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开门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00767发布日期:2019-07-17 06:09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基于微信开门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微信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信开门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信开门技术的出现,给予了人们极大的便利,使得人们可以不必随身携带传统的钥匙、门禁卡等物品,而仅利用安装有微信的智能手机即可实现诸如小区门、楼宇门、单元门甚至房间门等门禁的开启。特别地,由于微信开门技术是基于微信平台实施的,用户无需专门下载客户端程序,这减少了用户下载安装应用程序导致的流量开销和存储空间开销,使得用户的接受度较高,从而便于该技术的推广。

为了实现微信开门,用户往往需要先绑定房间,继而可根据所绑定的房间获得开启相应门禁的权限。然而,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手动地通过手机输入多项信息,例如选择所居住的小区、楼号、单元号、房间号以及输入相关的个人信息等,并且需要经相关人员(如物业管理员)审核后,方能完成用户与房间之间的绑定。上述绑定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还容易出错导致绑定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信开门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能简化用户特别是家庭成员用户的绑定房间的过程,提高绑定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微信开门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门禁服务器将用户与房间进行绑定,用户通过门禁公众号登录所述门禁服务器以进行操作,包括步骤:

s100、门禁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邀请用户绑定房间的请求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登录门禁公众号时获得的openid;

s300、门禁服务器向第一用户发送邀请二维码,其中,所述邀请二维码包含所述第一用户发送请求时所针对的房间的信息;

s400、门禁服务器接收到第二用户通过微信识别或扫描所述邀请二维码发送的绑定请求;

s500、门禁服务器将所述第二用户绑定至所述房间,并将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的绑定关系存储在数据库中。

优选地,所述步骤s300之前,还包括步骤:

s200、门禁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已绑定房间,若是,则进入步骤s300,若否,则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步骤s200中,门禁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已绑定房间的过程包括步骤:

s210、判断所述门禁公众号是否已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若是,则进入步骤s220,若否,则进入步骤s230;

s220、门禁服务器利用所述第一用户的openid向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调取与所述第一用户的openid对应的房间信息;若调取成功,则判断为所述第一用户已绑定所述房间;若未调取成功,则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s230、门禁服务器查阅本地数据,并基于本地数据的查阅结果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已绑定房间。

优选地,所述步骤s500包括步骤:

s510、门禁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用户是否已注册,若是,则进入步骤s530,若否,则进入步骤s520;

s520、门禁服务器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注册页面或注册链接,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后完成所述第二用户的注册,之后进入步骤s530;

s530、门禁服务器将第二用户的注册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房间的信息写入数据库,完成第二用户绑定房间申请的提交;

s540、门禁服务器执行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的绑定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s520中,所述第二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包括手机号和通过所述手机号获得的验证码。

优选地,所述步骤s540包括步骤:

s541、门禁服务器导入住户信息,并根据第二用户的注册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与导入的住户信息进行匹配,如匹配成功,则完成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之间的绑定,如匹配失败,则进入步骤s542;

s542、门禁服务器将第二用户绑定房间的申请发送给人工审核,并在接收到审核通过的确认信息后,完成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之间的绑定。

优选地,所述步骤s541中,若对应的门禁公众号已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则门禁服务器从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导入住户信息;若对应的门禁公众号未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则门禁服务器从物业后台导入住户信息。

优选地,所述步骤s541中,门禁服务器导入的住户信息包括住户手机号和住户的房间编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542中,若对应的门禁公众号已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则门禁服务器将第二用户绑定房间的申请发送给第一用户和/或所述房间的业主进行人工审核;若对应的门禁公众号未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则门禁服务器将第二用户绑定房间的申请发送给物业管理员、第一用户和/或所述房间的业主进行人工审核。

优选地,所述步骤s500中,门禁服务器将所述第二用户绑定房间的申请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进行审核,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审核通过的确认信息后,完成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之间的绑定。

优选地,所述步骤s300中,门禁服务器还为所述邀请二维码设置有效期和/或有效使用次数;所述步骤s400中,门禁服务器还判断第二用户的绑定请求所依据的邀请二维码是否在有效期内和/或有效使用次数内,并且仅在所述邀请二维码处于有效期内和/或有效次数内时才执行步骤s500。

