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绩效核算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68240发布日期:2023-03-15 07:25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保洁绩效核算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洁绩效核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各种通讯终端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办公中。用户通过使用通讯终端实现与联系人及时有效的沟通,方便快捷的实现数据文件传输,工作安排和记录操作。
3.人工成本对于物业行业,为主要成本因子之一,值得重点关注,其中作业人员及安保人员的工作效率又有重要影响。有鉴于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赋能物业行业,帮助解决人员工作效率低下,人力配置冗余等一系列问题。
4.现有技术中,绩效统计存在获取数据不便,虽然对绩效统计能够做到直观表达,但在获取统计结果时也需专人进行绩效核算和考核,增加了管理人员工作量,且需要管理人员熟悉相关数据的作用,需要较多的学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洁绩效核算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保洁任务匹配不精准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洁绩效核算方法,所述保洁绩效核算方法应用在保洁绩效核算系统中,所述保洁绩效核算系统包括定位发送设备、数据接收设备和数据分析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7.所述定位发送设备周期性的发送强度信号;
8.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定位发送设备发送的强度信号,并将所述强度信号和数据接收设备id发送给数据分析服务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id和作业人员i d绑定;
9.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强度信号,确定数据接收设备的位置信息,并接收任务信息,所述任务信息包括任务流程开始时间和任务指定地点,根据所述任务指定地点、所述位置信息、预设空间位置地图和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计算作业人员的理论转场时长;
10.当作业人员转场至任务指定地点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将转场结束时间发送给数据分析服务器;并在作业人员完成任务时,将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发送给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
11.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任务流程开始时间和所述转场结束时间,确定转场时长;根据所述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和所述转场结束时间,确定作业时长;根据所述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和所述任务流程开始时间,确定任务流程时长;并根据所述理论转场时长、所述转场时长、所述作业时长和所述任务流程时长,计算作业人员绩效。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任务指定地点、所述位置信息、预设空间位置地图和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计算作业人员的理论转场时长包括:
13.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任务指定地点、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空间位置地图,确定转场路径;
14.根据所述转场路径和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确定理论转场时长。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任务指定地点、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空间位置地图,确定转场路径具体包括:
16.判断所述任务指定地点和所述位置信息是否处于同一楼层;
17.当不处于同一楼层时,确定至少一个中间转场地点;
18.确定所述位置信息至所述中间转场地点、所述中间转场地点至所述任务指定地点的至少两条转场路径。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理论转场时长还包括:
20.确定每条转场路径的滞留时长;
21.将所述滞留时长添加在所述理论转场时长中。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理论转场时长、所述转场时长、所述作业时长和所述任务流程时长,计算作业人员绩效具体包括:
23.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理论转场时长和预设的理论作业时长,确定任务流程按时完成时间;
24.根据所述任务流程按时完成时间和所述任务流程时长,计算作业人员的任务绩效完成系数;
25.根据所述转场时长、所述任务流程时长和所述任务绩效完成系数,计算转场绩效积分;
26.根据所述作业时长、所述任务流程时长和所述任务绩效完成系数,计算作业绩效积分;
27.根据所述转场绩效积分和所述作业绩效积分,计算绩效总分。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理论转场时长、所述转场时长、所述作业时长和所述任务流程时长,计算作业人员绩效具体包括:
