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灌浆过程数据多维集成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89773发布日期:2020-04-21 21:5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灌浆过程数据多维集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并耦合模型:基于bim三维设计平台3de建立并耦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对应的三维大坝设计模型、三维地质模型及三维灌浆孔设计模型;

(2)定义灌浆过程参数指针,耦合模型颜色:选择灌浆过程常用监测数据类型定义为灌浆过程参数指针,使不同灌浆参数指针与三维大坝、三维地质及三维灌浆孔组合模型颜色耦合匹配;

(3)采集灌浆过程监测数据:基于已有的现场灌浆数据实时采集系统灌浆工程中各类监测仪器实时读取的灌浆过程参数;

(4)多维度灌浆数据和三维模型集成:通过技术框架,基于bim三维设计平台3de交互系统自动耙取链接现场灌浆数据实时采集系统中的灌浆动态数据参数,并集成至三维大坝、三维地质及三维灌浆孔组合模型中;

(5)灌浆过程实时模型查看,及时发现灌浆异常警报信号;

(6)实时复核并分析灌浆异常成因:针对灌浆异常部位迅速查询已有三维地质模型,检查是否有地质异常,若现有模型中无地质异常,则通过检查孔取芯及钻孔电视等地质及物探手段,直接钻取或检查灌浆异常部位的岩体,若检查孔取芯及钻孔电视得到岩体岩性与原三维地质模型不一致,则迅速更新三维地质模型,并基于更新模型分析灌浆异常成因;

(7)针对性调整灌浆施工方案:对该灌浆异常成因,迅速针对性调整灌浆施工方案,使得灌浆参数降低至阈值以下,解除灌浆异常,并更新地质模型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灌浆过程数据多维集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参数指针包括孔透水率a和单位注灰量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灌浆过程数据多维集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预先根据设计要求设定各参数不同取值范围显示为不同颜色,并设定超过阈值调整该部位模型颜色为红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灌浆过程数据多维集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灌后孔透水率a阈值为1lu,a=0~1lu时,可视化三维模型中灌浆孔显示为绿色,a=1lu~3lu时,显示为代表警告的粉红色,a=3lu~10lu时,显示为红色,a>10lu显示为深红色;将单位注灰量b阈值为100kg/m,当b=0~100kg/m时,显示为灰色,b=100kg/m~500kg/m时,显示为代表警告的粉红色,b=500kg/m~1000kg/m时,显示为红色,b>1000kg/m时,显示为深红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灌浆过程数据多维集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具体过程为:灌浆工程管理人员及施工技术员直接在基于bim三维设计平台3de上进行灌浆施工即时状态监视,过程中发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某一层出现部分灌浆孔集中出现报警红色的灌浆异常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灌浆过程数据多维集成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灌浆异常是指:灌浆异常区域的弱溶蚀风化白云岩发育较多方解石充填裂隙,局部沿裂隙溶蚀发育较多尺寸较小的溶缝或溶洞,因弱溶蚀风化白云岩的地质特征,其溶洞或溶缝多呈孤立状态、连通性较差,浆液扩散范围较小,局部小溶洞或溶缝存在难以充填的可能,从而出现灌后检查局部孔段压水试验吕荣值不满足设计要求及单位注灰量过大的情况。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灌浆过程数据多维集成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并耦合模型;定义灌浆过程参数指针,耦合模型颜色;采集灌浆过程监测数据;多维度灌浆数据和三维模型集成;灌浆过程实时模型查看,及时发现灌浆异常警报信号;实时复核并分析灌浆异常成因;针对性调整灌浆施工方案。通过基于BIM技术三维可视化模型整体耦合灌浆施工过程中压水透水率数据、注灰量数据、灌浆压力、灌浆流量、抬动观测值等评价因子,可实现及时更新并直观反映被灌注地层的工程地质条件,有效减少地质条件的隐蔽性、复杂性对灌浆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直观揭露灌浆异常的成因,极大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质量的直观性及可控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华堂;杨宗立;傅兴安;丁刚;王义锋;肖碧;黄灿新;邹德兵;宛良朋;熊瑶;黄伟;岳朝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9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