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9747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感应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感应装置包括基板、遮光层、支撑结构以及中间层。遮光层配置于基板上,且遮光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支撑结构配置于基板上,并具有多个第二开口。各第一开口的投影面积重叠于其中一个第二开口的投影面积,且遮光层位于支撑结构与基板之间。中间层配置于遮光层与支撑结构之间,其中遮光层与支撑结构至少其中之一具导电性且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感应装置有助于应用在显示装置时,提高感应装置的抗冲击能力以及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专利说明】
感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无线行动通信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薄、具有挠曲性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感应装置,例如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输入装置。触控面板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可将触控面板设置于显示装置前方。但,整个装置易受到外力敲击或/及撞击等因素,使得显示画面受到伤害,这对于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易有所影响。因此,使用具备抗冲击的触控面板应用于显示装置,来降低显示画面的组件被破坏并兼具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是一项要改善的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装置,有助于应用在显示装置时,提高感应装置的抗冲击能力以及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000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包括基板、遮光层、支撑结构以及中间层。遮光层配置于基板上,且遮光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支撑结构配置于基板上,并具有多个第二开口。各第一开口的投影面积重叠于其中一个第二开口的投影面积,且遮光层位于支撑结构与基板之间。中间层配置于遮光层与支撑结构之间,其中遮光层与支撑结构至少其中之一具导电性且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
[0005]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包括基板、遮光层、支撑结构、覆盖层以及第一导电层。遮光层配置于基板上,且具有多个第一开口。支撑结构配置于基板上。遮光层位于支撑结构与基板之间。支撑结构具有多个第二开口,且各第一开口的投影面积重叠于其中一个第二开口的投影面积。覆盖层覆盖支撑结构并填入第二开口,且支撑结构的杨氏模数大于覆盖层的杨氏模数。第一导电层配置于覆盖层与基板之间,其中第一导电层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
[000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具有支撑结构,将感应装置应用于显示装置中,有助于提升感应装置的抗冲击能力以及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07]为让本发明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示意图。
[0009]图2A为图1的感应装置沿线1-1的剖面示意图。
[0010]图2B为图2A的感应装置的一种变化实施方式。
[0011 ]图3A为图1的感应装置的遮光层的上视示意图。
[0012]图3B为图1的感应装置的支撑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0013]图3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0016]图6为图5的感应装置沿线I1-1I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0018]图8为图7的感应装置沿线II1-1II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9为图8的感应装置的变化实施方式。
[0020]图10为图9的感应装置的变化实施方式。
[0021]图11为图9的感应装置的变化实施方式。
[0022]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0023]图13为图12的感应装置沿线IV-1V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1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0025]图15为图14的感应装置沿线V-V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16为图15的感应装置的变化实施方式。
[0027]图17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0028]图18为图17的感应装置沿线V1-VI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19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0030]图20为图19的感应装置沿线VI1-VII的剖面示意图。
[0031]其中附图标记为:
[0032]1:显示装置
[0033]10、20、30、301、3011、30111、40、50、501、60、70:感应装置
[0034]100:基板
[0035]110、410:遮光层
[0036]110A、410A:第一开口
[0037]112、552、652、752:第一电极图案
[0038]120、220:支撑结构
[0039]120A、220A:第二开口
[0040]120S、220S:侧壁
[0041 ]122、352、762:第二电极图案
[0042]130、130,:中间层
[0043]220T:顶面
[0044]240:覆盖层
[0045]350、350Ι、350ΙΙ、350ΙΙΙ、550、650:导电层
[0046]350Α、350Β、350C、520Α、650Α:第三开口
[0047]360:反射层
[0048]360Α:反射层开口
[0049]362:反射图案
[0050]750:第一导电层
[0051]760:第二导电层
[0052]Dl:第一方向
[0053]D2:第二方向
[0054]DL:显示层
[0055]L:光线
[0056]1-1、11-11、II1-1I1、IV-1V、V-V、V1-V1、VI1-VI1:线
[0057]頂:覆盖层