29.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理论转场时长和预设的理论作业时长,确定任务流程按时完成时间;
30.根据所述任务流程按时完成时间和所述任务流程时长,计算作业人员的任务绩效完成系数;
31.根据预设的转场绩效积分阈值和任务绩效完成系数,计算转场绩效积分;
32.根据预设的作业绩效积分阈值和任务绩效完成系数,计算作业绩效积分;
33.根据所述转场绩效积分和所述作业绩效积分,计算绩效积分。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之后还包括:
35.获取预设时长内作业人员的任务完成个数和超时作业完成个数;
36.根据所述作业完成个数和所述超时作业完成个数,计算超时完成系数;
37.根据所述超时完成系数,更新所述作业绩效完成系数。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39.获取作业人员的评价等级;
40.获取作业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任务超标完成个数;
41.根据所述评价等级和所述任务超标完成个数;
42.根据所述绩效积分、所述评价等级和所述任务超标完成个数,计算所述作业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绩效。
4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44.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获取预设时长内,每种任务类型对应的实际转场时长;
45.根据所述实际转场时长和所述理论转场时长的偏差,计算每分钟移动距离;
46.根据每分钟移动距离,更新之前的每分钟移动距离。
47.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洁绩效核算系统,所述保洁绩效核算系统包括:
48.所述保洁绩效核算系统包括、和;
49.定位发送设备,所述定位发送设备周期性的发送强度信号;
50.数据接收设备,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定位发送设备发送的强度信号,并将所述强度信号和数据接收设备i d发送给数据分析服务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i d和作业人员i d绑定;
51.数据分析服务器,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强度信号,确定数据接收设备的位置信息,并接收任务信息,所述任务信息包括任务流程开始时间和任务指定地点,根据所述任务指定地点、所述位置信息、预设空间位置地图和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计算作业人员的理论转场时长;
52.当作业人员转场至任务指定地点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将转场结束时间发送给数据分析服务器;并在作业人员完成任务时,将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发送给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
53.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任务流程开始时间和所述转场结束时间,确定转场时长;根据所述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和所述转场结束时间,确定作业时长;根据所述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和所述任务流程开始时间,确定任务流程时长;并根据所述理论转场时长、所述转场时长、所述作业时长和所述任务流程时长,计算作业人员绩效。
54.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洁绩效核算方法,通过定位发送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来进行作业人员定位,并且结合理论转场时长来核算绩效,从而得到的绩效更加精确。进一步的,本技术可以根据区域和任务类型,对理论转场时长进行更新,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绩效计算的精度。
附图说明
5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洁绩效核算方法流程示意图之一;
56.图2为设置的定位发送设备示意图;
57.图3为预设空间位置地图示意图;
5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洁绩效核算方法流程示意图之一;
5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洁绩效核算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便
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6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62.实施例一
6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洁绩效核算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在保洁绩效核算系统中,所述保洁绩效核算系统包括定位发送设备、数据接收设备和数据分析服务器。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64.步骤110,所述定位发送设备周期性的发送强度信号;
65.其中,定位发送设备可以是信标,可以在待保洁的楼宇内设置多个信标,该些信标可以周期性的发送强度信号。
