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6279发布日期:2021-04-21 04:2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触控显示面板通常是在led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外挂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面板,其成本高,且不利于led触控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旨在解决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厚度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
5.基板;
6.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且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以及
7.挡光结构,所述挡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隙,且环绕每个所述发光单元设置,所述挡光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挡光部,所述多个第一挡光部为导体,所述多个第一挡光部复用为多个第一触控电极。
8.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挡光结构的第一挡光部为导体,第一挡光部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将第一触控电极集成到显示面板中,大大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同时,还简化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成本。
9.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负电极,所述负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此时,负电极和第一触控电极可以共用信号线,简化了信号线的制备流程。
10.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连接层包括多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负电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以将所述负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阵列排布,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地之间形成自电容。
12.可选地,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形成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极串,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形成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二电极串;每条所述第一电极串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与每条所述第二电极串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相互交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形成互电容。
13.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同层设置的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漏极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源极和漏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14.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栅极,所述栅极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栅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15.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遮光层同层且绝缘设置。
16.可选地,所述挡光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挡光部,所述第二挡光部为绝缘体,所述第二挡光部与相邻的第一挡光部连接,以使所述挡光结构环绕每个所述发光单元设置。
17.基于同样的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18.设备主体;及
19.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上。
20.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挡光结构的第一挡光部为导体,第一挡光部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将第一触控电极集成到显示面板中,大大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同时,还简化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挡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与显示的时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0

触控显示面板;
ꢀꢀꢀꢀꢀꢀꢀꢀꢀꢀꢀꢀꢀꢀꢀ
40

连接层
33.10

基板
ꢀꢀꢀꢀꢀꢀꢀꢀꢀꢀꢀꢀꢀꢀꢀꢀꢀꢀꢀꢀꢀꢀꢀꢀꢀꢀ
41

连接部
34.20

驱动电路
ꢀꢀꢀꢀꢀꢀꢀꢀꢀꢀꢀꢀꢀꢀꢀꢀꢀꢀꢀꢀꢀꢀ
50

挡光结构
35.21

源极
ꢀꢀꢀꢀꢀꢀꢀꢀꢀꢀꢀꢀꢀꢀꢀꢀꢀꢀꢀꢀꢀꢀꢀꢀꢀꢀ
51

第一挡光部
36.23

漏极
ꢀꢀꢀꢀꢀꢀꢀꢀꢀꢀꢀꢀꢀꢀꢀꢀꢀꢀꢀꢀꢀꢀꢀꢀꢀꢀ
53

第二挡光部
37.25

栅极
ꢀꢀꢀꢀꢀꢀꢀꢀꢀꢀꢀꢀꢀꢀꢀꢀꢀꢀꢀꢀꢀꢀꢀꢀꢀꢀ
70

第一触控电极
38.27

沟道层
ꢀꢀꢀꢀꢀꢀꢀꢀꢀꢀꢀꢀꢀꢀꢀꢀꢀꢀꢀꢀꢀꢀꢀꢀ
701

第一电极串
39.29

遮光层
ꢀꢀꢀꢀꢀꢀꢀꢀꢀꢀꢀꢀꢀꢀꢀꢀꢀꢀꢀꢀꢀꢀꢀꢀ
80

第二触控电极
40.30

发光层
ꢀꢀꢀꢀꢀꢀꢀꢀꢀꢀꢀꢀꢀꢀꢀꢀꢀꢀꢀꢀꢀꢀꢀꢀ
801

第二电极串
41.31

发光单元
ꢀꢀꢀꢀꢀꢀꢀꢀꢀꢀꢀꢀꢀꢀꢀꢀꢀꢀꢀꢀꢀꢀ
200

电子设备
42.311

负电极
ꢀꢀꢀꢀꢀꢀꢀꢀꢀꢀꢀꢀꢀꢀꢀꢀꢀꢀꢀꢀꢀꢀꢀ
210

设备主体
43.313

正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
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4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46.目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触控显示面板通常是在led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外挂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面板,其成本高,且不利于led触控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小型化。
47.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48.触控显示面板100是一种集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为一体的显示面板。触控屏大致分为红外线式、电阻式、表面声波式和电容式触控屏四种。电容式触控屏分为自容式触控屏和互容式触控屏。
49.自容式触控屏是在玻璃表面用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制成横向与纵向电极阵列,这些横向与纵向电极分别与地构成电容,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屏体电容上,使屏体电容增加。
50.互容式触控屏是用两种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材料,形成组并列的电极图形(同层或者不同层)。由于两电极之间距离很近,从而形成了电容。当手指触碰相应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电容发生变化。
51.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其包括:
52.基板10;
53.发光层30,发光层30位于基板10的一侧,且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31;以及
54.挡光结构50,挡光结构50设置于多个发光单元31之间的间隙,且环绕每个发光单元31设置,挡光结构5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挡光部51,多个第一挡光部51为导体,多个第一挡光部51复用为多个第一触控电极70。
55.可选地,基板10可以为玻璃基板,也可以为在玻璃基板上沉积聚酰亚胺(pi)柔性基板的基板等。
56.可选地,发光单元31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micro

