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892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摸面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在电子笔记本或个人计算机等液晶显示装置(LCD)或CRT等显示装置正面、可利用手指或笔输入信息的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特别是涉及进行了防止封入触摸面板内的绝缘性透明液体的漏泄的处置的、实用性高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从触摸面板观察者一侧入射的光的反射并使液晶画面的分辨性提高,作为现有的触摸面板,如图23中所示,在由粘结剂或双面粘胶带103等把上侧电极膜91与下侧电极体92的缘部粘结起来的空间部内封入了绝缘性透明液体95的触摸面板是已知的(参照实开昭59-98528号公报、特开昭63-281190号公报)。再者,93是上侧透明电极,94是下侧透明电极,95是绝缘性透明液体,100是衬垫,103是双面粘胶带。
但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使用了等情况下,封入触摸面板内的绝缘性透明液体95在触摸面板的上侧电极膜91与下侧电极体92的粘结部分中有时向外部渗,发生漏泄。此外,在输入时用笔按压过强、或者把触摸面板跌落、或者对触摸面板施加外部压力后触摸面板破损了的情况下,有时发生绝缘性透明液体95从裂缝等的破损部分漏泄。
在发生了这些漏泄的情况下,抑制从触摸面板观察者一侧入射的光的反射并使液晶画面的辩认性提高变得困难。此外,发生了漏泄的触摸面板的上侧电极膜挠曲,容易引起绝缘不良。
此外,已漏泄的绝缘性透明液体95通过与触摸面板以外的结构部件例如电路基板等进行接触,成为这些结构部件的故障原因,或者使更换已破损的触摸面板时的后处理例如擦去绝缘性透明液体95等得困难。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不出现下述情况的触摸面板装置,因漏泄损坏了抑制绝缘性透明液体的反射及提高辩认性的效果、或者引起绝缘不良及电路基板等故障、或者使更换已破损的触摸面板时的后处理变得困难。
发明的公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下述方式来构成。
按照本发明的第1形态,提供一种触摸面板装置,其中,在把上侧电极膜与下侧电极体在缘部粘结起来而形成的空间部内封入了绝缘性透明液体的触摸面板的侧部,整个被上述触摸面板的至少工作区是透明的或使之露出的外部封装覆盖并密封。
按照本发明的第2形态,提供第1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上述外部封装的上述触摸面板的至少工作区是透明的袋,把该袋的口闭合,把该装置密封在上述袋内。
按照本发明的第3形态,提供第1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上述外部封装由下述部件构成上侧膜,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至少工作区是透明的,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其面积比该上表面大;下侧支持体,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是透明的,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其面积比该下表面大;以及密封材料,密封由上述上侧膜及上述下侧支持体的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的端面形成的槽形部。
按照本发明的第4形态,提供第1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上述外部封装具备对收容上述触摸面板、并且使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至少工作区露出、同时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工作区是透明的长方体箱形的外部封装主体,与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至少工作区外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对收容了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外部封装主体内部进行了密封。
按照本发明的第5形态,提供第1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上述外部封装具备对收容上述触摸面板、并且使上述触摸面板年表面及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分别露出的长方体箱形的外部封装主体,与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工作区外的每一个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对收容了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外部封装主体的内部进行了密封。
按照本发明的第6形态,提供第1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将共构成为上述外部封装具备下述部件上侧膜,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至少工作区露出,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18上表面,其面积比该上表面大;下侧支持体,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露出,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其面积比该下表面大;以及密封材料,密封由上述上侧膜及上述下侧支持体的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的端面形成的槽形部。
