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67781发布日期:2020-07-04 04:43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质量管理平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施工现场环境较为复杂,施工参与方众多协调沟通困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无法实时获取,并有效的支持项目管理,在现有的项目管理系统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前提下,缺少一个能够及时发现现场施工中的质量、进度问题并实时做出应对策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统一项目管理平台。如铁科院为代表的铁路工程管理平台,中国铁设(铁三院)为代表的3d建设管理平台,清华大学课题组为代表的4d-bim平台,中铁四局为代表的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集成平台,软件企业为代表的广联云、鲁班等平台等。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为传统的粗放式、手工业生产方式所主导,不仅工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而且资源浪费大、建设成本高,与当前国家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严重不发。在国家绿色转型、社会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严峻问题的倒逼下。建筑业转型已经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自2002起,bim技术发展迅速。作为施工企业,研究基于bim的施工及管理,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甚至5d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质量、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安全监控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5d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质量、安全、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我国要求建筑企业需要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企业的素质和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中国铁路bim联盟成立之前,铁二院、铁四院、中国铁设、中铁大桥局等均采用bim技术对单项铁路项目进行了应用设计,效果良好。我局作为施工企业,在铁路单个项目如桥梁、隧道、路基等专业采用bim技术投入了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

清华大学张建平研究团队通过结合现场管理数据库和3d模型库开发了4d-csms施工现场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利用autocad构建3d场地实体模型,并利用全局数据库提供施工设施的位置和型号、材料需用量计划等,实现整个施工场地布置的动态设计和可视化模拟;在其课题组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建设项目生命期的工程信息管理与工程性能预测”中,通过对bim建模技术进行深化研究,开发了基于ifc标准的4d施工信息模型。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马智亮为首的研究团队于2009年提出在基于ifc标准的4d施工资源信息模型基础上开发了基于bim技术的4d动态管理系统,将施工阶段的资源管理细化到wbs工序节点,实现了施工过程动态信息查询和相关管理;于2014年提出一个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系统框架,为相应软件的研发奠定坚实的基础;于2016年依据国家标准提出通过应用bim模型自动生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点的算法,最后对实现该算法的平台进行可行性研究;于2017年开发用于质量验收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解决了目前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存在的漏检及数据二次转录等问题;该团队还通过对混凝土部品管理工作信息流进行分析,利用ifc工具构建了基于bim的标准部品库管理系统,提高了住宅部品的标准化、信息化发展。

精伊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针对新建普速铁路而开发的。系统采用internet网络技术、数据库(oracle)技术、web、gis技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整合了1:25万精伊霍铁路走行区域基础图、1:5万铁路沿线数字栅格影像图、1:1万铁路沿线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图、航空影像图、线路地质情况分布图、铁路施工图等基础信息,以及施工进程中产生的各种动态信息,建成了精伊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数据综合平台。精伊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数据平台以设计数据和铁路质量验收标准两类数据为核心。设计数据是指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参照的设计资料,数据平台将这些设计资料进行了电子化存储,将每个单元的属性入库,为建设过程中的进度、投资、物资设备管理提供依据。铁路质量验收标准主要是指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检验批资料以及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资料等。铁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通过梦龙协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为项目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铁路总公司开发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自2005年初立项以来,系统经历了v1.0、v2.0等不同完善版本,采用分模块系统开发模式,包含进度管理、投资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验工计价、调度管理、设计管理、资料管理、办公管理、风险管理、知识管理等等在内的20个子系统模块,已在石太、合宁、合武、京津、武广、郑西、东南沿海铁路、哈大、京沪、向莆、广珠、广深港、石武、京石、西宝、兰新二线等数十个铁路客运专线公司实施并投入使用,部级系统2006年开始建成运行。该系统是以业主的需求为基础,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发的集成了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协同信息工作平台。系统借鉴三峡高科的tgpms并集成p3e/c满足工程项目管理需求,采用梦龙linkwork平台实现集成办公信息平台,为铁路项目建设施工管理提供信息交流、共享和辅助决策支持。

目前,国内梦龙科技、同望科技、广联达、鲁班、杭州新中大等软件公司都涉足到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有功能单一的进度管理系统工具软件,也有综合施工管理各业务功能的项目管理集成系统软件,还有专门为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定制的企业级的项目管理综合集成系统软件。但受工程项目的特点影响,国内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基本上是自成体系,造成了各行业职能部门、通用软件系统无法形成接口融合。

