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56511发布日期:2020-10-31 09:5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功能也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工具之一。但随着移动终端的屏幕逐渐增加,人们越来越难通过单手进行操作,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

现有技术中,单手操作可以通过软件将手机操作的界面向手机的一侧偏移,使操作界面尽量靠近大拇指。但是,随着手机屏幕的增加,即使将操作界面偏移,远离大拇指的操作区域依然很难触控到,操作费力且体验差。此外,单手模式时偏移操作界面需要对手机进行单独设置,切换正常模式和单手操作模式的过程比较繁琐,影响用户体验。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实现了对移动终端的灵活控制,提高了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操作效率和操作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的前侧设有第一屏,所述移动终端的背侧设有第二屏,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屏显示一控制区,可选地,当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模式下时,才在所述第一屏显示一控制区;

根据所述第一屏和/或所述第二屏接收的操作在所述第一屏中移动所述控制区;

根据所述第二屏接收的操作执行与所述控制区所在的位置对应的控制操作。

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屏显示一控制区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屏处于亮屏状态时,所述第二屏接收第一操作;

判断所述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二屏的触发位置;

若所述第一操作的触发位置在所述第二屏的右侧,则进入右手单手模式;和/或,

若所述第一操作的触发位置在所述第二屏的左侧,则进入左手单手模式。

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屏显示一控制区,包括:

在所述第一屏划分出第一区和第二区,使所述第一区靠近拇指位置,所述第二区远离拇指位置;

在所述第二区显示一控制区。

其中,通过预设划分线将所述第一屏划分出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所述在所述第二区显示一控制区之后在所述第一屏划分出第一区和第二区,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屏接收移动所述控制区的操作;

在所述控制区移动到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的交接处时,显示所述预设划分线的拉动标志;

根据所述第二屏接收的滑动操作移动所述拉动标志,并相应移动所述预设划分线的位置;

所述滑动操作停止时,根据位置移动后的所述预设划分线将所述第一屏重新划分为第三区与第四区,使所述第三区靠近拇指位置,所述第四区远离拇指位置。

其中,所述预设划分线包括弧线、折线、所述第一屏的对角线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摄像头,所述第二屏包括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摄像头,所述第二部分环绕所述摄像头设置,所述在所述第一屏划分出第一区和第二区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屏的所述第一区接收长按操作,同时所述第二屏的所述第二部分接收到滑动操作;

根据所述滑动操作的方向放大或缩小所述第一区。

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屏划分出第一区和第二区,包括:

根据当前的界面内容将所述第一屏中的指定区域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使所述第一区靠近拇指位置,所述第二区远离拇指位置。

其中,所述根据当前的界面内容将所述第一屏中的指定区域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包括:

当前的界面内容包括全键盘时,将所述全键盘的区域划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包含所述全键盘中远离拇指位置的输入键,所述第二区包含所述全键盘中靠近拇指位置的输入键。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屏和/或所述第二屏接收的操作在所述第一屏中移动所述控制区,包括:

所述第二屏接收第二操作,根据所述第二操作的轨迹在所述第一屏的所述第二区内移动所述控制区;或,

所述第一屏的所述第二区接收第三操作,将所述控制区移动到所述第二区内的与所述第三操作对应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屏划分出第一区和第二区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屏的所述第一区接收到朝向所述第二区的滑动操作,同时所述第二屏接收到朝向所述第一区移动所述控制区的滑动操作;和/或,

所述第一屏与所述第二屏上的滑动操作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时,将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内的应用图标互换。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屏和/或所述第二屏接收的操作在所述第一屏中移动所述控制区,包括:

所述第一屏处于分屏显示模式时,根据所述第二屏接收的操作在所述控制区所在的显示区移动所述控制区;

当所述控制区移动到相邻显示区的交接处时,所述第二屏持续接收将所述控制区向相邻显示区移动的操作并超过预设时长;

将所述控制区移动至相邻显示区。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屏处于指定界面时,根据所述第一屏接收的第四操作执行第一控制操作;和/或,