基于上述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当房主的家庭成员想要在门禁服务器上完成房间绑定时,可以不必手动地输入任何信息,只需要由自身已完成房间绑定的房主提供一个邀请二维码即可,家庭成员通过微信扫描或识别该二维码,即能自动完成房间绑定。可见,从用户操作的角度来看,本发明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的操作过程极为简单,免除了各种繁琐的人工操作,能够明显提高绑定房间的效率。

特别地,通过与第三方用户数据进行对接,能够进一步简化第一用户自身绑定房间的过程,提高第一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与第三方用户数据进行对接,还能够免除门禁服务器在本地进行数据存储和维护的需求,节省服务器的存储和运算开销。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微信开门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基于微信开门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图1中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已绑定房间的步骤的优选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3为图1中将所述第二用户绑定至所述房间的步骤的优选实施方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的微信开门方法中用户绑定房间的繁琐过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家庭成员绑定至所居住的房间以便获得相应的门禁开启权限,可明显简化绑定过程。

本发明中所称的房间,通常应理解为最小产权单元,例如居民区中的一户房产,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产权单元中的具体房间,例如写字楼中的一个产权单元中分隔出的多个房间之一。

本发明的基于微信开门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通过门禁服务器对用户进行房间绑定,用户可通过门禁公众号登录门禁服务器以进行操作。其中,以小区门禁系统为例,门禁公众号可以是一个小区专有的公众号,也可以是多个小区共用的公众号,并且,门禁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云服务器。

具体地,参见图1,本发明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包括步骤:

s100、门禁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用户(例如房主)发送的邀请用户绑定房间的请求信息,门禁服务器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登录门禁公众号时获得的openid;

s300、门禁服务器向第一用户发送邀请二维码,其中,所述邀请二维码包含所述第一用户发送请求时所针对的房间(例如第一用户选中的已绑定房间)的信息;如果第一用户在门禁公众号上事先绑定有多个房间,例如在该小区有多套房产,则每次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房间来邀请用户;

s400、门禁服务器接收到第二用户(例如房主的家属,即家庭成员)通过微信识别或扫描所述邀请二维码发送的绑定请求;

s500、门禁服务器将所述第二用户绑定至所述房间,并且例如将所述第二用户标记为所述房间的家庭成员,同时,门禁服务器将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的绑定关系存储在数据库中。

步骤s300中,所述邀请二维码是由门禁服务器请求微信服务器生成、并由微信服务器返回至门禁服务器的专用二维码,门禁服务器在向微信服务器发送请求时,会携带二维码标识和门禁公众号的公众号标识,微信服务器则会返回二维码的地址,然后,门禁服务器在二维码表中生成一条记录,记录包含二维码类型(此处的类型为邀请)、公众号标识、二维码标识、二维码关联的信息(此处为房间id)、生成二维码的用户、二维码图片地址等。

上述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在具体应用时,作为第一用户的房主可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微信登录门禁公众号,并且通过点击例如名为“邀请成员”(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名称)的按钮或菜单,即可向门禁服务器发送邀请用户绑定房间的请求,以邀请新的成员绑定至该房间。如房主在该小区有多套房产(即房间),则每次只能选择其中一处房产发送该请求,以邀请新的成员绑定至该房产。随后,房主的移动终端便可接收到门禁服务器发送的邀请二维码。房主将该邀请二维码出示或分享给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即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扫描或识别该邀请二维码,从而作为第二用户向门禁服务器发送绑定房间的请求。门禁服务器收到家庭成员的绑定请求后,即可将该家庭成员绑定至对应的房间。

在家庭成员完成房间绑定后,门禁服务器即可为该家庭成员分配相应的门禁开启权限,并且优选将家庭成员的门禁开启权限设置成与房主的门禁开启权限相同。优选地,家庭成员和房主的门禁开启权限范围为:从小区外部到达所述房间所能经过的所有门禁的门禁开启权限。

基于上述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当房主的家庭成员想要在门禁服务器上完成房间绑定时,可以不必手动地输入任何信息,只需要由自身已完成房间绑定的房主提供一个邀请二维码即可,家庭成员通过微信扫描或识别该二维码,即能自动完成房间绑定。可见,从用户操作的角度来看,本发明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的操作过程极为简单,免除了各种繁琐的人工操作,能够明显提高绑定房间的效率。

本发明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中,第一用户优选为房主,但不仅限于房主,也可以是房主的家庭成员,这种情况下,先行完成绑定房间的家庭成员可以代替房主邀请其他的家庭成员快速绑定房间。

