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电极及具有其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6888发布日期:2021-07-27 13:4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透明导电电极及具有其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电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窄边框的透明导电电极及具有其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大屏触控越来越普及,现在窄边框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单边走线主要是改善工艺,即降低走线宽度,例如70μm的线宽降低到50μm;降低蚀刻线的宽度,例如激光精度为30μm,采用更高的精度可以达到20μm;这些工艺要么需要额外购买昂贵的设备,要么会增加后端的制程难度,要么会降低生产的良率,而且这些工艺对于窄边框的改善效果有限,因此这些工艺不是最佳的选择。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透明导电电极及具有其的屏和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窄边框的透明导电电极及具有其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明导电电极,包括:

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基板具有贯穿孔;

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若干工作电极;

与部分所述工作电极一一对应的第一边框走线,所述第一边框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工作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与另一部分所述工作电极一一对应的第二边框走线,所述第二边框走线通过位于所述贯穿孔内的导电结构与所述工作电极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还包括可视区、位于所述可视区周围的走线区,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可视区或所述走线区。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结构为银浆、炭浆、或石墨烯。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边框走线、若干所述第二边框走线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还包括可视区、位于所述可视区周围的走线区,所述第一边框走线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位于所述可视区的同一侧;或,所述第一边框走线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分别位于所述可视区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走线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的数量差不超过阈值,所述阈值为第一边框走线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的总数的5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走线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的数量差不超过1。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电极还包括与若干第一边框走线绑定的第一绑定单元、与若干第二边框走线绑定的第二绑定单元;所述第一绑定单元和所述第二绑定单元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或所述第一绑定单元和所述第二绑定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两侧。

一种触控屏,包括所述的透明导电电极。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触控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边框走线和第二边框走线设置于基板的两侧,所需的设备、工艺、材料与现在使用的没有差别,使用现有工艺就可以实现窄边框的效果。相对于通过调整电极制作工艺来获得窄边框的方案,不需要增添设备、生产工艺稳定、生产良率更有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透明导电电极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透明导电电极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透明导电电极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透明导电电极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透明导电电极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如图1~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透明导电电极100,其包括基板1、若干工作电极2、与工作电极2一一对应的边框走线。

所述基板1是透明的,包括但不限于玻璃、塑料板、透明薄膜,所述塑料板包括但不限于pet、pp、pe、pc、pu、pi等塑料薄板,所述透明薄膜包括但不限于pet、pp、pe、pc、pu、pi薄膜,根据所述透明导电电极100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材料。

所述基板11包括可视区、位于所述可视区周围用以排布边框走线的走线区,所述可视区也可以理解为工作区,例如该透明导电膜100应用于触控屏上,则所述可视区为触控区。

另,所述基板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基板1具有贯穿孔,所述管穿孔连通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贯穿孔为借助机械、化学、激光、热能等工艺产生的孔槽。

所述工作电极2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工作电极2为由导电膜形成的图案化的导电电极,不同的工作电极2之间绝缘,具体可通过间隔设置或中间设置绝缘结构实现绝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工作电极2通常覆盖所述可视区,且所述工作电极2的端部位于所述走线区,便于与边框走线实现电性连接。

所述边框走线包括与部分所述工作电极2一一对应的第一边框走线3、与另一部分所述工作电极2一一对应的第二边框走线4。所述第一边框走线3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边框走线4的数量之和与所述工作电极2的数量一致。

所述第一边框走线3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工作电极2背离所述基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边框走线3与现有电极制作工艺相同,由丝网印刷或喷墨打印的银浆等导电浆料固化形成;或者,由银浆等导电浆料涂布成导电膜再蚀刻形成。

所述第二边框走线4与所述第一边框走线3的形成工艺相同,并通过位于所述贯穿孔内的导电结构5与所述工作电极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边框走线3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4设置于基板1的两侧,分摊连接导电通道,一侧的边框走线数量大大减小,实现窄边框触控模组。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贯穿孔可以位于所述可视区,与所述走线区错开,无需因开孔因素而增加所述走线区的宽度。或,如图2、图3、图5所示,所述贯穿孔可以开设于所述走线区,直接将第一表面的工作电极2与第二表面的第二边框走线4导通,边框走线的路径较短,并且,第二边框走线3可以位于工作电极2的一侧。

所述导电结构5为银浆、炭浆、或石墨烯灌注于所述贯穿孔内固化形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边框走线3、若干所述第二边框走线4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边框走线3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4位于所述可视区的同一侧,实现单边窄边框走线。或,所述第一边框走线3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4分别位于所述可视区的两侧,实现双边窄边框走线。

另,所述第一边框走线3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4的数量差越小,边框越窄。因此,所述第一边框走线3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4的数量差不超过阈值,所述阈值不超过第一边框走线3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4的总数量的50%。优选地,所述第一边框走线3和所述第二边框走线4的数量差不超过1,此时的边框最窄。

所述透明导电电极100还包括与若干第一边框走线3绑定的第一绑定单元、与若干第二边框走线4绑定的第二绑定单元;所述第一绑定单元和所述第二绑定单元位于所述基板1的同一侧;或所述第一绑定单元和所述第二绑定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基板1的两侧。

本是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屏,包括所述的透明导电电极100,为窄边框触控屏。

本是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触控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边框走线3和第二边框走线4设置于基板1的两侧,所需的设备、工艺、材料与现在使用的没有差别,使用现有工艺就可以实现窄边框的效果。相对于通过调整电极制作工艺来获得窄边框的方案,不需要增添设备、生产工艺稳定、生产良率更有保证。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