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邮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0380发布日期:2019-01-02 21:4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邮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慧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邮柜。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群喜欢从网上购物,因此,物流包裹快递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人们从网上购物的数量和频次越来越多,收快件或取包裹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物流快递取包裹在签收时,通常是由快递员打电话或发短信通知收件人前往指定地点签收,并且快递员一般在同一地点每天只送一次快件,当收件人不能到达快递员指定地点签收时,只能推迟到第二天同一时间再来取件,浪费了快递员大量的时间,导致快递效率十分低下。

公告号CN2030737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助快递柜以及自助快递柜组合柜,包括自助快递柜柜体,该自助快递柜柜体的一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并柜件,该自助快递柜柜体的与该侧板相对的另一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并柜件连接件,且该至少一并柜件与该至少一并柜件连接件的数量相等,且一该自助快递柜的该并柜件能够对应连接另一该自助快递柜的该并柜件连接件。该快递柜的出现使得收件人的快递可暂时存放,降低了快递员和收件人的时间要求性,大大提高了快递工作的效率。

但是,在快递员大量向快递柜内中放置快递中,由于快递员的工作失误会造成快件放入快递柜后忘记关闭柜门的现象的发生,从而造成快递柜内的快递发生丢失,对收件人和快递员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邮柜,在快递员在将快递放入柜体内且远离柜体时发出提示,从而提示快递员关闭柜门,从而达到减少因快递丢失造成各方损失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邮柜,包括柜体、转动连接于柜体的柜门,所述柜体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柜体附近是否有人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的第一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柜体内是否放置快递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的第二检测电路、以及用于检测柜门是否封闭柜体的第三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和第三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同时耦接有用于输出综合信号的与门U1,所述与门U1的输出端耦接有用于接收综合信号并对快递员发出提示信号的提示电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柜体前是否有人、柜体内是否放置快递、以及柜门是否关闭进行综合检测,若有柜体附近有人时,表明快递员还在附近进行相应工作,而当柜体附近没人、且柜体内放置有快递、以及柜门未关的情况下,通过提示电路对刚刚远离的快递员进行提示,提示其对已放置快递但未关柜门的柜体进行封闭,从而减少快递丢失的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安装于柜体内的若干个红外发射器、分别与红外发射器相对设置的红外接收器、以及耦接于若干个红外接收器的或门A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个对应设置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实现对柜体内多位置是否放置有快递的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柜体内是否放置有快递的检测准确度。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红外发射器沿柜体的水平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为一列,且所述柜体内设置有耦接于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以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并朝红外接收器方向推动快递的推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动组件在未检测到柜体附近有人且未检测到柜体内有快递时对柜体内的快递朝靠近红外接收器的方向推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柜体内是否放置有快递的检测准确度,进而达到提高提示电路提示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

推动板,其周向侧壁抵接于柜体内壁;

第一转动杆,设置有若干根,相邻第一转动杆的端部转动连接,靠近推动板的第一转动杆滑动连接于推动板;

第二转动杆,与第一转动杆对应设置有若干根,相邻第二转动杆的端部转动连接,靠近推动板的第二转动杆滑动连接于推动板,且每一根第二转动杆的中心与对应的第一转动杆的中心转动连接;

驱动机构,安装于柜体上,用于根据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控制远离推动板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相对运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柜体附近没人且第二检测电路未检测到柜体内有快递时,驱动机构控制远离推动板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相向运动时,推动板朝靠近红外接收器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柜体内未放置于红外接收器上的快递推放至红外接收器处;当柜体附近有人或第二检测电路检测到柜体内有快递时,驱动机构控制远离推动板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相背运动时,推动板朝远离红外接收器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快递的放置同时减少对快递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磁铁,安装于柜体内壁;

控制电路,耦接于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以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从而控制电磁铁供电回路通断;

第一金属板,转动连接于远离推动板的第一转动杆的端部,用于与电磁铁吸合;

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柜体和第一金属板之间,用于驱动第一金属板朝远离电磁铁方向移动;

第二金属板,转动连接于远离推动板的第二转动杆的端部,用于与电磁铁吸合;

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于柜体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用于驱动第二金属板朝远离电磁铁方向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电路导通电磁铁的供电回路时,电磁铁得电时产生磁性,从而吸合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朝靠近电磁铁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被拉伸,推动板朝远离电磁铁方向移动;当电磁铁失电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分别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复位弹力带动朝远离电磁铁方向移动,推动板朝靠近电磁铁方向移动。在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动作过程中,分别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实现对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位置的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内固定连接有同时穿设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限位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杆进一步对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推动板的移动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分别用于放置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分别放置于对应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从而使得柜体内壁整体保持平面,从而减少红外发射器或红外接收器与快递之间的接触,进一步减少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快递被损坏的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检测电路包括固定连接于柜门侧壁上的磁铁块和安装于柜体上用于与磁铁块配合的干簧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磁铁块与干簧管之间的配合便于实现柜门与柜体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当柜门封闭柜体时,磁铁块靠近干簧管,当柜门远离柜体时,磁铁块远离干簧管。

