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机柔性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478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传动技术的领域,尤其涉及ATM机柔性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金融自助设备中为了对批量处理的每一张纸币逐一进行检验,需要将堆叠的纸币一张张分离开来,然后对分离的单张纸币进行图像识别、厚度检测、磁信息检测等识别手段,以保证所处理的纸币的真实性,其中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对于经过识别处理后的纸币进行暂时存储,等待整个处理确认之后再将暂时存储的纸币放出后输送到指定的位置。

目前,纸币类暂存设备通常采用两层卷带包裹纸币方式暂存纸币于圆柱形的纸币暂存筒中,实现纸币在设备中暂存功能,其中两层卷带采用环形缠绕方式分别收纳在另外两个圆柱筒中,也就是卷带回收筒中。采用此方式暂存纸币需要配置一个马达驱动纸币暂存筒收纳两层卷带及其夹持的纸币,同时需要配置另一个马达同步驱动两个卷带回收筒分别回收两段卷带。

然而,采用两个马达控制同一段卷带输送方式,存在同步匹配问题,对结构装配误差以及控制系统要求相对较高,容易出现卷带与纸币暂存筒或卷带暂存筒打滑以及拉扯卷带的复合作用,长期使用将会降低卷带使用寿命,增高故障率,降低设备稳定性,而且采用两个马达也增加了对设备容积的需求,产生资源上的浪费,增加了设备的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ATM机柔性传动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纸币传动机构所存在的能耗高、电控要求复杂、障率高以及设备稳定性、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ATM机柔性传动系统,其包括驱动轮系、由所述驱动轮系驱动的上从动轮系和下从动轮系,

所述驱动轮系包括同轴设置的驱动轴、第一单向齿轮、第二单向齿轮以及用于卷绕或释放柔性带和纸币的钞鼓,所述第一单向齿轮和所述第二单向齿轮的转向不同;

所述上从动轮系包括同轴设置的上从动轴、上同向齿轮及用于向所述钞鼓输送或回收所述柔性带的上柔性带轮;

所述下从动轮系包括同轴设置的下从动轴、下同向齿轮、第三单向齿轮及用于向所述钞鼓输送或回收所述柔性带的下柔性带轮;

所述柔性带于所述钞鼓上形成一个供纸币进出的进出口,所述第二单向齿轮外啮合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三单向齿轮外啮合,所述第一单向齿轮外啮合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下同向齿轮外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外啮合连接有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所述上同向齿轮外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从动轴套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上柔性带轮所受扭力的扭力限制器,所述上柔性带轮套设于所述扭力限制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扭力限制器外套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外套有第二连接件,所述上柔性带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用于缓冲扭力传动的扭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二级阶梯轴筒,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小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小端轴壁内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大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大端轴壁内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小端轴壁内侧面凸设有与所述上从动轴相抵接的第一连接脚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小端轴壁内侧面凸设有与所述上从动轴相抵接的第二连接脚部,所述扭力限制器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大端轴壁内侧,所述扭簧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小端轴壁外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小端轴壁内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扭力限制器包括套接于所述上从动轴上的内圈和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大端轴壁内侧的外圈。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系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柔性带从所述上柔性带轮导向所述钞鼓的上导向轮和用于将所述柔性带从所述下柔性带轮导向所述钞鼓的下导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上柔性带轮与所述上导向轮之间设有分别压紧于所述柔性带上下侧的上张紧轮和下张紧轮。

进一步地,所述下柔性带轮与所述下导向轮之间设有用于压紧所述柔性带的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钞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齿轮和所述第二单向齿轮分别通过单向轴承套接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三单向齿轮通过单向轴承套接于所述下从动轴上。

本发明提供的ATM机柔性传动系统的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ATM机柔性传动系统进行纸币收纳时,其分别经过传动路径:驱动轴和钞鼓→第二单向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三单向齿轮→下从动轴→下柔性带轮→柔性带→钞鼓;驱动轴和钞鼓→第二单向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三单向齿轮→下从动轴→下同向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上同向齿轮→上从动轴→上柔性带轮→柔性带→钞鼓,实现上柔性带轮顺时针转动释放柔性带,下柔性带轮逆时针转动释放柔性带,而钞鼓逆时针转动卷绕柔性带和纸币,完成纸币的收纳操作;