综上,根据国内外的bim技术研究行情及形势要求,为更好地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必要进行深入技术创新研究。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传统的“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如何提高项目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保持企业的先进性和竞争力,保证施工质量、控制成本支出、加快生产进度、减少安全风险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质量管理平台单一的根据施工进度或施工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联动性差,重复工作多,管理效率低,施工过程不够量化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法和系统,管理时基于工序对质量进行管理验收,工序的分解和相应检验项目分解到工序管理中,同时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关联进行管理,使用bim模型实现项目可视化管理以及数据的载体,实现精细化管理。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法,质量管理系统结合检验批模板库对质量检验项目进行分解,分解为检验条目;质量管理系统结合工艺工法库,将工艺工法与检验条目对应;质量管理时根据工序对检验条目验收;质量检验数据通过ebs构件树关联到bim模型,bim模型作为构件管理的可视化载体。本发明从传统的面向人的质量管理转为面向施工对象的质量管理,管理到每一个对象的工序,管理更精细化以及量化。使用时点击bim模型即可快速得到当前工程完工情况,包括各部分工序完成情况,通过质量和进度的相互制约,保证了施工过程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准确性。更进一步的,工序质量验收管理提交完成时,自动提交工序完成时间,实现进度信息实时自动统计和汇总。本发明质量管理时同时快速获得施工进度,系统通过手机app端提交工序质量验收数据,完成各工序质量验收工作,并快速推送进度完成信息至进度管理模块,实现进度实时管理。

更进一步的,项目以工法为工序质量验收检验条目的对应类别。

更进一步的,bim模型是数据载体,点击模型查看施工进度和施工状态。

更进一步的,bim建模时结合实景模型与gis技术,基于材质展示工程完成情况。系统基于bim建模,将施工实体可视化,在bim模型中区分透明状态和实体状态,透明状态表示未完成部分,实体状态表示已完成,充分使用bim模型的可视化特点,直观展示当前工程施工进度状态,系统自动汇总进度数据。

更进一步的,验收数据通过手机app端采集,由手机app端发送给系统内处理器分析。

一种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系统,使用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法,系统使用bim建模,系统管理单元包括质量管理模块、进度管理模块、数据维护模块和人员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数据维护模块和人员管理模块均与进度管理模块连接,数据维护模块和人员管理模块同时还连接质量管理模块。

更进一步的,系统还包括web端、app端和处理器,处理器接收web端、app端发送的数据并处理发送给管理单元,管理单元根据接收数据进行质量管理。

更进一步的,数据维护模块维护的数据包括ebs构件树、工艺工法库、工序流程库和检验批模板库。

更进一步的,所述ebs构件树与bim模型连接。

本发明研发了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系统,将融合bim、gis和实景模型技术以质量工序管理为核心,驱动进度实时管理,实现了bim模型实用化、技术指导可视化、工序管理流程化和质量进度管理信息化的功能。

本发明质量管理系统还外接监测系统通过自动监测施工状态,对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智能化预警。质量验收时使用抢单模式,验收人员抢单接受任务后其他平台人员将看不到该验收任务。验收业务抢单模式提高工程人员的积极性,验收人员责任明确,同时也有助于人员绩效考核等人事管理。

本发明构建一种加强施工过程管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推进绩效考核和挖掘数据价值的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系统,作为施工项目生产质量进度管理的统一管理系统,系统主以共享数据为基础,实体构件为对象,质量管理为核心,工序管理为抓手,建立基础构件树、工艺工法库、检验批模板库和模型族库,实现质量、进度和安全等方面的可视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管理,基于本项目的开发及实施,探索利用可视化技术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包括工序、质量和时间的管理,进度的管理及过程安全控制等,改变铁路施工行业的管理现状,实现精细化管理。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建立基于bim模型的信息化集成载体。为使bim模型的覆盖率和精细化程度均达到施工管理的要求,通过建立工程实体结构细化分解的构件树,并与既有bim模型实现挂接,形成以实体构件为对象的管理模式,保证了信息集成的完整性,实现了部分模型的可视化展示和查询;

(2)建立基于bim的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结合牡佳客专铁路bim集成平台项目试点应用,利用手机app端移动质量验收功能,在工序验收质量管理提交完成时,自动提交工序完成时间,实现进度信息实时自动统计和汇总,避免二次台账填报;通过app直接填报现场实测实量数据,质量验收数据同步汇总至检验批模板,形成检验批电子稿,实现机打手签,保证数据真实性,减轻内业资料工作量;通过每道工序的完成确认,系统将根据当前手机gps位置信息自动获取当前所属省份、天气、温度、湿度等信息,为后期开展多因素影响下的工效时长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对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产生深远影响。通过质量验收抢单机制,统计项目技术人员每人每日完成工作量,以工作数据统计的形式量化人员工作任务量,实现人员工作绩效考核;