按照本发明的第7形态,提供第1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上述外部封装由下述部件构成下侧支持体,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是透明的,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其面积比该下表面大;以及密封材料,密封由下述下侧支持体的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的端面形成的凹部。
按照本发明的第8形态,提供第1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上述外部封装由下述部件构成下侧支持体,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露出,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其面积比该下表面大;以及密封材料,密封由上述下侧支持体的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的端面形成的凹部。
按照本发明的第9形态,提供第1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的装置,其中,上述外部封装由密封在缘部把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上侧电极膜、与上述下侧电极体粘结起来的部分的侧部的密封材料构成。
按照本发明的第10形态,提供第1~9的任一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对上述密封材料进行了脱泡处理。
按照本发明的第11形态,提供第3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上述下侧支持体的厚度为0.025mm以上。
按照本发明的第12形态,提供第1~11的任一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对上述上侧膜及下侧支持体的至少一方进行了低反射处理。
按照本发明的第13形态,提供第1~12的任一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上侧电极膜或上述下侧电极体的透明电极面设置面积占有率为0.01%~5%、高度为15μm以下的衬垫,上述绝缘性透明液体的粘度为30cps以下。
按照本发明的第14形态,提供第1~13的任一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对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绝缘性透明液体进行了脱泡处理。
按照本发明的第15形态,提供第1~14的任一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上侧电极膜或上述下侧电极体的透明电极而设置面积占有率为0.01%~5%、高度为15μm以下的衬垫,上述绝缘性透明液体的粘度为30 cps以下,进行了脱泡处理,在假定透明电极的折射率为nA、绝缘性透明液体的折射率为nB、空气的折射率为1的情况下具有满足下列关系式的折射率(nA-nBnA+nB)2<(nA-1nA+1)2]]>,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一个面及覆盖该面的部件的工作区外设置液体注入孔,对上述液体注入孔进行了密封。
按照本发明的第16形态,提供第1~15的任一形态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中,对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上侧电极膜及上述下侧电极体的至少一方的透明电极面进行了毛面处理。
附图的简单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及特征,从下面对附图的、与优选实施形态相关联的描述就会清楚。附图中,

图1为示出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有关的、触膜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2为示出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变形例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3为示出与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4为示出与上述第2实施形态的变形例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5为与图2的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上述变形例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部分扩大平面图;图6为图5触摸面板装置的从液体注入侧看的平面图;图7为示出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另一个变形例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8为示出与上述第2实施形态的另一个变形例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9为示出与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10为示出与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11为示出与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12为示出与图11的上述第5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平面图;图13为示出与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14为示出与图13的上述第6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平面图;图15为示出与本发明第7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16为示出与图15的上述第7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平面图;图17为示出与本发明第8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18为示出与图17的上述第8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平面图;图19为示出与本发明第9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20为示出与图19的上述第9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平面图;图21为示出与本发明第10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图22为示出与图21的上述第10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平面图;以及图23为示出现有的填充了液体的触摸面板的剖面图。