[0058]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9]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示意图,而图2A为图1的感应装置沿线1-1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2A,感应装置10包括基板100、遮光层110、支撑结构120以及中间层130,其中遮光层110位于支撑结构120与基板100之间,而且中间层130位于遮光层110与支撑结构1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10具有多个第一开口 110A,且这些第一开口 IlOA可在基板100上阵列排列,这些第一开口 IlOA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方形、圆形、似蜂巢状或是其他形状。支撑结构120具有多个第二开口 120A,这些第二开口 120A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方形、圆形、似蜂巢状或是其他形状,且各个第二开口 120A的投影面积重叠于其中一个第一开口 IlOA的投影面积,其中投影面积是以例如垂直于基板的光束照射各开口时,各开口的轮廓投射在基板上所围出来的面积。以图1而言,各个第二开口 120A与对应的一个第一开口 I1A具有接近的尺寸,两种开口的轮廓在图1中可为重叠。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各个第二开口 120A与对应的一个第一开口 IlOA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大小或是外型。举例而言,第一开口 IlOA的投影面积可以有50%以上重叠于对应的第二开口 120A的投影面积。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20的材料可以是杨氏模数大于1Mpa (百万帕)的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另夕卜,遮光层110与支撑结构120在本实施例中可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所组成,而配置于遮光层110与支撑结构120之间的中间层130可提供隔绝作用,因此遮光层110与支撑结构120经图案化可以做为触控电极而在遮光层110与支撑结构120之间形成触控电容。
[0060]另外,图2B为图2A的感应装置的一种变化实施方式。在图2B中,感应装置10包括基板100、遮光层110、支撑结构120以及中间层130 ’,其中中间层130 ’可为彩色滤光层,且中间层130’可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132。也就是说,中间层130’除了提供隔离的作用外也可以提供彩色滤光效果。
[0061 ]图3A为图1的感应装置的遮光层的上视示意图。由图1与图3A可知,遮光层110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12。各第一电极图案112可为一个沿着第一方向Dl延伸的图案,图案形状可例如为条状、竹节状、波浪状或是锯齿状等等,且实体上独立于其他的第一电极图案112。因此,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12彼此在电性上可以是独立的。
[0062]图3B为图1的感应装置的支撑结构的上视示意图。由图1与图3B可知,支撑结构120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第二电极图案122。各第二电极图案122可为一个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图案,图案形状可例如为条状、竹节状、波浪状或是锯齿状等等,且实体上独立于其他的第二电极图案122。因此,多个第二电极图案122彼此在电性上可以是独立的。另外,由图1可知,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可彼此相交,第一电极图案112可交错于第二电极图案122。由图2可知,具有隔绝作用的中间层130可位于这些第一电极图案112与第二电极图案122之间,感应装置10可以在第一电极图案112与第二电极图案122之间形成触控电容以达成触控感应功能。
[0063]图3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局部示意图。由图2与图3C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20除了具备支撑作用外还可具有导光效果,且支撑结构120在各第二开口120A具有一侧壁120S使第二开口 120A的面积由接近基板100的一侧远离基板100逐渐增加。另外,侧壁120S与中间层110顶表面之间的夹角Θ可以小于90度,例如为55度至85度,而可兼具支撑作用与导光作用。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侧壁120S与中间层110顶表面之间的夹角Θ可不需小于90度,支撑结构120可以提供支撑作用。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于感应装置10上配置覆盖层IM与显示层DL以构成显示装置I。覆盖层頂可以覆盖支撑结构120,覆盖层頂的杨氏模数小于支撑结构120的杨氏模数,覆盖层頂可当作一个缓冲层,以吸收外界力量冲击而减少显示层DL内部组件受损,且覆盖层頂也兼具有平坦的表面以供显示层DL配置。显示层DL可以是自发光显示层或是非自发光显示层。自发光显示层可例如包括有机发光层等,而非自发光显示层可例如包括液晶层、电泳显示层或是电湿润显示层等。当显示层DL为非自发光显示层时,显示装置I可以具有一光源以提供显示用的光线。
[0064]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20可以由具有高杨氏模数以及高光反射性质的金属材料制作。如此,显示层DL发出的光线L可以在倾斜侧壁120S被反射而朝向第一开口 IlOA射出。换言之,显示装置I于显示画面时,光线L可经由支撑结构120的导引作用而由第一开口 IlOA集中射出。因此,显示装置I呈现的显示对比与亮度可以提升。当周围环境亮度较大时,使用者仍可以看到显示装置I的显示画面,由此提升显示装置I的显示效能。
[0065]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而图6为图5的感应装置沿线
I1-1I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5与图6,感应装置20包括基板100、遮光层110、支撑结构220、中间层130与覆盖层240。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0、遮光层110与中间层130的设计以及材质可类似于前述实施例,可采用相同的元件符号标示之。中间层130可以参照图2B的中间层130’而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另外,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220可采用高杨氏模数材料(例如>10MPa)制作,当作一个支撑作用的结构,支撑结构220不作为触控感应的电极使用。也就是说,感应装置20可以为一种单层电极式的触控面板,其触控电极是由遮光层110的第一电极图案112来实现,也可称为0LS(0ne Layer Solut1n)架构。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220不作为触控用的电极,因此支撑结构220可包括个别独立不连续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形状不限制可以是圆柱状、半圆球状或是矩形柱状等。或者,支撑结构220可以不需要图案化成多个独立的电极图案而是一个连续且重复的网格状结构。第一电极图案112轮廓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方形轮廓来说明,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图案112的轮廓不需特别的局限。举例来说,第一电极图案112的轮廓可以为任意多边形。另外,遮光层110的第一电极图案112中每一个可构成一个感应单元以进行自容式的感应功能。不过,遮光层110的第一电极图案112也可选择有一部分作为驱动电极,另一部分作为感应电极,使得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邻近设置以进行互容式的感应功能。
