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与终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86820发布日期:2020-12-04 14:1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与终端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具备触摸控制功能的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可以对设备上的触摸屏进行操作,实现非常便利的交互。

相关技术中,为了降低设备的功耗,提高电池的续航时间,通常设置在设备息屏或休眠时,使触摸屏以低功耗的模式工作,当触摸屏被触摸时,恢复正常模式。然而,触摸屏从低功耗模式到正常模式的切换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容易导致对用户的触摸操作响应较慢,影响操作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终端设备,进而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触摸屏的切换存在时间滞后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触摸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由所述接近传感器检测的距离参数;当根据所述距离参数判断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其中,所述触摸传感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扫描通道数量小于在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扫描通道数量,和/或在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扫描间隔时间大于在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扫描间隔时间。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触摸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所述装置包括:距离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由所述接近传感器检测的距离参数;模式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当根据所述距离参数判断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其中,所述触摸传感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扫描通道数量小于在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扫描通道数量,和/或在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扫描间隔时间大于在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扫描间隔时间。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控制方法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触摸传感器,用于感应触摸操作;以及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距离参数;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控制方法及其可能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物体(如用户进行触摸操作的手指)接触触摸传感器,发生触摸操作之前,通过接近传感器感应到物体的接近,触发触摸传感器由低扫描精度的第一模式切换为高扫描精度的第二模式。一方面,将触摸传感器切换第二模式的时间节点提前,使得用户进行触摸操作时,触摸传感器已经处于第二模式,从而快速响应用户的触摸操作,有利于提高操作精度,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本方案无需检测到触摸操作时再进行切换,由此将触摸传感器的模式切换与触摸操作响应两个过程分开执行,避免同时执行两个过程时触摸传感器与处理器的接口响应滞后,从而进一步提高响应速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检测距离参数的示意图;

图4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不同模式下的扫描通道示意图;

图5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不同模式下的扫描间隔时间示意图;

图6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另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在终端设备中,触摸屏属于一种传感器,具备自己的处理器与存储器。触摸屏按照一定的频率将触摸数据上报给终端设备,例如100hz,表示触摸屏每10ms上报一次数据。相关技术中,触摸屏在被触摸时由低功耗模式切换为正常模式,具体流程为:触摸屏感应到触摸操作,将数据上报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发出切换的指令,触摸屏响应于该指令,完成切换。其中,触摸屏从感应触摸到上报数据需要10ms左右,加上其他环节的时间,整个流程需要10ms以上,因此导致触摸屏的实际切换明显滞后于用户的触摸操作,可能带来操作的响应延迟,降低用户体验。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方法,用于对触摸屏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控制方法,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也可以存储应用数据,如图像、游戏数据等;触摸屏,用于感应触摸操作;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与被感应物的距离参数,例如用户进行触摸操作的手指与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其中,处理器可以通过执行上述可执行指令,来实现各种程序方法,例如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车载智能设备、游戏机等。

下面以图1中的移动终端100为例,对上述终端设备的构造进行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部件之外,图1中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设备。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各部件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示出,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100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也可以采用与图1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接口122、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1、受话器172、麦克风173、耳机接口174、传感器模块180、显示屏190、摄像模组191、指示器192、马达193、按键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signalprocessor,isp)、控制器、编码器、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ingunit,npu)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circuitsound,i2s)接口、串行外设接口(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spi)、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industryprocessor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sim卡接口和/或usb接口等。通过不同的接口和移动终端100的其他部件形成连接,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或spi接口,与传感器模块180形成连接。

外部存储器接口122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还可以存储移动终端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如图像,游戏数据)等。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移动终端100充电,也可以连接耳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设备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监测电池的状态。

移动终端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终端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终端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移动终端100通过gpu、显示屏190及ap等实现显示功能。显示屏19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s,qled)等。

移动终端100可以通过isp、摄像模组191、编码器、解码器、gpu、显示屏190及ap等实现拍摄功能,还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1、受话器172、麦克风173、耳机接口174及ap等实现音频功能。

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1801、接近传感器1802、压力传感器1803、陀螺仪传感器1804等。

