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的堆叠方法及堆叠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076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介质的堆叠方法及堆叠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介质的堆叠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质的堆叠方法及堆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银行的现金流通规模越来越庞大,而自动存取款机的盛行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自动存取款机包括待客部和纸币存储部,待客部中设置有运输路线,纸币通过运输路线被运送到存储部。在银行网点业务量巨大的情况下,自动存取款机的效率成为银行业务扩展的关键因素。现有的自动存取款机的介质存储效率较低且在存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卡钞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的堆叠方法及堆叠系统,能够对介质进行高效整齐的堆叠,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堆叠过程中介质发生形变。

本发明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介质的堆叠方法,所述堆叠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票箱是否存满,若所述票箱未存满,启动第一传送机构;

检测所述介质的头部是否运动到所述票箱的进票口,若所述介质的头部运动到所述票箱的进票口,则启动计时器;

判断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达到预定值,若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间达到预定值,则启动第二传送机构;

检测所述介质的尾部是否进入所述票箱,若所述介质的尾部进入所述票箱,则停止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检测所述介质的头部是否运动到所述票箱的进票口,若所述介质的头部运动到所述票箱的进票口,则启动计时器包括:

检测所述介质的头部是否在预定的第一时间长度内运动到所述票箱的进票口;

若所述介质的头部未在预定的第一时间长度内运动到所述票箱的进票口,则提示卡票,停止所述第一传送机构;

若所述介质的头部在预定的第一时间长度内运动到所述票箱的进票口,则启动计时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判断所述介质的尾部是否进入所述票箱,若所述介质的尾部进入所述票箱,则停止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

判断所述介质的尾部是否在预定的第二时间长度内进入所述票箱;

若所述介质的尾部未在预定的第二时间长度内进入所述票箱,则提示卡票,停止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

若所述介质的尾部在预定的第二时间长度内进入所述票箱,则停止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的头部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接触时,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速度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速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和所述叠票机构的接触面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介质的长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介质的堆叠系统,所述堆叠系统包括:

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票箱是否存满;

第一传送机构,用于在所述票箱未存满时启动并带动介质运动至所述票箱的进票口;

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介质的头部是否运动到所述票箱的进票口以及用于检测所述介质的尾部是否进入所述票箱中;

计时器,用于在所述介质的头部运动到所述票箱的进票口时启动并开始计时;

第二传送机构,用于在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间达到预定值时启动并带动所述介质运动至所述票箱内;

叠票机构,用于承载所述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叠票机构、第二传送机构、第一传感器均设于所述票箱内;所述叠票机构包括可升降移动的承载部、设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票箱的底板之间的弹性件、设于所述承载部上并随所述承载部移动的挡板,所述第二传送机构抵接于所述承载部所承载的介质的顶部,所述挡板具有遮挡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状态及未遮挡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滚轴、电机及传送带,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滚轴转动,所述滚轴转动带动所述传送带转动,所述承载部的顶部不高于所述票箱的进票口。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包括倾斜部和水平部,所述水平部抵接于所述承载部所承载的介质的顶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票箱的进票口相对设置,所述倾斜部高于所述票箱的进票口,所述水平部低于所述票箱的进票口。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介质的长度。

本发明提出的介质的堆叠方法在检测到介质的头部运动到所述票箱的进票口时启动计时器,在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间达到预定值时启动第二传送机构,通过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分别对介质进行传送,提升了介质的堆叠效率,实现高效整齐的对介质进行堆叠,同时,在计时器的计时时间达到预定值时,才启动第二传送机构,从而能够防止堆叠过程中介质的形变和卡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介质的堆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介质的堆叠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介质的堆叠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系统包括第一传感器1、第一传送机构2、第二传感器3、计时器(图未标)、第二传送机构4、叠票机构5。第一传感器1用于检测票箱6是否存满,第一传送机构2用于在票箱6未存满时启动并带动介质7运动至票箱6的进票口61,第二传感器3用于检测介质7的头部是否运动到票箱6的进票口61以及用于检测介质7的尾部是否进入票箱6中,计时器用于在介质7的头部运动到票箱6的进票口61时启动并开始计时,第二传送机构4用于在计时器的计时时间达到预定值时启动并带动介质7运动至票箱6内,叠票机构5用于承载介质7。这里,介质7的头部指的是先运动至进票口61的一端,介质7的尾部即为后运动至进票口61的一端。

第一传感器1、第二传送机构4和叠票机构5均设于票箱6内。叠票机构5包括可升降移动的承载部51、设于承载部51与票箱6的底板之间的弹性件52、设于承载部51上并随承载部51移动的挡板53,第二传送机构4抵接于承载部51所承载的介质7的顶部,挡板53具有遮挡第一传感器1的第一状态及未遮挡第一传感器1的第二状态。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52为弹簧,其数量为2,挡板53位于承载部51的中间,2个弹簧分别位于承载部51的两侧并关于挡板53对称。

这里,挡板53的第一状态可以表示为票箱6存满的状态,此时,第一传感器1设于票箱6的底部,挡板53设于承载部51的底部,如图1所示。在票箱未满时,挡板53未遮挡第一传感器1,挡板53处于第二状态,在介质7堆叠至承载部51上时,承载部51和挡板53朝着靠近票箱6的底部的方向运动,承载部51在弹性件52的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将介质7夹持于其与第二传送机构4之间。当票箱6存满的时候,挡板53刚好运动至与第一传感器1相对,此时,挡板53遮挡第一传感器1,挡板53处于第一状态,票箱6存满。

