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货斗及自动售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5911发布日期:2019-10-12 23:4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取货斗及自动售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取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随着新零售行业的发展,自动售货机由于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节省人力和方便交易等特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关技术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其出货方式多为推送式,即:由推货机构将位于货道内的货物推出,被推出的货物掉落至货仓内,用户通过取货门将掉落至货仓内的货物取走。这种方式虽然实现了出货目的,但是,货物在掉落至货仓时,极有可能出现因货物与货仓撞击而导致的二者损坏情形,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货斗,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货物直接由货道掉落至货仓而存在的货物及货仓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货斗,用于在自动售货机内递送货物,所述取货斗包括用于容纳货物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输入货物,所述第二开口用于输出货物;所述取货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挡板和与所述挡板铰接的活动板,所述挡板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活动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带动所述挡板打开所述第二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活动板具有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第一长槽,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长槽插接配合,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部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长槽伸出所述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均还开设有第二长槽,所述第二长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长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还设置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长槽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个侧壁均还开设有第三长槽,所述第三长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长槽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挡板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长槽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活动板铰接,所述第三凸部靠近所述第二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长槽和所述第二长槽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长槽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长槽靠近所述第二开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沿第二水平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对间隔设置,且四者的上端围成所述第一开口,四者的下端围成所述第二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和所述活动板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挡板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活动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同时带动两个所述挡板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二开口。

本实用新型取货斗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自动售货机的内部设置用于递送货物的取货斗,其中,该取货斗包括用于容纳货物的壳体、用于使货物输入壳体的第一开口、用于使壳体内货物输出的第二开口、设置于第二开口处以将其封闭或打开的挡板以及与挡板铰接的活动板。

当利用该取货斗实现货物的递送时,货物首先经第一开口进入壳体,完成取货操作;然后,取货斗向出货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活动板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挡板将第二开口打开,使得货物随着取货斗运动至出货位置时才由第二开口掉落,完成出货操作。这种取货斗的设置形式,有效地缩短了货物的掉落行程,为货物的掉落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因货物直接由货道掉落至货仓而导致的货物及货仓损坏的情形,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这种挡板的打开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货物直接由货道掉落至货仓而存在的货物及货仓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包括机柜和上述取货斗,所述机柜的内部设置有货道和货仓,所述取货斗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柜的内部,用于在所述货道和所述货仓之间递送货物;

所述机柜的内部还设置有配合部,在所述取货斗向所述货仓运动时,所述取货斗的活动板能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以带动所述挡板打开所述第二开口。

本实用新型自动售货机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自动售货机中设置上述取货斗,当用户购买货物时,取货斗先运动至目标的货道处进行取货;取货完毕后,取货斗向货仓运动;在取货斗向货仓运动的过程中,其活动板与机柜内设置的配合部相配合,从而带动挡板将第二开口打开,使货物经第二开口掉落至货仓中;最后,用户经柜门上的取货口将位于货仓中的货物取出,完成购买。

该自动售货机很好地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因货物直接由货道掉落至货仓而导致的货物及货仓损坏的情形,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在柜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在柜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取货斗处于出货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在柜门打开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取货斗处于取货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在挡板封闭第二开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在挡板打开第二开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中,第二侧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标:100-机柜;110-柜门;120-取货口;130-取货门;140-导轨;150-配合部;200-人机交互装置;300-货道;400-取货斗;410-第一侧板;420-第二侧板;430-第三侧板;440-第四侧板;450-活动板;460-挡板;470-第一开口;480-第二开口;490-滑块;421-第一长槽;422-第二长槽;423-第三长槽;451-第一凸部;452-第二凸部;461-第三凸部;500-货仓;510-第三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和“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在柜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在柜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取货斗处于出货位置),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在柜门打开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取货斗处于取货位置)。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售货机,包括机柜100和活动地设置于机柜100内部的取货斗400,具体地,机柜100的内部设置有货道300、货仓500和配合部150,取货斗400用于在货道300与货仓500之间递送货物。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在挡板封闭第二开口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在挡板打开第二开口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6所示,具体地,取货斗400包括用于容纳货物的壳体,该壳体设有第一开口470和第二开口480,其中,第一开口470用于输入货物,第二开口480用于输出货物。并且,该取货斗40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开口480处的挡板460和与挡板460铰接的活动板450,挡板460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二开口480。在取货斗400向货仓500运动时,活动板450能与配合部150配合,以带动挡板460打开第二开口480。

当用户购买货物时,取货斗400运动至目标的货道300处,参照图3,货物首先经第一开口470进入壳体,完成取货操作,此过程中挡板460保持在图4中将第二开口480封闭的位置处,货物承接于挡板460上;取货完毕后,取货斗400向货仓500运动,参照图2,在此过程中,取货斗400上的活动板450与机柜100内设置的配合部150相配合,从而带动挡板460将第二开口480打开,第二开口480被挡板460打开时的取货斗400如图6所示,使得货物随着取货斗400运动至货仓500时才由第二开口480掉落,并最终从货仓500顶部的第三开口510落入货仓500内,完成出货操作。

