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6613发布日期:2020-05-15 19:0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屏越来越普遍用于平板电脑、智慧手机等电子装置中。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式触控屏在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最为广泛,传统电容屏是以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导电膜作为触控电极的材料,此种电容屏具有价格高昂、电阻值大、不易弯折等缺点。而金属网格(metalmesh)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上述ito触控电极的缺陷。

目前,悬浮触控是一种新型的触控技术,它让用户使用手机的时候无需碰触屏幕(即触摸屏处于未接地状态)就可以完成手机操作。但是现有的触控屏在良好的进行实体触控的前提下,悬浮触控的灵敏度较小,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触控基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以解决现有触控屏的悬浮触控灵敏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其包括衬底及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

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第一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一电极,任一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外围的至少一第一连接区,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凸起;

沿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一第二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二电极,任一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外围的至少一第二连接区,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凸起;

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相互嵌合,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部;

任一所述第一电极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虚拟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内,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绝缘设置;

任一所述第二电极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二虚拟电极,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电极内,所述第二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绝缘设置;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二凸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尺寸,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二凸起间隔至少一子像素的尺寸,所述第二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一凸起间隔至少一子像素的尺寸。

在本申请的触控基板中,任一所述第一电极内的所述第一虚拟电极的数量与任一所述第二电极内的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数量相等;

任一所述第一电极内的所述第一虚拟电极的形状与任一所述第二电极内的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形状相同。

在本申请的触控基板中,

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与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的图形相同。

在本申请的触控基板中,所述第一凸起及所述第二凸起呈十字形部。

在本申请的触控基板中,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内的所述第一凸起、以及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内的所述第二凸起的延伸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凸起从所述第一电极向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内的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延伸,所述第二凸起从所述第二电极向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内的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延伸。

在本申请的触控基板中,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内的所述第一凸起、以及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内的所述第二凸起的延伸长度不相同;

在所述第一连接区或/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内,所述第一凸起或/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延伸长度先增加后减小。

在本申请的触控基板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由金属网格构成;

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金属网格的断点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触控层上绝缘交叉设置,所述第一虚拟电极通过所述金属网格的断点与所述第一电极绝缘设置,所述第二虚拟电极通过所述金属网格的断点与所述第二电极绝缘设置。

在本申请的触控基板中,

所述金属网格包括多条第一金属线及多条第二金属线;

所述多条第一金属线与所述多条第二金属线交叉设置,形成多个与对应子像素外圈形状相同的网眼。

在本申请的触控基板中,所述第一电极组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至少一第一金属桥,所述第二电极组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第二金属桥;

所述第一金属桥、所述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为同一金属层;

所述第一金属桥和所述第二金属桥为不同金属层。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触控屏,其中,所述触控屏包括上述触控基板。

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增加虚拟电极所占对应电极的比例、以及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相对边长,以增加了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互容值,提高了产品在悬浮触控下多指同轴的电容变化量,增强了触控基板的触控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触控基板中触控层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第一种放大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某一区域的放大结构图;

图4为图1中区域a的第二种放大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触控基板部分区域的剖面图;

图6为现有技术触控基板中触控层的局部方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目前的悬浮触控是一种新型的触控技术,它让用户使用手机的时候无需碰触屏幕就可以完成手机操作。但是现有的触控屏在良好的进行实体触控的前提下,悬浮触控的灵敏度较小,降低了用户体验。本申请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下面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衬底40及形成于所述衬底40上的触控层100。

请参阅图1~2,所述触控层100包括:

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至少一第一电极组10,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y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一电极11,任一所述第一电极1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1外围的至少一第一连接区110,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110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凸起111。

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至少一第二电极组20,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x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二电极21,任一所述第二电极21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21外围的至少一第二连接区210,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210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凸起2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111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211之间,所述第二凸起211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11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区110与所述第二连接区210相互嵌合,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的连接部2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x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为y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100还包括位于任一所述第一电极11内的至少一第一虚拟电极12,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11内,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与所述第一电极11绝缘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100还包括位于任一所述第二电极21内的至少一第二虚拟电极22,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电极21内,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与所述第二电极21绝缘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111或所述第二凸起211之间间隔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尺寸。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与所述第一凸起111间隔至少一子像素的尺寸。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与所述第二凸起211间隔至少一子像素的尺寸。