触摸传感器1801用于感应触摸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摸传感器1801可以采用电容感应,包括触摸板和电容器件,电容器件位于触摸板的排线上,形成一定的阵列,通过电容的变化检测触摸点数量、触摸坐标等信息,然后通过i2c接口、spi接口等与处理器110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摸传感器1801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90上,采用透明材料,形成可触摸的显示屏,即触摸屏。触摸传感器1801是触摸屏的核心组件,本文中,对于触摸传感器1801的控制,可以等同于对触摸屏的控制,对于两者的表述不做严格区分。

接近传感器1802用于检测与被感应物的距离参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近传感器1802可以采用红外感应的方式,通过光电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当有物体靠近时,接近传感器1802接收到反射的红外信号,从而检测到物体接近。通过计算发射与接收的红外信号的相位差,可以得到被感应物与接近传感器1802之间的距离。例如,当用户手指准备触摸移动终端100时,在接触到触摸屏之前,接近传感器1802可以先感应到手指的接近。

压力传感器1803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于实现压力触控等功能。

陀螺仪传感器1804可以用于确定移动终端100的运动姿态,可用于拍摄防抖、导航、体感游戏等场景。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马达193可以产生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等。按键194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

移动终端100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使移动终端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

下面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进行具体说明。该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终端设备。图2示出了该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10和s220:

步骤s210,获取由接近传感器检测的距离参数。

如前述内容,该距离参数表示被感应物(如用户的手指)与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近似等同于被感应物与终端设备或触摸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以运行androi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当被感应物接近设备时,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相应的信号,通常为模拟信号,如反射的红外信号;该信号产生于系统内核层,更具体地,由接近传感器的驱动层生成该信号;然后,接近传感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即距离参数,并通过i2c接口、spi接口等发送至系统的应用框架层,使系统从上层获取到距离参数。

参考图3所示,手机上的接近传感器可以发射信号(如红外信号),当有物体(如手指)接近时,接近传感器接收到反射信号,通过计算两信号的相位差,可以确定物体与接近传感器的距离d,该距离也近似为物体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10可以包括:

启动定时器,以定时获取由接近传感器检测的距离参数。

例如,接近传感器每10ms或20ms发送一次距离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定时器可以设置不同的定时周期,如在设备息屏时,可以设置较短的周期,使接近传感器以较高的频率上报距离参数,在设备屏幕被唤起时,可以设置较长的周期,使接近传感器以较低的频率上报距离参数。这是由于用户使用设备时,操作类型以触摸为主,感应物体接近的需求较低,因而无需频繁的上报距离参数。

步骤s220,当根据距离参数判断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

其中,触摸传感器在第一模式下的扫描通道数量小于在第二模式下的扫描通道数量,和/或在第一模式下的扫描间隔时间大于在第二模式下的扫描间隔时间。扫描通道数量可以体现触摸传感器在空间上的扫描精度,扫描通道数量越多,精度越高;扫描间隔时间可以体现触摸传感器在时间上的扫描精度,扫描间隔时间越短,精度越高。换而言之,触摸传感器在第一模式下的扫描精度低于在第二模式下的扫描精度。

参考图4所示,左侧为第一模式下触摸屏的扫描通道开启情况,虚线所示的为未开启的扫描通道;右侧为第二模式下触摸屏的扫描通道开启情况。可见,触摸屏在第一模式下可以仅开启一部分扫描通道,而在第二模式下可以开启全部扫描通道。

参考图5所示,触摸传感器在第一模式下可以采用较长的扫描间隔时间,在第二模式下可以采用较短的扫描间隔时间,这样在第二模式下可以更快地对触摸操作进行响应。

显然的,触摸传感器在第一模式下的功耗低于在第二模式下的功耗。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运行androi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第一模式可以是doze模式,第二模式可以是active模式。一般的,用户正常使用设备时,设备处于active模式,触摸屏采用自容和互容的全部通道进行扫描,且扫描间隔时间较短,能够较为灵敏地感应用户的触摸操作,并准确地检测触摸的位置坐标;用户长时间未对设备进行操作时,设备进入doze模式,触摸屏采用较少的通道数和较长的扫描间隔时间进行扫描,主要负责探测是否有触摸操作发生,以减少触摸屏的功耗。