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在继续本发明的描述之前,在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件附以相同的参照符号。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中第1实施形态。
图1为示出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40的特征在于,把大致长方体形的触摸面板42密闭在上述触摸面板42ω至少工作区9为透明的大致长方体箱形的外部封装83内。作为把触模面板42密封到外部封装83内的装置其构成为,使用其面积分别比触摸面板42广阔的矩形的上侧膜6及矩形的下侧支撑体7,将其粘着剂触摸面板42的上、下表面,用密封材料8密封由上侧膜6及下侧支持体7各自四边的周围缘部、与触摸面板42的周围端面形成的矩形框形的槽形部84。
收容在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40的上述外部封装83内的上述触摸面板42的结构是,在利用双面粘胶带13在周围缘部把矩形的上侧电极膜1、与玻璃制的矩形的下侧电极体2粘结起来而形成的空间部内封入了绝缘性透明液体5,一般可使用已知的材料。再有,当然可以一边在上述上侧电极膜1的下表面形成上侧透明电极3,一边在上述下侧电极体2的上表面形成下侧透明电极4。此外,为了实现上侧电极膜1与下侧电极体2的周围缘部的粘结,可有选择地使用粘结剂来代替双面粘胶带13。再有,在图1的触摸面板42中可成为,由膜构成上述上侧电极膜1,同时由玻璃构成下侧电极体2的所谓膜和玻璃类型的触摸面板。
此外,在该触摸面板42中,通常在把上侧电极膜1与下侧电极体2在周围缘部粘结起来而形成的空间部内,存在多个衬垫10。具体地说,在触摸面板42的上侧电极膜1或下侧电极体2的透明电极面上,设置了多个透明的衬垫10。该衬垫10的对上述透明电极面的面积占有率最好为0.01%~5%。在衬垫10完全不存在或不到0.01%的情况下,开关响应性差。即,在用手指或笔等按压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时,由于透明电极互相间的接触面积容易变大,故上侧电极膜1与电极的距离变差,响应速度变慢。此外,即使衬垫10存在,在其面积占有率过大、超过5%的程度时,输入负载变重,即在用手指或笔等按压板42的上表面时为了使透明电极互相间接触起来需要大的负载,输入变得困难。此外,关于衬垫10的高度,最好为15μm以下。只要衬垫10的面积占有率及高度都在上述优选范围内,则在开关响应性及输入负载方面就能充分满足通常触摸面板42的性能。
为了抑制从触摸面板观察者一侧入射的光的反射并使液晶画面的辩认性提高,在用外部封装83包上触摸面板42之后,把绝缘性透明液体5封入把上侧电极膜1与下侧电极体2在周围缘部粘结起来形成的上述空间部内。作为绝缘性透明液体5的种类,必须是在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中不侵犯触摸面板42的其它结构材料的液体,例如,可以使用硅油、氟系列非活性液体、或碘化甲叉等。再有,例如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上侧电极膜1或上述下侧电极体2的透明电极面设置面积占有率为0.01%~5%、高度为15μm以下的衬垫10的情况下,通过把绝缘性透明液体5的粘度抑制到30cps以下,可使与未注入绝缘性透明液体5的触摸面板同等的开关响应性发挥出来。
此外,绝缘性透明液体5最好使用脱泡处理了的绝缘性透明液体。未脱泡处理的绝缘性透明液体5伴随着输入动作的重复及环境变化,溶解在绝缘性透明液体5中的气体有时气泡化,此时,辩认性及开关响应性下降。如果预先对绝缘性透明液体5施行了脱泡处理,则即使由于输入动作的重复等也不发生气泡。作为脱泡处理,例如有在处于减压气氛下分离去除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的方法及称为环流方式的方法等。
此外,作为把绝缘性透明液体5封入触摸面板42空间部内的目的之一,举出了迄今抑制光的反射的情况,但是,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只要是绝缘性的透明的液体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达到目的。如果与空气与透明电极的析射率之差相比较、绝缘性透明液体5与透明电极的折射率之差小,则在绝缘性透明液体5与透明电极的界面上的反射率比在空气与透明电极的界面上的反射率小,透射率得到提高。因而,在假定透明电极的折射率为An、绝缘性透明液体的折射率为Bn、空气的折射率为1的情况下,绝缘性透明电极5具有满足下列关系式的折射率(nA-nBnA+nB)2<(nA-1nA+1)2]]>,这在获得抑制光的反射的效果方便是较为理想的。上述关系式的左、右项分别表示在绝缘性透明液体5与透明电极的界面上的反射率、以及在空气与透明电极的界面上的反射率。
此外,作为绝缘性透明液体5起到滑润剂的作用,具有使透明导电膜、即上侧透明电极3及下侧透明电极4的耐久性提高的效果。进而,由于利用绝缘性透明液体5可以确保上、下电极间、即上侧透明电极3与下侧透明电极4之间的间隙,故在把触摸面板42水平放置的情况下,绝缘性透明液体5流动上述电极间的间隙发生离散性,由于在间隙小的部件容易发生牛顿环,故最好对上侧透明电极3及下侧透明电极4的至少一方的面进行毛面处理。通过进行毛面处理,使光散射,可抑制透明电极间的光干涉。作为毛面处理方法有喷砂加工、压花加工、表面磨砂加工、或蚀刻加工等。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上述外部封装由下述部件构成上侧膜6,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的、其面积比该上表面大;下侧支持体7,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的、其面积比该下表面大;以及密封材料8,密封由上述上侧膜6及上述下侧支持体7的周围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42的端面形成的槽形部84。有关该结构,将进一步详述。