本申请过减小相邻两个第一凸起111或相邻两个第二凸起211之间的间距、或者增加第一凸起111或第二凸起211的长度,以增加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相对边长,以增加了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互容值,以及增加了第一虚拟电极12及第二虚拟电极22占对应电极块的比例,提高了产品在悬浮触控下多指同轴的电容变化量,增强了触控基板的触控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第一电极11内的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的数量与任一所述第二电极21内的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的数量可以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第一电极11内的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的形状与任一所述第二电极21内的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的形状可以相同。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与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的形状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具体实施例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与所述第二电极21、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由金属网格30构成。

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电极11通过所述金属网格30的断点与所述第二电极21在所述触控层100上绝缘交叉设置,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通过所述金属网格30的断点与所述第一电极11绝缘设置,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通过所述金属网格30的断点与所述第二电极21绝缘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111及所述第二凸起211可以呈十字形部。

以图1中任一区域为例进行说明,所述金属网格30包括多条第一金属线31及多条第二金属线32。所述多条第一金属线31与所述多条第二金属线32交叉设置,形成多个与对应子像素外圈形状相同的网眼。而为了方便叙述,本申请图3中的金属网格为与现有技术相同的菱形网眼。

请参阅图2及图4,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110与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210的图形相同。

请参阅图2,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110内的所述第一凸起111、以及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210内的所述第二凸起211的延伸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凸起111从所述第一电极11向位于所述第二电极21内的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延伸。所述第二凸起211从所述第二电极21向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1内的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延伸。

请参阅图4,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110内的所述第一凸起111、以及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210内的所述第二凸起211的延伸长度不相同。

在所述第一连接区110或/和所述第二连接区210内,所述第一凸起111或/和所述第二凸起211的延伸长度先增加后减小。

请参阅图1~5,所述第一电极组10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11之间的至少一第一金属桥13,所述第二电极组20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至少一第二金属桥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桥13、所述第一电极11以及第二电极21为同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桥13和所述第二金属桥23为不同金属层。

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金属桥23与所述第一电极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绝缘层41。所述第一绝缘层4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过孔42,所述第二金属桥23通过所述第一过孔42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11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桥23位于所述衬底40与所述触控层100之间。或,所述第二金属桥23位于所述触控层100上。

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所述触控层100包括沿x方向平行设置的3列第一电极组10,及沿y方向平行设置的3列第二电极组20。任一所述第一电极组10包括沿y方向排列且电连接的4个所述第一电极11,任一所述第二电极组20包括沿x方向排列且电连接的4个所述第二电极21。所述第一电极11和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绝缘交叉设置。

请参阅图2,在区域a中,任一所述第一电极1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虚拟电极12,任一所述第二电极21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虚拟电极22。本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第一电极11或所述第二电极21内设置有4x4个虚拟电极。任一该虚拟电极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任一所述第一电极11的面积与任一所述第二电极21的面积可以大致相同,因此在一第一电极11或一第二电极21中,虚拟电极占据对应电极的面积的比例是相等。

在现有技术中,虚拟电极的设置主要用于去除视觉上出现非预期的视觉可见条纹效果的技术问题。而本申请主要用于减小对应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21所占面积的比例,以减小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侧面电容,以增加所述触控基板在悬浮触控状态下的灵敏度。

请参阅图2,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110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区210重合,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110包括5个所述第一凸起111,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210包括5个所述第二凸起211。所述第一凸起111与所述第二凸起211相互嵌合以形成完整的图形。

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电极11、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与所述第二电极21、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虽然在视觉上是一体的,但是在上述四者的边界区域均通过金属线的断点使得所述第一电极11、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与所述第二电极21、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绝缘设置。因此图2中的所述第一凸起111与所述第二凸起211之间通过金属断点使所述第一凸起111与所述第二凸起211绝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无需在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设置虚拟电极,以去除视觉上的镂空等技术问题。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第一金属线31与所述第二金属线32交叉设置并形成菱形网眼,与数据线及扫描线对应。而本申请的所述多条第一金属线31与所述多条第二金属线32交叉设置,形成多个与对应子像素外圈形状相同的网眼,使得所述金属网格30更接近实际产品结构。