(3)建立5大共享数据企业标准。通过后台内置ebs分解清单,将工程对象系统按照专业类别,分解成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工程项目单元,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对象,实现构件管理的需求;通过后台定义工艺工法库,实现前台用户针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根据需要选择库中适合的施工工艺工法,为后期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和企业定额编制提供纽带联系;通过后台内置检验批标准模板,实现内业资料模板标准化,资料内容真实化,资料编写同步化;通过后台制定工艺验收流程,提高现场质量验收流程规范性,实现工序施工完成时间节点划分,为大数据分析提供节点支持;通过后台定义企业定额清单库,对清单内每个项目对应的算量方式进行定义,实现前台用户快速准确地进行工程算量;

(4)建立基于bim的进度可视化管理,通过bim+gis的浏览方式,以材质区分的方式,直观的展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成情况;实现实时查询模型构件当前所处的施工进度、工序状态;实现系统自动汇总进度报表,实时统计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成数量;

(5)建立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监测管理,将深基坑自动监测或架桥机安全监测与基于bim的信息化集成系统进行结合,解放管理人员双手,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安全监测模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安全监管的智能化,减少了现场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信息化质量管理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使用一种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系统,对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进行信息化管理。如图1所示,质量管理系统通过客户端提报施工数据,相关数据经过处理器发送到管理单元,管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对施工质量和进度进行管理,管理单元的数据通过bim建模使模型可视化,所述管理单元包括质量管理模块、进度管理模块、数据维护模块和人员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数据维护模块和人员管理模块均与进度管理模块连接,数据维护模块和人员管理模块同时还连接质量管理模块;系统根据数据维护模块维护的数据以及人员管理模块中的人员信息,将质量管理模块和进度管理模块结合,进行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

首先对本系统中管理单元的模块进行介绍:

1、数据维护模块

数据维护模块是信息化系统质量管理模块开展质量验收管理的基础模板库,需维护的数据包括ebs构件树、工艺工法库和检验批模板库等。

数据维护模块先搭建企业级ebs构件树,ebs构件树是为了使bim模型的覆盖率和精细化程度均达到施工管理的要求,通过建立工程实体结构细化分解的构件树,并与既有bim模型实现挂接,形成以“实体构件”为对象的管理模式,保证了信息集成的完整性,实现了部分模型的可视化展示和查询。企业级构件树可根据专业进行分类,分为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民航机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专业,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详细划分,划分至构件中,从而形成整个企业构件体系,是搭建整个平台架构的基础。

构件树完成后维护工艺工法库,工艺工法库作为联系质量管理流程与ebs构件树的中间桥梁,通过定义分工程领域、分专业类别的工艺工法,并与wbs施工工作任务分解建立对应关系,实现每项工作任务都具有其相匹配的所有施工方法,质量验收管理通过ebs构件树选择挂接本构件所用施工方法,以确定质量管理所调用的质量工序验收流程模板。检验批模板库根据项目的不同在验收前搭建。

工艺工法库维护完成后操作模型入库,通过bim模型插件接口输出轻量化模型格式,在模型入库界面,选择具体所需导入工程的项目,进行模型上传。模型传入平台后,利用经纬度坐标调整模型至项目所在位置,确保所在位置与项目实际保持一致。

数据维护模块中使用bim软件代替传统的二维cad建模技术,以“实体构件”为对象的管理模式,以bim模型作为构件管理的可视化载体,通过建立ebs编码将构件进行划分,使bim模型中ebs编码与系统构件树进行有效匹配,再由后台定义wbs与工艺工法的关联关系,工艺工法再与系统项目级构件树手动挂接,实现以工艺工法为桥梁,串联ebs、wbs、bim模型五者之间的数据交互关联互通。

2、质量管理模块

质量管理模块是本系统中用于管理质量验收的模块,在整个系统运作过程中担当着基础数据提供者的角色,对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验收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分析展示的功能,为进度模块以及进度算量提供第一时间的现场数据。

