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仓储稻谷硒含量变异系数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67150发布日期:2021-12-31 18:4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仓储稻谷硒含量变异系数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水稻种植及收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仓储稻谷硒含量变异系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硒,元素符号se,是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中心.具有抗癌、抗衰老(抗氧化)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拮抗重金属等生物学特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为50-200微克。但现在我国成人的日硒摄入量仅有26-32微克,因此,硒营养不良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有40多个国家属于低硒或缺硒地区。食物链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不同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匀的。我国有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市)也属低硒区。依据局部贫硒土壤线索实施和开展针对性的富硒工作,优化食物链中的硒含量水平是农业生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3.农作物的硒含量一般受作物品种、农艺管理措施、土壤硒含量及某些理化指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属于严重缺硒的国家,全国约有70%的国土面积都属于缺硒地区。土壤的硒缺乏直接导致了大多数地区农作物中硒含量的不足,使得我国很大一部分人群处于硒营养缺乏状态。水稻是我国的一种主粮作物,食用大米的人群非常广泛。由于土壤硒分布不均、大田管理水平不一、或是含硒肥料的施加方式的不稳定等,均可导致大田不同位置硒含量变化幅度极大,即使在同一块大田,其硒含量变异系数也常不低于50%。
4.为保证最终仓库中稻谷硒含量的稳定性,提高稻谷加工出大米硒含量的稳定性,保证大米的标准化生产,有必要针对稻谷收储的特征,研究出降低仓储稻谷硒含量变异系数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仓储稻谷硒含量变异系数的方法。本发明根据稻谷的收储特征,提供的方法可解决大田稻谷硒含量变异系数过大的问题,最终仓库中不同位置稻米硒含量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10%之内,极大程度降低了仓库中稻米硒含量变异系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降低仓储稻谷硒含量变异系数的方法为:在田间收获期、干燥阶段、仓储入库阶段的其中一个阶段或其任意阶段组合对稻谷进行混匀操作。
6.优选地,所述混匀操作在田间收获期进行。
7.优选地,所述在田间收获期进行混匀操作为:将大田不同位置收获的稻谷堆放于同一区域并混合。
8.优选地,所述在田间收获期进行混匀操作为:设定不限于1个稻谷堆放区域,将大田不同位置收获的稻谷随机堆放于上述稻谷堆放区域,每一区域的稻谷分别混合。
9.优选地,所述在田间收获期进行混匀操作为:每一区域的稻谷分别混合后再将各
区域稻谷随机组合进行混合。
10.优选地,所述在田间收获期进行混匀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1.(1)将水稻种植大田划分成若干小田块,并进行编码;
12.(2)于水稻蜡熟期采集稻谷样品,检测稻谷硒含量;
13.(3)根据田块面积及对应区域稻谷硒含量,计算大田稻谷硒含量加权平均值;
14.(4)按照稻谷硒含量由低至高的顺序,将小田块编码进行排序,从队列中硒含量值最小的2个小田块与最大的2个小田块中挑选1-3个小田块进行编组并赋予组编码,使其平均硒含量接近步骤(3)平均值,未选中小田块回归队列并排序,按此方式继续编组、编码并计算其平均硒含量,以此类推,直至所有小田块均获得分组;
15.(5)水稻收获期,同一编码组的小田块收获的稻谷堆放于同一区域。
16.优选地,所述小田块面积不超过30亩。