[0066]如图5所示,支撑结构220在上视图中可以是一个连续无中断的网格状图案或个别独立不连续的柱状结构。不过,与前述实施例相似的,支撑结构220具有多个第二开口 220A,且第二开口 220A的投影面积各自重叠于遮光层110的其中一个第一开口 IlOA的投影面积。此处的投影面积是指各构件垂直投影至基板100上的面积。另外,覆盖层240覆盖住支撑结构220且填入第二开口220A中,支撑结构220在第二开口220A具有侧壁220S。侧壁220S可以是倾斜的或是不倾斜的。支撑结构220的杨氏模数可大于覆盖层240的杨氏模数。当外力冲击或重力按压下,支撑结构220可以提供支撑作用,搭配覆盖层240当作缓冲层,以吸收外界力量而减少电子组件受损。支撑结构220的折射率可小于覆盖层240,且覆盖层240的折射率与支撑结构220的折射率差值可例如是大于等于0.3。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20的折射率可以为1.0至1.7,而覆盖层240的折射率可以为1.3至2.0。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材质的选用使得绝缘的支撑结构220的折射率小于覆盖层240。举例而言,支撑结构220与覆盖层240的折射率的差值可以为0.3,且侧壁220S与中间层130顶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例如为55度至85度。当感应装置20应用于如图4所绘示的显示装置I并取代图4的感应装置10时,支撑结构220与覆盖层240的设置可以将显示层DL发出的光线L导引至由第一开口 IlOA射出,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能。
[0067]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而图8为图7的感应装置沿线
II1-1II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7与图8,感应装置30可包括如图5的感应装置20的构件,更包括一导电层350与一反射层360。反射层360配置于导电层350与支撑结构220之间,导电层350覆盖支撑结构220使得支撑结构220配置于导电层350与中间层130之间。本实施例的基板100、遮光层110、支撑结构220、中间层130与覆盖层240可以参考图5与图6的相关描述来理解其结构、材质与功能。同时,中间层130可以参照图2B的中间层130’而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350包括了多个第二电极图案352,可以做为触控感应用的电极。第二电极图案352各自可例如为条状的图案。遮光层110的各个第一电极图案112沿着第一方向Dl延伸,导电层350的各个第二电极图案352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且第一方向Dl可相交于第二方向D2。作为隔绝用的中间层130可位于第一电极图案112与第二电极图案352之间,感应装置30可以在第一电极图案112与第二电极图案352之间形成触控电容以达成触控感应的功能。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感应装置30可为双层触控电极式的感应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350可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导电层350可有部分面积位在第二开口220A中。反射层360包括多个对应于第二电极图案352的反射图案362。在图8中,反射层360可大致覆盖支撑结构220的顶表面220T与侧壁220S,并具有多个反射层开口 360A,其中反射层开口 360A重叠于第二开口 220A,以供光线穿透。具体而言,反射层360可不需限定配置在导电层350与支撑结构220之间。换言之,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层350可以配置于反射层360与支撑结构220之间,也就是图8中的导电层350与反射层360堆叠顺序可以互换。
[0068]图9为图8的感应装置的变化实施方式。请参照图9,感应装置301的导电层3501具有多个第三开口 350A,可例如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导电层3501可用于提供反射光线的作用而使得感应装置301可选择性地不具有图7与8中的反射层360。各第三开口 3501在基板100上的投影面积可重叠于其中一个第一开口 IlOA在基板100上的投影面积以及重叠其中一个第二开口 220A在基板100上的投影面积。此外,由图9可知,导电层3501可大致覆盖支撑结构220的顶表面220T与侧壁220S。第一开口 110A、第二开口 220A与第三开口 350的尺寸可以相同或是不同,但至少部分重叠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3501的材质可为具有反射性质的导电材料,当感应装置301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导电层3501可以反射来自显示面板的光以提升整体装置的显示出光效率。
[0069]图10为图9的感应装置的变化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0,感应装置3011的导电层350II具有多个第三开口 350B,可例如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导电层350II可用于提供反射光线的作用而使得感应装置301可选择性地不具有图7与8中的反射层360。各第三开口 350B的投影面积可重叠于其中一个第一开口 IlOA的投影面积以及重叠其中一个第二开口220A的投影面积。由图10可知,导电层350II可大致覆盖支撑结构220的顶表面220T。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350II的材质可为具有反射性质的导电材料,当感应装置3011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导电层350II可以反射来自显示面板的光以提升整体装置的显示出光效率。
[0070]图11为图9的感应装置的变化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1,感应装置30III的导电层350III位于支撑结构220与中间层130之间且具有多个第三开口 350C。各第三开口 350C的投影面积可重叠于其中一个第一开口 IlOA的投影面积以及重叠其中一个第二开口220A的投影面积。
[0071]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而图13为图12的感应装置沿线IV-1V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2与图13,感应装置40包括基板100、遮光层410、支撑结构120与中间层130。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0、支撑结构120与中间层130的设计以及材质可类似于前述实施例,因此采用相同的元件符号标示之。中间层130可以参照图2B的中间层130’而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另外,本实施例的遮光层410可采用绝缘材质制作,因此遮光层410不作为触控感应的电极使用。如图12所示,遮光层410在上视图中可以是一个连续无中断的网格状图案。遮光层410具有多个第一开口 410A,且第二开口 120A在基板100上的投影面积可各自对应地重叠于遮光层410的其中一个第一开口 410A在基板100上的投影面积。感应装置40可为一种单层电极式(例如:0LS)的触控面板,其触控电极是由具有抗冲击作用的支撑结构120的第二电极图案122来实现。本实施例的遮光层410不作为触控用的电极,因此遮光层410可以不需要图案化成多个独立的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122轮廓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方形轮廓来说明,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20的第二电极图案122的轮廓不需特别的局限。举例来说,第二电极图案122的轮廓可以为任意多边形。另外,支撑结构120的第二电极图案122中每一个可构成一个感应单元以进行自容式的感应功能。不过,支撑结构120的第二电极图案122也可选择有一部分作为驱动电极,另一部分作为感应电极,使得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邻近设置以进行互容式的感应功能。