质量管理模块作为连接集成系统各模块的核心,其以工艺流程为主线,以工序开始的必备条件作为前置任务,将内业资料的填报分解到工序验收中去,并与对应的人员角色相关联,工序验收完成,相应的检验批资料完成,充分体现了“移动办公”的特点,同时让技术人员从繁重的内业工作中解脱出来。这种利用工序任务的前后逻辑关系开展的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工序流程流转的及时性和质量数据的真实性,而且可向后延伸至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甚至用于人员的绩效考核等方面,对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精细化以及标准化管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质量验收管理时候从检验批模块库中调用检验条目,将检验条目关联到质量验收检验项目模板库,也就是工序上,验收时根据工序关联的检验条目进行验收,对验收数据进行填报汇总。

3、进度管理模块

进度管理模块深度融合了bim可视化等技术特点,支持pc端和移动端。以进度实时展示和统计分析为主,兼顾进度管控和预警等内容。以质量管理模块的工序验收时间作为调度完成的判断依据,与传统的工作模式相比,不仅减轻了调度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利用质量和进度的相互制约,有效解决了业务数据客观、准确、真实的问题,避免业务数据弄虚作假的现象。同时,在项目生产例会、形象进度汇报等工作中,充分发挥bim可视化效果,清晰形象地通过bim模型了解工程进度完工情况,减少项目报表统计错漏,表达不清的情况发生。

进度管理模块根据周、月、年统计进度完成情况,同步计算参与工程质量验收人员所完成的相应构件验收数量,以此统计项目技术人员每人每日完成工作量,实现以工作数据统计的形式量化项目人员工作任务量,为人员工效分析提供详细、准确数据。

进度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进度状态可视化

进入所选项目界面后,选择加载模型,在项目所在地理位置,生成本项目模型,生成模型以透明或实体两种形式进行显示,模型的透明状态表示为该部分构件未施工,模型的实体部分表示为该分构件已完成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模型透明、实体的方式进行实际进度展示。

(2)实时工序状态查询

加载项目进度模型后,点击需要查询的构件模型,界面下部对应显示此构件当前所处工序状态和未完工序等相关信息,做到工程施工范围内各分部分项工程进度信息实时查询,工序状态准确掌握,为工程施工生产安排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3)进度数据统计

在进度模块中,通过系统进度展示,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完成的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对项目整体进度进行实时管控,确保项目工程施工计划有序开展。

(4)项目人员完成情况统计

在进度模块中,通过对项目人员参与现场质量验收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既可以对现场人员进行工作情况的考核,又可以实现施工现场施工质量实名制。

4、人员管理模块

人员管理模块是本系统的基础模块,人员信息是本系统的数据支撑,以中国中铁主数据平台组织机构及人员信息为本平台基础组织及人员架构,主要从既有系统中提取组织机构以及人员信息,用于支持系统的功能权限设定,做到实时与主数据平台数据信息保持高度一致性,同时为预防个别人员组织关系变动较频繁问题,平台自有一套组织与人员权限定义功能,在主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定义本项目当前组织及人力资源配置,保证了平台数据和现场的统一性和平台的快速落地应用。

人员管理模块结合本系统质量管理,同时量化指标辅助人员绩效考核。在项目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工作中首次提出工作任务抢单完成制,通过平台内定义一套质量验收抢单功能,在质量验收工作发起后,项目参与质量验收的人员都可抢单接受任务,其他人员将不再可见此任务,仅能由此人完成接单任务的质量验收工作,实现了工作任务完成目标到人,责任到人,验收过程追溯可查,提高了项目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

如图2所示,本系统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质量管理:

步骤1:结合检验批模板库,搭建质量验收检验项目模板库

质量验收检验项目模板库用于定义质量验收所需检验批检验内容与填报内容,为质量验收快速填报检验数据提供模板化支持,质量验收检验项目模板库将项目根据检验验收过程分解,包括若干检验条目。

在质量管理中,选择检验项目,根据项目或业主下发验收标准,进行整理收集,资料按照系统要求收集完成。在质量验收检验项目模板库中对项目的验收检验标准以工法为基本单位进行分解。待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检验批字段导入,在检验项目定义中导入检验批字段,检验批字段上传完成后,如发现字段错误,在系统中可对字段流进行二次修改,从而确保字段流质量。

步骤2:将工艺工法库与检验批模板库对应,搭建质量验收流程库

检验批模板库和质量验收检验项目模板库配合使用,将不同的工艺工法对应不同的检验批模板库。以工序验收流程为主线,将检验批模板库中的质量验收检验项目分别挂接到各工序验收中去,同时匹配相对应的工序验收人员角色,实现施工现场质量验收由专业相关角色人员,按照工序节点逐一完成,并填报本工序对应检验项目结果数据。将项目中不同的工艺工法对应不同的工序进行分解和固化。

