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系统及其座标修正方法_2

文档序号:9261123阅读:来源:国知局
初始座标产生模块45的判断结果为是,修正值产生模块 46和修正后座标产生模块47便会被驱动,产生一修正后座标Y"W取代初始座标Y。。相对 地,若初始座标产生模块45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触控系统400可将初始座标Y。直接判定为 受触点的发生位置,不对初始座标Y。进行修正。
[0032] 如图4所示,当初始座标产生模块45的判断结果为是时,修正值产生模块46会根 据该至少一第一感应器43提供的第一感应量及该至少一第二感应器44提供的第二感应量 产生一修正值Y。。随后,修正后座标产生模块47将初始座标Y。乘上一第一权重值wiW产 生一第一加权结果、将修正值Y。乘上一第二权重值W,W产生一第二加权结果,并将该第一 加权结果与该第二加权结果相加,W产生一修正后座标Y";
[0033] Y" =Y〇Xwi+YcXw2。(式立)
[0034] 实务上,电路设计者可预先利用模拟或实验决定交界区域550的范围。举例而言, 电路设计者可找出在哪一段范围内,初始座标Y。会受到噪声影响而出现高于一特定口槛值 的误差,并将该范围定义为交界区域550。接着,电路设计者同样可利用模拟或实验找出在 交界区域550中Y座标理想值与其初始座标Y。的差距,据此决定修正值Y。的产生方式及第 一权重值wi、第二权重值W2的大小,W期最小化Y座标理想值与修正后座标Y"的差距。于 一实施例中,修正值产生模块46根据下列运算式产生修正值Ye:
[00巧]
[0036] 其中Ucd代表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的总和,Dcd代表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的总和, y_shift代表一参考方向(巧上的一基准座标,y_scale代表该参考方向上的一预设宽度。 举例而言,若第二感应区42最底端的Y座标为0,而第一感应区41最顶端的Y座标为2048, y_shift的数值大小可被设定为其中间值1024 (当交界区域550于第一感应区41与第二感 应区42中所占区域相当时,即对应于交界区域550的中也点的Y座标)。实务上,y_scale 的数值大小可经由前述模拟或实验决定。考虑额外误差,例如面板形变所导致的测量误差,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交界区域550于Y方向上的宽度被设计为大致等于预设宽度y_scale 的H倍。
[0037] 根据本发明,式H中第一权重值Wi及第二权重值W2的大小可为固定值,亦可被设 计为与初始座标Y。相关。于一实施例中,当初始座标Y。愈接近交界区域550于Y方向上的 中也位置,第一权重值wi愈小而第二权重值W2愈大。举例而言,可令在交界区域550于Y 方向上下两边界位置的第一权重值Wi为1而第二权重值W2为0,令在交界区域550于Y方 向的中也位置的第一权重值Wi为0而第二权重值W2为1。
[003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配合一触控面板的座标修正方法,其流程图 绘示于图6。该触控面板包含一第一感应区及一第二感应区。该第一感应区受至少一第一 感应器监测W产生至少一第一感应量。该第二感应区受至少一第二感应器监测W产生至少 一第二感应量。同时涵盖并跨越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的一交界区域被预先定义。 该方法首先执行一初始座标产生步骤S61,根据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及该至少一第二感应 量产生一初始座标。接着,该方法执行一判断步骤S62,根据该初始座标判断相对应的一受 触点是否位于该交界区域内。若步骤S62的判断结果为是,该方法即执行一修正值产生步 骤S63,根据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及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产生一修正值。在步骤S64中,该 初始座标被乘上一第一权重值W产生一第一加权结果,且该修正值被乘上一第二权重值W 产生一第二加权结果。随后,在步骤S65中,该第一加权结果与该第二加权结果被相加,W 产生该受触点的一修正后座标。如图6所示,若步骤S62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该初始座标在 步骤S66中被判定为该受触点的一发生位置。
[0039]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理解,先前在介绍触控系统400时描述 的各种操作变化可被应用至图6中的座标修正方法,其细节不再费述。
[0040] 须说明的是,本掲露书中的数学表示式用W说明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的原理和 逻辑,除非有特别指明的情况,否则不对本发明的范畴构成限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 有通常知识者可理解,有多种技术可实现该些数学式所对应的物理表现形式。
[0041] 藉由W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 并非W上述所掲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W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 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主权项】
1. 一种触控系统,包含: 一第一感应区; 一第二感应区;其中,该第一感应区的一部分与该第二感应区的一部份经定义为一交 界区域; 至少一第一感应器,用以监测该第一感应区,以产生至少一第一感应量; 至少一第二感应器,用以监测该第二感应区,以产生至少一第二感应量; 一初始座标产生模块,用以根据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及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产生一初 始座标,并根据该初始座标判断相对应的一受触点是否位于该交界区域内; 一修正值产生模块,若该初始座标产生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该修正值产生模块根据 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及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产生一修正值;以及 一修正后座标产生模块,用以将该初始座标乘上一第一权重值以产生一第一加权结 果、将该修正值乘上一第二权重值以产生一第二加权结果,并将该第一加权结果与该第二 加权结果相加,以产生该受触点的一修正后座标。