步骤s220中,预设条件用于触发触摸传感器的模式切换。一般的,预设条件可以是:有物体正在接近设备。例如,获取前后至少两个时刻的距离参数,前一时刻的距离大于后一时刻的距离,由此可以判断物体正在接近设备,即满足预设条件。当判断满足预设条件时,系统可以生成模式切换指令,该指令下发到触摸传感器的驱动层,控制触摸传感器完成模式切换。具体来说,在进行模式切换时,触摸传感器可以开启更多的扫描通道,或者修改扫描间隔时间;或者直接修改指示模式的参数值,通过修改后的参数值,调用关联的扫描参数进行工作。

基于上述方法,在物体(如用户进行触摸操作的手指)接触触摸传感器,发生触摸操作之前,通过接近传感器感应到物体的接近,触发触摸传感器由低扫描精度的第一模式切换为高扫描精度的第二模式。一方面,将触摸传感器切换第二模式的时间节点提前,使得用户进行触摸操作时,触摸传感器已经处于第二模式,从而快速响应用户的触摸操作,有利于提高操作精度,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本方案无需检测到触摸操作时再进行切换,由此将触摸传感器的模式切换与触摸操作响应两个过程分开执行,避免同时执行两个过程时触摸传感器与处理器的接口响应滞后,从而进一步提高响应速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20可以包括:

当判断距离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

第一阈值是预设的衡量被感应物是否接近设备的距离阈值。当被感应物距离设备足够近时,判断其为触控介质,否则判断为非正常接近的情况(即干扰情况)。第一阈值可以根据经验或实际需求设置,本公开不做限定。当距离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满足预设条件,触发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20可以包括:

当判断距离参数小于第一阈值、且预设标志位为第一指示值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并将预设标志位设置为第二指示值。

预设标志位用于表示模式切换的前提条件。如前述内容,预设条件主要用于确定有物体正在接近设备。基于此,可以设置一个前提条件,即设备附近不存在任何物体。预设标志位为第一指示值时,表示当前设备附近不存在任何物体。反之,预设标志位为第二指示值时,表示当前设备附近存在物体。例如,设置预设标志位flag,第一指示值和第二指示值分别为0和1;当距离参数d小于第一阈值t1,且flag=0时,确定满足预设条件,触发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切换到第二模式时,由于已经检测到物体接近设备,可以将预设标志位设置为第二指示值,即令flag=1。在此情况下,如果有其他物体也接近设备,无需重复触发模式切换的指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20可以包括:

当判断距离参数小于第一阈值、预设标志位为第一指示值、且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为显示状态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并将预设标志位设置为第二指示值。

显示屏为显示状态,即非黑屏状态,表示用户当前在观看显示屏。此时,如果用户进行触摸操作,无需唤起显示屏,即用户输入的第一个触摸操作不是唤起显示屏的操作,因而一般需要准确点击到某一位置,对于操作精度的要求较高。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接近传感器提前感应到用户手指(或触控笔等其他触控介质)的接近,触发进行第二模式,以便于在用户进行触摸操作时,实现精准地检测、定位与快速响应。

举例来说,用户在手机上玩游戏时,如果观看游戏的过场动画,可以将手机放置在桌面上观看,此时不进行任何操作,显示屏保持显示状态;观看结束后,需要继续进行游戏操作,用户手指接近设备时,触摸屏进入第二模式,这样在用户手指接触到触摸屏后,可以立即检测到触摸位置并进行响应,由此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

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中间模式,并在触摸传感器检测到触摸操作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中间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

中间模式是介于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的过渡模式,是第一模式向第二模式切换的预备状态。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物体接近设备时,控制触摸传感器切换为第二模式,这是针对接下来用户的触摸操作而进行的提前切换。然而存在一些情况,检测到物体接近设备后,并没有后续的触摸操作,例如用户拿起手机移动到另一位置,但是并不使用手机,或者用户的手从手机上方掠过,去抓取更远处的物体,但是并不使用手机,在此过程中,手机上的接近传感器可能检测到用户的手接近手机,如果将触摸传感器切换为第二模式,而用户后续没有进行触摸操作,则导致功耗的浪费。基于此,设置中间模式,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如判断距离参数小于第一阈值、且预设标志位为第一指示值时,先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中间模式;在触摸传感器检测到触摸操作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中间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相比于从第一模式直接切换到第二模式,从中间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所需的时间更短,从而可以加快触摸操作的响应速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触摸传感器可以在中间模式下生成一个调节扫描参数(如扫描通道数、扫描间隔时间)的任务,但并不开始运行该任务;而在摸传感器检测到触摸操作时,开始运行该任务,这样节省了生成任务的时间,可以更快地切换到第二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触摸传感器可以在中间模式下先调节扫描间隔时间,将扫描间隔时间缩短;这样在用户进行触摸操作时,可以更快地检测到触摸操作,触发向第二模式切换,此时仅需要开启更多的扫描通道即可,缩短了切换时间。

