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5628发布日期:2019-10-12 23:3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



背景技术:

北斗/GPS等基于卫星的定位系统已经在户外有了广泛应用,但由于信号衰减,在室内无法准确定位。目前各种无线定位系统,例如蓝牙、WIFI、UWB等已经在室内定位系统得到大力推广。无线定位系统在施工时,现场环境可能存在多个,甚至大量的定位标签,在系统配置阶段被定位物(或人)的信息采集和配置存在以下难点:

1)被定位物(或人)如何与定位标签绑定。

2)范围内哪些设备要采集和配置,哪些不要采集和配置难于便捷控制(即范围内M个设备如何控制只采集和配置N个设备的信息)。

3)设备信息何时允许采集和配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定位标签的配置问题,提供一种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

一种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包括:

定位部,其向上位机发送定位请求信息;

配置部,其向上位机发送配置请求信息,并接收上位机反馈的配置信息;

控制部,与定位部和配置部分别连接;以及

开关部,与控制部连接,开关部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当开关部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控制部控制定位部工作,当开关部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控制部控制配置部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部为微动开关、船型开关、拨动开关、按键开关、按钮开关的其中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还包括存储部,与配置部连接,存储部用于存储配置部接收到的配置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还包括传输部,与定位部和配置部均连接,定位部通过传输部向上位机发送定位请求信息,配置部通过传输部向上位机发送配置请求信息、接收上位机反馈的配置信息以及向上位机发送配置成功应答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还包括复位电路,与定位部和配置部均连接,复位电路用于根据用户操作对定位部和/或配置部进行复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还包括电源部,与定位部和配置部分别连接,电源部用于向定位部和配置部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标签ID和需要与标签绑定的被定位主体的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请求信息包括被定位主体的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包括ID、名称、重量、体积的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控制部获得开关部的不同位置状态,从而能够控制定位部或者配置部工作,当开关部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控制部控制定位部工作,实现定位标签进入定位模式。当开关部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控制部控制配置部工作,实现定位标签进入配置模式。这样,通过控制部和开关部能够实现定位标签在定位模式和配置模式之间自由切换,从而用户能够根据需要对指定的定位标签进行配置,并将被定位主体与指定的定位标签进行绑定,进而实现对被定位主体的定位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的使用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图1所示的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的使用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图1所示的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的使用流程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定位部;

200-配置部;

300-控制部;

400-开关部;

500-存储部;

600-复位电路;

700-传输部;

800-电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包括定位部100、配置部200和控制部300和开关部400。定位部100用于向上位机发送定位请求信息。配置部200用于向上位机发送配置请求信息,并接收上位机反馈的配置信息。控制部300与定位部100和配置部200分别连接,开关部400与控制部300连接,开关部400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当开关部40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控制部300控制定位部100工作,当开关部400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控制部300控制配置部200工作。

通过控制部300获得开关部400的不同位置状态,从而能够控制定位部100或者配置部200工作,当开关部40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控制部300控制定位部100工作,实现定位标签进入定位模式。当开关部400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控制部300控制配置部200工作,实现定位标签进入配置模式。从而通过控制部300和开关部400能够实现定位标签在定位模式和配置模式之间自由切换,使得用户能够根据需要对指定的定位标签进行配置,并将被定位主体与指定的定位标签进行绑定,进而实现对被定位主体的定位监控。

其中,上位机指的是安装有配置管理系统和定位系统的PC机或工控机等。或者,上位机包括相互独立的安装有配置管理系统的配置主体,以及安装有定位系统的定位主机。

具体操作时,当需要对指定的定位标签进行信息配置时,该定位标签可在用户操作下或者根据当前情景自动将开关部400切换到第二位置状态,之后控制部300控制该定位标签的配置部200工作。配置部200向上位机发送配置请求信息,上位机能够根据配置部200发送的配置请求信息对该被定位标签进行信息的配置,信息配置完后上位机能够将配置信息反馈到配置部200,从而完成该定位标签的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标签ID和需要与标签绑定的被定位主体的信息。通过将配置信息设计为包括标签ID和需要与标签绑定的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实现了指定的定位标签与指定的被定位主体的绑定,进而能够对被定位主体的定位监控。