进一步的,所述提示电路包括安装于柜门上的蜂鸣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信号,便于刚刚远离的快递员得到提示电路发出的提示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蜂鸣器安装于柜门靠近柜体的内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柜门封闭柜体时,安装于柜体内壁上的蜂鸣器被放置于柜体内,从而减少蜂鸣器被拆卸或损坏的现象的发生,且减少灰尘堆落于蜂鸣器,当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时,柜门为远离柜体未封闭柜体状态,故蜂鸣器发出的声音提示在空气中传播,进一步提高蜂鸣器的提示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以及第三检测电路对柜体附近是否有人、柜体内是否放置有快递、以及柜门是否封闭柜体进行检测,当柜体附近没人、且柜体内放置有快递、以及柜门未关的情况下,通过提示电路对刚刚远离的快递员进行提示,从而达到减少因快递丢失造成各方损失的目的;

(2)通过推动组件在柜体附近没人且第二检测电路未检测到柜体内有快递时,通过推动板朝靠近红外接收器的方向推动,减少因快递未放置于第二检测电路检测区域内造成的提示电路未触发的现象的发生,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提示电路提示准确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主要示出推动组件的结构;

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柜体;2、柜门;3、第一检测电路;4、第二检测电路;5、第三检测电路;6、提示电路;7、红外发射器;8、红外接收器;9、第一容置槽;10、第二容置槽;11、推动组件;12、推动板;13、第一转动杆;14、第二转动杆;15、驱动机构;16、第一连接板;17、第二连接板;18、第一腰型槽;19、第二腰型槽;20、第一连接柱;21、第二连接柱;22、电磁铁;23、控制电路;24、第一金属板;25、第二金属板;26、第一弹簧;27、第二弹簧;28、限位杆;29、磁铁块;30、安装槽;31、干簧管;H、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智能邮柜,如图1所示,包括柜体1,快递放置于柜体1内,柜体1一端为开口,柜体1上转动连接有柜门2,柜门2用于对柜体1进行封闭。

如图1和图2所示,为减少快递员向柜体1内投掷快递后忘记封闭柜门2造成损失的现象的发生,柜体1上安装第一检测电路3、第二检测电路4、第三检测电路5、与门U1、以及提示电路6。

第一检测电路3用于检测柜体1附近是否有人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电路4用于检测柜体1内是否放置快递并输出第二检测信号,第三检测电路5用于检测柜门2是否封闭柜体1,与门U1具有三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与门U1的三个输入端分别耦接于第一检测电路3、第二检测电路4、第三检测电路5的输出端,与门U1的输出端输出综合信号,当柜体1附近没人、且柜体1内放置有快递、以及柜门2未关的情况下,综合信号控制提示电路6对快递员进行提示,从而减少快递丢失的现象的发生。

第一检测电路3为安装于柜体1靠近柜门2的侧壁上的漫反射型光电开关,当在漫反射型光电开关的检测范围内检测到有人时,漫反射型光电开关输出低电平的第一检测信号,当在漫反射型光电开关的检测范围内检测到没有人时,表明柜体1附近没人,则漫反射型光电开关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检测信号。

第二检测电路4包括四个安装于柜体1内壁顶部上的红外发射器7(见图3)、以及安装于柜体1内壁底部的四个红外接收器8、以及耦接于四个红外接收器8输出端的或门A1,四个红外接收器8和四个红外发射器7相对设置。

四个红外发射器7沿柜体1深度方向均匀分布为一列,且对应的四个红外接收器8也均匀分布为一列,且红外发射器7和红外接收器8安装于柜体1远离柜门2转动连接点的一侧。

当至少其中一个红外接收器8未接收到对应红外发射器7发射的红外光时,表明柜体1放置有快递,未接收到红外光的红外接收器8输出高电平信号,则或门A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检测信号;

当四个红外接收器8全部接收到对应的红外发射器7发射的红外光时,表明柜体1内在第二检测电路4的检测区域内未放置有快递,故或门A1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的第二检测信号。

如图1和图3所示,且为保持柜体1内壁的平整从而减少快递、红外发射器7或红外接收器8的损坏,柜体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四个第一容置槽9和四个第二容置槽10,红外发射器7对应放置于第一容置槽9内,红外接收器8对应放置于第二容置槽10内,且红外发射器7的高度低于第一容置槽9的深度,红外接收器8的高度低于第二容置槽10的深度。

如图1和图3所示,为进一步提高柜体1内是否有快递的检测准确度,柜体1内设置有推动组件11,推动组件11耦接于第一检测电路3和第二检测电路4以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并朝红外接收器8方向推动快递。

