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5048发布日期:2018-09-04 22:3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售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



背景技术:

自动售货机是能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是商业自动化的常用设备,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节省人力、方便交易。但现有的自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设计单一,所有类型的商品均通过同样结构的货道进行输送,没有根据商品的特性进行设计,不利于一些特殊物品的输送,实用价值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方案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包括大商品货道和纪念币货道,所述纪念币货道设于所述大商品货道的末端,且所述纪念币货道与所述大商品货道连通;所述纪念币货道包括三个分支货道,三个所述分支货道相互连通,且两侧的所述分支货道的底面分别与中间所述分支货道底面之间呈钝角关系,所述钝角小于180度。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大商品货道从上之下依次分为第一货道段、第二货道段、第三货道段、第四货道段,所述第三货道段上端面为开放式结构。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钝角大于120度且小于150度。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货道段的上口径大于其下口径。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货道段的上口径小于于其下口径。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大商品货道与中间所述分支货道连通。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货道段与所述第三货道段之间呈钝角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自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包括大商品货道和纪念币货道,纪念币货道设于大商品货道的末端,且纪念币货道与大商品货道连通;纪念币货道包括三个分支货道,三个分支货道相互连通,且两侧的分支货道的底面分别与中间分支货道底面之间呈钝角关系,钝角小于180度。在将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应用到自动售货机机中时,大商品货道的开口的位置与推送较大商品的的推送机构的末端位置向匹配,较大商品会沿着大商品货道滑落到售货机的取货口处。而纪念币货道的开口的位置与推送纪念币的的推送机构的末端位置向匹配,纪念币可以从三个分支货道中任意一个分支货道的上端开口处进入并最终进入到售货机的取货口处。上述设计将商品货道和纪念币货道根据各自商品的特性进行分离,更加利于商品的的输送,实用价值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的纵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在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包括大商品货道1和纪念币货道2,纪念币货道2设于大商品货道1的末端,且纪念币货道2与大商品货道1连通;纪念币货道2包括三个分支货道,三个分支货道21、22、23相互连通,且两侧的分支货道21、23的底面分别与中间分支货道22底面之间呈钝角关系,钝角小于180度。

在将动售货机的货道结构应用到自动售货机机中时,大商品货道1的开口的位置与推送较大商品的的推送机构的末端位置向匹配,较大商品会沿着大商品货道1滑落,并最终进入到售货机的取货口处。而纪念币货道2的开口的位置与推送纪念币的的推送机构的末端位置向匹配,纪念币可以从三个分支货道21、22、23中任意一个分支货道的上端开口处进入,由于两侧的分支货道21、23的底面分别与中间分支货道22底面之间呈钝角关系,钝角小于180度,无论从哪个分支货道进入,纪念币都会滑动到中间分支货道22的底部,并最终进入到售货机的取货口处。

大商品货道1从上之下依次分为第一货道段11、第一货道段12、第一货道段13、第一货道段14,第一货道段13上端面为开放式结构。

在较大商品进入大商品货道1时,较大商品在重力作用下会依次滑过第一货道段11、第一货道段12、第一货道段13、第一货道段14,并最终进入到售货机的取货口处。上述分段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利用售货机的空间,避免了直排式货道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钝角大于120度且小于150度。

如果钝角的角度过小,物品下滑的速度过快,受到撞击时容易损伤;如果钝角的角度过大,物品下滑的速度则过慢,物品到达取货口的速度会降低,用户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使用体验会较差。

第一货道段11的上口径大于其下口径。

第一货道段11的上口径小于于其下口径。

上述口径的设计会造成相应的货道段形状的变化,在保证商品滑落速度的同时还能减小商品受到的冲击,防止商品受到损伤。

大商品货道1与中间分支货道连通。

无论是较大商品还是纪念币,最终都会滑落到大商品货道1与中间分支货道的连通处,并从连通处最终滑落到取货口。

第一货道段12与第一货道段13之间呈钝角关系。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