66.具体的,参见图2,本技术中包括多个定位发送设备,每个定位发送设备设置在不同的场景中,以用于指示不同的区域,比如,二楼有两处厕所,在第一处厕所的位置可以设置一个定位发送设备,在第二处厕所的位置可以设置另一个定位发送设备定位发送设备定位发送设备定位发送设备定位发送设备定位发送设备。
67.定位发送设备根据定位方案不同选取的电子设备不同,包括但不限于wi f i网络定位及电子设备、蓝牙网络定位及电子设备、超宽带(u l tra wi de band,uwb)定位及电子设备、z i gbee定位及电子设备。
68.本技术中可以基于“蓝牙信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方案进行定位,即在室内或室外局部区域部署蓝牙信标,然后利用作业人员佩戴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识别蓝牙信标的广播信号强度,通过定位算法计算获得人员位置坐标。
69.步骤120,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定位发送设备发送的强度信号,并将所述强度信号和数据接收设备i d发送给数据分析服务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i d和作业人员i d绑定;
70.其中,数据接收设备为作业人员所持有的设备,比如可以为可穿戴设备。
71.数据接收设备i d,可以是数据接收设备的编号、编码等终端识别号,作业人员i d可以是作业人员编号、姓名、身份证号等标识,本技术可以预先将数据接收设备i d和保洁i d进行绑定,并将绑定关系存储在数据分析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以便于后续在知道数据接收设备i d后,为保洁任务分配对应的保洁。
72.此处的信号强度可以为蓝牙信号强度,数据分析服务器可以直接根据蓝牙信号强度确定定位发送设备的位置。从而根据定位发送设备的位置确定数据接收设备的位置,该数据接收设备的位置即作业人员的位置。
73.步骤130,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强度信号,确定数据接收设备的位置信息,并接收任务信息,所述任务信息包括任务流程开始时间和任务指定地点,根据所述任务指定地点、所述位置信息、预设空间位置地图和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计算作业人员的理论转场时长;
74.其中,任务类型包括多种,比如用户上报任务、设备维护任务、指派任务、计划任务和巡检任务。
75.其中,用户上报任务指在需要用户需要作业人员的时候由用户终端或者用户所处环境的特殊按钮被按压后所发出的任务。设备维护任务指当场所中有设备出现故障或需要
维护时,设备会自动发出警告,数据分析服务器接收到该警告所生成的任务。指派任务指当场所中出现突发情况时所生成的任务。计划任务指在日常工作安排中有固定的时间、场所需要作业人员做清洁时的任务。巡检任务为执行人员或者执行班组进行巡检上报,发现有需要清洁或需要维护的场景时,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执行人员或执行班组填写的巡检上报任务,该巡检上报任务的内容包括上报场景、上报描述、照片、语音等信息。巡检上报任务填写保存后发送给数据分析服务器。
76.数据分析服务器对该些任务进行处理,生成任务流程开始时间和任务指定地点,随后处理后的任务需要进行派发。此时,根据所述任务指定地点、所述位置信息、预设空间位置地图和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计算作业人员的理论转场时长。
77.具体的,当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相应任务时,任务中已经预设有“理论作业时长”,即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时长,如没有在任务中预设理论作业时长,则使用“缺省作业时长”,即一个固定值。当生成任务且该任务已经被派发给作业人员时,该作业人员在数据接收设备上查看相关任务详情,比如当该任务为自动接单任务时,自动接单,当该任务为抢单任务时,进行抢单,数据接收设备记录自动接单或者抢单的时间,此时时间t1为“任务流程开始时间”和“转场开始时间”,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当前的作业人员位置信息和任务指定地点间的距离,计算人员“理论转场时长”,并根据任务的“理论作业时长”和“理论转场时长”,计算任务流程按时完成时间”。该任务流程按时完成时间即为理论作业时长和理论转场时长的和值。
78.其中,自动接单任务可以对应上述的指派任务、计划任务,抢单任务可以对应用户上报任务、设备维护任务、和巡检任务。
79.其中,转场指的是从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本技术中,由于作业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信息与任务指定地点不同,需要作业人员从当前的位置信息到达任务指定地点后,才可以执行任务,因此,需要考虑转场时间,以便确定转场时间最少的作业人员作为执行本次任务的作业人员,以及,在计算任务流程时长时,能将转场时长考虑在内,提高了计算的任务流程时长的准确性。
80.参见图3,预设空间位置地图可以是先对整个区域构建一个地图,具体可以先定义区域的坐标原点和坐标轴方位,以建立空间位置坐标系,并将区域内所有的楼层以及转场地点都以坐标的方式设置在预设空间位置地图中。其中,在转场过程中,会途径中途转场地点,中途转场地点包括但不限于电梯、步梯、工具间、仓库。
81.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任务指定地点、所述位置信息、预设空间位置地图和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计算作业人员的理论转场时长包括: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任务指定地点、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空间位置地图,确定转场路径;根据所述转场路径和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确定理论转场时长。
