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软盘驱动器互换的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815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软盘驱动器互换的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脑中的磁盘驱动器电路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使电脑的二部软盘驱动器互换的电路装置。
近年来,由于电脑在性能上不断地提高,而价格却不断地下降,使得电脑应用的范围非常普遍。
现今的电脑系统中,软盘驱动器是一种必备的储存装置。一般而言,个人电脑会装设二台软盘驱动器,分别命名为A软盘驱动器与B软盘驱动器。其中,A软盘驱动器在电脑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常A软盘驱动器有作为开机软盘驱动器的功能。
在应用上而言,由于A软盘驱动器的重要性,所以将A软盘驱动器和B软盘驱动器交换使用,在某些情况下是必须的。现举下列几种情况为例(1)软盘驱动器的实体规格上可分为二种一为1.2MB式软盘驱动器,此软盘驱动器所采用软盘的尺寸为51/4英寸;另一为1.44MB式软盘驱动器,其所采用软盘的尺寸为31/2英寸。由于上述两型的软盘尺寸不符,因此,一般而言,上述两型软盘驱动器是不能兼容的。所以在安装电脑的二台软盘驱动器时,会选择1.2MB软盘驱动器和1.44MB软盘驱动器各一台,命名其中一台为A软盘驱动器。当使用者在必须由软盘驱动器开机的情况下,若命名为A软盘驱动器和现有的开机软盘并不相容时,就必须将现有的两台软盘驱动器做互换。
(2)在某些套装软件中,有些情况必须将现有不同规格的二台软盘驱动器做交换。如装机、存取数据等。
(3)原电脑系统中A软盘驱动器故障,在维修完成前希望暂时将B软盘驱动器当做A软盘驱动器。
上述若干情况,仅是个人电脑使用者常遇情况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应有更多的情况必须将软盘驱动器做交换。
最直接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即拆开机壳,将连接软盘驱动器的连线重装。但此法有其缺点,不仅拆开机壳,重装连线需具相当的硬件专业知识,非一般使用者所能任意施行;并且有时候受限于连线长度及接头种类,未必可以轻易重接;即使能够重接,待使用完成要回复原状,极为麻烦。且对于必须在套装软件执行时重装连线,更是不可行且具危险性。是故此解决方案虽可解决前述情况(1)和情况(3),但是在施行时并不容易,况且对于情况(2)更是无能为力。
因此,更方便的解决方案即应运而生。最新的方法即是在个人电脑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中,提供一软件模拟功能。此时可在个人电脑系统的设定程序(setup program)中提供使用者一类似“互换A/B”(Swap A/B)的选项,使用者对此选项选择启动(Enable)后,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即可在中断服务程序(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ISR)中软件模拟此互换功能。虽然此方法比重装连线方便,且可提供套装软件互换的功能;但对于某些不呼叫BIOS中断服务程序的操作系统仍然无效。举例来说,操作系统OS/2即是其中一例。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软盘驱动器互换的电路装置,有别于熟知技术中软件模拟的解决方法,实际地将软盘驱动器互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装置,对于不呼叫BIOS中断服务程序的操作系统或是套装软件,解决其互换磁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软盘驱动器互换的电路装置,位于软盘驱动器总线内,该电路装置包含一控制装置,用以产生一控制信号;及一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其输入端为来自软盘驱动器控制器的总线第10至第16条数据线,其输出端为送至软盘驱动器接头的总线第10至第16条数据线,上述控制装置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此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的功能,当真值时,表示执行软盘驱动器互换功能;当假值时,表示不执行软盘驱动器互换功能;当控制信号为逻辑假值时,此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将输入的总线第10至第16条数据线,直接送至相同号数的输出的总线第10至第16条数据线;当控制信号为逻辑真值时,此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将输入的总线第10和第16条数据线的数据交换至输出的总线第16和第10条数据线,同理,总线第12和第14条数据线也做数据交换。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图。
实施例一般来说,个人电脑系统通过一软盘驱动器接口卡1(请参考图1)来控制此两台软盘驱动器A与B。而软盘驱动器接口卡1将信号D1~D34经由接头J0接至一连线(未图示);连线的另一端有二接头,与接头J1连接的软盘驱动器为A软盘驱动器,与接头J2连接的软盘驱动器为B软盘驱动器。由图1的右边可知,接头J1与接头J2所接出的信号的差异,在于位于接头J1与接头J2之间的连线,在信号D10至信号D16线中经过了一转折。因此,个人电脑中的A软盘驱动器与B软盘驱动器的位置,即是利用信号D10至信号D16的正向逆向加以区分。