所述第二屏接收到第五操作时,根据所述第五操作执行与所述第一控制操作关联的第二控制操作。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屏处于包含文本的界面时,根据所述第一屏接收的点击操作控制所述控制区标识出文本选择的起点;和/或,

所述第二屏接收到滑动操作时,根据所述滑动操作的轨迹以所述文本选择的起点进行文本选择。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屏处于阅读界面时,根据所述第一屏接收的操作进行逐页翻页;和/或,

所述第二屏接收到滑动操作时,根据所述滑动操作的方向和速度切换对应数量的页码。

其中,进入单手模式后,根据当前单手模式的方向仅激活所述第二屏中的相应操作区域。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与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加载并执行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如上所述,本申请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移动终端的前侧设有第一屏,移动终端的背侧设有第二屏,在第一屏显示一控制区,根据第一屏和/或第二屏接收的操作在第一屏中移动控制区,根据第二屏接收的操作执行与控制区所在的位置对应的控制操作。通过后屏操作或前后屏操作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移动终端的灵活控制,提高了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操作效率和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背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屏的分区示意图之一;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屏的分区示意图之二;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图6所示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在下述描述中,参考附图,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例。应当理解,还可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机械组成、结构、电气以及操作上的改变。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的前侧设有第一屏,移动终端的背侧设有第二屏,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第一屏显示一控制区;

步骤202:根据第一屏和/或第二屏接收的操作在第一屏中移动控制区;

步骤203:根据第二屏接收的操作执行与控制区所在的位置对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地,当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模式下时,才在第一屏显示一控制区。

请结合图2,移动终端的背侧1设有第二屏与摄像头13,第二屏可以为整面屏或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屏幕,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屏包括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在移动终端1的厚度上的投影覆盖摄像头13,也即摄像头13为屏下摄像头,第二部分12环绕摄像头13设置,第二屏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可分别接收不同的控制操作。实际实现时,第二屏也可以和摄像头13错开设置。在移动终端前侧的第一屏显示一控制区,控制区可以是一块预设面积的区域、光标或任意形式的指示图标。

在第一屏显示一控制区之前,通过在第一屏处于亮屏状态时接收第二屏的第一操作使移动终端进入单手模式,第一操作可以是单击操作或双击操作等。还可根据第二屏接收的触发单手模式的第一操作时,该第一操作所在第二屏的触发位置启动不同侧的单手模式。其中,若第一操作的触发位置在第二屏的右侧,则进入右手单手模式,和/或,若第一操作的触发位置在第二屏的左侧,则进入左手单手模式,为具有不同移动终端使用习惯的用户提供多种便利的单手模式以供选择。实际实现时,在进入单手模式后,可以根据当前单手模式的方向仅激活所述第二屏中的相应操作区域,也就是说,针对单侧单手模式只需激活其对侧的后面触摸屏,这样食指只需在方便活动的区域小距离移动进行操作,无需大范围移动。例如,左手单手模式下食指在右侧操作,右手单手模式下,食指在左侧操作,节约能耗。

移动终端进入单手模式后,在第一屏显示一控制区,第一屏和第二屏接收的操作均可控制该控制区在第一屏中移动,例如,根据第二屏接收的操作的轨迹在第一屏内移动控制区,或,根据第一屏接收的操作,将控制区移动到对应的位置处,控制区可以起到确定操作执行位置的作用,使得第二屏接收的操作能在控制区所在的位置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提高单手模式下的可视化效果。

在第一屏划分出第一区和第二区,使第一区靠近拇指位置,第二区远离拇指位置,从而通过靠近拇指的第一区接收来自第一屏的触控操作,通过远离拇指的第二区接收来自第二屏的触控操作,实现单手对第一屏全屏的控制,避免了在较大屏幕移动终端中拇指不能触及第二区的局限。同时在第二区显示一控制区,在第一屏能清晰看到第二屏的触控操作轨迹,提高操作执行的精准度。

