用于保存比对成功时的关联记录。关联记录是将名单数据库中的人员记录和采集记录关联后的记录。比如人员记录包括:人员基本信息+人脸图像,采集记录包括:人脸图像+采集时间,那么关联记录至少包括:人员基本信息+人脸图像+采集时间。其中,关联记录中的人脸图像可以包括名单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也可以包括采集记录中的人脸图像。

步骤104:从所述采集数据库中确定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所述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中的人员基本信息包含属性为特定关注对象的标记信息。

经过上述步骤101~步骤103的实施,会不断的将人脸图像对比成功的人员记录和采集记录关联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在采集数据库中,可能会存在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如上所述,如果人员基本信息中标记信息的属性为特定关注对象,则表示某个被采集到的活动人员是特定关注对象,且已经与名单数据库中人脸图像进行了成功比对。那么,本步骤通过关联记录中人员基本信息的标记信息,就可以确认身份为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

步骤105:根据所述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中采集时间从采集数据库中筛选出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并将筛选出来的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保存在重点人员数据库中,所述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中的人员基本信息包含属性为普通对象的标记信息。

实际应用中,采集数据库中可能保存了大量的关联记录。在这些关联记录中,绝大部分为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如果经过步骤104确定其中还包括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那么可以根据采集时间来筛选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并将筛选出来的关联记录保存在重点人员数据库中。这里所述的重点人员数据库是用于保存被筛选出来的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但这些普通对象被采集到的采集时间与特定关注对象的采集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作为被重点考察或关注的对象。

步骤106:根据指定时间间隔从所述重点人员数据库中确定所述普通对象被采集次数,将被采集次数超过阈值的普通对象作为识别出的目标关注对象。

本步骤中,如果重点人员数据库中的某个普通对象被采集到的次数超过设置的阈值,则说明该普通对象与特定关注对象的相关性比较强,很可能与特定关注对象共同进行某种危害行为。此时,可以将该普通对象从重点人员数据库中识别出来,作为目标关注对象。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由于在指定排查区域设置采集装置对活动人员进行人脸图像的采集,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和名单数据库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为比对成功的建立关联记录。此后,利用名单数据库、采集数据库、重点人员数据库的联合操作,根据采集时间的相关性,从普通对象中自动识别出目标关注对象,达到节省人力资源、高效、快速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下面提出另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事先建立名单数据库p1,该名单数据库包括a市所有市民的人员记录。某个小区b是指定排查区域,可以在小区b的任意位置设置采集装置,比如摄像头。其中,名单数据库p1至少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和人脸图像;摄像头采集到活动人员的采集记录包括人脸图像和采集时间;采集数据库p2保存关联记录,至少包括人员基本信息、人脸图像和采集时间;重点人员数据库p3保存筛选出来的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目标人员数据库p4保存识别出来的目标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在指定排查区域内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采集记录,所述采集记录包括人脸图像和采集时间。

本步骤所述的指定排查区域指小区b,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小区任意位置安装摄像头,用于对活动人员进行采集。比如,可以将摄像头安装在小区门口、楼宇单元门口、小区内各个角落等。另外,还可以为每一个摄像头事先设置编码信息,使得采集信息中还可以包含准确的采集位置信息,以便于后续利用该位置信息判断活动人员的目标地点。

步骤302:判断所述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人脸图像和事先建立的名单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对比成功,并执行步骤303;如果不匹配,则比对失败,执行步骤304。

本步骤是将采集记录中的人脸图像和名单数据库p1中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

步骤303:将人脸图像比对成功的人员记录和所述采集记录作为关联记录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再执行步骤306。

这里,如果比对成功,说明摄像头所采集到的活动人员是事先已经录入名单数据库p1的a市的人员,直接进行关联保存即可。

步骤304:在所述名单数据库中建立新的人员记录,将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人脸图像和设置的人员基本信息保存在新建立的人员记录中,所述设置的人员基本信息包含属性为普通对象的标记信息。

这里,如果比对失败,说明摄像头所采集到的活动人员事先未录入名单数据库p1,可能是遗漏的信息,也可能该活动人员不属于a市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可以新建人员记录,可以将新建的人员记录补入名单数据库p1中,也可以保存在另外单独的数据库中。实际应用中,可以为新建的人员记录生成虚拟的人员基本信息,比如生成虚拟身份证号码,默认标记信息为普通对象,等待后续确认再补充。