[0072]图1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而图15为图14的感应装置沿线V-V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4与图15,感应装置50可包括图12的感应装置40的构件,且还包括一导电层550,其中导电层550夹于遮光层410与中间层130之间。本实施例的基板100、遮光层410、支撑结构120与中间层130可以参考图12与图13的相关描述来理解其结构、材质与功能。中间层130可以参照图2B的中间层130 ’而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550包括了多个第一电极图案552而可以做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一电极图案552各自可例如为条状的图案且沿着第一方向Dl延伸。支撑结构120的各个第二电极图案122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方向Dl可相交于第二方向D2。作为隔绝用的中间层130位于这些第一电极图案552与第二电极图案122之间,感应装置50可以在第一电极图案552与第二电极图案122之间形成触控电容以达成触控感应功能。本实施例的感应装置50可为双层触控电极式的触控面板。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550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因此导电层550在图15中虽具有对应于第一开口 410A的第三开口 520A,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有部分导电层550位在第一开口410A中。另外,图16为图15的感应装置的变化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6,感应装置501可类似于感应装置50,感应装置501的遮光层410位于导电层5501与中间层130之间。
[0073]图17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而图18为图17的感应装置沿线V1-VI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7与图18,感应装置60包括基板100、遮光层410、支撑结构220、覆盖层240以及导电层650。遮光层410可由绝缘材质制作,配置于基板100上,且具有多个第一开口 410A。支撑结构220亦可由高杨氏模数的绝缘材质制作,配置于基板100上。遮光层410位于支撑结构220与基板100之间。支撑结构220具有多个第二开口 220A,且各第一开口 410A的投影面积重叠于其中一个第二开口 220A的投影面积。覆盖层240覆盖支撑结构220并填入第二开口 220A。支撑结构220的杨氏模数可大于覆盖层240的杨氏模数,且具备抗冲击作用的支撑结构220的折射率可小于覆盖层240的折射率。另外,导电层650配置于覆盖层240与基板100之间并具有多个对应于第一开口 410A的第三开口 650A,其中导电层650可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652。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电层650可以选择配置于支撑结构220与中间层130之间,或是遮光层410与中间层130之间。或是,遮光层410可选择配置于中间层130与导电层650之间。中间层130可以参照图2B的中间层130 ’而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
[0074]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650为导电材料制作而成,感应装置60是单层电极式的触控面板,其中各个第一电极图案652可以进行自电容式感应。另外,感应装置60的中间层130可设置于支撑结构220与遮光层410之间,绝缘的支撑结构220不作为触控用的电极。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材质的选用使得绝缘的支撑结构220的折射率小于覆盖层240。并且,支撑结构220可以具有侧壁220S,且侧壁220S可以是倾斜的也可以是不倾斜的。当感应装置60应用于如图4所绘示的显示装置I并取代图4的感应装置10时,支撑结构220与覆盖层240的设置可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或抗外力能力,也可以将显示层DL发出的光线L导引至由第一开口410A射出,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能。另外,本实施例的遮光层410亦可不作为触控用的电极。
[0075]图19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感应装置的上视示意图,而图20为图19的感应装置沿线VI1-VII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9与图20,感应装置70包括基板100、遮光层410、支撑结构220、中间层130、覆盖层240、第一导电层750以及第二导电层760。基板100、遮光层410、支撑结构220、中间层130与覆盖层240可类似于图17的感应装置60,因此不另赘述。中间层130可以参照图2B的中间层130’而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在一实施例中,各个第二开口 220A与对应的一个第一开口 410A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大小或是外型。举例而言,第一开口410A的投影面积可以有50%以上重叠于对应的第二开口220A的投影面积。
[007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750可配置于基板100与中间层130之间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图案752。第二导电层760可配置于中间层130与覆盖层240之间并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图案762。第一电极图案752各自可例如为条状的图案且沿着第一方向Dl延伸而第二电极图案762各自可例如为条状的图案且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l可相交于第二方向D2。作为隔绝用的中间层130位于这些第一电极图案752与第二电极图案762之间,因此感应装置70可以在第一电极图案752与第二电极图案762之间形成触控电容以达成触控感应功能。本实施例的感应装置70可为双层触控电极式的触控面板。