一般而言,第一用户(如房主)在发起邀请用户绑定房间的行为之前,其自身应当已在门禁服务器上完成注册和绑定房间,因此,该邀请行为可以直接发送至门禁服务器,从而获得对应的邀请二维码。

然而,第一用户(如房主)也可以在自身绑定房间之前就发起前述邀请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门禁服务器可以先判断第一用户是否已绑定房间,如未绑定,则提示其先完成自身的绑定。

为此,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步骤s300之前,还包括步骤:

s200、门禁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已绑定房间,若是,则进入步骤s300,若否,则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第一提示信息,例如提示其未绑定房间无法邀请他人绑定,或者提请其完成自身的绑定,等等。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200中,门禁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已绑定房间的过程包括步骤:

s210、判断对应的门禁公众号是否已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若是,则进入步骤s220,若否,则进入步骤s230;

s220、门禁服务器利用所述第一用户的openid向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调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三方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方信息可包括与所述第一用户的openid对应的房间信息,也即第一用户的房产信息,另外还可包括第一用户的手机号和姓名等信息;若调取成功,则判断为所述第一用户已绑定所述房产对应的房间;若未调取成功,则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第二提示信息,例如可以如第一提示信息那样,提示第一用户未绑定房间无法邀请他人绑定、或者提请第一用户完成自身的绑定,也可以不同于第一提示信息,如提示第一用户确认是否为本小区的住户等等。

s230、门禁服务器查阅本地数据,并基于本地数据的查阅结果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已绑定房间。

其中,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例如存储有小区物业部门开展其他业务(可称为第三方应用服务)时记录的与住户相关的信息,其中,第三方应用服务和门禁服务接入同一个公众号,即本发明中所称的门禁公众号(或者统称为物业公众号),这些信息例如包括用户的openid、姓名、手机号、房产信息等。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上存储的这些信息由第三方(或者物业部门)进行管理和维护,通常为经过物业部门审核过的数据,具有准确可信的特点;另外,这些信息往往还具有覆盖率高的特点,例如,物业部门收取物业费、代收水电煤气等生活费用时获取的住户相关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会覆盖整个小区的几乎全部房产,并且一般会包括房主个人信息和对应的房产信息,有时也会包括主要家庭成员(如房主配偶)的个人信息,并且主要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也是与对应房产相关联的。

因此,如果能与第三方用户数据进行对接,那么在判断第一用户是否绑定房间的过程中,可以简单地利用第三方用户数据进行判断,如果第三方用户数据中包括第一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对应的房间信息,则门禁服务器可直接判定为第一用户已绑定至其对应房间,而无需再进行手动绑定。可见,通过与第三方用户数据进行对接,能够进一步简化第一用户自身绑定房间的过程,提高第一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与第三方用户数据进行对接,还能够免除门禁服务器在本地进行数据存储和维护的需求,节省服务器的存储和运算开销。

举例来说,用户甲为某一小区的住户,并且是房主身份,该小区的门禁公众号开通了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服务,而用户甲此前办理其他业务时已经留存了个人信息和房产信息。于是,当该小区的门禁系统采用本发明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时,用户甲只要进入门禁公众号,就可以在不进行任何手动输入信息的情况下一键邀请自己的家庭成员绑定至自家的房间,而其家庭成员则可以通过扫描或识别二维码的方式一步完成房间绑定,由此,便可以使得该用户甲和其家庭成员以最为快捷的方式实现房间绑定,进而可自动获得相应的门禁开启权限。

现有技术中,需要房主先行手动输入家庭地址、个人信息并经审核后方能实现自身的绑定,而家庭成员同样需要手动输入家庭地址、个人信息并经审核后方能实现绑定,相比之下,本发明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在快速性和操作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是现有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用户的接受度也更高,更易于推广普及。

由于本发明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是微信开门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用户访问门禁公众号时,门禁公众号会为用户分配一个专有的openid,门禁服务器接入该门禁公众号,因此能够获得用户的openid;在门禁公众号对接第三方用户数据的情况下,意味着该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同样接入该门禁公众号,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同样能够获得用户的openid,由于同一用户访问同一公众号时对应的openid是一致的,因此,门禁服务器可以利用用户的openid向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请求调取用户的第三方信息,以便进行相应的判断。例如,门禁公众号为物业公众号,如果物业公众号在接入门禁服务之前接入有第三方应用服务,那么在门禁服务接入时,门禁服务器就可以根据用户的openid获取到第三方应用对应的用户数据服务器上的相关信息。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的一个示例为海纳服务器。