以上说明了当物体接近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的处理过程。此外,当用户完成触摸操作后,手指会离开触摸传感器,基于此,终端设备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当判断距离参数大于第二阈值、且预设标志位为第二指示值时,将预设标志位设置为第一指示值。

第二阈值是预设的衡量被感应物是否已经离开触摸传感器的距离阈值。当被感应物距离设备足够远时,判断已经结束了触摸操作,否则为两次操作之间的间歇性抬手动作。第二阈值可以根据经验或实际需求设置,本公开不做限定。第二阈值与第一阈值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一般的,第二阈值可以大于第一阈值。当判断距离参数d大于第二阈值t2、且预设标志位flag=1时,判断物体已经离开触摸传感器,此时令flag=0,然后检测下一次物体的接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当检测预设标志位保持第二指示值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

由于flag=1表示设备附近不存在任何物体,即用户当前未进行任何触摸操作,该状态维持预设时长后,说明用户当前不再进行触摸操作,因此可以控制触摸传感器切换到第一模式,降低触摸传感器的扫描精度,以减少功耗。预设时长可以根据经验或实际需求设置,例如1分钟、10分钟、30分钟等,本公开不做限定。

图6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的另一种示例性流程,以运行androi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0,终端设备的系统开启定时器,定时获取接近传感器检测的距离参数d;根据预设标志位flag的数值,进行不同的判断,当flag=0时,执行步骤s620,当flag=1时,执行步骤s660。

步骤s620,判断是否满足d<t1;若是,继续执行步骤s630,若否,跳转至步骤s610,继续检测并获取距离参数d,此时应当继续监测d是否满足小于t1。

步骤s630,确定有物体接近终端设备,将预设标志位flag的数值修改为1。

步骤s640,向触摸屏的驱动层下发切换active模式的指令。

步骤s650,触摸屏接收到指令后,从doze模式切换到active模式,并跳转至步骤s610,继续检测并获取距离参数d,此时应当监测d是否满足大于t2。

步骤s660,判断是否满足d<t2;若是,继续执行步骤s670,若否,跳转至步骤s610,继续检测并获取距离参数d,此时应当继续监测d是否满足大于t2;

步骤s670,确定物体已经远离终端设备,将预设标志位flag的数值修改为0,并跳转至步骤s610,继续检测并获取距离参数d,此时应当监测d是否满足小于t1。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参考图7所示,该控制装置700可以包括:

距离参数获取模块710,用于获取由接近传感器检测的距离参数;

模式切换控制模块720,用于当根据距离参数判断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

其中,触摸传感器在第一模式下的扫描通道数量小于在第二模式下的扫描通道数量,和/或在第一模式下的扫描间隔时间大于在第二模式下的扫描间隔时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模式切换控制模块720,被配置为:

当判断距离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模式切换控制模块720,被配置为:

当判断距离参数小于第一阈值、且预设标志位为第一指示值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并将预设标志位设置为第二指示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模式切换控制模块720,被配置为:

当判断距离参数大于第二阈值、且预设标志位为第二指示值时,将预设标志位设置为第一指示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模式切换控制模块720,被配置为:

当检测预设标志位保持第二指示值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模式切换控制模块720,被配置为:

控制触摸传感器由第一模式切换为中间模式,并在触摸传感器检测到触摸操作时,控制触摸传感器由中间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距离参数获取模块710,被配置为:

启动定时器,以定时获取由接近传感器检测的距离参数。

上述装置中各部分的具体细节在方法部分实施方式中已经详细说明,因而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常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可以执行图2或图6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步骤。该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