作为上侧膜6的材料,只要是具备挠性和至少是工作区的光透射性的材料就不作特别限定。把上侧膜6贴着在上侧电极膜1的上表面。作为上侧膜6的具体材料之例是,聚碳酸酯系列、聚酰胺系列、聚醚系列等工程塑料,丙烯酸系列、聚乙烯对苯二甲酸盐系列、聚丁烯对苯二甲酸盐系列、聚苯乙烯系列、纤维素系列等,最好使用至少工作区透明性良好的树脂。
作为下侧支持体7的材料是,聚碳酸酯系列、聚酰胺系列、聚醚系列等工程塑料,丙烯酸系列、聚乙烯对苯二甲酸盐系列、聚丁烯对苯二甲酸盐系列、聚苯乙烯系列、纤维素系列等树脂,最好使用至少工作区透明性良好的树脂。由于在下侧支持体7的厚度不到0.025mm时存在着在耐久性方面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故最好使用厚度为0.025mm以上的下侧支持体7。再有,在使用所谓膜和膜类型的触摸面板的情况下,最好加厚下侧支持体7。这是为了防止因输入时的负载使触摸面板弯曲。
此外,上侧膜6具有比触模面板42的上表面广阔的面积,同时下侧支持体7具有比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广阔的面积,由此,在上述上侧膜6及上述下侧支持体7的周围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的端面可靠地形成槽形部84,必须作到密封槽形部84的密封材料8能够可靠地配置到该槽形部84内而且不从该配置部位剥离下来,能够发挥密封功能。作为具有的一例,作到上侧膜6及下侧支持体7分别具有比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广阔约0.5μm的面积。作为密封材料8除了一般粘结剂或双面粘胶带之外,是在密封性方面比触摸面板42的缘部粘结中使用了的粘结材料或双面粘胶带13良好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列、环氧系列、尿烷系列、硅系列等热硬化树脂,UV硬化树脂或热和UV并用硬化树脂等。其中,各种硬化树脂在密封性方面都良好,是特别理想的。
此外,作为密封材料8的材料,虽然可以利用在与触摸面板42的上侧电极膜1、与下侧电极体2的周围缘部的粘结中使用了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但是,从使密封性进一步提高的观点来看,最好利用上述限定的材料。此外,通过对密封材料8进行脱泡处理密封性并不降低,这是特别理想的。
此外,最好对上述上侧膜6或下侧支持体7的至少一方进行了低反射处理。一般,在触摸输入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全反射中,约4%为触摸面板表面的反射,把该反射抑制到不到1%的处理称为上述低射处理。作为该低反射处理的方法可以举出,涂布使用了氟系列树脂或硅系列树脂等低折射率树脂的低反射材料、或者利用蒸镀等形成多层金属的膜、或者粘附低反射膜、或者利用喷砂加工或压花加工、表面磨砂加工、蚀刻加工等,把表面处理成毛面状等。
再有,在用外部封装密闭整个触摸面板的情况下,触摸面板装置的表面(外部封装表面)成为低反射处理的表面,如后所述,在不用外部封装密封整个触摸面板的情况下,露出的触摸面板(主体)的表面成为低反射处理的表面。
此外,在本发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上述触摸面板装置中,为了在用外部封装83包上触摸面板42之后、把绝缘性透明液体5从外部封装83这外封入把上侧电极膜1与下侧电极体2在缘部粘结起来而形成的空间部内,在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一个面及覆盖该面的部件的工作区9外设置了液体注入孔。即,如图1中所示,在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下侧电极体2及覆盖该下侧电极体2的下侧支持体7的触摸面板工作区9外(参照图5、6)分别设置了液体注入孔11、12。成为液体注入孔12通过液体注入孔11与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上述空间部连结,能够从外部封装83之外把绝缘性透明液体5、从液体注入孔12通过液体注入孔11注入到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上述空间部内。在注入绝缘性透明液体5之后,为了作到在液体注入孔12、11中没有漏泄,用密封材料18密封液体注入孔11、12。该密封材料18与上述密封材料8相同。
再有,最好把设置在下侧支持体7上的液体注入孔12形成得比设置在下侧电极体2上的液体注入孔11大。为什么呢?因为把触摸面板42密封在外部封装83内故不对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的液体注入孔11的周围进行低反射处理等,在该部分上能够获得与密封材料18的密接,可以提高密封效果。
再有,图6中,30为触摸面板42的连接器。
此外,如第1实施形态那样,在下侧电极体2是由玻璃构成的所谓膜和玻璃类型的触摸面板42的情况下,如图2中作为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变形例示出的那样在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侧形成液体注入孔11、12,比在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侧形成较为理想。为什么呢?因为不在下侧电极体2、即玻璃上开孔就可以解决,故不使玻璃强度降低。再有,如果把液体注入孔作为间隙设置在触摸面板42的侧面上,则由于存在着电路断路的可能性,故是不理想的。
此外,作为上述触摸面板可以是上侧膜6及下侧电极体2分别由膜构成的所谓膜和膜类型的触摸面板。作为这样的例子,图3中示出与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在图3中,把上述液体注入孔11、12设置在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侧。由于在该第2实施形态中除了下侧电极体2由膜构成之外,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此外,作为该第2实施形态的实施例,图4示出把上述液体注入孔11、12设置在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侧之例。
