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0330发布日期:2020-05-22 20:4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普及,用户对对显示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触控屏的迅猛发展,激发了用户通过触控的方式向显示装置发出用户指令的需求。因此,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逐渐成为了高端市场的主流产品。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前壳01、边框02和触控屏03。其中,显示组件包括沿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反射片04、扩散板05、膜片06以及显示面板07,触控屏03位于显示面板06的一侧,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边框02固定安装于显示组件的侧边,边框02用于承载触控屏03;前壳01安装有触控组件,触控组件包括红外灯条08和滤光条09。前壳01位于边框02远离显示组件的一侧,前壳01与边框02通过螺接的方式实现可靠性连接。其中,采用塑胶制造的前壳01与边框02螺接后,在返修拆装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滑丝的现象,从而导致前壳01与边框02连接失效,可维护性差;采用铝合金制造的前壳01的强度高、可维护性较强,但是,生产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解决了采用塑胶前壳与边框螺接带来的可维护性差的问题,且避免了采用铝合金制造前壳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被配置为显示画面;触控屏,所述触控屏位于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边框,所述边框固定安装于所述显示组件的侧边,所述边框用于承载所述触控屏;前壳,所述前壳安装有触控组件,所述前壳位于所述边框远离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所述前壳与所述边框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前壳由塑胶材质制成,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金属固定件,所述金属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螺钉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钉与所述金属固定件的所述螺纹孔配合固定,以将所述边框与所述前壳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触控屏、边框、前壳和金属固定件,金属固定件上设有螺纹孔,螺钉与金属固定件上的螺纹孔配合固定,以将边框与前壳固定,其中,前壳由塑胶材质制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金属的耐磨性比塑胶的耐磨性高,因此,相比于采用塑胶制造的前壳和采用塑胶制造的边框直接螺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由于通过金属固定件的螺纹孔与螺钉配合以将边框与前壳固定,使得前壳与边框之间可拆卸的次数增加,可维护性强。另外,与采用铝合金制造的前壳和采用塑胶制造的边框直接螺接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前壳由塑胶材质制成,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解决了采用塑胶前壳与边框直接螺接带来的可维护性差的问题,且避免了采用铝合金制造前壳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铝合金前壳的触控显示装置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塑胶前壳的触控显示装置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前壳与边壳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边壳与第一金属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前壳;02-边框;03-触控屏;04-反射片;05-扩散板;06-膜片;07-显示面板;08-红外灯条;09-滤光条;1-显示组件;2-触控屏;3-边框;4-前壳;41-第一边壳;42-第二边壳;43-第三边壳;5-螺钉;6-金属固定件;61-第一金属条;7-背板;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

“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和图3,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组件、前壳01、边框02和触控屏03。其中,显示组件包括沿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反射片04、扩散板05、膜片06以及显示面板07,触控屏03位于显示面板06的一侧,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边框02固定安装于显示组件的侧边,边框02用于承载触控屏05;前壳01安装有触控组件,触控组件包括红外灯条08和滤光条09。前壳01位于边框02远离显示组件的一侧。目前,前壳01与边框02均采用螺接的方式实现可靠性连接。

现有技术中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第一种,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前壳01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前壳01与边框02贴合的一侧设有螺纹孔,边框02对应该螺纹孔设有连接过孔,利用与前壳01上的螺纹孔对应的螺钉将前壳01与边框02固定连接。然而,采用铝合金制造前壳01,其生产成本过高。