17.优选地,所述小田块面积不超过10亩。
18.优选地,所述在干燥阶段进行混合操作为:在堆放场地进行多次摊晾、翻晒,或者运输至烘干线循环烘干。
19.优选地,所述在仓储入库阶段进行混合操作为:将仓库按照三维进行坐标编码,干燥后的稻谷运至仓库,将编组硒含量最低与最高硒的两组分别同时用传送带入库至仓库同一位点,掉落过程中获得混合,记录相应编码对应掉落点的坐标编码,以此类推,将所有编码组稻谷入库。
20.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降低仓储稻谷硒含量变异系数的方法,可解决大田稻谷硒含量变异系数过大的问题,最终仓库中不同位置稻米硒含量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10%之内,极大程度降低了仓库中稻米硒含量变异系数,有助于富硒稻谷的标准化仓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2.选择江苏省泗洪县水稻栽培基地,选择6000亩水稻田,通过土壤施加富硒有机肥的方式,提高稻米硒含量,以下实施例稻谷均来自该基地。
23.实施例1
24.选择其中200亩水稻田,收获期按常规收获方式收获、干燥后入库,在仓库不同位置采集稻谷样品,分析其硒含量,计算出硒含量变异系数为52%。
25.实施例2
26.选择其中200亩水稻田,在田间收获期将大田不同位置收获的稻谷堆放于同一区域并混合,干燥后入库,在仓库不同位置采集稻谷样品,分析其硒含量,计算出硒含量变异系数为32%。
27.实施例3
28.选择其中200亩水稻田,水稻收获后,在干燥阶段将稻谷混合后入库,在仓库不同位置采集稻谷样品,分析其硒含量,计算出硒含量变异系数为38%。
29.实施例4
30.选择其中200亩水稻田,水稻收获、干燥后,在入库阶段将稻谷混合,在仓库不同位
置采集稻谷样品,分析其硒含量,计算出硒含量变异系数为36%。
31.实施例5
32.选择其中200亩水稻田,设定4个水稻稻谷堆放区域,在田间收获期将大田不同位置收获的稻谷随机堆放于上述稻谷堆放区域,每一区域的稻谷分别混合,干燥后入库,在仓库不同位置采集稻谷样品,分析其硒含量,计算出硒含量变异系数为26%。
33.实施例6
34.选择其中200亩水稻田,设定10个水稻稻谷堆放区域,在田间收获期将大田不同位置收获的稻谷随机堆放于上述稻谷堆放区域,每一区域的稻谷分别混合,干燥后入库,在仓库不同位置采集稻谷样品,分析其硒含量,计算出硒含量变异系数为18%。
35.实施例7
36.选择其中200亩水稻田,设定12个水稻稻谷堆放区域,在田间收获期将大田不同位置收获的稻谷随机堆放于上述稻谷堆放区域,每一区域的稻谷分别混合,随机选择其中2堆组合混合,以此类推混合成多个组,干燥后入库,在仓库不同位置采集稻谷样品,分析其硒含量,计算出硒含量变异系数为15%。
37.实施例8
38.选择其中200亩水稻田,设定12个水稻稻谷堆放区域,在田间收获期将大田不同位置收获的稻谷随机堆放于上述稻谷堆放区域,每一区域的稻谷分别混合,在随机选择其中4堆组合混合,以此类推混合成多个组,干燥后入库,在仓库不同位置采集稻谷样品,分析其硒含量,计算出硒含量变异系数为12%。
39.实施例9
40.选择其中300亩水稻田,
41.(1)将水稻种植大田划分成n个小田块(见下表),并进行编码;
42.(2)于水稻蜡熟期采集稻谷样品,检测稻谷硒含量;
43.(3)根据田块面积及对应区域稻米硒含量,计算大田稻米硒含量加权平均值;
44.(4)按照稻米硒含量由低至高的顺序,将小田块编码进行排序,从队列中硒含量值最小的2个小田块与最大的2个小田块中挑选1-3个小田块进行编组并赋予组编码,使其平均硒含量接近步骤(3)平均值,未选中小田块回归队列并排序,按此方式继续编组、编码并计算其平均硒含量,以此类推,直至所有小田块均获得分组;
45.(5)水稻收获期,同一编码组的小田块收获的稻谷堆放于同一区域。
46.根据下表中的方式,将水稻稻谷在堆放场地进行或不进行多次摊晾、翻晒。
47.根据下表中的方式,将水稻稻谷运输至烘干线循环烘干或者不运输不烘干。
48.根据下表中的方式,将干燥后的稻谷运至仓库,不进行操作直接入仓或者将编组硒含量最低与最高硒的两组分别同时用传送带入库至仓库同一位点,掉落过程中获得混合,记录相应编码对应掉落点的坐标编码,以此类推,将所有编码组稻谷入库。
49.在仓库不同位置采集稻谷样品,分析其硒含量,计算出硒含量变异系数并列入下表:
[0050][0051]
从以上实施例9中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降低仓储稻谷硒含量变异系数的方法,可解决大田稻谷硒含量变异系数过大的问题,最终仓库中不同位置稻米硒含量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10%之内,极大程度降低了仓库中稻米硒含量变异系数,有助于富硒稻谷的标准化仓储。
[005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