此外,还可通过预设划分线将第一屏划分出第一区和第二区,使第一区和第二区的界线更清晰,预设划分线包括弧线、折线、第一屏的对角线等。例如,如图3所示,通过对角线153将第一屏的全部显示区15划分为第一区151与第二区152,或者,如图4所示,通过弧线163将第一屏中的指定区域16划分为第一区161与第二区162。当然,预设划分线也可以处于隐藏状态,在特定情况下进行显示。比如在第二区显示一控制区之后在第一屏划分出第一区和第二区,接着在第二屏接收移动控制区的操作,当控制区移动到第一区与第二区的交接处时,显示预设划分线的拉动标志,根据第二屏接收的滑动操作移动拉动标志,并相应移动预设划分线的位置,滑动操作停止时,根据位置移动后的预设划分线将第一屏重新划分为第三区与第四区,使第三区靠近拇指位置,第四区远离拇指位置。这样通过在控制区接收的操作,控制预设划分线对第一屏进行重新划分,能在单手模式下根据需要对第一屏灵活划分,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考图4,在第一屏划分出第一区和第二区时,根据当前的界面内容将第一屏中的指定区域16分为第一区161和第二区162,使第一区161靠近拇指位置,第二区162远离拇指位置。例如,当前的界面内容包括全键盘时,将全键盘的区域划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包含全键盘中远离拇指位置的输入键,第二区包含全键盘中靠近拇指位置的输入键。以左手操作的单手模式为例,在使用全键盘进行打字时,大拇指可以控制u-j-n一侧,另外的i-o-p-k-l-m侧使用滑动图标控制,系统可在打字时设置第二区的控制区只在i-o-p-k-l-m所在区域运动,避免大范围导致操作不便。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屏划分出第一区和第二区之后,第一屏的第一区接收到朝向第二区的滑动操作,同时第二屏接收到朝向第一区移动控制区的滑动操作,此时只需第一屏与第二屏上的滑动操作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就可以将第一区和第二区内的应用图标互换。如此,可以方便将第二区中操作不到的图标切换到拇指可操作的第一区,简化后续的操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屏和/或第二屏接收的操作在第一屏中移动控制区时,如第一屏处于分屏显示模式,具有多个显示区域,则可以根据第二屏接收的操作在控制区所在的显示区移动控制区,当控制区移动到相邻显示区的交接处时,第二屏持续接收将控制区向相邻显示区移动的操作并超过预设时长,将控制区移动至相邻显示区。如此,可以准确、方便地在第一屏的不同显示区域之间移动控制区,避免对不需要操作的显示区域造成误操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屏划分出第一区和第二区之后,在第一屏的第一区接收长按操作,同时在第二屏的第二部分接收到滑动操作,即可根据滑动操作的方向放大或缩小第一区,第二区随着第一区的变化调整其大小,这样能实现单手调整第一屏的分区比例大小,操作简单。

基于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控制移动终端时,在单手握住手机的情况下,可以食指双击第二屏,启动单手操作模式,此时可在第一屏看到一个图标,通过手指在第二屏的滑动、旋转,带动此图标在第一屏进行运动,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开启应用时,如果应用图标在离大拇指近的位置,直接大拇指单击;如果离大拇指较远,则在第二屏滑动移动图标,当图标落在应用图标上时,双击第二屏,打开应用。或者,在使用移动终端观看视频时,通过单击第二屏激活进度条,食指在第二屏滑动控制进度调节,避免了在第一屏操作进度条遮挡视频内容。还可通过双击第二屏,快速进入视频应用的评论界面或弹幕输入框,提高评论输入的速度,简化视频评论操作。又或者,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付款时,可通过单击第二屏快速弹出支付二维码界面,双击第二屏弹出支付扫码界面,单手模式轻松实现付款功能。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的前侧设有第一屏,移动终端的背侧设有第二屏,在第一屏显示一控制区,根据第一屏和/或第二屏接收的操作在第一屏中移动控制区,根据第二屏接收的操作执行与控制区所在的位置对应的控制操作。通过后屏操作或前后屏操作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移动终端的灵活控制,提高了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操作效率和操作体验。

第二实施例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相对第一实施例,还包括:

步骤310,第一屏处于指定界面时,根据第一屏接收的第四操作执行第一控制操作;和/或,

步骤320,第二屏接收到第五操作时,根据第五操作执行与第一控制操作关联的第二控制操作。

其中,可以通过第一屏与第二屏的配合操作来实现关联的操作,在特定场景下,可以使操作效率更高。

例如,第一屏处于包含文本的界面时,根据第一屏接收的点击操作控制控制区标识出文本选择的起点,和/或,第二屏接收到滑动操作时,根据滑动操作的轨迹以文本选择的起点进行文本选择。比如手机上编辑文字时,要选取一段文字,在主屏中点击位置,使用后置屏滑动,快捷、精准进行文字选取。

或者,第一屏处于阅读界面时,根据第一屏接收的操作进行逐页翻页,和/或,第二屏接收到滑动操作时,根据滑动操作的方向和速度切换对应数量的页码,能够实现翻单页或连续翻多页。比如使用app看书时,在主屏上滑动,实现翻页功能,在不需要额外操作的情况下,在当前页面,用后置屏滑动,实现精准在进度条中选择目标书页功能。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一屏处于指定界面时,根据第一屏接收的第四操作执行第一控制操作;和/或,第二屏接收到第五操作时,根据第五操作执行与第一控制操作关联的第二控制操作。通过第一屏与第二屏的配合操作来实现关联的操作,在特定场景下,可以使操作效率更高。

第三实施例

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包括存储器102与处理器106,存储器102用于存储至少一条程序指令,处理器106用于通过加载并执行至少一条程序指令以实现第一实施例至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请参考图7,实际实现时,移动终端10包括存储器102、存储控制器104,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6、外设接口108、射频模块150、定位模块112、摄像模块114、音频模块116、屏幕118以及按键模块160。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信号线122相互通讯。

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7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7所示不同的配置。图7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存储器1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控制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1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6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处理器106以及其他可能的组件对存储器102的访问可在存储控制器104的控制下进行。

外设接口108将各种输入/输入装置耦合至cpu以及存储器102。处理器106运行存储器102内的各种软件、指令以执行移动终端10的各种功能以及进行数据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设接口108,处理器106以及存储控制器104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实现。在其他一些实例中,他们可以分别由独立的芯片实现。

射频模块150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射频模块150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射频模块150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datagsmenvironment,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divisionaccess,,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蓝牙,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和/或ieee802.11n)、网络电话(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wi-max)、其他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消息的协议,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定位模块112用于获取移动终端10的当前位置。定位模块112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基于无线局域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的定位技术。

摄像模块114用于拍摄照片或者视频。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可以存储至存储器102内,并可通过射频模块150发送。

音频模块116向用户提供音频接口,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麦克风、一个或者多个扬声器以及音频电路。音频电路从外设接口108处接收声音数据,将声音数据转换为电信息,将电信息传输至扬声器。扬声器将电信息转换为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音频电路还从麦克风处接收电信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数据,并将声音数据传输至外设接口108中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音频数据可以从存储器102处或者通过射频模块150获取。此外,音频数据也可以存储至存储器102中或者通过射频模块150进行发送。在一些实例中,音频模块116还可包括一个耳机播孔,用于向耳机或者其他设备提供音频接口。

屏幕118在移动终端10与用户之间提供一个输出界面。具体地,屏幕118向用户显示视频输出,这些视频输出的内容可包括文字、图形、视频、及其任意组合。一些输出结果是对应于一些用户界面对象。可以理解的,屏幕118还可以包括触控屏幕。触控屏幕在移动终端10与用户之间同时提供一个输出及输入界面。除了向用户显示视频输出,触控屏幕还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用户的点击、滑动等手势操作,以便用户界面对象对这些用户的输入做出响应。检测用户输入的技术可以是基于电阻式、电容式或者其他任意可能的触控检测技术。触控屏幕显示单元的具体实例包括但并不限于液晶显示器或发光聚合物显示器。

按键模块160同样提供用户向移动终端10进行输入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按下不同的按键以使移动终端10执行不同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实际实现时,计算机存储介质应用于在图6或图7所示的终端中,从而通过后屏操作或前后屏操作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移动终端的灵活控制,提高了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操作效率和操作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了诸如s201、s202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先执行s202后执行s201等,但这些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