第二种,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前壳01采用塑胶材质制成,此时,前壳01与边框02的螺接形式只能是采用自攻螺钉进行连接,这样在返修拆装的过程中,由于塑胶材质较差,极易磨损,容易产生滑丝现象,从而造成前壳01与边框02的螺接连接失效,可维护性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采用塑胶前壳与边框螺接带来的可维护性差的问题,同时,避免采用铝合金制造前壳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显示组件1,显示组件1被配置为显示画面;触控屏2,触控屏2位于显示组件1的一侧,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边框3,边框3固定安装于显示组件1的侧边,边框3用于承载触控屏2;前壳4,前壳4安装有触控组件,前壳4位于边框3远离显示组件1的一侧;前壳4与边框3通过螺钉5连接固定,前壳4由塑胶材质制成,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金属固定件6,金属固定件6上设有与螺钉5配合的螺纹孔;螺钉5与金属固定件6的螺纹孔配合固定,以将边框3与前壳4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显示组件1、触控屏2、边框3、前壳4和金属固定件6,金属固定件6上设有螺纹孔,螺钉5与金属固定件6上的螺纹孔配合固定,以将边框3与前壳4固定。其中,前壳4由塑胶材质制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金属的耐磨性比塑胶的耐磨性高,因此,相比于采用塑胶制造的前壳4和采用塑胶制造的边框3直接螺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由于通过金属固定件6的螺纹孔与螺钉5配合以将边框3与前壳4固定,使得前壳4与边框3之间可拆卸的次数增加,可维护性强。另外,与采用铝合金制造的前壳4和采用塑胶制造的边框3直接螺接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前壳4由塑胶材质制成,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解决了采用塑胶前壳4与边框3直接螺接带来的可维护性差的问题,且避免了采用铝合金制造前壳4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金属固定件6通常采用铝合金制成,由于铝合金的密度较低、强度较高、塑性较好,故增设有金属固定件6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重量不会明显增加,且金属固定件6便于加工成各种型材。另外,上述金属固定件6的厚度通常为2mm~3mm,即螺纹孔的深度为2mm~3mm,从而保证螺接的连接可靠性。

上述螺钉5与金属固定件6的螺纹孔配合固定,以将边框3与前壳4固定的实现方式并不唯一,例如:

方式一,金属固定件6与边框3和前壳4中的一个固定连接,螺钉5穿过边框3和前壳4中的另一个紧固到螺纹孔内。示例性的,金属固定件6与前壳4固定连接,螺钉5穿过边框3紧固到金属固定件6的螺纹孔内,使得边框3夹在螺钉5的螺头与金属固定件6之间,进而实现边框3与前壳4的可靠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金属固定件6与边框3和前壳4中的一个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该固定连接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粘接。其中,卡接需要设计卡接结构,实施方式较为复杂,但是,便于拆卸;粘接仅需在连接面涂抹粘料,无需设计连接结构,实施方式简单,但是,无法拆卸。具体的采用粘接还是卡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方式二,参照图5,金属固定件6与边框3和前壳4中的一个抵靠连接,前壳4与边框3位于金属固定件6与螺钉5的螺帽之间,螺钉5穿过边框3和前壳4与金属固定件6的螺纹孔配合固定。

应理解的是,方式二中前壳4与边框3位于金属固定件6与螺钉5的螺帽之间,可以是金属固定件6与前壳4抵靠连接,即螺钉5依次穿过前壳4、边框3紧固到螺纹孔内,也可以是金属固定件6与边框3抵靠连接,即螺钉5依次穿过边框3、前壳4紧固到螺纹孔内。在保证连接的可靠性的前提下,为了尽量减少对前壳4结构的改动,如图5所示,螺钉5依次穿过边框3、前壳4紧固到螺纹孔内。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3与前壳4的螺接即为螺钉5穿过边框3紧固到前壳4上,因此,采用螺钉5依次穿过边框3、前壳4紧固到螺纹孔内的方式仅需将金属固定件6设置在前壳4内,前壳4与边框3的位置关系无需变动,且相应的螺接部分无需改变,整体结构的改变较小,实施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

根据上面提到的,前壳4内安装有触控组件,触控组件包括红外灯条和滤光条,前壳4与边框3之间夹有触控屏2,重量较大。此时,仅依赖塑胶制造的前壳4的强度不足以支撑触控组件和触控屏2,进而导致前壳4容易产生形变而影响触控的接收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照图5、图6和图7,上述显示组件1包括显示面板,金属固定件6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投影的形状与前壳4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投影的形状相同,且金属固定件6的两端贯穿前壳4。其中,相同仅仅是指金属固定件6与前壳4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投影的外轮廓的形状一样,两者的投影的大小并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金属的强度相较于塑胶的强度较大,故安装贯穿前壳4内部的金属固定件6的前壳4的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因此,在金属固定件6的支撑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前壳4的强度较高,可以有效的防止前壳4产生形变,以保证触控的接收效果的良好;同时,在金属固定件6的作用下,前壳4的平整度也有所增强。