步骤305:将所述新建立的人员记录和所述采集记录作为关联记录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

虽然新建立的人员记录是虚拟的人员基本信息,但为了数据库操作的统一性,这里仍然将新建立的人员记录和采集记录进行关联保存。

另外,还可以在采集记录中增加“年龄段”字段,其值可以设置为“儿童”、“成人”、“老人”,以便于后续筛选可以更加快捷有效。

通过持续执行步骤301~305,采集数据库p2的记录会逐渐增加。如果需要筛选出目标关注对象,则可以继续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306:从所述采集数据库中确定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所述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中的人员基本信息包含属性为特定关注对象的标记信息。

如前所述,人员基本信息中可以包括身份证信息、住址信息以及标记信息等,标记信息的属性可以为普通对象或特定关注对象。如果标记信息的属性为普通对象,则表示该人员未有过某种危害行为;如果标记信息的属性为特定关注对象,则表示该人员有过某种危害行为。本步骤通过查询关联记录中的人员基本信息就可以确定哪些是特定关注对象。

步骤307:按照采集时间顺序,在所述采集数据库中确定采集到特定关注对象的第一采集时间,根据第一采集时间确定筛选开始时间。

步骤308:在所述采集数据库中确定采集到特定关注对象的第二采集时间,根据第二采集时间确定筛选终止时间。

步骤309:根据所述筛选开始时间和筛选终止时间从所述采集数据库中筛选出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筛选出的普通对象的采集时间在所述筛选开始时间和所述筛选终止时间之间,将筛选出来的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保存在重点人员数据库中。

上述步骤307~步骤309是从采集数据库中筛选出和特定关注对象在采集时间上有相关性的普通对象的方法。实际应用中,如果某种危害行为有聚众参与的性质,这些活动人员被采集的时间应该比较接近。比如:某个特定关注对象x在时间点t1被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另一个特定关注对象y在时间点t2也被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那么可以认为在(t1-t0)~(t2+t0)的这一时间段内也被采集到的活动人员属于目标关注对象的可能性比较高。其中,t1是第一采集时间,t2是第二采集时间,t0是偏差时间,t1-t0是筛选开始时间,t2+t0是筛选结束时间。这里,特定关注对象x和y可以不属于该指定排查区域的住户,即特定关注对象x和y的住址信息并非为摄像头所在的小区b,属于外来活动人员。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聚众参与危害活动的性质特点,特定关注对象在自身所在的小区一般不会公然行动,通常是选择非本小区的场所进行活动。另外,在筛选时间开始和结束时间段内,不但采集到了特定关注对象x和y,还可能采集到其他特定关注对象。

再比如:某个特定关注对象e在时间点m1被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该特定关注对象e在时间点m2又被摄像头采集到人脸图像,可以认为(m1-m0)~(m2+m0)的这一时间段内也被采集到的活动人员属于目标关注对象的可能性比较高。其中,m1是第一采集时间,m2是第二采集时间,m0是偏差时间,m1-m0是筛选开始时间,m2+m0是筛选结束时间。

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设置其他方式来确定筛选开始时间和筛选结束时间,只要能够体现普通对象和特定关注对象的采集时间相关性即可。

本步骤通过上述方式,将在筛选开始时间和筛选终止时间之间被采集到的普通对象从采集数据库p2中筛选出来,保存在重点人员数据库p3中。按照采集时间顺序,将不断从采集数据库p2中筛选出普通对象保存到重点人员数据库p3中。

另外,如果步骤305中额外设置了“年龄段”字段,此处还可以在筛选时参考年龄段。比如,只将年龄段为“成人”的普通对象筛选出来保存在重点人员数据库p3中,而不考虑“儿童”和“老人”。

步骤310:根据指定时间间隔从所述重点人员数据库中确定所述普通对象被采集次数,将被采集次数超过阈值的普通对象作为识别出的目标关注对象,保存在目标人员数据库中。

实际应用中,与特定关注对象的采集时间有相关性并不能完全确定某个普通对象是目标关注对象,其可能是真正的普通对象。为了增加目标关注对象的准确性,还可以设置一个采集次数阈值,根据采集次数在重点人员数据库p3中再次筛选。如果在指定时间间隔内,某个普通对象在特定关注对象被采集到的前后时间段内,也总是被摄像头采集到,或者说被采集次数超过阈值,那么,有理由认为该普通对象与特定关注对象存在一定关联性,属于目标关注对象的概率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该普通对象从重点人员数据库p3中筛选出来保存在目标人员数据库p4中。