请参阅图2和4,为了保证各区域触控操作的灵敏性,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110与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210的图形相同,即任一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的连接部的图形相同。保证了任一区域的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相对边长是相同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相对边长即表征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正对面的面积。

请参阅图2,任一所述第一凸起111与任一所述第二凸起211的延伸长度及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凸起111尽可以向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延伸,所述第二凸起211尽可以向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延伸,增加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相对边长。但是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所占面积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与所述第一凸起111间隔为一子像素的尺寸,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与所述第二凸起211间隔为一子像素的尺寸时,所述第一凸起111与所述第二凸起211之间的相对边长最大,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正对面的面积最大,增加了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互容值,提高了产品在悬浮触控下的电容变化量,增强了触控基板的触控灵敏度。

请参阅图4,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110内的所述第一凸起111、以及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210内的所述第二凸起211的延伸长度不相同。在所述第一连接区110或/和所述第二连接区210内,所述第一凸起111或/和所述第二凸起211的延伸长度先增加后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110或所述第二连接区210中间区域的凸起延伸长度最大,接近对应电极的中心。为了避免两个第一凸起111延伸的冲突,从上述凸起向两边的方向上,对应凸起的延伸长度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211之间,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11之间。由于所述第一凸起111及所述第二凸起211的延伸长度增加,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虚拟电极12及所述第二虚拟电极22的面积相比图2减小。

与图2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凸起111与所述第二凸起211的相对边长增加,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正对面的面积最大,进一步增加了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互容值。但是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所占面积进一步减小。

在图2和4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增加了虚拟电极占据对应电极的面积比例,减小了对应电极所占据的面积比例,减小了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21之间的侧面电容。延伸了所述第一凸起111或所述第二凸起211至对应电极的长度,增加了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相对边长,增加了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正对面的面积,即增加了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互容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的面积减小,即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的有效触控面积减小,而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正对面的面积增加,即在接地触控时,实际变化值不变。而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正对面的面积增加,增加了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互容值提高了产品在悬浮触控下的电容变化量,增强了触控基板的触控灵敏度。

而当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正对面的面积增加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的有效触控面积时,则接地触控时,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灵敏度将增加。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图4中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的相对边长增加的比例大于图2,因此在工艺的许可条件下,图4中的实施例优于图2。

请参阅图6,图6为现有技术触控基板中触控层的局部方法图。下面以图6和图2进行对比。本实施例以图6和图2中的面积均为4.2mm*4.2mm的为例进行对比,具体请参阅表1中的数据。

表1现有技术与改进型常规数据对比

与现有技术图6相比,图2中的虚拟电极面积占比增加,所述第一电极11及所述第二电极21咬合加深,所述第一电极11及所述第二电极21的交互线长增加。

从表1可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手对驱动电容、手对感应电容、驱动对地电容、感应对地电容、单指对所有电极电容、非悬浮触控变化量等都有略微下降,但是第一电极(tx)/第二电极(rx)之间的互容值则提升,提高了触控基板的在接地状态下的触控灵敏度。

下面进行在悬浮状态下相关数据对比,具体请参阅表2。

表2现有技术与改进型悬浮状态相关数据对比

从表2可知,在多指操作本申请的触控基板时,悬浮触控变化量增加,手指数量越多,悬浮触控变化量及悬浮触控比提升越大,触控灵敏度提升更明显。

从表1及表2可知,本申请通过增加虚拟电极所占对应电极的比例、以及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相对边长,以增加了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互容值,提高了产品在悬浮触控下多指同轴的电容变化量,增强了触控基板的触控灵敏度。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在所述触控基板上依次设置的偏光层和盖板层。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所述触控屏;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定于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显示器、游戏机、电视机、显示屏幕、可穿戴设备及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生活电器或家用电器等。

所述触控屏、所述电子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所述触控基板的工作原理相似,所述触控屏的工作原理以及所述电子装置的工作原理具体可以参考所述触控基板的工作原理,这里不做赘述。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该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凸起及第一虚拟电极;该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凸起及第二虚拟电极。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二凸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尺寸,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二凸起间隔至少一子像素的尺寸,所述第二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一凸起间隔至少一子像素的尺寸。本申请通过增加虚拟电极所占对应电极的比例、以及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相对边长,以增加了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互容值,提高了产品在悬浮触控下多指同轴的电容变化量,增强了触控基板的触控灵敏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