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7681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共享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共享自行车的兴起,共享行业的管理模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共享自行车公司生产自行车-投放市场-用户租用”这样的现有自行车共享形式,自公司到租户的这样一种出租自行车方式,被更多的认定为是一种租赁形式的自行车租用模式,而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共享模式。显然,在该模式下的共享自行车产业并不能真正的使得闲置资源被更合理地利用,反而会因为大量的投放而增加市面上闲置自行车的数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共享自行车模式带来的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进一步合理利用闲置资源。

一种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建立数据服务器与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的通信连接、数据服务器与自行车上智能管理锁具的通信连接,以及数据服务器与租户控制端的通信连接;

所述数据服务器接收所述租户控制端发送的租借请求信息,所述租借请求信息包括租户身份信息;

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租借请求信息生成押金支付提示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租户控制端;

所述数据服务器检测是否接收到租户控制端发送的押金支付信息,如果是,则生成开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

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根据所述开锁控制指令进行开锁,并记录开始使用时间;

所述智能管理锁具将自行车使用状态信息以及实时位置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服务器;

所述数据服务器将所述租户身份信息、使用状态信息以及实时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租户控制端通过扫描自行车上的二维码发送租借请求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数据服务器检测是否接收到租户控制端发送的归还请求信息;

如果是,则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归还请求信息生成上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同时记录归还时间;

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根据所述上锁控制指令进行上锁,并将当前位置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服务器;

所述数据服务器将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根据所述上锁控制指令进行上锁之后,还包括:

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开始使用时间和归还时间计算租借费用,并从所述押金中扣除租借费用,将所述租借费用转至自行车持有者账户,将剩余押金退还至租户账户。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数据服务器接收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发送的持有者开锁请求或者持有者上锁请求;

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持有者开锁请求生成持有者开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根据所述持有者开锁控制指令进行开锁;

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持有者上锁请求生成持有者上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根据所述持有者上锁控制指令进行上锁。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智能管理锁具检测自身是否遭到破坏,如果是,则反馈至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生成报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进行提示。

一种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包括自行车、数据服务器、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以及租户控制端,所述自行车上设置有智能管理锁具;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建立与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的通信连接、与智能管理锁具的通信连接,以及与租户控制端的通信连接;

所述租户控制端用于发送租借请求信息,所述租借请求信息包括租户身份信息;

所述数据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租借请求信息,根据所述租借请求信息生成押金支付提示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租户控制端,检测是否接收到租户控制端发送的押金支付信息,如果是,则生成开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

所述智能管理锁具用于根据所述开锁控制指令进行开锁,并将自行车使用状态信息以及实时位置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服务器;

所述数据服务器还用于记录开始使用时间,并将所述租户身份信息、使用状态信息以及实时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租户控制端还用于发送的归还请求信息;

所述数据服务器还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归还请求信息,如果是,则根据所述归还请求信息生成上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同时记录归还时间;

所述智能管理锁具还用于根据所述上锁控制指令进行上锁,并将当前位置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服务器;

所述数据服务器还用于将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还用于发送持有者开锁请求或者持有者上锁请求;

所述数据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持有者开锁请求或者持有者上锁请求,根据所述持有者开锁请求生成持有者开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

所述智能管理锁具还用于根据所述持有者开锁控制指令进行开锁;

数据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持有者上锁请求生成持有者上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

所述智能管理锁具还用于根据所述持有者上锁控制指令进行上锁。

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和租户控制端为搭载相应应用程序的手机、平板电脑。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自行车持有者可以将闲置的自行车投放运营,使得闲置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自行车持有者通过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可以实时监控自行车的使用状态,对自行车进行可靠有效的管理;

(2)由自行车持有者对自行车进行一对一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自行车被盗、被破坏的情况发生,减少维修的问题;

(3)实现智能管理锁具和自行车的分开生产和分开投放,使得生产和投放模式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1,建立数据服务器与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的通信连接、数据服务器与自行车上智能管理锁具的通信连接,以及数据服务器与租户控制端的通信连接;

步骤s102,所述数据服务器接收所述租户控制端发送的租借请求信息,所述租借请求信息包括租户身份信息;

步骤s103,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租借请求信息生成押金支付提示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租户控制端;

步骤s104,所述数据服务器检测是否接收到租户控制端发送的押金支付信息,如果是,则生成开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

步骤s105,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根据所述开锁控制指令进行开锁,并记录开始使用时间;

步骤s106,所述智能管理锁具将自行车使用状态信息以及实时位置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服务器;

步骤s107,所述数据服务器将所述租户身份信息、使用状态信息以及实时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进行显示。

具体地,自行车持有者可以将闲置自行车安装智能管理锁具,并投放到公共场合,该智能管理锁具包括无线通信模块、gps定位模块等,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数据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

租户需要租借自行车时,通过租户控制端发送租借请求信息,该租借请求信息包括租户身份信息,数据服务器接收到该租借请求信息后,根据该租借请求信息生成押金支付提示信息发送至租户控制端,租户支付押金后,生成押金支付信息发送至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接收到押金支付信息后,生成开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智能管理锁具,智能管理锁具接收到该开锁控制指令后,根据该开锁控制指令进行开锁,租户可以使用该自行车。同时,数据服务器记录下开始使用时间,智能管理锁具将自行车使用状态信息以及实时位置信息上传至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将自行车使用状态信息和实时位置信息发送至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进行显示,自行车持有者可以实时了解到自行车的使用情况和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控制方法,自行车持有者可以将闲置的自行车投放运营,使得闲置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自行车持有者通过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可以实时监控自行车的使用状态,对自行车进行可靠有效的管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租户控制端通过扫描自行车上的二维码发送租借请求信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数据服务器检测是否接收到租户控制端发送的归还请求信息;