应用本实施例方案,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和名单数据库p1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为比对成功的建立关联记录。此后,利用名单数据库p1、采集数据库p2、重点人员数据库p4和目标人员数据库p4的联合操作,根据采集时间的相关性,从普通对象中自动识别出目标关注对象。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年龄段”字段,只筛选“成人”的普通对象,屏蔽“老人”和“儿童”,使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装置,图4是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01、比对模块402、筛选模块403和识别模块404。其中: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在指定排查区域内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采集记录,所述采集记录包括人脸图像和采集时间。

比对模块402,用于将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人脸图像和事先建立的名单数据库中人脸图像进行比对,所述名单数据库用于保存人员记录,所述人员记录至少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和人脸图像;将人脸图像比对成功的人员记录和所述采集记录作为关联记录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

筛选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中采集时间从采集数据库中筛选出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并将筛选出来的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保存在重点人员数据库中,所述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中的人员基本信息包含属性为普通对象的标记信息。

识别模块404,根据指定时间间隔从所述重点人员数据库中确定所述普通对象被采集次数,将被采集次数超过阈值的普通对象作为识别出的目标关注对象。

也就是说,获取模块401获取在指定排查区域内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采集记录;比对模块402将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人脸图像和事先建立的名单数据库中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将人脸图像比对成功的人员记录和所述采集记录作为关联记录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筛选模块403根据所述特定关注对象的关联记录中采集时间从采集数据库中筛选出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并将筛选出来的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保存在重点人员数据库中;识别模块404根据指定时间间隔从所述重点人员数据库中确定所述普通对象被采集次数,将被采集次数超过阈值的普通对象作为识别出的目标关注对象。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由于在指定排查区域设置采集装置对活动人员进行人脸图像的采集,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和名单数据库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为比对成功的建立关联记录。此后,利用名单数据库、采集数据库、重点人员数据库的联合操作,根据采集时间的相关性,从普通对象中自动识别出目标关注对象,达到节省人力资源、高效、快速的目的。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装置,图5是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501、比对模块502、筛选模块503和识别模块504,其功能和结构与图4相同。其中:比对模块502包括判别模块5021、第一关联模块5022、第二关联模块5023;筛选模块503包括筛选开始时间确定模块5031、筛选终止时间确定模块5032、筛选执行模块5033。

判别模块5021,用于判断所述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人脸图像和事先建立的名单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比对成功,触发第一关联模块5022执行;如果不匹配,则比对失败,触发第二关联模块5023执行。

第一关联模块5022,用于人脸图像比对成功的人员记录和所述采集记录作为关联记录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

第二关联模块5023,用于在对比失败时,在所述名单数据库中建立新的人员记录,将采集到的活动人员的人脸图像和设置的人员基本信息保存在新建立的人员记录中,所述设置的人员基本信息包含属性为普通对象的标记信息;将所述新建立的人员记录和所述采集记录作为关联记录保存在采集数据库中。

筛选开始时间确定模块5031,用于在所述采集数据库中确定采集到特定关注对象的第一采集时间,根据第一采集时间确定筛选开始时间。

筛选终止时间确定模块5032,用于在所述采集数据库中确定采集到特定关注对象的第二采集时间,根据第二采集时间确定筛选终止时间。

筛选执行模块5033,用于根据所述筛选开始时间和筛选终止时间从所述采集数据库中筛选出普通对象的关联记录,筛选出的普通对象的采集时间在所述筛选开始时间和所述筛选终止时间之间。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方案,可以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和名单数据库p1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为比对成功的建立关联记录。此后,利用名单数据库p1、采集数据库p2、重点人员数据库p4和目标人员数据库p4的联合操作,根据采集时间的相关性,从普通对象中自动识别出目标关注对象。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年龄段”字段,只筛选“成人”的普通对象,屏蔽“老人”和“儿童”,使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对目标关注对象的识别方法中的步骤。实际应用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可以实现如图1或图2所示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但不用于限制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601,还包括可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处理器602。实际应用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一台或多台计算机,只要包括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和处理器即可。

另外,本申请所述的方法步骤除了可以用数据处理程序来实现,还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例如,可以由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微控制器等来实现。因此这种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述方法的硬件也可以构成本申请。

本申请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示出了按照本申请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者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该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附图中所标准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接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者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路,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思路、精神和原则,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进行改变,其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