如果门禁服务器未能成功调取第一用户的第三方信息,则说明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中不存在关于该openid的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第一用户非相应小区里的房主或者主要家庭成员,因此其暂无权限邀请其他用户绑定房间,于是门禁服务器可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如果门禁公众号未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则门禁服务器需要在本地存储相关数据,例如房主个人信息及房间信息等,而这些数据存入门禁服务器的过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物业管理终端导入、房主个人手动输入等等。这种情况下,门禁服务器查阅本地数据,也很容易获知第一用户的绑定情况:例如,如果查询到第一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对应房间信息,则判定为第一用户已绑定至其对应房间;如果查询不到第一用户的个人信息,则判定为第一用户尚未绑定房间,于是可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如前所述,门禁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二用户发送的绑定请求后,在步骤s500中,会将第二用户绑定至对应的房间。其中,在门禁公众号已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的情况下,门禁服务器将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的绑定关系可以存储在第三方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也可以存储在门禁服务器的本地数据库中;而在门禁公众号未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的情况下,门禁服务器只能将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的绑定关系存储在门禁服务器的本地数据库中。

在具体实施该步骤s500时,由于第二用户是基于第一用户的邀请二维码而请求绑定的,当第一用户是房主本人时,可以认为房主本人有足够的权限邀请他人绑定到自己的房间,从而获得相应的门禁开启权限,因此,门禁服务器可以不再核实相关信息而直接给予绑定,当然也可以将第二用户请求绑定的信息转发给第一用户进行审核,并在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审核通过的确认信息后给予绑定。

然而,考虑到例如便于管理用户等因素,门禁服务器还可在完成第二用户的绑定之前获得第二用户的必要的个人信息,例如手机号、姓名等。为此,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500包括步骤:

s510、门禁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用户是否已在门禁公众号上注册,若是,则进入步骤s530,若否,则进入步骤s520;

s520、门禁服务器引导第二用户进行注册,即,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注册页面或注册链接,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后完成所述第二用户的注册,之后进入步骤s530;

s530、门禁服务器将第二用户的注册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房间的信息写入数据库,完成第二用户绑定房间申请的提交,之后进入步骤s540;

s540、门禁服务器执行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的绑定操作。

也即,门禁服务器首先判断第二用户是否为有效的注册用户,若是,则将该注册用户的相关注册信息与所述房间的信息进行关联,并写入数据库中,从而使第二用户的绑定请求得以提交。若第二用户不是有效的注册用户,则不能直接予以绑定,而是先引导第二用户进行注册,例如发送注册页面或注册链接给第二用户,例如提请用户输入有效的手机号等信息,并在接收到相应的注册信息后完成第二用户的注册,随后,再完成第二用户的绑定请求的提交。在第二用户的绑定请求完成提交后,门禁服务器即可执行第二用户与对应房间的绑定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s520中,所述第二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除了包括手机号外,还包括通过所述手机号获得的验证码,以确保第二用户输入的手机号的有效性。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保证安全性和用户信息的正确性,所述步骤s540可以包括步骤:

s541、门禁服务器导入已有的住户信息,并根据第二用户的注册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与导入的住户信息进行匹配,如匹配成功,则完成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之间的绑定,如匹配失败,则进入步骤s542;

s542、门禁服务器将第二用户绑定房间的申请发送给人工审核,并在接收到审核通过的确认信息后,完成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之间的绑定。

通常情况下,已有的住户信息(例如物业后台存储的住户信息)是经过核实的有效信息,因此,如果第二用户的注册信息中的一部分(如手机号、姓名、家庭住址(即房间号)等)与已有的住户信息匹配成功,则能够保证第二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的正确性,于是门禁服务器可以直接将该第二用户绑定至所述房间。如果第二用户的注册信息未能与已有的住户信息相匹配,则意味着该第二用户有可能并非当前要绑定的房间的合法住户,或者也有可能是当前要绑定的房间的未成年或老年家庭成员,这种情况下,门禁服务器往往无法自行做出决断,出于进一步安全的考虑,可以将第二用户绑定房间的申请发送给人工审核,例如发送给房主或者物业管理员等。如果人工审核给予审核通过,则门禁服务器会接收到相应的审核通过的确认信息,此时,门禁服务器即可将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进行绑定。