上述金属固定件6可以直接设置在前壳4的内部空间,也可以设在前壳4与边框3对应螺接的侧壁内。应理解,金属固定件6与边框3的距离越远,则对应螺接所使用的螺钉5的长度越长,螺钉5紧固到金属固定件6的螺纹孔内的操作越复杂。为了降低螺接的难度,便于边框3与前壳4的安装与拆卸,如图5所示,上述边框3包括用于与前壳4螺接的侧板,前壳4靠近侧板的侧壁内设有用于放置金属固定件6的固定腔。此时,用于将前壳4与边框3固定连接所使用的螺钉5的长度较短,将螺钉5穿过边框3、前壳4紧固到螺纹孔内或将螺钉5从螺纹孔内旋出的所需要拧螺钉5的转数降低,省时省力;同时,金属固定件6与边框3的距离较近,在螺接的过程中,降低了螺钉5对准螺纹孔的难度,进而降低了螺接过程中拧偏现象的发生频率。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金属固定件6在上述固定腔内移动,便于螺接,如图5所示,固定腔的形状与金属固定件6的外轮廓相匹配,且金属固定件6可配合安装在固定腔内。其中,相匹配指的是在结构上,固定腔的形状与金属固定件6的外轮廓的形状相适应,在大小上,固定腔的大小与金属固定件6的大小相适应,即固定腔的大小等于或略大于金属固定件6的大小。此时,在螺接的过程中,金属固定件6在固定腔的限制下无法随意摆动,保证螺接的过程中螺纹孔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便于螺接的进行,降低螺接的操作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金属固定件6直接设置在前壳4的内部空间时,为了防止金属固定件6在壳体内沿壳体的宽度方向移动进而影响螺接,可以采用粘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将金属固定件6固定在前壳4靠近边框3的侧板的内侧。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金属固定件6安装在上述固定腔内,参照图5和图6,边框3包括至少包括与触控显示装置三个侧边接触配合的边条,前壳4包括第一边壳41、第二边壳42和第三边壳43,金属固定件6包括第一金属条61、第二金属条和第三金属条,第一金属条61插接于第一边壳41,第二金属条插接于第二边壳42,第三金属条插接于第三边壳43。其中,第一金属条61、第二金属条和第三金属条的结构相同,图7以第一金属条61为例;第一边壳41、第二边壳42和第三边壳43的结构相同,图7以第一边壳41为例。基于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组装过程中,前壳4与金属固定件6均根据边框3的结构分别拆分为三个条状结构,这样不仅便于金属固定件6直接插接于前壳4的固定腔内,而且金属固定件6与前壳4组装后形成的组合件便于加工螺纹孔,同时便于将组合件与边框3的边条对应组装。此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组装顺序为:将金属固定件6、前壳4挤出成型,然后将金属固定件6插入前壳4中,再加工贯穿前壳4以及金属固定件6的螺纹孔和其它结构特征;最后,将组合有金属固定件6的前壳4再根据具体的结构形态与边框3、显示组件1以及触控显示装置的背板7固定到一起,形成整机产品;组装过程简单,前壳4与边框3的连接可靠性高,且可维护性增强。

应理解,为了将第一金属条61插接于第一边壳41,第二金属条插接于第二边壳42,第三金属条插接于第三边壳43,第一边壳41与第二边壳42连接处以及第二边壳42与第三边壳43的连接处均存在开口,因此,为了遮挡该开口,避免第一金属条61、第二金属条和第三金属条裸露在触控显示装置的表面,参照图6和图7,前壳4还包括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第一连接板8用于连接第一边壳41和第二边壳42,第二连接板9用于连接第二边壳42与第三边壳43。此时,第一连接板8将第一边壳41与第二边壳42连接处的开口遮挡,同时使得第一边壳41与第二边壳4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第二连接板9将第二边壳42与第三边壳43的连接处的开口遮挡,同时使得第二边壳42与第三边壳43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由上述可知,在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的作用下,使得触控显示装置的外表面形成一个整体,不会有金属固定件6露出触控显示装置的表面,更加美观。

为了增加前壳4与边框3之间连接固定的可靠性,参照图5、图6和图7,螺钉5的数量为多个,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螺钉5与多个螺纹孔一一对应,且沿触控显示装置的周向均匀分布。其中,触控显示装置的每个侧边都具有至少设有两个螺纹孔,且根据触控显示装置的大小,和触控显示装置的侧边的长度可以灵活的增加或者减少螺接结构的数量,以能够将边框3和前壳4可靠的连接固定在一起为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