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双频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0539发布日期:2020-12-29 09:5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双频标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标签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双频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其基础的rfid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就目前的产业形势来看,rfid的相关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将对rfid产品产生需求。

目前,rfid领域的智能标签不管是无源智能标签或者是有源智能标签,基本上都是单频标签。从智能标签的通信频率上进行区分,主要有低频智能标签、高频智能标签和超高频智能标签。单频智能标签在功能上可实现单一的功能,在进行某些简单的操作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如公交一卡通,其实质是一张13.56mhz单频电子标签,仅实现交通运输环节的交通费用支付功能,方便快捷,使用简单,被广大用户所接受,也是目前rfid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应用。又如物流仓储领域的超高频rfid物流标签,它是一张915mhz单频智能标签,实现中距离的物品流通的识别和数据管理,在物流仓储领域被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物流仓储的工作效率。

随着rfid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单一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场景下的数据采集和

自动识别的需求,多种rfid技术需要集成部署。不单单是同一种物品需要利用不同rfid技术的优势,一个物品在供应链的多个阶段也需要采用不同的rfid技术才能正常运作。所以在使用rfid标签时即想使标签能进行长距离多物品识别也能与nfc手机等通用读写设备快速结合,这样一个物品上就需要贴一个hf高频rfid标签和一个uhf超高频标签,应用成本很高。无法同时兼顾近距离和远距离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双频标签,旨在解决电子标签无法同时兼顾近距离和远距离监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双频标签,所述智能双频标签包括标签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双频标签系统,所述双频标签系统包括有源标签单元、供电单元及无源标签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为有源标签单元供电,所述无源标签单元通过epc号码与有源标签进行逻辑上的关联,所述无源标签的epc号为有源标签的rfid号,实现两张标签一个号码,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一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有源标签单元包括芯片u1、电阻r2、电容c7、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接线端子j1、电池bt1、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芯片x1、电容c2、电阻r1、电容c3、电容c4、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容c5、电容c6、电容c8、电容c9及天线ae1,所述芯片u1的第1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及接线端子j1的第1脚,所述芯片u1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及接线端子j1的第2脚,所述芯片u1的第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及接线端子j1的第3脚,所述芯片u1的第4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接线端子j1的第4脚,所述芯片u1的第5脚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1的第5脚,所述芯片u1的第6脚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1的第6脚,所述芯片u1的第7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0的正极、电池bt1的正极及vdd,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0的负极及电池bt1的负极分别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9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及芯片x1的第1脚,所述芯片u1的第10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1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及电感l2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及电感l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3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及电感l3的一端,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及天线ae1,所述芯片u1的第16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9脚连接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9的一端及电容c8的一端分别连接vdd。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无源标签单元采用915m感应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芯片u1采用的是24sir2e型号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卡合连接,所述上壳与下壳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标签的制作工艺高效稳定,具有小型化、集成化等特点,工作性能优良,且不管是高频标签还是超高频标签,都可以采用同样的生产工艺,节省生产时间和成本,极大地推动全球智能标签行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双频标签的有源标签的电气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双频标签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双频标签,所述智能双频标签包括标签壳体10,所述标签壳体10内设有双频标签系统,所述双频标签系统包括有源标签单元、供电单元及无源标签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无源标签单元的及有源标签单元,所述无源标签单元输出端连接所述有源标签单元,所述标签壳体10的上端设有一通孔103。该标签的制作工艺高效稳定,具有小型化、集成化等特点。

所述有源标签单元包括芯片u1、电阻r2、电容c7、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接线端子j1、电池bt1、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芯片x1、电容c2、电阻r1、电容c3、电容c4、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容c5、电容c6、电容c8、电容c9及天线ae1,所述芯片u1的第1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及接线端子j1的第1脚,所述芯片u1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及接线端子j1的第2脚,所述芯片u1的第3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及接线端子j1的第3脚,所述芯片u1的第4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接线端子j1的第4脚,所述芯片u1的第5脚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1的第5脚,所述芯片u1的第6脚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1的第6脚,所述芯片u1的第7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0的正极、电池bt1的正极及vdd,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0的负极及电池bt1的负极分别接地,所述芯片u1的第9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及芯片x1的第1脚,所述芯片u1的第10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1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及电感l2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及电感l1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3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及电感l3的一端,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及天线ae1,所述芯片u1的第16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芯片u1的第19脚连接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9的一端及电容c8的一端分别连接vdd。作性能优良,且不管是高频标签还是超高频标签,都可以采用同样的生产工艺,节省生产时间和成本,极大地推动全球智能标签行业发展。

所述无源标签单元采用915m感应芯片。

所述芯片u1采用的是24sir2e型号芯片。

所述标签壳体10包括上壳101及下壳102,所述上壳101与下壳102卡合连接,所述上壳101与下壳102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是的标签机油防尘、防水及防震。

该标签机具无源和有源双频电子标签功能,每个标签均可以与一个器具进行绑定,以便器具与标签一一对应,从而通过扫描标签可以识别对应的器具,该标签采用无源915m和有源2.4g共享,近距离标签扫描距离在5cm左右,远距离扫描标签距离在10m左右,其使用的电池使用年限在3年以上,通过壳体采用的塑料和硅胶圈具有防尘、防水、防震、防摔、防揉等效果。

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无源915m的epc卡号作为2.4grfid卡号,即有源标签和无源915m标签为同一号码。有源标签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持续发送卡号。915m标签epc号码通过专用的手持机进行读取,该号码作为工具的唯一标识id,手持机将该id的工具和防分离器进行绑定,防分离器实时扫描2.4g有源标签,因为915标签epc号码和2.4grfid号码相同,当分离器接收不到卡号时,则认为器具丢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