再有,在下侧电极体2是由膜构成的所谓膜和膜类型的触摸面板42的情况下,如图3那样,最好在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侧形成液体注入孔11、12。为什么呢?因为与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侧不同,在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侧不承受输入时的压力,故液体注入孔11、12内的密封材料18不能跟随下侧电极体2、即膜的变形,而不剥离,即不损害漏泄防止的可靠性。
作为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另一个变形例,如图7中所示,可在用上述外部封装83把触摸面板42面板42包上之前预先把绝缘性透明液体5注入到该空间部内。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在触摸面板42及上述外部封装83上放置液体注入孔11、12。
此外,同样,作为上述第2实施形态的另一个变形例,如图8中所示,可在用上述外部封装83把触摸面板42包上之前预先把绝缘性透明液体5注入到该空间部内。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在触摸面板42及上述外部封装83上放置液体注入孔11、12。
再有,如果从形成外部封装83之前起把绝缘性透明液体5注入到触摸面板42的空间部内,则因胶合上侧膜等时等的外压力绝缘性透明液体有从触摸面板的空间部漏出的可能性。此外,在胶合上侧膜等时由于绝缘性透明液体流动,帮触摸面板42与外部封装83的胶合面不保持为光滑面而成为不稳定的面,使作业变得困难。再有,在把触摸面板42收容到外部封装83内之后注入绝缘性透明液体5的情况下,如果预先抽出触摸面板42空间部内的空气再进行作业,则不引起该问题。即,在触摸面板42的空间部内具有空气层的情况下,有对触摸面板42的空间部进行了减压之后、注入绝缘性透明液体5的方法。此外,一般作为其它方法进行的,有除了注入绝缘性透明液体5的液体注入孔之外还设置空气的排出孔,通过从液体注入孔注入绝缘性透明液体5把空气从空气排出孔挤出等方法。
作为上述外部封装的其它例子,还有用袋把上述触摸面板包上、把袋的开口部焊着或用密封材料密封的方法。以下,作为第3实施形态及第4实施形态,对此加以说明。
图9为示出与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在上述第3实施形态的触摸面板装置中,用袋43包在上利用双面粘胶带13等在周围缘部把上侧电极膜1、与下侧电极体2粘结起来而形成的空间部内封入了绝缘性透明液体5的触摸面板42。利用由与第1实施形态等的密封材料8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44密封了该袋43的开口部。
此外,图10为示出与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在上述第4实施形态的触摸面板装置中,与第3实施形态同样也用袋43包在上利用双面粘胶带13等在周围缘部把上侧电极膜1、与下侧电极体2粘结起来而形成的空间部内封入了绝缘性透明液体5的触摸面板42。与第3实施形态不同,在该第4实施形态中把袋43的开口部45融在一起,进行了密封。
作为上述第3实施形态及第4实施形态的上述袋43的材料,可以举出具备挠性和至少是工作区的光透射性的材料,例如丙烯酸系列、聚碳酸酯系列、聚乙烯对苯二甲酸盐系列、聚丁烯对苯二甲酸盐系列、聚苯乙烯系列、或纤维素系列等树脂。这样,作为上述袋43的材料,只是要具备挠性和至少是工作区的光透射性的材料就不作特别限定。
此外,如果袋43的厚度不到0.025mm则袋43的耐久性降低,由于重复进行笔写等袋43破裂,或者由于输入以外还有极大的压力、摩擦,袋43有破裂的可能性,不能可靠地防止漏地。相反地,如果袋的厚度超过0.15mm,则向触摸面板42的输入变得困难。因此,作为袋43的厚度最好是0.025mm~0.15mm。再有,在用袋43包上触摸面板42的情况下,如果在上侧电极膜1及下侧电极体2与袋43之间存在着空气层,则由于空气层的折射率与触摸面板42的折射率之差大,故最好通过透明的粘着剂或粘结剂把上侧电极膜1及下侧电极体2与袋43粘着为一体,以使空气层不存在。作为这样把上侧电极膜1及下侧电极体2与袋43一体化的具体方法之例,把能摸面板42装入袋43内、在对袋43抽真空的状态下闭合袋43的口。
如上所述,在利用上述袋43进行漏泄防止的情况下,密封材料44的使用部位或融在一起的部位是袋43的口的部分。因而,可把密封或融在一起的部件定为1个边或1个点,易于进行密封或融在一起的作业。此外,在密封触摸面板42的整个周围的情况下,由于密封部分的面积大故有其中某一部分因某种原因变坏而剥离的可能性,譬如,如果即使是一部分不能密封了,也就不能防止漏泄了。与此不同,在上述袋43的情况下,由于可减小密封部分的面积,故与密封触摸面板42的整个周围的情况相比可降低引起变坏的概率。
再有,即使上述袋43不是整个透明的,可以是触摸面板42的上、下表面的至少与其工作区9对应的部分是透明的、其它部分是不透明的。
按照上述第1~4实施形态,由于通过把触摸面板42密封在至少其工作区9为透明的外部封装83内能够双重封入绝缘性透明液体5,故即使绝缘性透明液体5几乎从把触摸面板42的上侧电极膜1与下侧电极体2在缘部粘结起来的部分或触摸面板42的已破损的部分向外部漏泄,也被上述外部封装83拦住,可防止漏泄。
因而,不出现下述情况,漏泄损坏了抑制绝缘性透明液体5的反射及提高辩认性的效果、引起绝缘不良及电路基板等故障、或者使更换已破损的触摸面板42时的后处理变得困难。
再有,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能够以其它各种形态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及第2实施形态中,用外部封装83密封触摸面板42的整个周围,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通过用外部封装来覆盖不是触摸面板42的整个周围而是其一部分,特别是至少包含在触摸面板42中容易发生漏泄的侧部的一部分,可以使触摸面板42的上述粘结部的密封性提高。