其中,标签ID指的是唯一标识该定位标签的序列号或者识别号,又或者是序号、账号等。而被定位主体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人。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可以是包括ID、名称、重量、体积等的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具体的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可根据被定位主体的类型不同而具有相应的变化。当被定位主体是人时,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可以包括此人的身份证号、姓名、年龄、体重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当被定位主体是物品时,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可以包括该物品的型号、名称、重量、体积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当定位标签配置完成后,此时定位标签与被定位主体也绑定成功,该定位标签可在用户操作下或者根据当前情景自动将开关部400切换到第一位置状态,之后控制部300控制该定位标签的定位部100工作,定位部100向上位机发送定位请求信息。上位机能够根据定位部100发送的定位请求信息计算出定位标签的坐标位置,实现对被定位主体的定位监控。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请求信息包括被定位主体的信息。而被定位主体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人。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可以是包括ID、名称、重量、体积等的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ID指的是唯一标识人或物品的识别号、序列号等等。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可根据被定位主体的类型不同而具有相应的变化。当被定位主体是人时,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可以包括此人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姓名、年龄、体重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当被定位主体是物品时,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可以包括该物品的型号、名称、重量、体积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可以理解,第一位置状态可以为开关部400的开启状态,第二位置状态可以为开关部400的关闭状态。或者第一位置状态为开关部400的关闭状态,第二位置状态为开关部400的开启状态。

而控制部300控制定位部100工作或者控制配置部200工作的方式,可以是控制部300控制电源向定位部100供电或者向配置部200供电。即当开关部40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控制部300控制电源向定位部100供电(配置部200没有供电),则定位部100工作,配置部200不工作。当开关部400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控制部300控制电源向配置部200供电(定位部100没有供电),则配置部200工作,定位部100不工作。或者控制部300还可以是控制定位部100工作或待机,以及控制配置部200工作或待机。即当开关部40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控制部300控制定位部100工作,同时控制配置部200待机。当开关部400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控制部300控制配置部200工作,同时控制定位部100待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部400为微动开关、船型开关、拨动开关、按键开关、按钮开关的其中一种。或者开关部400也可以是带有上拉(或者下拉)的跳线帽开关电路。当然,以上开关类型并未穷举所有具有开关切换功能的开关。只要开关部400能够具有不同的位置状态使控制部300能够控制定位部100工作或者控制配置部200工作即可。

向定位部100或者配置部200供电的电源可以是外部电源,例如市电、外部储蓄电池等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还包括电源部800。电源部800与定位部100和配置部200分别连接,用于向定位部100和配置部200供电。电源部800可以是包括可充电电池和供电电路等。通过设置电源部800,使得定位标签能够自主供电,利于定位标签的使用。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还包括存储部500。存储部500与配置部200连接,用于存储配置部200接收到的配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信息可通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或I2C总线写入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或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编程ROM)或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中,这个过程也称为配置信息的固化。可选择地,存储部500可采用EEPROM,从而有效防止配置信息丢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还包括传输部700,与定位部100和配置部200均连接,定位部100通过传输部700向上位机发送定位请求信息,配置部200通过传输部700向上位机发送配置请求信息、接收上位机反馈的配置信息以及向上位机发送配置成功应答信息。其中,配置成功应答信息指的是配置部200向上位机反馈已接收到配置信息并成功与被定位主体绑定的信息。传输部700可是无线传输装置或者有线传输装置。通过传输部700能够实现定位部100和配置部200与上位机之间的信号传输与交换,实现定位标签与上位机之间交互。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还包括复位电路600,与定位部100和配置部200均连接,复位电路600用于对定位部100和/或配置部200进行复位。通过设置复位电路600,能够根据需要将定位标签的配置信息和/或定位信息清零,使定位标签恢复到初始使用状态,实现定位标签的重复使用。

下面通过三个具体使用过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带配置开关的定位标签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先在需要的定位场景中安装基站,保证基站供电并工作。定位维度不同或采用的算法不同,定位场景中各定位标签所需的通信的基站个数都会有所不同。

实施例一

参见图2所示,定位标签配置信息的初始设置过程为:

第一步、使开关部400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控制部300控制配置部200工作,则定位标签通过配置部200向上位机发送配置请求信息。其中,配置请求信息的发送既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也可以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为保证配置请求信息能够可靠地发送到上位机,可设定配置部200间隔循环地向上位机发送配置请求信息。