当然,挡板53的第二状态也可以表示为票箱6存满的状态,此时,第一传感器1设于票箱6的顶部,挡板53设于承载部51的顶部。在票箱未满时,挡板53与第一传感器1相对并遮挡第一传感器1,挡板53处于第一状态,在介质7堆叠至承载部51上时,承载部51和挡板53朝着靠近票箱6的底部的方向运动,承载部51在弹性件52的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将介质7夹持于其与第二传送机构4之间。当票箱6存满的时候,挡板53刚好运动至未遮挡第一传感器1的位置,此时,挡板53处于第二状态,票箱6存满。

第二传送机构4包括滚轴41、电机42及传送带43,电机42带动滚轴41转动,滚轴41转动带动传送带43转动,传送带43抵接于承载部51的顶部,传送带43在转动过程中将介质7从进票口61处运送至票箱6中直到介质7完全进入票箱6。为了防止介质7发生形变或卡票,承载部51的顶部不高于票箱6的进票口61。当承载部51的顶部与进票口61等高时,介质7从进票口61处被第一传送机构2水平运送至传送带43与承载部51之间;当承载部51的顶部低于进票口61时,介质7从进票口61处进入时,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被第一传送机构2运送至传送带43与承载部51之间。较佳地,承载部51的顶部低于进票口61。

传送带43包括倾斜部43a和水平部43b,水平部43b抵接于承载部51所承载的介质7的顶部,倾斜部43a与进票口61相对设置,倾斜部43a靠近进票口61的一端高于进票口61,水平部43b低于进票口61。通过设置倾斜部43a,可以进一步的防止卡票。

本实施例中,第二传送机构4和叠票机构5的接触面与第一传送机构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介质7的长度,即水平部43b与第一传送机构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介质7的长度。这样可以保证介质7的尾部进入票箱6之前,介质7的头部已经到达水平部43b。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传送机构2包括多个滚轴组21和电机22,每个滚轴组21包括两个滚轴,电机22带动滚轴的转动,两个滚轴将介质7夹设其中并带动介质7运动。第二传感器3设于进票口61的附近,当介质7的头部运动到进票口61时,第二传感器3被介质7遮挡;当介质7的尾部进入票箱6中时,第二传感器3从被介质7遮挡的状态变换为未被遮挡的状态。

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堆叠系统的堆叠方法,所述堆叠方法包括步骤:

s1、检测票箱6是否存满,若票箱6未存满,启动第一传送机构2,若票箱6存满,则后台控制终端显示票箱存满,其中,通过第一传感器1检测票箱6是否存满。

s2、检测介质7的头部是否运动到票箱6的进票口61,若介质7的头部运动到票箱的进票口61,则启动计时器,其中,通过第二传感器3检测介质7的头部是否运动到进票口61,即检测第二传感器3是否被遮挡,若第二传感器3被遮挡,则介质7的头部运动到进票口61。

s3、判断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达到预定值t,若计时器的计时时间达到预定值t,则启动第二传送机构4。

本实施例中,介质7的头部与第二传送机构4接触时,第二传送机构4的传送速度与第一传送机构2的传送速度相等,这样可以避免第一传送机构2与第二传送机构4的速度不等时造成介质变形或卡票。因此,在第二传送机构4和叠票机构5的接触面与第一传送机构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该间距包括用于预留给第二传送机构4加速到第一传送机构2的速度的距离。

如图1所示,在第二传送机构4和叠票机构5的接触面与第一传送机构2之间的间距为s,其包括距离s1和距离s2,其中,s1=x*t,s2=s-s1=(x*x)/a,x表示第一传送机构2的速度,t表示计时器的计时时间,a表示第二传送机构4的加速度,则t=(a*s-x2)/a*x,即当计时器的计时时间为(a*s-x2)/a*x,启动第二传送机构4,这样,在介质7的头部到达第二传送机构4和叠票机构5的接触面时,第二传送机构4的速度刚好等于第一传送机构2的速度。

s4、检测介质7的尾部是否进入票箱6,若介质7的尾部进入票箱6,则停止第一传送机构2和第二传送机构4,其中,通过第二传感器3检测介质7的尾部是否进入票箱6,即检测第二传感器3是否从被遮挡状态转换为未被遮挡状态,若第二传感器3未被遮挡,则介质7的尾部进入票箱6。

为了提升整个堆叠方法的准确性,步骤s2包括:检测介质7的头部是否在预定的第一时间长度内运动到票箱6的进票口61;若介质7的头部未在预定的第一时间长度内运动到进票口61,则提示卡票,停止第一传送机构2;若介质7的头部在预定的第一时间长度内运动到进票口61,则启动计时器。

通过检测介质7的头部是否在预定的第一时间长度内运动到进票口61可以判断出介质7是否在进入票箱6之前发生卡票。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整个堆叠方法的准确性,步骤s4包括:判断介质7的尾部是否在预定的第二时间长度内进入票箱6;若介质7的尾部未在预定的第二时间长度内进入票箱6,则提示卡票,停止第一传送机构2和第二传送机构4;若介质7的尾部在预定的第二时间长度内进入票箱6,则停止第一传送机构2和第二传送机构4。

通过检测介质7的尾部是否在预定的第二时间长度内运动到票箱6中可以判断出介质7在是否在进入票箱6之后发生卡票。

本实施例提供的介质的堆叠系统和堆叠方法可以提升介质的堆叠效率,实现高效整齐的对介质进行堆叠,此外,还能够防止堆叠过程中介质的形变和卡票,同时还能够快速的辨别卡票是发生在进入票箱之前还是在进入票箱之后,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检修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