而采用上述ATM机柔性传动系统进行纸币排出时,其分别经过传动路径:驱动轴和钞鼓→第一单向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下同向齿轮→下从动轴→下柔性带轮→柔性带→钞鼓;驱动轴和钞鼓→第一单向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上同向齿轮→上从动轴→上柔性带轮→柔性带→钞鼓,实现上柔性带轮逆时针转动回收柔性带,下柔性带轮顺时针转动回收柔性带,而钞鼓顺时针转动释放柔性带和纸币,完成纸币的排出操作;

因此,上述ATM机柔性传动系统只需要采用一个动力源启动驱动轴,比如,采用一个马达启动驱动轴,再经过传动系统的传动作用,分别驱使上柔性带轮和下柔性带轮做释放或回收柔性带的动作,实现纸币的收纳或排出操作,因此,相比较采用两个马达控制同一柔性带的输送方式而言,其减少动力源,节省了能耗,同时避免了两个马达控制需要同步匹配的问题,故电控要求简单,此外,其还避免了柔性带打滑以及拉扯柔性带的情况,故其柔性带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设备稳定性、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TM机柔性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TM机柔性传动系统的上从动轮系不包括上同向齿轮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ATM机柔性传动系统10,其包括驱动轮系11、由驱动轮系11驱动的上从动轮系12和下从动轮系13,

驱动轮系11包括同轴设置的驱动轴114、第一单向齿轮111、第二单向齿轮112以及用于卷绕或释放柔性带20和纸币的钞鼓115,第一单向齿轮111和第二单向齿轮112的转向不同;

上从动轮系12包括同轴设置的上从动轴121、上同向齿轮122及用于向钞鼓115输送或回收柔性带20的上柔性带轮123;

下从动轮系13包括同轴设置的下从动轴131、下同向齿轮132、第三单向齿轮113及用于向钞鼓115输送或回收柔性带20的下柔性带轮133;

柔性带20于钞鼓115上形成一个供纸币进出的进出口14,第二单向齿轮112外啮合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151,第一传动齿轮151与第三单向齿轮113外啮合,第一单向齿轮111外啮合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152,第二传动齿轮152与下同向齿轮132外啮合,第二传动齿轮152外啮合连接有第三传动齿轮153,第三传动齿轮153与上同向齿轮122外啮合。

细化地,驱动轮系11设置于上从动轮系12和下从动轮系13的右侧,上柔性带轮123于其上侧释放或回收柔性带20,下柔性带轮133于其下侧释放或回收柔性带20,钞鼓115于其上侧释放或回收柔性带20和纸币,这样,上述ATM机柔性传动系统10的工作原理:

采用上述ATM机柔性传动系统10进行纸币收纳时:

如图1所示,驱使驱动轴114和钞鼓115逆时针转动,此时,钞鼓115进行卷绕柔性带20及纸币的操作,同时,由于第一单向齿轮111和第二单向齿轮112只沿一个方向转动,因此,驱动轴114驱使第二单向齿轮112逆时针转动,而第一单向齿轮111不动,(当驱动轴114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单向齿轮111顺时针转动,而第二单向齿轮112不动),第二单向齿轮112驱使与之外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151顺时针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51驱使与之外啮合的第三单向齿轮113逆时针转动,第三单向齿轮113驱使与之同轴设置的下从动轴131、下同向齿轮132和下柔性带轮133做逆时针转动,此时,下柔性带轮133进行朝钞鼓115释放柔性带20的操作;下同向齿轮132驱使与之外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152顺时针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52驱使与之外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153逆时针转动,第三传动齿轮153驱使与之外啮合的上同向齿轮122顺时针转动,上同向齿轮122驱使与之同轴设置的上从动轴121和上柔性带轮123顺时针转动,此时,上柔性带轮123进行朝钞鼓115释放柔性带20的操作。

驱动轴114和钞鼓115逆时针转动所引起的传动路径为:

驱动轴114和钞鼓115→第二单向齿轮112→第一传动齿轮151→第三单向齿轮113→下从动轴131→下柔性带轮133→柔性带20→钞鼓115

驱动轴114和钞鼓115→第二单向齿轮112→第一传动齿轮151→第三单向齿轮113→下从动轴131→下同向齿轮132→第二传动齿轮152→第三传动齿轮153→上同向齿轮122→上从动轴121→上柔性带轮123→柔性带20→钞鼓115

