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识别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631765阅读:来源:国知局
果为不一致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进入步骤ST37的处理。当判定结果为一致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进入步骤ST36的处理。
[0081]此外,记载位置一致的情况包括完全一致的情况以及部分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当在以第j个地址区域左上顶点的坐标作为中心的规定半径的圆中,包含第i个地址区域左上顶点的坐标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为记载位置一致。除此之外,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也可以,将在以第j个地址区域右下顶点的坐标作为中心的规定半径的圆中包含第i个地址区域右下顶点坐标作为条件,判定记载位置一致。此外,通过以地址区域的两个以上的顶点坐标值一致作为判定为记载位置一致的判定条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能够提高判定精度。由于图像扫描的每次试行的波动,坐标未必完全一致。为此,只要坐标值的差在一定值以内,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即可判定为一致。
[0082]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根据图像对照部118D的判定结果,判定如下两个图像是否相似:记载有第j个地址信息的地址区域以及其周边的图像,与记载有第i个地址信息的地址区域以及其周边的图像(步骤ST36)。当判定为两图像相似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进入步骤ST39的处理。当判定为两图像不相似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进入步骤ST37的处理。
[0083]此外,用于判定图像相似的方法可使用任意的方法。作为一个示例,存在计算图像间的相关值的方法。此外,两图像相似的情况包括完全一致的情况以及部分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当一致的图像特征的数量在阈值以上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为两图像相似。
[0084]在步骤ST34、ST35、ST36中,当判定为不一致或者不相似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基于所有地址信息的步骤ST34?ST36的处理是否全部完成(步骤ST37)。也就是,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变量j是否达到最后的编号。当基于所有地址信息的步骤ST34?ST36的处理没有全部完成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进入步骤ST38的处理。当基于所有地址信息的步骤ST34?ST36的处理全部完成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进入步骤ST40的处理。在步骤ST38中,变量j递增(步骤ST38)。
[0085]例如,在基于与j = 1的地址信息A1相关的信息以及与i = 1的地址信息D1相关的信息的步骤ST34?ST36的判定中,当判定为不一致或者不相似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执行基于与j = 2的地址信息B1相关的信息以及与i = 1的地址信息D1相关的信息的步骤ST34?ST36的判定。
[0086]当在步骤ST36中判定为两图像相似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记载在地址区域中的地址为非收件地址(步骤ST39)。然后,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完成对于第i个地址信息的步骤ST15的判定处理。
[0087]当在步骤ST31中判定出地址为手写记载时,或者在步骤ST34、ST35、ST36中判定为不一致或不相似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记载在地址区域中的地址不是非收件地址(步骤ST40)。然后,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完成对于第i个地址信息的步骤ST15的判定处理。
[0088]回到图3的流程图的说明。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基于从所有地址区域中识别到的地址信息的步骤ST15的处理是否全部完成(步骤ST16)。也就是,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变量i是否到达最后的编号。当基于从所有地址区域中识别到的地址信息的步骤ST15的处理全部完成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进入步骤ST18的处理。当还未完成所有区域的处理时,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进入步骤ST17。在步骤ST17中,变量i递增(步骤ST17)。
[0089]接下来,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将在步骤ST15的判定中判定为非收件地址的地址信息,从收件人的候选地址中排除(步骤ST18)。