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若该初始座标产生模块的判断结果为 否,该初始座标被判定为该受触点的一发生位置。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交界区域是初始座标具有一高于一 特定门槛值的误差的范围。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修正值产生模块根据下列运算式产 生该修正值:其中Ucd代表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的总和,Dcd代表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的总和,y_ shift代表一参考方向上的一基准座标,y_scale代表该参考方向上的一预设宽度。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交界区域于该参考方向上的一宽度 大致为该预设宽度的三倍。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权重值及该第二权重值的大小 与该初始座标相关;该初始座标愈接近该交界区域于一参考方向上的一中心位置,该第一 权重值愈小而该第二权重值愈大。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初始座标产生模块根据下列运算式 产生该初始座标Ytl :其中Ucd代表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的总和,Dcd代表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的总和,yi代 表根据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产生的一第一座标,代表根据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产生的一 第二座标。8. -种配合一触控面板的座标修正方法,该触控面板包含一第一感应区及一第二感应 区,该第一感应区受至少一第一感应器监测以产生至少一第一感应量,该第二感应区受至 少一第二感应器监测以产生至少一第二感应量,该第一感应区的一部分与该第二感应区的 一部份经定义为一交界区域,该座标修正方法包含: (a) 根据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及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产生一初始座标; (b) 根据该初始座标判断相对应的一受触点是否位于该交界区域内; (c) 若步骤(b)的判断结果为是,根据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及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产 生一修正值; (d) 将该初始座标乘上一第一权重值以产生一第一加权结果,并将该修正值乘上一第 二权重值以产生一第二加权结果;以及 (e) 将该第一加权结果与该第二加权结果相加,以产生该受触点的一修正后座标。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标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若步骤(b)的判断结果为否,判定该初始座标为该受触点的一发生位置。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标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交界区域是初始座标具有一高 于一特定门槛值的误差的范围。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标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包含根据下列运算式产 生该修正值:其中Ucd代表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的总和,Dcd代表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的总和,y_ shift代表一参考方向上的一基准座标,y_scale代表该参考方向上的一预设宽度。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标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交界区域于该参考方向上的 一宽度大致为该预设宽度的三倍。13.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标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权重值及该第二权重值的 大小与该初始座标相关;该初始座标愈接近该交界区域于一参考方向上的一中心位置,该 第一权重值愈小而该第二权重值愈大。14.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标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含根据下列运算式产 生该初始座标Y。:其中Ucd代表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的总和,Dcd代表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的总和,yi代 表根据该至少一第一感应量产生的一第一座标,代表根据该至少一第二感应量产生的一 第二座标。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系统及其座标修正方法。本发明的触控系统包含第一感应区和第二感应区。至少一第一感应器监测第一感应区后产生第一感应量。至少一第二感应器监测第二感应区后产生第二感应量。一初始座标产生模块根据第一、第二感应量产生一初始座标,并据此判断受触点是否位于一交界区域,其包含该第一感应区的一部分与该第二感应区的一部份。若初始座标产生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一修正值产生模块根据第一、第二感应量产生修正值。一修正后座标产生模块将初始座标乘上第一权重以产生第一加权结果、将修正值乘上第二权重以产生第二加权结果,并将第一加权结果与第二加权结果相加,以产生一修正后座标。
【IPC分类】G06F3/044
【公开号】CN104978087
【申请号】CN201410138597
【发明人】刘子维
【申请人】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4年4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