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安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6461发布日期:2020-10-02 08:4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安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计算机安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水冷散热技术是目前一种比较常用的计算机cpu散热处理技术,由于其水冷散热系统体积相对较大,且构造相对复杂,因此,通常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服务站当中。水冷散热系统的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其不仅包括换热器、管道,还包括水冷块、水泵、冷却液和水箱等的构造。由此可见,其工作原理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在利用水冷散热技术对计算机cpu进行散热处理的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水冷散热系统当中的水冷块及循环冷却液对计算机cpu在运行当中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传导及流通,从而持续地带走cpu所不断产生的热量,以确保计算机cpu的散热效果。

在整个散热处理过程当中,水泵确保循环冷却液得以持续流通,水冷散热技术在应用的过程当中,由于其复杂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在应用方面面临管道安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安全散热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安全散热装置,包括机箱主体,所述机箱主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和下侧壁上均开设有圆槽,左侧、右侧和下侧的所述圆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左螺旋水道、右螺旋水道和下螺旋水道,所述左螺旋水道的下部与所述下螺旋水道的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下螺旋水道中心处与所述右螺旋水道的下侧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圆槽上均卡接有侧封闭盖,左右侧的所述侧封闭盖上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水箱和水泵相连接,所述水箱和水泵分别安装于所述机箱主体的左右侧壁下端,所述水箱和所述水泵之间通过第三循环管相连通,所述水泵的电源线与所述机箱主体的电源线电性连接,且水泵与所述机箱主体共用同一开关。

优选的,所述机箱主体的上端卡接有上封闭盖。

优选的,所述机箱主体的前后侧壁设置有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圆槽与所述侧封闭盖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管和所述第二循环管分别与左右侧的所述侧封闭盖的中心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箱上安装有电子温度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计算机安全散热装置,通过所述水泵工作,将所述水箱中的水沿所述第一循环管流入所述左侧的所述圆槽内,沿所述左螺旋水道的内螺旋流至外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的左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水从所述左螺旋水道的外螺旋沿所述第一连接管进入到所述下侧的所述圆槽内,沿所述下螺旋水道的外螺旋流至内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的底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水从所述下螺旋水道的内螺旋沿所述第二连接管进入到所述右侧的所述圆槽内,沿所述右螺旋水道的外螺旋流至内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的右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最后水从所述右螺旋水道的内螺旋沿所述第三循环管回到所述水箱内,完成一次工作循环。螺旋水道直接在所述圆槽内开出,只需将螺旋板与所述圆槽的侧壁固定,且固定一次即可,对比于多个水管的相互连接,其安装方便,不存在断点,无需检修和检修所带来的反复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箱主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箱主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槽和左螺旋水道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槽和右螺旋水道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圆槽、下螺旋水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侧封闭盖、第一循环管和水箱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侧封闭盖、第二循环管和水泵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侧封闭盖和防水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主体、2-左螺旋水道、3-右螺旋水道、4-下螺旋水道、5-圆槽、6-上封闭盖、7-通风孔、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侧封闭盖、11-防水密封圈、12-第一循环管、13-第二循环管、14-水箱、15-水泵、16-第三循环管、17-电子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关于方向的描述(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所进行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计算机安全散热装置,包括机箱主体1,所述机箱主体1的左侧壁、右侧壁和下侧壁上均开设有圆槽5,请参阅图3-5,左侧、右侧和下侧的所述圆槽5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左螺旋水道2、右螺旋水道3和下螺旋水道4,当水或冷却液在所述左螺旋水道2、所述右螺旋水道3和所述下螺旋水道4中持续通过时,可保持所述机箱主体1的左侧壁、右侧壁和下侧壁呈低温状态,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1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螺旋水道直接在所述圆槽5内开出,只需将螺旋板与所述圆槽5的侧壁固定,且固定一次即可,对比于多个水管的相互连接,其安装方便,不存在断点,无需检修和检修所带来的反复安装,所述左螺旋水道的下部与所述下螺旋水道4的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8相连通,所述下螺旋水道4中心处与所述右螺旋水道3的下侧通过第二连接管9相连通,请参阅图6-7,所述圆槽5上均卡接有侧封闭盖10,所述左右侧的所述侧封闭盖10上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循环管12和第二循环管13的一端,所述第一循环管12和第二循环管13的另一端分别与水箱14和水泵15相连接,所述水箱14根据计算机日常工作量需要可与换热器相连接,以保持所述水箱14内的水持续低温,所述水箱14和水泵15分别安装于所述机箱主体1的左右侧壁下端,所述水箱14和所述水泵15之间通过第三循环管16相连通,所述水泵15的电源线与所述机箱主体1的电源线电性连接,且水泵15与所述机箱主体1共用同一开关,即所述水泵15与所述机箱主体1同时工作或停止工作。通过所述水泵15工作,将所述水箱14中的水沿所述第一循环管12流入所述左侧的所述圆槽5内,沿所述左螺旋水道2的内螺旋流至外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1的左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1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水从所述左螺旋水道2的外螺旋沿所述第一连接管8进入到所述下侧的所述圆槽5内,沿所述下螺旋水道4的外螺旋流至内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1的底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1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水从所述下螺旋水道4的内螺旋沿所述第二连接管9进入到所述右侧的所述圆槽5内,沿所述右螺旋水道4的外螺旋流至内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1的右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1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最后水从所述右螺旋水道4的内螺旋沿所述第三循环管16回到所述水箱14内,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所述机箱主体1的上端卡接有上封闭盖6。所述封闭盖6的设置便于打开所述机箱主体1,对内保进行检修等相关操作。

