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指示器以及位置指示器的芯体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55128阅读:来源:国知局
圈5构成谐振电路的电容器12、13。进一步,在印刷电路板8中,设置有IC14。
[0073]并且,在该例中,在位置指示器I的外壳主体2a的侧周面的、与拨动开关11对应的位置上,打穿贯通孔15(参照图2),拨动开关11的按下操作键16以能够通过该贯通孔15而按下该拨动开关11的方式露出。
[0074]构成谐振电路的一部分的电容器12、13、及IC14在该例中作为芯片部件而配置在印刷电路板8上。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微调电容器12的静电电容,从而调整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0075]并且,在基板支架3的支架部3a中,收纳有如图1、图3以及图4 (A)所示的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感压用部件7。通过这样在支架部3a中收纳感压用部件7,构成笔压检测用模块。通过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与该笔压检测用模块结合,由笔压检测用模块的感压用部件7检测出对芯体4的突出构件42施加的笔压。在该情况下,笔压检测用模块通过构成它的感压用部件7的一部分根据芯体4对突出构件42施加的笔压而与芯体4 一同沿轴心方向移动,从而检测笔压。
[0076]在该例中,在基板支架3的印刷电路板载放台部3b上载放印刷电路板8而固定,此外,在支架部3a中收纳感压用部件7,且能够将使卷绕了线圈5的铁氧体芯6以及芯体4与基板支架3结合的部件作为一个模块部件来处理。并且,通过使该模块部件收纳在外壳主体2a的中空部内,从而能够完成位置指示器I。另外,如后所述,芯体4相对基板支架3装卸自如地结合。即,在该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I中,芯体4成为能够更换的结构。
[0077]如图1 (A)以及图3 (A)所示,外壳主体2a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成为笔形状的位置指示器I的笔尖侧,在该外壳主体2a的笔尖侧,具有由贯通孔构成的开口部21。
[0078]在该例中,如图1以及图3(A)所示,芯体4由从外壳主体2a的开口部21向外部突出的突出构件(笔尖构件)42和芯体主体部41构成。图5表示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芯体4的结构例。图5(A)是芯体4的侧面图。此外,图5(B)是从芯体主体部41侧沿其轴心方向观察芯体4的图。此外,图5(C)是图5㈧中的B-B截面图(芯体4的纵截面图)。进一步,图5 (D)是用于说明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芯体4的制作方法以及组装的图。
[0079]芯体主体部41在该例中成为截面为圆形的细长的棒状体,如前所述,具有比铁氧体芯6的贯通孔6a的内径RO还小的外径Rl (参照图3 (B))。此外,突出构件42具有前端成为拱形状、半球状或者纺锤形等的形状的所谓的炮弹型的圆柱状形状,其外径R2(参照图5(B))被选定为比铁氧体芯6的贯通孔6a的内径RO大且比外壳主体2a的开口部21的直径R3小。突出构件42的外径R2例如被设置为1.0mm?2.0mm。
[0080]并且,突出构件42由沿轴心方向结合的基座部43和前端部44构成。基座部43和前端部44作为不同构件而构成。并且,不同构件的基座部43和前端部44结合,从而组装为突出构件42。
[0081]如图1以及图3 (A)所示,前端部44是在使芯体4与基板支架3结合的状态下,其整体从外壳主体2a的开口部21向外部露出的部分,是成为所谓的笔尖的部分。在该例中,该前端部44具有外径为R2的炮弹型形状。
[0082]另一方面,基座部43在该例中具有外径与如端部44的外径R2相等的圆柱状形状,且如图5(C)以及⑶所示,沿其中心轴方向具备在与前端部44对置的端面侧具有开口的凹部43a。并且,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C)所示,关于基座部43,芯体主体部41从与形成有凹部43a的侧相反侧的端面与该基座部43 —体地作为同一构件而形成。
[0083]并且,在前端部44的与基座部43对置的端面上,如图5(C)以及⑶所示,形成有与基座部43的凹部43a嵌合的突部44a。
[0084]在该例的情况下,与芯体主体部41 一体构成的基座部43由硬质的材料构成,使得芯体主体部41插通铁氧体芯6的贯通孔6a而与基板支架3的感压用部件7结合,从而能够将对前端部44施加的压力(笔压)充分地传递给感压用部件7。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芯体主体部41和基座部43由树脂、例如聚碳酸酯构成。另外,构成与芯体主体部41 一体构成的基座部43的树脂并不限定于聚碳酸酯,也可以是合成树脂或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稀(ae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等的其他的硬质的树脂。
[0085]另一方面,前端部44由比芯体主体部41以及基座部43软质的弹性材料构成,使得即使与电子设备200的显示画面200D接触,也不会损伤显示画面200D。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前端部44例如由弹性体、优选为热硬化性弹性体构成。在该例中,在弹性体的基础构件中,使用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PRIMALL0Y(注册商标),并使用作为大冢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 TI SMO ”、“钛酸钾复合塑料”等的钛酸钾材料等的混合物而提高了耐摩性的材料。
