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用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365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盗用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用标签(タグ),在收藏有CD、MD、DVD、录像带等记录媒体的收藏盒内,或在不致使收藏盒损伤而覆盖有保护壳体的壳体上设置标签后,展示于销售店及出租音像店等的展示柜上,若有人将该展示的收藏盒、或保护壳体带到外面,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通过时,会被检测到,以防止记录媒体的非法带出。
例如,为了防止从商店盗窃记录媒体,以CD记录媒体为例,人们采用了如下方法,即在记录媒体的收藏盒上直接贴装薄膜状标签、或在透明包装层上贴装薄膜状标签,与CD一起装入透明的袋中,但是,无论上述哪种情况,标签被揭掉,或透明包装层被剥离就不会完全发挥作用(下面以CD为例进行说明)。
在此,在具有加锁机构的保护壳体内表面贴装薄膜状标签后、将收藏有CD的收藏盒固定于保护壳体内,据此,以使贴装于保护壳体的内表面的薄膜状标签不能剥离,从而防止CD的非法带出。当放入有收藏盒的保护壳体被带到收银台付款时,加锁机构被解锁,将收藏有CD的收藏盒(商品)交予顾客。
为了能够阅读上述收藏盒内的目录及说明,上述收藏盒(以下称为CD盒)由透明塑料制成,同时,为了能从保护壳体外阅读上述CD盒内的目录及说明,保护壳体也由透明的塑料制成。
上述标签具有由配置成螺旋状的线圈及与该线圈连接并配置于线圈中心部位的电容构成的共振电路、和用于覆盖隐藏这些线圈及电容的内外表面的薄壳,通过设于上述薄纸壳两侧面中的一侧面上的贴接部而将标签贴接固定于保护壳体的内表面。
如上所述,一旦在CD盒的内表面贴装薄膜状标签,对应于此部分的CD盒的特定部分便被覆盖,因此,该特定部分的CD盒的目录及说明等信息便看不到,购买者将失去购买欲,对商家不利。而且,为了确保薄膜状标签的检测灵敏度达到一定程度,必须增加线圈的圈数,结果必然导致上述覆盖面积的增大,从而加剧了上述不利情况,因此,必须加以改善。
而且,贴装于保护壳体内部的薄膜状标签与CD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所以,进行过铝蒸镀的CD会对薄膜状标签的检测灵敏度产生不良影响,结果导致标签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尽管可以考虑将贴装于保护壳体内表面的薄膜状标签的粘贴位置设于CD盒的角部表面,但是,由于上述薄膜状标签具有一定的空间,所以,不可能将薄膜状标签完全收藏于CD的角部,即总会产生与CD重叠的部分,因此,上述薄膜状标签的检测灵敏度的降低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上述薄膜状标签因具有方向性,通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角度不同,有可能产生检测不到的情况,所以,这一点也必须加以改善。
本发明便鉴于上述情况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盗用标签,检测不会受到来自记录媒体的不良影响,并且尽可能地减少收藏盒的覆盖面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盗用标签,用于如下防盗系统,即在收藏有CD等记录媒体的收藏盒、或于覆盖该收藏盒的保护壳体中设有的共振电路从内藏发射天线的一方的门和内藏接收天线的另一方的门之间通过而能检测出电磁波有无吸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部分构成可以检测出电磁波的检测电路,其位于所述收藏盒的记录媒体厚度方向两侧面中至少一侧面的外周边缘;共振电路,其位于与所述收藏盒的一侧面相交的一特定侧面,并且与所述检测电路位置接近或与所述检测电路相连接。
所述的防盗用标签,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壳体由合成树酯构成,在该保护壳体成型时,使所述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嵌入所述保护壳体内一体成型。
所述的防盗用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分别由线圈和电容构成,这些电容使用薄片电容。
所述的防盗用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由合成树酯构成,所述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分别由在薄板材表面蒸镀或印刷金属而形成的线圈和电容构成,将上述薄板材贴装于保护壳体。
本发明的防盗用标签采用如下结构即防盗系统是使设置于收藏有CD等记录媒体的收藏盒内或覆盖该收藏盒的保护盖上的共振电路通过内藏发射天线的一扇门与内藏接收天线的另一扇门之间而检测有无电磁波吸收,所述防盗用标签具有可以检测出电磁波的检测电路,位于上述收藏盒的记录媒体厚度方向两侧面中至少一侧面的外周缘;以及所述共振电路,位于与上述收藏盒的一侧面相交的特定一侧面上,并且与上述检测电路位置接近,或与检测电路连接。