例如,图11、12为示出与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及平面图。在该第5实施形态中,可以通过利用与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对应的部分的一部分如图11中用参照符号49所示已形成了缺口的外部封装46包上触摸面板42,使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露出。在该第5实施形态中,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已露出的部分至少包含触摸面板工作区9(参照图5、6)。上述外部封装43通过下述来构成,使例如合成树脂制的膜、橡胶或金属变形成为长方体箱形而构成外部封装主体46a,同时,使外部封装主体46a与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密接以便用密封材料47以框形包围外部封装主体46a及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已露出部分的周围、并进行密封,密封收容了触摸面板42的外部封装主体46a的内部。可以在触摸面板42的侧面也设置上述密封材料47,但是,如果至少在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的工作区9外以框形来设置就能完成密封功能。之所以防止漏泄,是由于配置了密封材料47的部分即使膜等的外部封装主体460与触摸面板42不密接,也没有问题。此外,外部封装46中,与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的工作区对应的部分至少必须也是透明的,即使其它部分不透明也没有问题。
此外,图13、14为示出与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及平面图。在该第6实施形态中,可以通过利用与第5实施形态中的外部封装主体46a的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对应的部分的一部分如图13中用参照符号58所示已形成了缺口的外部封装56包上触摸面板42,使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及下表面的一部分露出。在该第6实施形态中,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已露出的部分至少包含触摸面板工作区9(参照图5、6)。上述外部封装56通过下述来构成,使例如合成树脂制的膜、橡胶或金属变形成为箱体形面构成外部封装主体56a,同时,使外部封装主体56a与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密接以使用密封材料57以框形包围至少外部封装主体56a及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已露出部分的周围,密封收容了触摸面板42的外部封装主体56a的内部。可以在触摸面板42的侧面也设置上述密封材料57,但是,如果在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工作区9外分别以框形来设置就能完成密封功能。之所以防止漏泄,是由于配置了密封材料57的部分即使膜等的外部封装主体56a与触摸面板42不密接,也没有问题。此外,即使外部封装56不透明也没有问题。
图15、16为示出与本发明第7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及平面图。在该第7实施形态中,不像第6实施形态那样用一个材料构成外部封装主体,而是在材料方面利用与上侧膜1、密封材料8及下侧支持体7分别对应那样的矩形框形的上侧膜61、矩形矩形的密封材料68及矩形框形的下侧支持体67来构成外部封装60。可以说,在第1实施形态或第2实施形态中,将其构成为在上侧膜1及下侧支持体7的各触摸面板工作区9上形成了开口。如果对此详细地加以说明,则是把矩形框形的上侧膜16及矩形框形的下侧支持体67以从触摸面板42分别向外侧伸出的方式粘着到触摸面板42的上、下表面,用密封材料68密封由上侧膜61及下侧支持体67各自四边的周围缘部、与触摸面板42的侧部的周围端面形成的矩形框形的槽形部,并对触摸面板42的特别容易发生漏泄的部分进行密封。其结果是,由矩形框形的上侧膜61覆盖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的工作区9的外侧部分、使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的至少工作区9露出,同时,由矩形框形的下侧支持体67覆盖触摸面42的下表面的工作区9的外侧部分、使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9露出。再有,在该实施形态中,由于上侧膜61及下侧支持体67只覆盖触摸面板工作区外,故即使上侧膜61及下侧支持体67不是透明的而是不透明的也没有问题。
图17、18为示出与本发明第8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及平面图。在该第8实施形态中,外部封装76由下述部件构成一片膜状的下侧支持体70,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9是透明的,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的、其面积比该下表面大;以及密封材料69,密封由上述下侧支持体70的侧部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的侧部端面形成的凹部。可以把密封材料69一直设置到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侧的工作区外,但是,也可以下述方式来涂布密封材料69,使其覆盖至少是触摸面板的是容易发生漏泄的部分、即不仅是触摸面板42的侧面,而且是由于触摸面板42的破损有液体渗出可能性的部分、即触摸面板42与下侧支持体70的支界。下侧支持体70的材料可使用与上述下侧支持体7同样的材料,同时,密封材料69的材料可使用与上述密封材料8同样的材料。
图19、20为示出与本发明第9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及平面图。在该第9实施形态中,使上述第8实施形态中的下侧支持体70作到可露出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9。即,上述外部封装77由下述部件构成一片膜状的下侧支持体71,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9是透明的,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下表面的、其面积比该下表面大;以及密封材料69,密封由上述下侧支持体71的侧部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的侧部端面形成的凹部。可以把密封材料69一直设置到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侧的工作区外,但是,也可以下述方式来涂布密封材料69,使其覆盖至少是触摸面板的是容易发生漏泄的部分、即不仅是触摸面板42的侧面,而且是由于触摸面板42的破损有液体渗出可能性的部分、即触摸面板42与下侧支持体71的支界。下侧支持体71的材料可使用与上述下侧支持体7同样的材料,同时,密封材料69的材料可使用与上述密封材料8同样的材料。即使整个下侧支持体71是不透明的,也没有问题。