[0086]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芯体4通过将一体构成的芯体主体部41以及基座部43和前端部44进行焊接、优选为热焊接而制造。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热焊接,使用二色成型。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二色成型中,将一次材料作为弹性体,使用前端部44的形成用的模具而先形成前端部44,之后,以前端部44的突部44a与基座部43的凹部43a嵌合的方式,将作为二次材料的聚碳酸酯流入基座部43以及芯体主体部41的形成用的模具,形成基座部43和与该基座部43 —体的芯体主体部41。
[0087]若这样进行二色成型,则因为二次材料的树脂的温度高,所以在二次材料对由一次材料的弹性体而形成的前端部44流入时,弹性体再次熔化,前端部44和基座部43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因此,前端部44和基座部43强固地结合,能够进一步改善前端部44脱离的问题。
[0088]另外,也可以在二色成型时,将作为一次材料的聚碳酸酯流入基座部43以及芯体主体部41的形成用的模具,形成基座部43和与该基座部43 —体的芯体主体部41,之后,使用前端部44的形成用的模具,流入二次材料的弹性体,从而以使前端部44的突部44a与基座部43的凹部43a嵌合的方式形成前端部44。
[0089]另外,在以上的二色成型时,例如通过放电纹理加工等而实施纹理加工处理的话更好,使得在前端部44的突部44a的与基座部43的接合面上,能够可靠地接合前端部44和基座部43。
[0090]若将如以上的结构的芯体4与在开头使用图19说明的芯体110相比,能够大幅改善前端部44在使用中脱离的问题。即,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芯体4中,芯体4的前端部44通过与直径比芯体主体部41还大的基座部43接合而将芯体主体部41和前端部44结合,而不是如图19的例那样与细的棒状的芯体主体部41直接接合。
[0091]并且,在通过使前端部44的突部44a与基座部43的凹部43a嵌合而使两者结合时,两者的接合面除了突部44a和凹部43a的相互的嵌合面之外,相互对置的端面也成为接合面,与图19时相比能够获得更大的接合面积。因此,前端部44能够对基座部43比较强固地接合。此时,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基座部43具有与前端部44相同的外径,相对于前端部44的基座部43侧的端面的接合面积成为最大,在这一点上,接合强度也大。
[0092]进一步,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前端部44和与芯体主体部41成为一体的基座部43是通过热焊接、在该例中通过二色成型而结合的结构,所以前端部44和基座部43的接合部进行焊接而亲和性较好地接合,前端部44对基座部43较强固地结合。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二色成型的工序中,将一次材料作为弹性体而先形成前端部44,之后,流入二次材料的高温的树脂,将与芯体主体部41成为一体的基座部43成型,从而能够使前端部44的与基座部43的接合面再次熔化,能够实现与基座部43的接合,所以能够提尚两者的密封性,进一步提尚结合强度。
[0093]并且,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芯体主体部41与基座部43 —体构成,所以在芯体主体部41和基座部43之间不会产生脱离的问题。
[0094]如以上那样构成的芯体4中,芯体主体部41插通铁氧体芯6的贯通孔6a,从而如后所述那样对构成感压用部件7的多个部件的一个可插拔地结合。在该结合状态下,如前所述,前端部44成为其整体从位置指示器I的外壳主体2a的开口部21完全突出而向外部露出的状态。并且,如图1以及图3(A)所示,基座部43构成为位于外壳主体2a的开口部21的部分。即,选定芯体4的轴心方向的长度以及基座部43的轴心方向的长度dl(参照图5 (A)、(C)),使得在芯体4与基板支架3结合的状态下,基座部43的外周侧面与形成开口部21的贯通孔的轴心方向的端面(以下,称为开口部21的内壁面)对置(对面)。
[0095]进一步,选定芯体4的轴心方向的长度以及基座部43的轴心方向的长度dl,使得即使在对芯体4的前端部44施加压力,芯体4沿轴心方向移动了其最大移动量时,基座部43的外周侧面也维持与开口部21的内壁面对置(对面)的状态而不会成为前端部44的一部分与开口部21的内壁面对置(对面)的状态。
[0096]因此,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即使对芯体4的前端部44施加压力,也能够避免发生由比基座部43软质的弹性材料构成的前端部44的外周侧面与开口部21的内壁面相互摩擦的事态。
[0097]由于芯体4的突出构件42的前端部44由弹性体构成,硬度小且不光滑,所以若与外壳主体2a的开口部21的内壁面相互摩擦,则存在不能对感压用部件7传递准确的压力的可能性。但是,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A)以及图3(A)所示,构成为与外壳主体2a的开口部21的内壁面对置的部分成为基座部43,该基座部43例如由聚碳酸酯等的硬度大的材料构成,所以具有不会产生前端部44被外壳主体2a的开口部21挂住的问题的效果。
[0098]并且,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芯体4插通铁氧体芯6的贯通孔6a而对感压用部件7可插拔地结合,由此,芯体4能够更换。