请参阅图1,具体而言,所述机箱主体1的前后侧壁设置有通风孔7。所述通风孔7的设置用于所述机箱主体1内的散热通风。

请参阅图8,具体而言,所述圆槽5与所述侧封闭盖10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圈11。所述侧封闭盖10用于封闭所述圆槽5,所述防水密封圈11的设置防止所述圆槽5内水侧漏。

请参阅图2,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循环管12和所述第二循环管13分别与左右侧的所述侧封闭盖10的中心处相连接。通过所述水泵15工作,将所述水箱14中的水沿所述第一循环管12流入所述左侧的所述圆槽5内,沿所述左螺旋水道2的内螺旋流至外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1的左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1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水从所述左螺旋水道2的外螺旋沿所述第一连接管8进入到所述下侧的所述圆槽5内,沿所述下螺旋水道4的外螺旋流至内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1的底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1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水从所述下螺旋水道4的内螺旋沿所述第二连接管9进入到所述右侧的所述圆槽5内,沿所述右螺旋水道4的外螺旋流至内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1的右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1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最后水从所述右螺旋水道4的内螺旋沿所述第三循环管16回到所述水箱14内,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请参阅图6,具体而言,所述水箱14上安装有电子温度计17。所述电子温度计17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水箱水温的观测,水温过高时需停机休息。

工作原理:通过所述水泵15工作,将所述水箱14中的水沿所述第一循环管12流入所述左侧的所述圆槽5内,沿所述左螺旋水道2的内螺旋流至外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1的左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1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水从所述左螺旋水道2的外螺旋沿所述第一连接管8进入到所述下侧的所述圆槽5内,沿所述下螺旋水道4的外螺旋流至内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1的底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1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水从所述下螺旋水道4的内螺旋沿所述第二连接管9进入到所述右侧的所述圆槽5内,沿所述右螺旋水道4的外螺旋流至内螺旋,以使所述机箱主体1的右侧壁温度降低,从而对所述机箱主体1内部的cpu起到降温作用,最后水从所述右螺旋水道4的内螺旋沿所述第三循环管16回到所述水箱14内,完成一次工作循环。螺旋水道直接在所述圆槽5内开出,只需将螺旋板与所述圆槽5的侧壁固定,且固定一次即可,对比于多个水管的相互连接,其安装方便,不存在断点,无需检修和检修所带来的反复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