理论上,上述排线中的转折状态,是具有可逆的特性;亦即,在B软盘驱动器(接头J2)和A软盘驱动器(接头J1)之前(即接头J2之前)做一转折,可将接头J2中(D10、D12、D14、D16)信号序列转成(D16、D14、D12、D10)信号序列,即A软盘驱动器的信号序列;同时,接头J1也转换为B软盘驱动器的信号序列。此方法具有软盘驱动器互换的功能A软盘驱动器变为B软盘驱动器,B软盘驱动器变为A软盘驱动器。
上述的转折装置,实施时以一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3(请参考图1左侧),置于软盘驱动器控制芯片2之中,为一集成电路。此种安装方式是所知最有效的应用方式,但是此软盘互换电路3若置于软盘驱动器接口卡1或是接头J0输出的排线上,为一分立式电路,甚或为一单独的集成电路,同样符合本发明的基本精神。此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作用与否,是根据控制装置4的状态(控制信号CO)来决定。控制装置4可为一寄存器,由设定程序的功能选项中“互换A/B”控制;亦可为一机械开关,经输入/输出端口(I/O Port)直接由硬件或是软件控制。
请参考图2,此为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的详细线路。四多路选择器(M1~M4)的选择输入(S1~S4)均由控制信号CO控制。当控制信号CO为逻辑0时,多路选择器(M1~M4)的输出信号(O1~O4)即为第一输入信号(A1~A4),此时信号顺序为(E10、E12、E14、E16),即未转折状态;当控制信号CO为逻辑1时,输出信号(O1~O4)即为第二输入信号(B1~B4),此时信号顺序为(E16、E14、E12、E10),即转折状态。
本发明是利用一电路装置,将电脑中A软盘驱动器与B软盘驱动器做一互换。此电路装置的优点在于不必更改结构,另一方面也可解决熟知技术受操作系统等软件的限制。并且,此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装置在实施上,可直接置于软盘驱动器控制芯片内,对于产业上的应用,极为便利。
虽然本发明以一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少许的更改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使软盘驱动器互换的电路装置,位于软盘驱动器总线内,包含一控制装置,用以产生一控制信号;及一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其输入端为来自软盘驱动器控制器的总线第10至第16条数据线,其输出端为送至软盘驱动器接头的总线第10至第16条数据线,所述控制装置产生的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的功能,当真值时,表示执行软盘驱动器互换功能;当假值时,表示不执行软盘驱动器互换功能;当所述控制信号为逻辑假值时,所述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将输入的总线第10至第16条数据线,直接送至相同号数的输出的总线第10至第16条数据线;当所述控制信号为逻辑真值时,所述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将输入的总线第10和第16条数据线的数据交换至输出的总线第16和第10条数据线,同理,总线第12和第14条数据线亦做数据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装置中,所述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包含四个多路选择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装置中,所述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为一集成电路,置于软盘驱动器的控制芯片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装置中,所述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置于软盘驱动器接口卡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为一寄存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为一机械开关。
全文摘要
一种使软盘驱动器互换的电路装置,用于互换电脑中A软盘驱动器与B软盘驱动器,包括一控制装置和一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由控制装置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软盘驱动器互换电路的功能。其优点是不必更改结构即可实现软盘驱动器的互换,也可解决熟知技术受操作系统等软件的限制,并且可直接置于软盘驱动器控制芯片内,对于产业上的应用,极为便利。
文档编号G06F3/06GK1123927SQ9411803
公开日1996年6月5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3日
发明者陈志贤 申请人: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