[0077]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抗冲击的感应装置可具有抗冲击支撑结构,而在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可以吸收外界冲击力量,减少电子组件或是显示设备受损,并可导引显示光线集中地由开口发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装置应用于显示装置可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抗冲击能力及显示对比。另外,一些实施例的感应装置中,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制作遮光层与抗冲击的支撑结构中至少一者,除了可以提高抗冲击能力之外,还提供光学上的遮光或导光作用更可以作为触控用的电极。
[0078]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做一些完善和更改,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及其均等范围者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遮光层,配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遮光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 ; 支撑结构,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并具有多个第二开口,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开口的每一个的投影面积重叠于所述多个第二开口的其中一个的投影面积,且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 中间层,配置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其中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支撑结构至少其中之一具导电性且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独立的柱状结构或是一连续的网格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覆盖所述支撑结构并填入所述多个第二开口中,且所述支撑结构的杨氏模数大于所述覆盖层的杨氏模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支撑结构的另一者也具有导电性且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第二电极图案,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的每一个的延伸方向交错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图案,所述中间层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交错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具有导电性并包括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且所述中间层位于所述导电层与所述遮光层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中间层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中间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部分面积位于所述多个第二开口的面积中。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具有导电性并包括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且所述中间层位于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中间层与所述遮光层之间。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中间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部分面积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的面积中。14.如权利要求5项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的每一个具有多个第三开口,所述多个第三开口的每一个的投影面积重叠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的其中一个的投影面积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开口的其中一个的投影面积。15.一种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遮光层,配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遮光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 ; 支撑结构,配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基板之间并且所述支撑结构具有多个第二开口,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开口的每一个的投影面积重叠于所述多个第二开口的其中一个的投影面积; 覆盖层,覆盖所述支撑结构并填入所述多个第二开口,且所述支撑结构的杨氏模数大于所述覆盖层的杨氏模数;以及 第一导电层,配置于所述覆盖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第一电极图案。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中间层,配置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导电层,配置于所述覆盖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并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图案,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图案交错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图案,且所述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覆盖层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遮光层之间。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遮光层之间。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6066724SQ201610240057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8日 公开号201610240057.8, CN 106066724 A, CN 106066724A, CN 201610240057, CN-A-106066724, CN106066724 A, CN106066724A, CN201610240057, CN201610240057.8
【发明人】刘映廷, 张志嘉, 吕艺全, 蔡宜修, 李国昶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