led)或者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具体种类在此不做限定。
57.可选地,第一挡光部51可以由但不限于由铝(al)、铜(cu)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制得。
58.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可以为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也可以为互容式触控显示面板。
59.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挡光结构50的第一挡光部51为导体,第一挡光部51复用为第一触控电极70。将第一触控电极70集成到显示面板中,大大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厚度,同时,还简化了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流程,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成本。
60.请参见图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31包括负电极311及正电极313,负
电极311与第一触控电极70电连接。此时,负电极311和第一触控电极70可以共用信号线,简化了信号线的制备流程。当负电极311与第一触控电极70电连接时,触控显示面板100可以采用分时驱动的方式进行驱动。也就是说,在一帧的显示时间内,部分时间用于接入显示驱动信号,部分时间接入触控驱动信号。如图4所示,图4是触控与显示的时序图,图4中横向表示时间,纵向表示电压,a时间段为显示时间,b时间段为触控时间。
61.请再次参见图2,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连接层40,连接层40位于基板10和发光层30之间,连接层40包括多个连接部41;连接部41的一端过孔连接发光单元31负电极311,另一端过孔连接第一触控电极70,以将负电极311与第一触控电极70电连接。具体地,形成连接层40导电层后,通过图案化工艺制得多个连接部41,在连接层40背离基板10的表面制备绝缘层,在绝缘层上与连接部41两端对应的位置过孔,再将负电极311和第一触控电极70设于孔中,以将负电极311与第一触控电极70电连接。
6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挡光部51之间通过间隙间隔且绝缘设置。
63.请再次参见图3,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挡光结构50还包括多个第二挡光部53,第二挡光部53为绝缘体,第二挡光部53与相邻的第一挡光部51连接,以使挡光结构50环绕每个发光单元31设置。多个第一挡光部51之间通过第二挡光部53间隔且绝缘设置。
64.可选地,第二挡光部53可以由但不限于由添加黑炭的树脂等可见光无法透射的光阻材料制得,在其它实施例中,遮光部77还可以为具有反射光线性能的其它材料制得。
65.请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触控显示面板100为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时,多个第一触控电极70阵列排布,第一触控电极70与地之间形成自电容。第一触控电极70既作触控驱动电极,又作触控感应电极。
66.请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触控显示面板100为互容式触控显示面板时,多个第一触控电极70形成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极串701,每条第一电极串701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70,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80,多个第二触控电极80位于基板10和发光层30之间,多个第二触控电极80形成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二电极串801,每条第二电极串801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80;每条第一电极串701在基板10的正投影与每条第二电极串801在基板10的正投影相互交叉,第一触控电极70与第二触控电极80之间形成互电容。
67.请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电路20,驱动电路20位于基板10和发光层30之间,用于驱动发光层30出射光线。具体地,驱动电路20包括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极21、漏极23、栅极25及沟道层27。源极21和漏极23同层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沟道层27连接。源极21或漏极23与发光单元31的正电极313电连接,栅极25与沟道层27异层绝缘设置,用于接入栅极信号。具体地,该薄膜晶体管可以为顶栅结构或者底栅结构,当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时,该驱动电路20还包括遮光层29,遮光层29位于基板10和沟道层27之间,用于防止光线从基板10背离驱动电路20的一侧进入沟道层27,影响驱动电路20的信号。
68.可选地,源极21、漏极23和栅极25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钛(ti),铝(al),钼(mo),铜(cu),金(au)等金属或者金属合金等。
69.可选地,沟道层27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非晶硅(a

si),多晶硅(p

si),金属氧化物(metal oxide)等半导体层。
70.请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触控电极80与源极21和漏极23同层且绝缘设
置。也就是说,第二触控电极80与源极21和漏极23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导电层,再经过图案化工艺形成第二触控电极80、源极21和漏极23。
71.请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触控电极80与栅极25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第二触控电极80与栅极25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导电层,再经过图案化工艺形成第二触控电极80与栅极25。
72.请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时,第二触控电极80与遮光层29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第二触控电极80与遮光层29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导电层,再经过图案化工艺形成第二触控电极80与遮光层29。
73.请参见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该电子设备200包括:
74.设备主体210;及
7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触控显示面板100设置在设备主体210上。
7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备主体210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显示器主体、电脑主体、电视机主体、平板电脑主体、手机主体、电子阅读器主体、带显示屏的智能手表主体、智能手环主体、带显示屏的播放器主体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7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显示器、电脑、电视机、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带显示屏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带显示屏的播放器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78.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