采用上述ATM机柔性传动系统10进行纸币排出时:

如图1所示,驱使驱动轴114和钞鼓115顺时针转动,此时,钞鼓115进行释放柔性带20及纸币的操作,同时,驱动轴114驱使第一单向齿轮111顺时针转动,而第二单向齿轮112不动,第一单向齿轮111驱使与之外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152逆时针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52驱使与之外啮合的下同向齿轮132顺时针转动,下同向齿轮132驱使与之同轴设置的下从动轴131和下柔性带轮133做顺时针转动,此时,下柔性带轮133进行从钞鼓115回收柔性带20的操作;而第二传动齿轮152同时驱使与之外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153顺时针转动,第三传动齿轮153驱使与之外啮合的上同向齿轮122逆时针转动,上同向齿轮122驱使与之同轴设置的上从动轴121和上柔性带轮123逆时针转动,此时,上柔性带轮123进行从钞鼓115回收柔性带20的操作。

驱动轴114和钞鼓115顺时针转动所引起的传动路径为:

驱动轴114和钞鼓115→第一单向齿轮111→第二传动齿轮152→下同向齿轮132→下从动轴131→下柔性带轮133→柔性带20→钞鼓115

驱动轴114和钞鼓115→第一单向齿轮111→第二传动齿轮152→第三传动齿轮153→上同向齿轮122→上从动轴121→上柔性带轮123→柔性带20→钞鼓115

如图1所示,采用上述ATM机柔性传动系统10进行纸币收纳时,其分别经过传动路径:驱动轴114和钞鼓115→第二单向齿轮112→第一传动齿轮151→第三单向齿轮113→下从动轴131→下柔性带轮133→柔性带20→钞鼓115;驱动轴114和钞鼓115→第二单向齿轮112→第一传动齿轮151→第三单向齿轮113→下从动轴131→下同向齿轮132→第二传动齿轮152→第三传动齿轮153→上同向齿轮122→上从动轴121→上柔性带轮123→柔性带20→钞鼓115,实现上柔性带轮123顺时针转动释放柔性带20,下柔性带轮133逆时针转动释放柔性带20,而钞鼓115逆时针转动卷绕柔性带20和纸币,完成纸币的收纳操作;

而采用上述ATM机柔性传动系统10进行纸币排出时,其分别经过传动路径:驱动轴114和钞鼓115→第一单向齿轮111→第二传动齿轮152→下同向齿轮132→下从动轴131→下柔性带轮133→柔性带20→钞鼓115;驱动轴114和钞鼓115→第一单向齿轮111→第二传动齿轮152→第三传动齿轮153→上同向齿轮122→上从动轴121→上柔性带轮123→柔性带20→钞鼓115,实现上柔性带轮123逆时针转动回收柔性带20,下柔性带轮133顺时针转动回收柔性带20,而钞鼓115顺时针转动释放柔性带20和纸币,完成纸币的排出操作;

因此,上述ATM机柔性传动系统10只需要采用一个动力源启动驱动轴114,比如,采用一个马达启动驱动轴114,再经过传动系统的传动作用,分别驱使上柔性带轮123和下柔性带轮133做释放或回收柔性带20的动作,实现纸币的收纳或排出操作,因此,相比较采用两个马达控制同一柔性带20的输送方式而言,其减少动力源,节省了能耗,同时避免了两个马达控制需要同步匹配的问题,故电控要求简单,此外,其还避免了柔性带20打滑以及拉扯柔性带20的情况,故其柔性带20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设备稳定性、可靠性高。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上述ATM机柔性传动系统10对纸币的收纳或排出,主要是利用柔性带20对纸币的缠绕,而柔性带20对纸币的缠绕力与上柔性带轮123所受到的扭力有关,即与上从动轴121对上柔性带轮123的扭力有关,因此,为了实现合适的缠绕力,上从动轴121套设有用于限制上柔性带轮123所受扭力的扭力限制器16,上柔性带轮123套设于扭力限制器16上。具体地,上柔性带轮123与上同向齿轮122沿上从动轴121的轴向错开设置。这样,上从动轴121的扭力将先经过扭力限制器16的限制作用之后,再传递给上柔性带轮123。由于扭力限制器16的采用,使得上柔性带轮123回收柔性带20时保持足够的回收动力,而释放柔性带20时保持足够的张紧力,即使得柔性带20对纸币具有足够的缠绕力,因此,上述ATM机柔性传动系统10对纸币传送稳定、可靠。