同时,根据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定义各工序开始前,所需编制准备的相关工作任务,此前置任务未准备完成将无法激活下一工序施工任务。工序完成后输出后置任务,将相关报表记录上传,确保验收记录资料有序存放,通过移动端完成现场质量管理验收工作,实现对施工现场的便捷化、集成化的管理应用。

步骤3:结合质量验收检验项目模板库和质量验收流程库进行质量验收,管理检验批验收资料

根据工序关联的检验条目进行验收,将质量验收检验项目模板库、质量流程库和企业级ebs构件树作为质量验收管理的基础数据标准,以工序验收流程为主线,设定验收工作抢单模式,将内业资料的填报分解到工序验收中去,通过移动端完成现场质量管理验收工作,实现对施工现场的便捷化、集成化的管理应用。

通过工序质量验收,完成检验批检验数据的线上填报,数据同步汇总至检验批模板,自动形成检验批电子稿,实现机打手签,保证数据真实性,减轻内业资料工作量,缩短检验流程。

步骤4:根据质量管理结果进行项目进度管理

根据项目质量验收管理结果,系统自动进行进度管理;当质量验收管理结束后,当前工序结束,系统会自动推送当前工序已完成给进度管理模块,工作人员可以在管理系统中快速获取项目的完成进度,且由于质量验收检验项目模板库的分解,该进度完成状态细化,进度管理过程自动化。

本系统以bim模型作为可视化载体,bim模型从系统ebs构件树读取数据,通过bim模型可以直观的看出项目施工的进度,在bim模型中区分透明状态和实体状态,透明状态表示未完成部分,实体状态表示已完成,充分使用bim模型的可视化特点,直观展示当前m施工进度状态,系统自动汇总进度数据。

步骤5:质量验收数据管理,通过bim模型作为验收数据载体,对项目可视化

工序质量验收过程中上传的各类检验资料、记录表、隐患照片和检测报告等资料,包括文档和影像,经过与bim模型和ebs构件树挂接,实现资料数据的统一管理,bim作为一个数据的载体,通过bim模型或ebs构件树可快速查看各类构件所挂接的相关历史资料,方便施工过程资料的查阅与存档。在系统首页界面,利用构件查询功能,通过点选bim模型中具体构件,即可进入构件查询栏,查询该构件的属性参数、构件名称、材质和质量状态等所有此模型构件携带的参数信息内容,为项目管理者随时查看施工部位详细信息,准确掌握工程信息数据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了既有模型作为实体构件承载施工过程信息数据的载体,通过点击模型构件,即可查看此构件目前所处的施工工序、进度状态等。既保证了信息集成的完整性,也实现了部分模型的可视化展示和查询。极大的提高了bim模型的覆盖率和精细化程度,为施工项目管理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工具与智能手段。

基于bim和倾斜摄影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特点,结合gis技术,真实还原工程项目周边生态环境与工程竣工后虚拟形貌,通过系统首页界面,利用测量工具功能,可在系统中对bim及实景模型进行距离、高度和面积等信息的获取,便于施工前对工程结构、周边建筑物及环境尺寸有准确清晰的了解;同时在三维视图中可任意剖切三维模型,对关键节点部位进行查看,用于辅助施工现场技术指导等工作。

本信息化质量管理系统将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融合,以质量管理模块为核心,连接集成系统各模块,管理时以工艺流程为主线,以工序开始前各项资料准备工作为前置任务,并与相应的人员角色相关联,将内业资料的填报分解到工序验收中,工序验收完成,相应的质量验收资料同步完成。通过量化工作任务量数据,直观展示项目技术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量,为项目人员工资绩效考核提供坚实有力的依据,告别传统人情绩效考核打分时代,开创以实时数据为依据的数字化工资绩效考核时代,最大程度的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奖金发放大锅饭。

本发明通过质量验收数据实时驱动进度状态更新功能,进度管理模块以质量管理模块的工序验收时间作为进度完成的判断依据,将工序验收完成的时间节点信息自动推送至进度管理模块,并且深度融合bim可视化等技术特点,实时展示项目进度情况和进度台账统计分析,兼顾进度管控和预警等内容。与传统的工作模式相比,进度实际完成情况无需人为干预,提高了项目验收的及时性,同步自动生成汇总数据,极大的减轻了调度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了资料的编辑汇总时间,而且利用质量和进度的相互制约,项目管理的及时性更强,提高项目验收资料整理效率,有效的避免业务数据弄虚作假现象发生。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发明创造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此外,“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在元件前的“一个”一词不排除包括“多个”该元件。产品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元件也可以由一个元件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