如果是,则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归还请求信息生成上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同时记录归还时间;

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根据所述上锁控制指令进行上锁,并将当前位置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服务器;

所述数据服务器将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进行显示。

具体地,租户归还自行车时,通过租户控制端发送归还请求信息,数据服务器接收到该归还请求信息后,根据该归还请求信息生成上锁控制指令,并将该上锁控制指令发送至智能管理锁具,智能管理锁具根据该上述上锁控制指令进行上锁,并将自行车的当前位置信息上传至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将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进行显示,使得自行车持有者可以了解到自行车位置。

进一步地,智能管理锁具根据所述上锁控制指令进行上锁之后,还包括:

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开始使用时间和归还时间计算租借费用,并从所述押金中扣除租借费用,将所述租借费用转至自行车持有者账户,将剩余押金退还至租户账户。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数据服务器接收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发送的持有者开锁请求或者持有者上锁请求;

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持有者开锁请求生成持有者开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根据所述持有者开锁控制指令进行开锁;

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持有者上锁请求生成持有者上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所述智能管理锁具根据所述持有者上锁控制指令进行上锁。

此外,自行车持有者可以对持有的自行车进行控制,通过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发送持有者开锁请求或者持有者上锁请求,数据服务器根据该持有者开锁请求或者持有者上锁请求分别生成持有者开锁控制指令或者持有者上锁控制指令控制智能管理锁具开锁或者上锁,使得自行车持有者可以对自行车进行方便的控制,当自行车持有者自己想使用自行车时,可以自行开锁,当租户忘记上锁时,自行车持有者可以控制上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智能管理锁具检测自身是否遭到破坏,如果是,则反馈至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生成报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进行提示。

具体地,智能管理锁具设置有相应的检测机构,可以检测自身锁具自身是否非正常开启,如果是,则反馈至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生成报警信息发送给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进行提示,以便自行车持有者能够及时发现情况。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自行车持有者可以将闲置的自行车投放运营,使得闲置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自行车持有者通过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可以实时监控自行车的使用状态,对自行车进行可靠有效的管理;

(2)由自行车持有者对自行车进行一对一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自行车被盗、被破坏的情况发生,减少维修的问题;

(3)实现智能管理锁具和自行车的分开生产和分开投放,使得生产和投放模式更加灵活。

实施例二

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包括自行车201、数据服务器202、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203以及租户控制端204,自行车201上设置有智能管理锁具205;

数据服务器202用于建立与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203的通信连接、与智能管理锁具205的通信连接,以及与租户控制端204的通信连接;

租户控制端204用于发送租借请求信息,租借请求信息包括租户身份信息;

数据服务器202还用于接收租借请求信息,根据租借请求信息生成押金支付提示信息并发送至租户控制端204,检测是否接收到租户控制端204发送的押金支付信息,如果是,则生成开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智能管理锁具205;

智能管理锁具205用于根据所述开锁控制指令进行开锁,并将自行车使用状态信息以及实时位置信息上传至数据服务器202;

数据服务器202还用于记录开始使用时间,并将租户身份信息、使用状态信息以及实时位置信息发送至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203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租户控制端204还用于发送的归还请求信息;

数据服务器202还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归还请求信息,如果是,则根据归还请求信息生成上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智能管理锁具205,同时记录归还时间;

智能管理锁具205还用于根据上锁控制指令进行上锁,并将当前位置信息上传至数据服务器202;

数据服务器202还用于将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203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数据服务器202还用于根据开始使用时间和归还时间计算租借费用,并从所述押金中扣除租借费用,将所述租借费用转至自行车持有者账户,将剩余押金退还至租户账户。

进一步地,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203还用于发送持有者开锁请求或者持有者上锁请求;

数据服务器202还用于接收持有者开锁请求或者持有者上锁请求,根据所述持有者开锁请求生成持有者开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智能管理锁具205;

智能管理锁具205还用于根据持有者开锁控制指令进行开锁;

数据服务器202还用于根据所述持有者上锁请求生成持有者上锁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智能管理锁具205;

智能管理锁具205还用于根据所述持有者上锁控制指令进行上锁。

进一步地,智能管理锁具205设置有相应的检测机构,智能管理锁具205还用于检测自身是否遭到破坏,如果是,则反馈至数据服务器202,数据服务器202生成报警信息并发送至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203进行提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和租户控制端为搭载相应应用程序的手机、平板电脑等。

具体工作原理请参考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能管理锁具的自行车共享系统,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自行车持有者可以将闲置的自行车投放运营,使得闲置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自行车持有者通过自行车持有者控制端可以实时监控自行车的使用状态,对自行车进行可靠有效的管理;

(2)由自行车持有者对自行车进行一对一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自行车被盗、被破坏的情况发生,减少维修的问题;

(3)实现智能管理锁具和自行车的分开生产和分开投放,使得生产和投放模式更加灵活。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