82.其中,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任务指定地点、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空间位置地图,确定转场路径具体包括:判断所述任务指定地点和所述位置信息是否处于同一楼层;当不处于同一楼层时,确定至少一个中间转场地点;确定所述位置信息至所述中间转场地点、所述中间转场地点至所述任务指定地点的至少两条转场路径。再根据转场路径和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得到理论转场时长。当处于同一楼层时,确定从当前位置信息至任务指定地点的距离,并用改距离除以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可以得到理论转场时
长。
83.其中,每分钟移动距离可以根据该任务所属的区域以及该任务的类型来确定,比如,将预设空间位置地图中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可能会有各种任务,统计该区域内每种任务每个作业人员的转场时长,从而确定每种任务的理论转场时长。
84.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确定理论转场时长还包括:确定每条转场路径的滞留时长;将所述滞留时长添加在所述理论转场时长中。
85.具体的,为了使得到的理论转场时长更加精确,本技术中,针对每一种中途转场地点,对应有滞留时长,该滞留时长用于指示保洁到达中途转场地点后,必须要停留的时间和/或工作准备的时间。
86.由于中途转场地点包括但不限于电梯、步梯、工具间、仓库。这几种中途转场地点,每种对应有不同的滞留时长,每种中途转场地点对应的滞留时长可以预先进行存储。如表1所示:
87.中途转场地点转场滞留时长电梯系统预设经验值t1步梯系统预设经验值t2工具间系统预设经验值t3仓库系统预设经验值t4
…………
88.表1
89.当确定中途转场地点后,查询该中途转场地点对应的滞留时长,再在之前理论转场时长的基础上,添加滞留时长,得到最终的理论转场时长。
90.步骤140,当作业人员转场至任务指定地点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将转场结束时间发送给数据分析服务器;并在作业人员完成任务时,将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发送给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
91.具体的,当数据接收设备到达任务地点指定距离内时,数据接收设备接收作业人员的点击操作,或者数据接收设备和定位发送设备进行通信,记录此时时间t2为人员“转场结束时间”和“任务作业开始时间”。
92.当数据接收设备接收作业人员的点击操作,任务结束时,记录此时时间t3为“任务作业结束时间”和“任务流程结束时间”。
93.步骤150,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任务流程开始时间和所述转场结束时间,确定转场时长;根据所述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和所述转场结束时间,确定作业时长;根据所述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和所述任务流程开始时间,确定任务流程时长;并根据所述理论转场时长、所述转场时长、所述作业时长和所述任务流程时长,计算作业人员绩效。
94.具体的,任务流程为人员查看任务后开始计时,到任务作业完成后结束计时的完整流程。流程内包含转场时长和作业时长两个部分。
95.转场时长为任务流程开始时间与任务流程结束时间之差,即转场时长
96.=t2-t1;
97.作业时长为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和转场结束时间之差,即作业时长=t3-t2;
98.任务流程时长为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和任务流程开始时间之差,即任务流程时长=
t3-t1。
99.下面对如何计算作业人员绩效进行说明:
100.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理论转场时长和预设的理论作业时长,确定任务流程按时完成时间;根据所述任务流程按时完成时间和所述任务流程时长,计算作业人员的任务绩效完成系数;根据所述转场时长、所述任务流程时长和所述任务绩效完成系数,计算转场绩效积分;根据所述作业时长、所述任务流程时长和所述任务绩效完成系数,计算作业绩效积分;根据所述转场绩效积分和所述作业绩效积分,计算绩效总分。
101.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根据所述理论转场时长和预设的理论作业时长,确定任务流程按时完成时间;根据所述任务流程按时完成时间和所述任务流程时长,计算作业人员的任务绩效完成系数;根据预设的转场绩效积分阈值和任务绩效完成系数,计算转场绩效积分;根据预设的作业绩效积分阈值和任务绩效完成系数,计算作业绩效积分;根据所述转场绩效积分和所述作业绩效积分,计算绩效积分。
102.其中,任务绩效完成系数可以根据下列方式进行确定:
103.数据分析服务器中预设有按时完成、超时完成标准一,超时完成标准二等标准,当按时完成时:任务绩效完成系数值为100%或1;当超时1~15分钟时,任务绩效完成系数值为80%或0.8;当超时16~30分钟时,任务绩效完成系数值为60%或0.6。
104.进一步的,本技术中还可以对作业绩效完成系数进行更新,比如可以根据作业人员超时完成任务的个数,来更新作业绩效完成系数,从而提高作业绩效完成系数的精度。
105.具体的,获取预设时长内作业人员的任务完成个数和超时作业完成个数;根据所述作业完成个数和所述超时作业完成个数,计算超时完成系数;根据所述超时完成系数,更新所述作业绩效完成系数。
106.比如,一个月内,某作业人员超过规定的时间完成的任务数量为6个,任务总量为100个,则超时完成系数为6/100=6%,则将作业绩效完成系数再减去6%从而得到作业绩效完成系数。相应的,如果超量完成6个,则可以将作业绩效完成系数和作业绩效完成系数进行处理,来更新作业绩效完成系数,此处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作差、加权平均等。