[0099]并且,准备至少前端部44的材质不同的多种芯体4。例如,准备作为芯体4的前端部44和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入面之间的触感能获得光滑的感触的材质的芯体4,或者能获得稍微具有挂感的感触的材质,或者能获得比较软的触感的材质。如后所述,该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I构成为,通过握着从位置指示器I的外壳主体2a的开口部21向外部露出的突出构件42的部分而从外壳主体2a拔出,能够取出芯体4。并且,位置指示器I构成为,更换后的芯体4能够从位置指示器I的外壳主体2a的开口部21插入而插通铁氧体芯6的贯通孔6a,从而以与感压用部件7嵌合的方式安装。
[0100]S卩,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I中,通过采用呈现各种硬度、材质感的作为构成芯体4的前端部44的弹性体,从而能够构成能够实现多种多样的写感的芯体4。位置指示操作者能够从这些多种多样的写感的多个芯体4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芯体4而安装在位置指示器I中利用,此外,还能够根据操作目的来更换突出构件来使用。
[0101]接着,以下说明构成笔压检测用模块的基板支架3的支架部3a以及感压用部件7。关于该例的笔压检测用模块,存在与在开头使用专利文献I而说明的相同地使用了根据对芯体4施加的笔压而静电电容变化的电容可变电容器的情况。
[0102]如图4(A)所示,该例的感压用部件7由电介质71、端子构件72、保持构件73、导电构件74、弹性构件75的多个部件构成。端子构件72构成由感压用部件7构成的电容可变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此外,导电构件74和弹性构件75电连接而构成所述电容可变电容器的第二电极。
[0103]另一方面,如图3(C)以及图4(A)所示,基板支架3的支架部3a由具有中空部的筒状体34构成,成为将感压用部件7在其中空部内沿轴心方向排列而收纳的结构。
[0104]在如上述的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感压用部件7中,如图4(A)所示,作为在由筒状体34构成的支架部3a内不沿轴心方向移动的部件的电介质71和端子构件72,通过在构成支架部3a的筒状体34的侧周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将与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开口的开口部35,从与该筒状体34的轴心方向正交的、与印刷电路板8的基板面8a垂直的方向插入,如图3(C)以及图4(B)所示那样收纳。
[0105]另外,在筒状体34的侧周面的与壁部37的连结部,形成有沿轴心方向具有比端子构件72的厚度稍微大的预定的宽度的缝隙38a、38b。端子构件72具有与该缝隙38a、38b嵌合的凸部72a、72b。因此,端子构件72通过凸部72a、72b与筒状体34的缝隙38a、38b嵌合,以不会沿轴心方向移动的方式被筒状体34卡定。
[0106]此外,在筒状体34的内壁,在沿轴心方向与缝隙38a、38b相邻的位置上,形成有凹槽39,该凹槽39的内径大于筒状体34的形成开口部35的部分的内径(参照图3(A))。电介质71具有与凹槽39嵌合的外形,成为具有与凹槽39的轴心方向的宽度对应的厚度的板状体的结构。因此,电介质71通过开口部35插入到筒状体34的凹槽39而被嵌合,从而在嵌合状态下,不会在筒状体34内沿轴心方向移动。
[0107]此外,构成支架部3a的筒状体34的轴心方向的芯体4侧成为开口 36a。另一方面,构成支架部3a的筒状体34的印刷电路板载放台部3b侧通过壁部37而封闭。
[0108]并且,对保持构件73沿其轴心方向经由弹性构件75结合了导电构件74的构件,从开口 36侧插入到筒状体34内。并且,通过在保持构件73的圆柱状形状部73a的侧周面形成的卡合突部73e以及73f与在构成支架部3a的筒状体34的侧周面形成的卡合孔34a以及34b (参照图3 (B))卡合,从而保持构件73相对于筒状体34卡定。其中,卡合突部73e、73f以及卡合孔34a以及34b构成为,当保持构件73收纳在筒状体34的中空部内的状态下,能够沿其轴心方向在筒状体34的中空部内移动。
[0109]起到电容可变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作用的端子构件72具有引线部72d。当引线部72d收纳在支架部3a内时,该引线部72d横跨筒状体34的壁部37,与在印刷电路板载放台部3b上载放的印刷电路板8的基板面8a的接地部Sb (参照图3(C))焊接而连接。
[0110]另外,端子构件72具有L字状突起72e,该L字状突起72e使得在电介质71和端子构件72收纳在支架部3a内时,按压电介质71的开口侧端部。
[0111]保持构件73具有圆柱状形状部73a和环状突部73c,该圆柱状形状部73a在成为其轴心方向的芯体4侧的侧,设置有使芯体4的芯体主体部41压入嵌合的凹孔73b,该环状突部73c在与凹孔73b侧的轴心方向的相反侧,设置有使导电构件74嵌合的凹孔73d。
[0112]导电构件74由具有导电性且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构成,例如由硅导电橡胶或加压导电橡胶构成。导电构件74具有与保持构件73的环状突部73c的凹孔73d嵌合的突部74a。此外,弹性构件75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螺旋弹簧构成,且包括具有弹性的卷绕部75a、和在该卷绕部75a的一端部具有端子片75b且在卷绕部75a的另一端部具有连接部 75c。
[0113]弹性构件75以将保持构件73的环状突部73c收纳在其卷绕部75a内的方式,沿保持构件73的轴心方向进行组合。并且,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