因此,通过在上述收藏盒的记录媒体厚度方向两侧面中至少一侧面的外周缘设置可以检测电磁波的检测电路,共振电路不仅可以直接吸收来自发射天线的电磁波,而且可以间接吸收由检测电路检测到的来自发射天线的电磁波,所以,可以扩大标签的指向性,并且检测电路是位于收藏盒的一侧面的外周缘,所以可以完全消除或几乎消除覆盖收藏盒的区域,不会受到来自记录媒体的影响。而且,若将用于配置检测电路的距离取得最大即在收藏盒的中心,则即使构成检测电路的线圈的圈数很少,也可以可靠地提高检测灵敏度。而且,由于共振电路位于与收藏盒一侧面相交的另一侧面的位置,所以,即使在收藏盒多个重叠的情况下,标签之间也很少产生干扰,可以可靠避免标签的共振频率明显改变而致使电磁波不被吸收的情况。
上述保护壳体由合成树酯构成,在制作该保护壳体时将上述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镶嵌到该保护壳体,则在该保护壳体成型时可以将线圈和电容埋入,所以,可以不必象现有的那样在商店将薄膜状标签贴装于保护壳体,特别可以减轻商店的作业负担。
上述电容使用薄片电容,这样不致增加收藏盒或保护壳体的厚度,可以很容易地埋入收藏盒内,同时,通过用片状电容可以减小覆盖记录媒体收藏盒的面积。
上述保护壳体由合成树酯构成,上述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分别由在薄板部件表面蒸镀或印刷金属而形成的线圈和电容构成,将上述薄板部件贴装于保护壳体。
即,只要将薄板部件贴装于保护壳体,就可以安设防盗用标签,但是,由于该防盗用标签是在薄板部件上蒸镀或印刷金属而成的线圈和电容,所以,保护壳体内部的收藏空间很小因防盗标签的存在而变小,不必变更保护壳体的尺寸就可以安装防盗用标签。
本发明的效果根据第一种防盗用标签,通过使检测电磁波的检测电路与共振电路分别设置,可以检测到迄今为止不能检测的角度,可以更加可靠地防盗。而且,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覆盖收藏盒的区域,且不会受到来自记录媒体的不良影响,可以可靠避免由此引起的对检测敏感度的影响。另外,因使检测电路位于收藏盒的外周边缘,所以,尽管构成检测电路的线圈的圈数较少,但却可以可靠提高检测灵敏度。又因共振电路设于与收藏盒的厚度方向相交的方向,所以,即使多张检签重叠,这些标签之间也不会产生干扰,可以可靠地检测到偷盗事件的发生。
根据第二种防盗用标签,因将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嵌入壳体并成型,所以,无须将现有的薄膜状标签贴装于保护壳体,也没有在营业时将大量的薄膜状标签贴装于保护壳体时所需的作业负担,对商家而言可能提供优越的防盗用标签。
根据第三种防盗用标签,因所用电容薄片电容,所以具有可以使覆盖收藏盒的面积更小,同时,保护壳体2的厚度也不必再加大等优点。
根据第四种防盗用标签,只要将薄板材贴装于保护壳体,就可以安装防盗用标签。而且,由于该防盗用标签是在薄板材上蒸镀或印刷而形成的线圈及电容,所以,很少使保护壳体的内部空间因防盗标签而不足,从而不必变更保护壳体的尺寸就能安装防盗用标签。而且,与象第二种标签那样,即嵌入成型相比,不但可以批量生产薄板部件,而且因制造时无需精确的精度,所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防盗标签的普及率。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保护壳体及CD盒的立体图;图2(a)为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处于连接状态的展开图,(b)为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处于接近状态的展开图;图3为显示标签另一形态的立体图;图4为显示标签又一形态的立体图。
图1表示了例如在出租音像店等展示的收藏有CD的透明的合成树酯制作的CD盒1,及用于覆盖该CD盒1的保护壳体2,通过将CD盒1放入该保护壳体2内而使CD盒1不易损伤,并且使设于保护壳体2的后述标签不被剥离。
上述保护壳体2由以下部分构成与CD盒1的背面1A接触并支承的矩形底板部2A;覆盖CD盒1的外周表面的4块长方形的侧板部2B、2C、2D、2E;与构成CD盒1的前面的开闭盖1B的一部分接触,并将上述平行的一对侧板部2B、2D的一端部之间连接的连接板部2F;及设于上述侧板部2B、2C之间及2C、2D之间的角部的角板部2G、2H。同时该保护壳体由透明的合成树酯一体成型。
另外,上述侧板部2C设有加锁装置3,通过将CD盒1插入保护壳体2内而使加锁装置3处于上锁状态,以阻止将CD盒1从保护壳体2中卸掉。并且以将该CD盒1固定于保护壳体2内的状态陈列于出租音像店的陈列架等,由收银员收款后,解除加锁装置3,交付CD盒1(商品)。上述保护壳体2可以由能够收藏CD盒1的本体及可以自如开闭覆盖该本体的开口部的盖体构成,该保护壳体2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通过设置加锁机构而使上述盖体不能打开,该加锁机构也与上述的一样,由收银员收款后,进行解锁操作而交付CD盒1(商品)。
在上述保护壳体2的底板部2A的外周部安装可以检测电磁波的检测电路4,在与安装了加锁装置3的侧板部2C平行的侧板部2E,设置可以吸收电磁波的共振电路5,从而构成防盗用标签。例如,若有人想将装有CD盒1的保护壳体2带出到店外,则必将通过设于店出入口附近的一对门之间。上述一对门图中未示出,由内藏发射天线的门和内藏接收天线的门构成,因此,一旦有装有CD盒1的保护壳体2从一对门之间通过,则来自发射天线的电磁波被共振电路5吸收,因由接收天线接收的共振频率与设定的频率一致,所以店员等将获知装有CD盒1的保护壳体2被带出,这样就可以防盗。此时,因通过两门间的保护壳体2的角度原因而使通过的保护壳体2未被检测出的,则由上述检测电路4检测,该检测到的电磁波可以由共振电路5吸收,从而扩大了方向性,起到了扩大检测范围的目的。因将上述共振电路5设置于特定的侧板部2E,所以,即使多个保护壳体2在厚度方向重叠,共振电路5之间也很少发生干扰,可以抑制共振频率的明显变动。