107.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可以综合考虑作业人员的评价等级或者任务超标完成个数来计算作业人员的绩效,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绩效的精度。
108.具体的,获取作业人员的评价等级;获取作业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任务超标完成个数;根据所述评价等级和所述任务超标完成个数;根据所述绩效积分、所述评价等级和所述任务超标完成个数,计算所述作业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绩效。
109.比如,作业人员的评价等级可以预先划分为10级,每一级对应有一个系数值,比如最优级可以对应100%,上述的超标完成作业个数、评价等级和作业绩效完成系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更新的作业绩效完成系数,并通过该作业绩效完成系数来进行绩效计算。
110.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可以对每分钟移动距离进行更新,以便理论转场时长更加准确,从而绩效更加精确。
111.具体的,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获取预设时长内,每种任务类型对应的实际转场时长;根据所述实际转场时长和所述理论转场时长的偏差,计算每分钟移动距离;根据每分钟移动距离,更新之前的每分钟移动距离。
112.其中,各种任务已经在上述进行了说明,可以获取预设时长内,每个区域内的每种
任务类型的实际转场时长,并确定每个区域的每种任务雷达的实际转场时长的平均值,再将该平均值和之前的理论转场时长进行比较,得到两者的偏差,如果偏差超过预设阈值,则需要重新确定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
113.举例为,原“每分钟移动距离”为30米,经过理论转场时长和实际转场时长比较或,确定的“每分钟移动距离”为39米,偏差为(39/30)*100%=30%,偏差较大,则重新设定“每分钟移动距离”为39米。
114.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洁绩效核算方法,通过定位发送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来进行作业人员定位,并且结合理论转场时长来核算绩效,从而得到的绩效更加精确。进一步的,本技术可以根据区域和任务类型,对理论转场时长进行更新,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绩效计算的精度。
115.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16.步骤1,设置区域二维坐标系建立;
117.其中,此处为对区域建立坐标系,得到预设空间位置地图的步骤。
118.步骤2,部署区域内信标定位发送设备;
119.其中,此处为在区域内设置定位发送设备,以便于后续通过该定位发送设备来进行数据接收设备的定位。
120.步骤3,数据接收设备人员定位,记录时间;
121.具体的,该步骤对应本技术的步骤130和140。
122.步骤4,数据分析服务器接收数据,获取绩效核算相关参数;
123.具体的,该步骤对应本技术的步骤150,相关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转场绩效积分、作业绩效积分。
124.步骤5,根据绩效核算方法,核算人员绩效积分;
125.具体的,该步骤对应本技术的步骤150中的绩效计算流程。
126.步骤6,对作业人员、作业目的、作业区域进行汇总统计;
127.具体的,此处的作业人员、作业目的和作业区域汇总,便于进行
128.步骤7,根据因素分析绩效核算方法并优化因素标准。
129.具体的,根据每个区域的“每分钟移动距离”来更新理论转场时长。
130.实施例二
131.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保洁绩效核算系统,如图5所示,所述保洁绩效核算系统包括:定位发送设备510,数据接收设备520和数据分析服务器530。
132.所述定位发送设备510周期性的发送强度信号;
133.所述数据接收设备520接收所述定位发送设备发送的强度信号,并将所述强度信号和数据接收设备i d发送给数据分析服务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i d和作业人员i d绑定;
134.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530根据所述强度信号,确定数据接收设备的位置信息,并接收任务信息,所述任务信息包括任务流程开始时间和任务指定地点,根据所述任务指定地点、所述位置信息、预设空间位置地图和作业人员的每分钟移动距离,计算作业人员的理论转场时长;
135.当作业人员转场至任务指定地点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530将转场结束时间发送给数据分析服务器;并在作业人员完成任务时,将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发送给所述数据分析
服务器;
136.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530根据所述任务流程开始时间和所述转场结束时间,确定转场时长;根据所述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和所述转场结束时间,确定作业时长;根据所述作业任务结束时间和所述任务流程开始时间,确定任务流程时长;并根据所述理论转场时长、所述转场时长、所述作业时长和所述任务流程时长,计算作业人员绩效。
137.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138.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139.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