图21、22为示出与本发明第10实施形态有关的、触摸面板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及平面图。在该第10实施形态中,外部封装75由外侧进一步密封在侧部缘部把上述触摸面板42的上述上侧电极膜1、与上述下侧电极体2粘结起来的部分的密封材料75构成。可以把密封材料75一直设置到触摸面板42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的各工作上,但是,也可以下述方式来涂布密封材料75,使其覆盖至少是触摸面板42的容易发生漏泄的部分、即触摸面板42的侧面。密封材料75的材料可使用与上述密封材料8同样的材料。
〈实施例〉准备了用双面粘胶带,以互相相对的方式,在其周围,通过由透明树脂构成的衬垫(面积占有率为0.1%,高度为3μm),把在下侧形成了由氧化铟、氧化锡构成的上述透明电极的、厚度为150μm的上侧电极膜、与在上侧形成了由氧化铟、氧化锡构成的下侧透明电极的、由厚度为0.7mm的玻璃板构成的下侧电极体胶合起来的触摸面板。
把具有每边比该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边长3mm的边,且利用表面磨砂进行了低反射处理的聚醚膜、与触摸面板的上表面胶合,把具有每边比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边长3mm的边,且厚度为0.3mm的聚碳酸酯膜、与触摸面板的上表面胶合,把具有每边比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边长3mm的边,且厚度为0.3mm的聚碳酸酯膜、与触摸面板的下表面胶合。然后,在由己与触摸面板的上、下表面胶合的聚醚膜及聚碳酸酯膜的缘部即从触摸面板起的突出部、与触摸面板的端面形成的槽形部中,充填由尿烷UV硬化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利用聚醚膜、聚碳酸酯膜及尿烷UV粘结剂形成了外部封装。在所折射率为1.4、粘度为20CPS的硅油作为绝缘性透明液体从预先设置在下侧电极体的工作区外的下侧及聚碳酸酯膜上的液体注入孔注入到上侧电极膜与下侧透明电极之间的空间部内2.5克之后,用由尿烷UV硬化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获得了触摸面板装置。
作为比较例使用未由透明的外部封装密封的触摸面板,把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触摸面板都在60℃、湿度为90%的环境下放置240小时,比较有无泄漏、透射率。其结果,实施例的触摸面板不漏泄、在试验前后重量不变化,与此不同,在比较例的触摸面板中从粘结部分漏泄、重量减少了0.3克。此外,由此,实施例的透射率为91.0%,与此不同,在比较例中由于漏泄透射率降低,只有90.5%了。
此外,作为比较例仍然使用未由透明的外部封装密闭的触摸面板,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触摸面板施加静压力50公斤的负载,把各自的下侧电极体玻璃割破,在放置30分钟之后比较了漏泄的有无。其结果是,实施例的触摸面板不漏泄、在试验前后重量不变化,与此不同,在比较例的触摸面板中从破损部分漏泄,重量减少了1.5克。
因为本发明触摸面板装置由上述那样的结构及作用,故可起到下述述效果。
即,由于把本发明构成为由触摸面板的至少工作区为透明的或可露出的外部封装来密封触摸面板的侧部、双重封入了绝缘性透明液体,故即使绝缘性透明液体几乎从把触摸面板61上侧电极膜与下侧电极体在缘部粘结起来的部分向外部漏泄,也被外部封装拦住,可防止漏泄。
进而,在本发明中,如果构成利用上述外部封装包上整个触摸面板或其大部分,则即使绝缘性透明液体几乎从把触摸面板61上侧电极膜与下侧电极体在缘部粘结起来的部分或触摸面板的已破损的部分向外漏泄,也被上述外部封装拦住,可防止漏泄。
因而,不出现下述情况,漏泄损坏了抑制绝缘性透明液体的反射及提高辩认性的效果、或者引起绝缘不良及电路基板等故障、或者使破损的触摸面板交换时的后处理变得困难。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与优选实施例形态相关联充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那些熟悉该技术的人来说,各种变型及修改是明显的。只要这样的变型及修改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范围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该将其理解为包含在该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把上侧电极膜(1)与下侧电极体(2)在缘部粘结起来而形成的空间部内封入了绝缘性透明液体(5)的触摸面板(42)的侧部,整个被上述触摸面板的至少工作区是透明的或使其露出的外部封装(83,43,46,56,60,76,77,75)覆盖并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封装的上述触摸面板的至少工作区是透明的袋(43),把该袋的口闭合,把该装置密封在上述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封装(83)由下述部件构成上侧膜(16),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至少工作区是透明的,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其面积比该上表面大;下侧支体持(7),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是透明的,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其面积比该下表面大;以及密封材料(8),密封由上述上侧膜及上述下侧支持体的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的端面形成的槽形部(84)。