在图1中,显示了上述保护壳体2成型时将检测电路4及共振电路5镶嵌于保护壳体2的情况,此种情况具有不需在保护壳体2进行安装电路等作业的优点。如图3所示,在透明的合成树酯制薄膜7用粘接剂等将检测电路4及共振电路5固定,将固定有这些检测电路4及共振电路5的薄膜贴装于上述保护壳体2内就可以了,而且也可以贴装于CD盒1内,或者在CD盒1成型时,将检测电路4及共振电路5镶嵌于CD盒1。这种情况下,CD盒1的开闭盖1B设置用于阻止其开闭的加锁机构。上述薄膜7如图3所示,除了具有固定形状以外,也可以不具有固定形状。
下面详述上述检测电路4及共振电路5,如图2(a)所示,由形成位于CD6外侧回路的线圈4A、及与该线圈4A连接的电容4B构成检测电路4,为清楚起见,图中与上述检测电路4画于同一平面的共振电路5由绕了多圈的线圈5A(图中为便于理解只画一圈)及与该线圈5A连接的电容5B构成,检测电路4与共振电路5相连接。上述电容4B、5B用薄片电容实现,可以进一步减少覆盖收藏盒的面积,同时具有无需再扩大保护壳体2的厚度的优点。如图2(b)所示,上述检测电路4及共振电路5可以配置成不连接而是接近的状态。而且上述线圈4A的圈数除了一圈外,作成两圈以上也可以。
如图4所示,上述检测电路4及共振电路5分别由作为薄片材的上述薄膜7的表面蒸镀或印刷金属而形成的线圈4A或5A(图中为便于理解只画一圈)、及电容4B或5B构成,也可以将薄膜7贴装于保护壳体2的内表面。除了在上述薄膜7的表面直接蒸镀或印刷线圈4A或5A、及电容4B或5B而进行设置外,将在其表面设置线圈4A或5A、及电容4B或5B后的薄片材贴装于薄膜7的表面也可以。上述薄膜7由面积最大的矩形平板部7A、分别从该平板部7A的外周四边中相对的两边延伸到90°的不同方向并且大小不同的辅助平板部7B、7C构成,在平板部7A的外周附近设置上述线圈4A、在大的辅助平板部7B设置上述线圈5A及电容5B,在小的辅助平板部7C配置电容5B。在图中,检测电路4的电容4B和共振电路5的电容5B呈平行配置状态,由于吸收电磁波的部分为线圈4A或5A,所以,即使这样配置对电磁波的检测也不会有任何影响。上述线圈4A或5A的卷数除了一圈外,二圈以上也可以。上述薄膜7除了塑料外,以纸、玻璃等材料构成也可以。
本发明可以适应于CD以外的录像带、MD、DVD等各种记录媒体。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盗用标签,用于如下防盗系统,即在收藏有CD等记录媒体的收藏盒、或于覆盖该收藏盒的保护壳体中设有的共振电路从内藏发射天线的一方的门和内藏接收天线的另一方的门之间通过而能检测出电磁波有无吸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部分构成可以检测出电磁波的检测电路,其位于所述收藏盒的记录媒体厚度方向两侧面中至少一侧面的外周边;共振电路,其位于与所述收藏盒的一侧面相交的一特定侧面,并且与所述检测电路位置接近或与所述检测电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用标签,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壳体由合成树酯构成,在该保护壳体成型时,使所述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嵌入所述保护壳体内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盗用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分别由线圈和电容构成,这些电容使用薄片电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用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由合成树酯构成,所述检测电路及共振电路分别由在薄板材表面蒸镀或印刷金属而形成的线圈和电容构成,将上述薄板材贴装于保护壳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盗用标签,检测时不受记录媒体的不良影响,并可尽量减小覆盖收藏盒区域,其在使收藏有CD等记录媒体的收藏盒、或设于覆盖该收藏盒的保护壳体的共振电路从内藏发射天线的门与内藏接收天线的门间通过而检测电磁波有无吸收,其由位于上述收藏盒的记录媒体厚度方向两侧面中至少一侧面的外边缘的可检测电磁波的检测电路,位于与上述收藏盒的一侧面相交的一特定测面,且与上述检测电路接近或与检测电路相连接的共振电路。
文档编号G06F21/06GK1209617SQ9810106
公开日1999年3月3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1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2日
发明者小原二郎 申请人:优旎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小原史郎, 小原康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