[0090]接下来,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根据步骤ST13的识别结果,对历史记录保留部118E进行更新(步骤ST19)。另外,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将历史记录保留部118E中保存的旧的历史记录删除。
[0091]接下来,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根据步骤ST15的判定结果,对寄件人信息表TF进行更新(步骤ST20)。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将与判定为寄件人地址的地址信息相关的信息,登记到寄件人信息表TF中。在实施方式中,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将与判定为寄件人地址的地址信息相关的信息从历史记录表中读出,并写入寄件人信息表TF。在此,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也可以从历史记录表TE中删除与判定为寄件人地址的地址信息相关的信息。例如,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从识别出多个地址信息的纸张类中确定了一条寄件人信息时,仅将与这一条地址信息相关的信息写入寄件人信息表TF中。
[0092]接下来,收件人判定部118H判定通过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为不是非收件地址的地址是否为收件人地址(步骤ST21)。当存在一个被判定为不是非收件地址的地址时,收件人判定部118H将识别出的地址信息判定为收件人的地址。另一方面,当存在两个以上被判定为不是非收件地址的地址时,收件人判定部118H将识别出的地址信息中的、相对应的排位最高的地址信息判定为收件人的地址。另外,根据手写印刷判定处理的处理结果,当判定地址信息为手写字时,收件人判定部118H判定识别出的地址信息为收件人的地址。
[0093]接下来,结果输出部1181将由收件人判定部118H判定为收件人地址的地址信息,输出到控制部117中(步骤ST22)。
[0094]当地址识别部118B的输出为一个地址时,假设通过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出识别的地址信息为非收件地址。在这种情况下,结果输出部1181输出的最终的收件地址识别结果为“拒收(Reject)”。此外,“拒收”是指,将纸张类排出到VCS隔离袋的指示。
[0095]另一方面,当地址识别部118B的输出为多个地址时,没有被判定为寄件人地址的地址会作为结果输出部1181输出的最终的收件地址识别结果输出。换言之,结果输出部1181将通过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为不是非收件地址的地址信息输出到控制部117中。在此,当存在多个被判定为不是非收件地址的地址时,既可以根据某种优先度将某一个地址作为结果输出部1181输出的最终的收件地址识别结果进行输出,也可以以“拒收”作为最终的收件地址识别结果。换言之,结果输出部1181既可以,将从被判定为不是非收件地址的地址信息中判定出的收件人地址的地址信息输出到控制部117中,也可以以“拒收”作为最终的收件地址识别结果。
[0096]从大客户处接收的纸张类由于是大批量发送的,因此往往会连续投放到纸张类处理装置101中。为此,从多个纸张类中连续识别出相同寄件人的地址的可能性较高,并且当地址信息等与过去的历史记录一致时,识别出的地址信息是寄件人的地址的可能性较高。因此,通过根据与从过去的纸张类中识别的地址信息相关的信息,来判定识别出的地址信息是否为非收件人地址,由此能够抑制误将记载在纸张类上的寄件人地址判定为收件人地址的误判定。
[0097]另外,在寄件人相同时,会使用相同的信封等,因此,寄件人地址的记载位置、寄件人地址的地址区域及其周边的图像也相同的可能性较高。通过根据从过去的纸张类中识别出的地址信息的记载位置、寄件人地址的地址区域及其周边的图像信息,来判定识别出的地址信息是否为非收件人的地址,由此能够提高判定精度。
[0098]另外,从大客户处接收的纸张类中,往往寄件人的地址是通过印刷方式记载的。为此,大客户为寄件人时,手写的地址不是寄件人地址的可能性较高,另外当手写地址的地址信息等与过去的历史记录一致时,手写地址为寄件人地址的可能性较高。另外,在地址是通过印刷方式记载的情况下,印刷的地址是非收件地址的可能性大于不是非收件地址的可能性。因此,通过根据地址是通过印刷方式记载的还是通过手写方式记载的,来判定识别出的地址信息是否为非收件人的地址,由此能够抑制误将记载在纸张类中的寄件人地址判定为收件人地址的误判定。
[0099]另外,来自大客户的纸张类往往是不只一次,而是定期带来的。为此,对于反复带来纸张类的大客户,就能够重复利用寄件人地址相关的信息。因此,通过将与由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判定为寄件人地址的地址信息相关的信息保存在寄件人信息保存部118F中,SP使对于连续投放的来自大客户的第一枚纸张类,也能够判定识别出的地址信息是否为非收件人地址。另外,即使在来自大客户的多枚纸张类之间掺杂着来自其他寄件人的纸张类时,也能够从下一枚纸张类开始,判定识别出的地址信息是否为非收件人地址。
[0100]另外,具备Ι/F部118G,该Ι/F部118G用于接收对保存在寄件人信息保存部118F中的与寄件人地址相关的信息的编辑。根据该结构,即使大客户的名称或地址、公司的标志等发生变更时,也能够将与寄件人地址相关的信息更新为正确信息。另外,即使由扫描器114读取的图像不清晰时,也能够将图像更新为清晰的图像。因此,能够提高基于非收件人判定部118C的判定精度。
[010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地址识别功能部118根据纸张类S1和纸张类S2的比较结果判定识别出的地址信息是否为非收件地址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地址识别功能部118也可以根据纸张类S2和过去的多枚纸张类的比较结果来判定识别出的地址信息是否为非收件地址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