如图3所示,推动组件11包括设置于柜体1内的推动板12、三个第一转动杆13、三根第二转动杆14、以及驱动机构15。

推动板12的周向侧壁抵接于柜体1的内壁,推动板12远离红外接收器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腰型槽18和第二腰型槽19。

相邻第一转动杆13的端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靠近推动板12的第一转动杆1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20,第一连接柱20穿过第一腰型槽18,且第一连接柱20可在第一腰型槽18内滑动。

相邻第二转动杆14的端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靠近推动板12的第二转动杆1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21,第二连接柱21穿过第二腰型槽19,且第二连接柱21可在第二腰型槽19内滑动。

其中,每一根第二转动杆14的中心与对应的第一转动杆13的中心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驱动机构15包括固定连接于柜体1靠近柜门2转动点一侧内壁上的电磁铁22、耦接于第一检测电路3和第二检测电路4以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以控制电磁铁22供电回路通断的控制电路23(见图2),且第一转动杆13远离推动板12的端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金属板24,第二转动杆14远离推动板12的端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金属板25,且第一金属板24与柜体1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6,第二金属板25与柜体1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7。

为进一步的提高推动板12的移动稳定性和可靠性,柜体1内固定连接有一竖直设置的限位杆28,限位杆28同时穿设过第一金属板24和第二金属板25。

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23包括非门A2、与门U2、三极管Q2、继电器KM1、续流二极管D1。

与门U2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非门A2的输入端耦接或门A1的输出端,非门A2的输出端耦接于与门U2的第一输入端,与门U2的第二输入端耦接于漫反射型光电开关的输出端,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于与门U2的输出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1具有线圈和常开触头,继电器KM1的线圈串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直流电VCC之间,继电器KM1的常开触头串接于电磁铁22的供电回路中,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耦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耦接于直流电VCC。

当柜体1附近没人且第二检测电路4未检测到柜体1内有快递时,驱动机构15控制远离推动板12的第一转动杆13和第二转动杆14相向运动时,推动板12朝靠近红外接收器8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柜体1内未放置于红外接收器8上的快递推放至红外接收器8处;当柜体1附近有人或第二检测电路4检测到柜体1内有快递时,驱动机构15控制远离推动板12的第一转动杆13和第二转动杆14相背运动时,推动板12朝远离红外接收器8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快递的放置同时减少对快递的损坏。

电磁铁22通电后产生磁性,从而吸合第一金属板24和第二金属板25朝靠近电磁铁22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26和第二弹簧27被拉伸,推动板12朝远离电磁铁22方向移动,且推动板12的形成小于电磁铁22与红外接收器8之间的距离。

当电磁铁22失电后,第一金属板24和第二金属板25分别在第一弹簧26和第二弹簧27的复位弹力带动朝远离电磁铁22方向移动,推动板12朝靠近电磁铁22方向移动。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三检测电路5包括固定连接于远离转动点的柜门2侧壁上的磁铁块29、开设于柜体1侧壁上的安装槽30、以及安装于安装槽30内用于与磁铁块29配合的干簧管31。

如图2所示,干簧管31的一端连接于直流电VCC,干簧管31的另一端耦接于与门U1的输入端。

当柜门2封闭柜体1时,磁铁块29靠近干簧管31,干簧管31为断开状态,当柜门2远离柜体1时,磁铁块29远离干簧管31,干簧管31为导通状态。

提示电路6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以及安装于柜门2靠近柜体1内壁上的蜂鸣器H(见图1)。

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与门U1的输出端,蜂鸣器H串接于与门U1的发射器和地之间,电阻R1串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直流电VCC之间。

工作过程:

当快递员开启柜门2且将快递放置于柜体1内后,第二检测电路4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检测信号,干簧管31处于导通状态,此时,若快递员位于柜体1附近时,漫反射型光电开关输出低电平的第一检测信号,故与门U1输出低电平信号,蜂鸣器H不发出提示;

且由于第二检测电路4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检测信号,经过非门A2后为低电平信号,经过与门U2后电磁铁22的供电回路为断开状态,此时,由于第二检测电路4已经检测到有快递放置于柜体1内,故无需推动板12动作。

当快递员开启柜门2且将快递放置于柜体1内后远离快递柜,此时,柜门2开启、柜体1附近没人、柜体1内有快递,则提示电路6发出声音报警。

若柜体1附近没人且第二检测电路4输出低电平的第二检测信号时,经过非门A2后的低电平第二检测信号转换为高电平,且通过与门U2、三极管Q2导通继电器KM1线圈的供电回路,继电器KM1的常开触头闭合,电磁铁22得电,从而控制推动板12朝靠近红外接收器8的方向移动,以将未放置于第二检测电路4检测范围内的快递推送至第二检测电路4的检测区域,从而提高提示电路6触发的准确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