第二步、上位机接收配置请求信息,并将该定位标签标记为新配置标签。

配置请求信息中包含有该定位标签的标签ID,上位机收到该配置请求信息后查询配置数据库中没有该标签ID,则上位机将标记该定位标签为新配置。

第三步、配置人员浏览新配置、设置并核实配置信息,上位机下发配置信息。

上位机安装的配置管理系统界面具有专用的新配置标签菜单,新配置标签菜单用于使配置人员能够浏览系统中所有的新配置的定位标签。配置人员采用密码、刷卡、指纹、虹膜等各种身份验证方式登录上位机,设置该定位标签的标签id和标签绑定的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并核实信息。配置完成后上位机向配置部200发送配置信息。

第四步、配置部200接收到上位机反馈的配置信息,并对配置信息进行固化,同时向上位机进行配置成功应答。

第五步、使开关部40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控制部300控制定位部100工作,则定位标签通过定位部100能够向上位机发送定位请求信息,该定位标签进入定位模式。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所示,定位标签配置信息的浏览设置过程为:

第一步、使开关部400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控制部300控制配置部200工作,则定位标签通过配置部200向上位机发送配置请求信息。其中,配置请求信息的发送既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也可以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为保证配置请求信息能够可靠地发送到上位机,可设定配置部200间隔循环地向上位机发送配置请求信息。

第二步、上位机接收配置请求信息,显示该定位标签为已配置标签。

配置请求信息中包含有该定位标签的标签ID,上位机收到该配置请求信息后查询配置数据库中有该标签ID,则上位机将显示该定位标签在配置数据库已有配置信息。

第三步、配置人员浏览、修改已有配置信息,上位机下发配置信息。

上位机安装的配置管理系统界面具有专用的已配置标签菜单,已配置标签菜单用于使配置人员能够浏览系统中正在请求配置的已配置标签的配置信息。配置人员采用密码、刷卡、指纹、虹膜等各种身份验证方式登录上位机,修改该定位标签的标签id和标签绑定的被定位主体的信息并核实信息。配置完成后上位机向配置部发送配置信息。

第四步、配置部200接收到上位机反馈的配置信息,并对配置信息进行固化,同时向上位机进行配置成功应答。

第五步、使开关部40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控制部300控制定位部100工作,则定位标签通过定位部100能够向上位机发送定位请求信息,该定位标签进入定位模式。

实施例三

参见图4所示,定位标签配置信息修改后的更新设置过程为:

第一步、配置人员修改上位机的配置数据库中某一定位标签的配置信息。

修改配置信息的定位标签,可以是当时工作在定位模式的定位标签,也可以是当时不在定位环境的定位标签(即与上位机处于通信断开状态)。修改完成后,上位机在配置数据库中置位该定位标签的配置信息变化标志。该修改操作,可以对多个定位标签同时进行。

第二步、使开关部400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控制部300控制配置部200工作,则定位标签通过配置部200向上位机发送配置请求信息。其中,配置请求信息的发送既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也可以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为保证配置请求信息能够可靠地发送到上位机,可设定配置部200间隔循环地向上位机发送配置请求信息。

第三步、上位机接收配置请求信息。

配置请求信息中包含有该定位标签的标签ID,上位机收到该配置请求信息后查询配置数据库中有该标签ID,并且该定位标签对应配置数据库中的配置信息变化标志为1。

第四步、上位机下发最新配置信息。

上位机向配置部200发送修改后的配置信息。上位机下发配置信息的操作,一般在后台自动进行,用户不用介入参与。

第五步、配置部200接收到上位机反馈的配置信息,并对配置信息进行固化,同时向上位机进行配置成功应答。上位机接收到配置成功应答后,清零对应的定位标签的配置信息变化标志。

第六步、使开关部40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控制部300控制定位部100工作,则定位标签通过定位部100能够向上位机发送定位请求信息,该定位标签进入定位模式。

以上三种实施例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动态转变切换。例如在实施例二进行到第三步“配置人员浏览、修改已有配置信息,上位机下发配置信息”时,如果在修改完配置信息后下发配置信息前,该定位标签已经退出配置模式进入定位模式,则以上实施例二的第三步操作相当于实施例三的第一步,该定位标签的配置将切换到实施例三的实施步骤继续进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