需要补充的是,为了使得扭力限制器16持续起作用,需保证上从动轴121的转速要大于上柔性带轮123的转速,即保证上从动轴121与上柔性带轮123具有转速差,而该转速差可通过齿轮系间齿数的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连接扭力限制器16和上柔性带轮123以及便于将扭力限制器16的扭力传递给上柔性带轮123,扭力限制器16外套有第一连接件171,第一连接件171外套有第二连接件172,上柔性带轮123套设于第二连接件172上。这样,第一连接件171和第二连接件172起到辅助传递扭力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使得上从动轴121、扭力限制器16、第一连接件171、第二连接件172和上柔性带轮123之间的扭力传递变得缓和,防止柔性带20受到较大的冲击作用,第一连接件171与第二连接件172之间设有用于缓冲扭力传动的扭簧18。这样,上从动轴121的扭力将经由扭力限制器16和第一连接件171,传递到扭簧18上,扭力将于扭簧18上积累,直至扭簧18变形到一定的程度后,扭簧18再将扭力传递给第二连接件172,最后,第二连接件172再将扭力传递给上柔性带轮123,因此,上柔性带轮123所受到的扭力将具有一个缓冲的过渡阶段,故柔性带20的释放与回收将不会过激,利于保护柔性带20,有利于传动系统的平稳运行。

为了更便于第一连接件171、第二连接件172和扭簧18之间的扭力传递,第一连接件171和第二连接件172均为二级阶梯轴筒,第一连接件171的小端套设于第二连接件172的小端轴壁内侧,第一连接件171的大端套设于第二连接件172的大端轴壁内侧,扭簧18设于第一连接件171的小端轴壁外侧与第二连接件172的小端轴壁内侧之间;

同理,如图1和图2所示,为便于扭力限制器16、第一连接件171、第二连接件172和上从动轴121之间的扭力传递,第一连接件171的小端轴壁内侧面凸设有与上从动轴121相抵接的第一连接脚部191,第二连接件172的小端轴壁内侧面凸设有与上从动轴121相抵接的第二连接脚部192,扭力限制器16套设于第一连接件171的大端轴壁内侧。

第一连接件171的大端轴壁外侧面沿其周向延伸有一与第二连接件172大端轴壁内侧相抵接的凸沿1711,通过凸沿1711的设置,保证第一连接件171与第二连接件172扭力的稳定传递,保证系统平稳运行。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扭力限制器16的扭力传递,扭力限制器16包括套接于上从动轴121上的内圈161和套接于第一连接件171大端轴壁内侧的外圈162。

上从动轴121和内圈161是固定连接,同向同速转动;第一连接件171大端轴壁内侧与外圈162是固定连接;上柔性带轮123与第二连接件172的小端轴壁外侧是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下从动轴131与下柔性带轮133之间也设有扭力限制器16、第一连接件171、第二连接件172和扭簧18,且扭力限制器16、第一连接件171、第二连接件172和扭簧18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与上述相同。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柔性带20朝钞鼓115传送纸币,驱动轮系11还包括用于将柔性带20从上柔性带轮123导向钞鼓115的上导向轮116和用于将柔性带20从下柔性带轮133导向钞鼓115的下导向轮117。这样,由于上导向轮116及下导向轮117的作用,柔性带20于钞鼓115上形成一个夹缝状的进出口14,以便于缠绕、压夹纸币。

为了增大上柔性带轮123所释放或回收的柔性带20的张紧力,上柔性带轮123与上导向轮116之间设有分别压紧于柔性带20上下侧的上张紧轮118和下张紧轮119。上张紧轮118和下张紧轮119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可根据具体的安装空间而定。

同理,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增大下柔性带轮133所释放或回收的柔性带20的张紧力,下柔性带轮133与下导向轮117之间设有用于压紧柔性带20的滚轮120。滚轮12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可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安装空间而定。

细化地,驱动轴114与钞鼓115固定连接,第一单向齿轮111和第二单向齿轮112分别通过单向轴承套接于驱动轴114上,第三单向齿轮113通过单向轴承套接于下从动轴131上。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