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式周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059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外接式周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外接式周边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可应释放键的动作而得以替换组装于一电子装置的外接式周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商业活动的热络,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的使用需求越来越讲究客制化以及多样性,例如:应用于销售点信息管理系统(Point of sal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POS系统)的电子装置,因应店家的需求而需配置不同功能(例如,支付功能,扫描功能,打印功能等等)的外接式周边装置。因此,为满足商业市场对于电子装置多样性的需求,制造供货商开始贩卖越来越多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外接式周边装置,以满足不同店家的使用习惯,而可弹性地外接于该电子装置。

然而,现有的外接式周边装置于实际应用上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既有的外接式周边装置是以锁固方式固接于电子装置,倘若外接式周边装置发生异常而需要维修,大多无法由使用者实时自行拆卸组装,实为不便。

且,倘若使用者有其他新增功能上的使用需求时,往往必须另外重新购买外接式周边装置,再将电子装置送回原厂安装新购买的外接式周边装置,此举显然将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以及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因此,对于现有的外接式周边装置如何结合于电子装置而言,实仍须设计出一种新颖且可组装通用的结合结构,以解决前述现有技术于应用上所产生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外接式周边装置,藉由设置可组装通用的释放键、舌板以及弹性件,而使外接式周边装置可结合或分离于电子装置,且使外接式周边装置得以于结合电子装置时,同时执行其动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外接式周边装置,组装于一电子装置的一扩充插槽,该外接式周边装置至少包括:一外接壳体,包括一第一外接侧面以及一第二外接侧面;一舌板,设置于该外接壳体内,且该舌板的第一端伸出于该第一外接侧面,从而伸入与该第一外接侧面邻接的该扩充插槽的一表面;一释放键,邻近于该第二外接侧面,并组接于该舌板;以及一弹性件,设置于该外接壳体内,且抵顶于该舌板及该释放键中的任一者,以使该舌板的该第一端得以伸出或移入于该外接壳体内,从而使该外接式周边装置被限位于该扩充插槽中;其中,该释放键被触动而推抵于该舌板,以使该舌板的该第一端移入该外接壳体内,从而使该外接式周边装置被分离于该扩充插槽。

较佳地,该外接式周边装置还包括一另一弹性件,该外接壳体还包括一第三侧面,该第三侧面邻接于该第一外接侧面并对应于该第二外接侧面;其中,该另一弹性件抵顶于该第二外接侧面,并伸出于该第三侧面,从而推抵于与该第三侧面邻接的该扩充插槽的一另一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外接式周边装置,组装于一电子装置的一扩充插槽,该外接式周边装置至少包括:一外接壳体,包括一第一外接侧面、一第二外接侧面以及一第三侧面;一舌板,设置于该外接壳体内,且该舌板的第一端伸出于该第一外接侧面,从而伸入与该第一外接侧面邻接的该扩充插槽的一第一表面;一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外接壳体内,并抵顶于该舌板的第二端,以使该第一端得以伸出或移入于该外接壳体内;一第二弹性件,其一端抵顶于该第二外接侧面,另一端则伸出于该第三侧面,从而抵顶于与该第三侧面邻接的该扩充插槽的一第二表面;以及一释放键,邻近于该第二外接侧面,并组接于该舌板,该释放键应被触动而推抵于该舌板;其中,该释放键被触动而使该舌板的该第一端移入于该外接壳体内,同时该第二弹性件推抵于该扩充插槽的该第二表面,从而使该外接式周边装置以一作用力的反方向分离于该扩充插槽。

较佳地,该释放键与该舌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一导面,以使该释放键被触压而带动该舌板沿该导面而移动。

较佳地,该释放键具有一第一导面,该舌板具有一第二导面,该第一导面应该释放键被触动而推抵于该第二导面,从而使该舌板移动;其中,该第一导面以及该第二导面为相互对称的倾斜面。

较佳地,该释放键还包括一释放柱,该舌板还包括一滑槽,该释放柱穿经该滑槽并移动于其中。

较佳地,该第二导面为该滑槽的任一槽面,该第一导面为与该任一槽面邻接的该释放柱的一柱侧面。

较佳地,该舌板的该第一端包括一第三导面,藉由该第三导面而使该第一端移入该外接壳体内,以利于该外接式周边装置被置入于该扩充插槽。

较佳地,该第一端还包括与该第三导面对应的一限位面,用以使该第一端伸出于该第一外接侧面,从而使该外接式周边装置被限位于该扩充插槽内。

较佳地,该电子装置为移动装置、平板电脑及销售点信息管理系统(point-of-sale,POS)的主机中之一。

较佳地,该电子装置与该外接式周边装置藉由一电连接结构而相互电性连接并彼此驱动。

本实用新型外接式周边装置藉由设置可组装通用的释放键、舌板以及弹性件而能够结合或分离于电子装置,且与电子装置结合的同时能够执行其动作。由此本实用新型使得外接式周边装置能够由使用者自行拆卸组装,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接式周边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外接式周边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图2所示的外接式周边装置于结合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外接式周边装置置入于电子装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C为图3A所示的外接式周边装置与电子装置两者结合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出实施例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实用新型欲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图式省略不必要或以常用技术即可完成的元件,以清楚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接式周边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外接式周边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结合于电子装置200 的一扩充插槽210中,且两者可藉由一电连接结构1400电性连接并彼此驱动。

先说明电子装置200的部分,电子装置200至少包括扩充插槽210,用以供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置入于其中,扩充插槽210包括第一表面210a、第二表面 210b、具有内侧面211a的限位孔211以及母电连接器1400b。其中,限位孔211 以及母电连接器1400b位于第一表面210a,限位孔211用以限位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于扩充插槽210中,母电连接器1400b用以电性连接于外接式周边装置 1200的公电连接器1400a。