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封装(46)具备对收容上述触摸面板、并且使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至少工作区露出、同时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工作区是透明的长方体箱形的外部封装主体(46a),与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至少工作区外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47),对收容了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外部封装主体内部进行了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封装(56)具备对收容上述触摸面板、并且使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分别露出的长方体箱形的外部封装主体(56a),与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工作区外的每一个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57),对收容了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外部封装主体内部进行了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封装(60)具备下述部件上侧膜(60),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至少工作区露出,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16上表面、其面积比该上表面大;下侧支持体(67),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露出,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其面积比该下表面大;以及密封材料(68),密封由上述上侧膜及上述下侧支持体的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的端面形成的槽形部。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封装(76)由下述部件构成下侧支持体(70),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是透明的,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其面积比该下表面大;以及密封材料(69),密封由上述下侧支持体的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的端面形成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封装(77)由下述部件构成下侧支持体(71),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的至少工作区露出,粘着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下表面、其面积比该下表面大;以及密封材料(69),密封由上述下侧支持体的缘部与上述触摸面板的端面形成的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封装(75)由密封在缘部把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上侧电极膜(1)、与上述下侧电极体(2)粘结起来的部分的侧部的密封材料(75)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密封材料进行了脱泡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下侧支持体的厚度为0.025mm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1的任一项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上侧膜及下侧支持体的至少一方进行了低反射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上侧电极膜或上述下侧电极体的透明电极面设置面积占有率为0.01%~5%、高度为15μm以下的衬垫,上述绝缘性透明液体的粘度力30cps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1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绝缘性透明液体进行了脱泡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1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上侧电极膜或上述下侧电极体的透明电极面设置面积占有率为0.01%~5%、高度为15μm以下的衬垫,上述绝缘性透明液体的粘度为30cps以下,进行了脱泡处理,在假定透明电极的折射率为An、绝缘性透明液体的折射率为Bn、空气的折射率为1的情况下具有满足下列关系式的折射率(nA-nBnA+nB)2<(nA-1nA+1)2]]>,在上述触摸面板的一个面及覆盖该面的部件的工作区外设置液体注入孔(11,12),对上述液体注入孔进行了密封
16.按照权利要求1~15的任一项中所述的触摸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触摸面板的上述上侧电极膜及上述下侧电极体的至少一方的透明电极面进行了毛面处理。
全文摘要
在把上侧电极膜(1)与下侧电极体(2)在缘部粘结起来而形成的空间部内封入了绝缘性透明液体(5)的触摸面板(42)的侧部,整个被上述触摸面板的至少工作区是透明的或使之露出的外部封装(83、43、46、56、60、76、77、75)覆盖并密封。
文档编号G06F3/033GK1298500SQ99805440
公开日2001年6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4日
发明者高畑和彦, 桥本孝夫, 西川和宏, 桐村宽 申请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