容易理解,人工审核的环节能够有效避免前述的邀请二维码被其他用户不适当地获取后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例如因第一用户分享邀请二维码时操作失误而导致该邀请二维码被分享或暴露给其他人。

优选地,所述步骤s541中,若对应的门禁公众号已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则门禁服务器从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导入住户信息。如前所述,第三方用户数据服务器中存储的住户信息具有准确、全面等特点,因此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第二用户是否为相应房间的主要家庭成员。

替代地,所述步骤s541中,若对应的门禁公众号未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则门禁服务器从物业后台导入住户信息。同样,物业后台管理和维护的住户信息也具有准确、全面等特点,因而也能较为准确地判断第二用户是否为相应房间的主要家庭成员。

优选地,所述步骤s541中,为了高效率地进行相应的信息匹配工作,门禁服务器导入的住户信息可以包括住户手机号和住户的房间编号等信息。其中,以住户手机号和房间编号等主要信息进行匹配,能够快速地完成匹配工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s542中,若对应的门禁公众号已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则门禁服务器可以将第二用户绑定房间的申请发送给第一用户和/或所述房间的业主进行人工审核。显然,第一用户和所述房间的业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二者均能判断当前的第二用户是否应予以审核通过。

替代地,所述步骤s542中,若对应的门禁公众号未开通第三方用户数据对接的服务,则门禁服务器可以将第二用户绑定房间的申请发送给物业管理员、第一用户和/或所述房间的业主进行人工审核。这种情况下,因门禁服务器从物业后台导入住户信息,因此物业管理员可以参与相关的人工审核的工作。同样,第一用户和房间的业主无论是否相同,都可判断当前的第二用户是否应予以审核通过。

本发明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中,优选地,步骤s542中的人工审核工作可以由多个终端分别处理,例如,门禁服务器同时发送给第一用户和所述房间的业主,或者同时再发送给物业管理员,此时,门禁服务器可能会接收到多个审核结果,这些审核结果可能会不一致,这种情况下,可以在门禁服务器中对各个审核结果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别,以便保证第二用户与所述房间之间的绑定符合需求。例如,可以设置成房间业主的审核结果的优先级别最高,这样,即使第一用户(假如其不是房间业主)或物业管理员给出的是审核通过的确认信息,但若房间业主给出的是不予通过的确认信息,则门禁服务器仍可拒绝第二用户的绑定请求。

优选地,本发明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中,所述步骤s300中,门禁服务器还可以为所述邀请二维码设置有效期和/或有效使用次数,例如设置1小时的有效期,或者设置5次以内的有效使用次数等;所述步骤s400中,门禁服务器还判断第二用户的绑定请求所依据的邀请二维码是否在有效期内和/或有效使用次数内,并且仅在所述邀请二维码处于有效期内和/或有效次数内时才执行步骤s500。通过如此设置,使得多个家庭成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同一个邀请二维码完成绑定房间的过程,从而使第一用户通过一次请求就能实现全部家庭成员的绑定,进一步简化操作过程,提高绑定效率。

本发明的快速绑定房间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家庭成员与所居住的房间之间的绑定,是微信开门技术在相应的小区部署完成之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在完成绑定之后,相应的家庭成员即可通过微信进行门禁开启,例如实现从小区外部到所居住的房间门口之间的各个门禁的畅通无阻。

当家庭成员用户在门禁公开号服务器上被绑定至所居住的房间后,门禁服务器便根据房间的编号为其分配的默认的门禁开启权限,此后,家庭成员用户只需要通过微信扫描相应的门禁二维码,门禁公开号服务器便会接收到该家庭成员发送的开门请求,并且能够迅速判断出该家庭成员用户已经绑定的房间和具有门禁开启权限,只要当前扫描的门禁二维码对应的门禁在该家庭成员用户的门禁开启权限范围内,便可立即向所述门禁发送开启指令,以开启门禁。可见,绑定房间后的家庭成员用户只需要通过微信扫码这一步操作,即可实现开门,操作非常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家庭成员用户等各个用户,指的是用户的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更为确切地,还包括在该移动终端设备上处于登录状态的用户微信账号,例如,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分别为第一移动终端设备及其上处于登录状态的第一微信账号、第二移动终端设备及其上处于登录状态的第二微信账号。默认地,相应的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该移动终端设备上登录的微信号、该移动终端设备关联的手机号和手持该移动终端设备的人应是统一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