其中,上述的电子装置200可为移动装置、平板电脑以及销售点信息管理系统(point-of-sale,POS)的主机中的一者,不应以本例为限制。

接着说明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的部分。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的部分包括释放键1110、舌板1120、第一弹性件1130、外接壳体1210、释放孔1211、功能模块1300、电路板1310、公电连接器1400a以及第二弹性件1230。

其中,本例的外接壳体1210是由上壳体1210a以及下壳体1210b组合而成。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外接壳体1210亦可一体成型。而外接壳体1210的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220,且藉由上壳体1210a结合于下壳体1210b,而使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具有第一外接侧面1200a、第二外接侧面1200b以及第三外接侧面1200c。

而释放孔1211位于第二外接侧面1200b,功能模块1300、电路板1310以及公电连接器1400a三者电性连接并设置于外接壳体1210内,且公电连接器 1400a露出于第一外接侧面1200a,用以与电子装置200电性连接并电性驱动电路板1310以及功能模块1300。第二弹性件1230的一端组接于第二外接侧面 1200b,而另一端则伸出于第三外接侧面1200c。

其中,功能模块1300可为支付模块、扫描模块、辨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通信模块、打印模块或不同规格的电连接器,抑或上述中的至少两者的组合。

再者,释放键1110包括具有第一导面1111a的释放柱1111,舌板1120包括具有第二导面1121a之滑槽1121、第三导面1122以及限位面1123。其中,释放键1110、舌板1120以及第一弹性件1130被设置并限位于容置空间1220中。

接着说明上述各元件的连接关系以及动作关系。舌板1120的一端1120a因应舌板1120的另一端1120b被第一弹性件1130推抵,而伸出于第一外接侧面 1200a,且第三导面1122以及限位面1123位于该端1120a。如此,因应第一弹性件1130推抵于另一端1120b,以使该舌板1120得以弹性地产生一位移。

释放键1110邻近于第二外接侧面1200b的释放孔1211,释放键1110的释放柱1111穿经并移动于该舌板1120的滑槽1121中,且释放柱1111的第一导面1111a邻接并推抵于滑槽1121的第二导面1121a;其中,第一导面1111a以及第二导面1121a为相互对称的倾斜面。由此,藉由触动释放键1110而使第一导面 1111a推抵于第二导面1121a,而得以使舌板1120的该端1120a移入外接壳体 1210内。

且,于本例中的第二导面1121a为该滑槽1121的任一槽面,而第一导面1111a 为与该任一槽面1111a邻接的释放柱1111的一柱侧面。当然,第一导面1111a 与第二导面1121a的结构设计亦可因应实际产品需求而调整,不以本例为限制。此外,限位面1123用以在该端1120a伸出于第一外接侧面1200a时使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限位于电子装置200,以使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因结合于电子装置 200而得以执行其动作。

接续,为更清楚地说明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如何动作并结合或分离于电子装置200,将举图3A至图3C来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A至图3C,分别为外接式周边装置与电子装置两者结合前的剖面示意图,外接式周边装置置入于电子装置时的动作剖面示意图,以及外接式周边装置与电子装置两者结合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3A至图3C所示,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被置入于扩充插槽210中,而使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的第一外接侧面1200a以及第三外接侧面1200c分别邻接于扩充插槽210的第一表面210a以及第二表面210b。如此一来,伸出于第一外接侧面1200a的舌板1120的该端1120a,相应伸入第一表面210a的限位孔211,而位于第一外接侧面1200a的公电连接器1400a则电性连接于第一表面210a的母电连接器1400b,从而使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与电子装置200两者结合并电性连接,进而得以驱动彼此。且,伸出于第三外接侧面1200c的第二弹性件1230 则推抵于邻接的第二表面210b。

于此例中,释放键1110邻近于释放孔1211,可藉由一物件(例如,可为一顶针,且图未示出)穿经释放孔1211而触动释放键1110向下推抵,从而使位于释放柱1111的第一导面1111a推抵于滑槽1121的第二导面1121a,进而推动舌板1120朝向外接壳体1210内部移动,而得以使舌板1120的该端1120a缩入于外接壳体1210内部,同时第一表面210a亦可推抵于该端1120的第三导面1122,如此便可将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置入于扩充插槽210内。

当前述物件离开释放键1110时,因应第一弹性件1130推抵于舌板1120的另一端1120b,而再次使舌板1120的该端1120a伸出于第一外接侧面1200a,从而伸入第一表面210a的限位孔211内,且该端1120a的限位面1122抵顶于限位孔211的一内侧面211a,因而使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限位于扩充插槽210中,同时第二弹性件1230推抵于邻接的二表面210b。

反之,当欲将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分离于扩充插槽210时,仅需将该物件穿经释放孔1211再次触动释放键1110,以相同的方式使舌板1120的该端1120a 缩入于外接壳体1210内,同时第二弹性件1230推抵于邻接的第二表面210b,由此便得以使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以作用力的反方向分离于扩充插槽210。

是以,外接式周边装置1200得以藉由释放键1110、舌板1120以及第一弹性件1130而结合于电子装置200并执行其动作,亦可藉由一键触动释放键1110 而弹性分离于电子装置200,以达到可自行拆卸组装及方便使用的功效。

当然,上述的各元件可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进行各种均等的变更或设计,并依据实际运用时的需求而调整各元件的结构设计及规格,不应以上述实施例为限制。举例来说,释放键与舌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一导面,即可使释放键因被触压而带动舌板沿导面方向移动。因此,只要能达到此功用的各种均等结构,亦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