这种取货斗400的设置形式,有效地缩短了货物的掉落行程,为货物的掉落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因货物直接由货道300掉落至货仓500而导致的货物及货仓500损坏的情形,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这种挡板460的打开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该自动售货机还可以包括柜门110和设置于柜门110的人机交互装置200,其中,柜门110的下方开设有取货口120。在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0实现向自动售货机的购买指令输入以及交易等操作,不仅自动化程度较高,且使用方便;购买完成后,用户可经柜门110下方的取货口120将位于货仓500中的货物取出,完成购买。在维护时,工作人员可打开柜门110进行维护操作,简单快捷。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该自动售货机还可以包括转动地设置于货仓500侧壁的取货门130,其中,货仓500上的取货门130与柜门110上的取货口120相对,取货门130向货仓500内部转动开启。

在用户进行购买操作时,当货物掉落至货仓500后,用户可通过取货口120推动取货门130开启,从而将位于货仓500中的货物取走。这样的设置,不仅保证了货仓500的封闭性,减少了外界杂质对货仓500内部环境的污染,而且,还提高了本实施例自动售货机的安全性能,有效地防止了不法分子的破坏;另外在取货门130关闭时,取货门130可封闭取货口120,避免机柜100内的热量或冷量泄漏。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壳体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410、第二侧板420、第三侧板430和第四侧板440,具体地,第一侧板410和第三侧板430沿第二水平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第二侧板420和第四侧板440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对间隔设置,且四者的上端围成第一开口470,四者的下端围成第二开口480。其中,第一水平方向为自动售货机的左右方向,第二水平方向为自动售货机的前后方向。

这种利用四个侧板依次连接围设成壳体的形式,稳定性好,便于实现。并且,第一开口470在上、第二开口480在下的设置形式,使得位于货道300内的货物能够自取货斗400的正上方输入壳体,而自取货斗400的正下方由壳体输出,保证了货物自货道300进入壳体的可靠性,同时也保证了货物自壳体掉落至货仓50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前后方向指的是图1至图3中ab箭头所指的方向,也就是说,第二水平方向为图1至图3中ab箭头所指的方向;自动售货机的左右方向指的是图1至图3中cd箭头所指的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水平方向为图1至图3中cd箭头所指的方向;自动售货机的上下方向指的是图1至图3中ef箭头所指的方向,也即竖直方向为ef箭头所指的方向。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取货斗400完成出货等待下一次取货时,取货斗400在机柜100内向上运动,在取货斗400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配合部150与活动板450之间的作用力消失,活动板450和挡板46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复位,实现第二开口480的封闭。其中,也可以在挡板460与第二侧板420以及挡板460与第四侧板440之间设置拉簧,当活动板450与配合部150分离后,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以及活动板450和挡板460的自重作用下复位。

当然,第一开口470也可以开设在壳体邻近货道300的侧向,当取货斗400运动至其第一开口470与目标的货道300相对时,货物直接由第一开口470被推送至壳体中,完成取货斗400的取货操作。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6,并结合图5,本实施例中,活动板450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活动板450具有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具体地,第一端与第二侧板420活动连接,第二端与第四侧板440活动连接,且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延伸至壳体的外部。

这种将活动板450的受力部位设置在其左右方向的形式,不仅减小了对货道300出货的干涉影响,节约了取货斗在前后方向的空间占用,而且,还使得挡板460以其短边边沿作为用于封闭第二开口480时的移动路径,有效地降低了用于形成壳体的侧板的高度,从而减少了取货斗400在上下方向的空间占用,使得在同等高度条件下,自动售货机能够设置更多数量的货道300。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活动板45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延伸至壳体的外部。这样的设置,保证了活动板450左右两侧的受力对称性,不仅降低了活动板450一端的受力集中,而且还避免了活动板450运动过程中的卡死情形,提高了挡板460打开第二开口480的工作可靠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板450和挡板460可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活动板450具有沿第二水平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侧板410活动连接,第二端与第三侧板430活动连接。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4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取货斗400中第二侧板420的主视示意图。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6,并结合图7和图8,第二侧板420和第四侧板440的形状结构相同,因此采用图8来进行示例,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420和第四侧板440上均开设有第一长槽421,第一长槽421为通槽,活动板45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凸部451,具体地,第一凸部451与对应的第一长槽421插接配合,且两个第一凸部451均穿过对应的第一长槽421伸出壳体。

当取货斗400向货仓500方向运动时,位于活动板450两侧的第一凸部451将与设置于机柜100左右两侧的配合部150相配合,使得第一凸部451由第一长槽421的下端运动至第一长槽421的上端,即:实现活动板450的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挡板460将第二开口480打开。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长槽421沿竖直方向延伸。这种将第一长槽421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取货斗400在机柜100内部的运动方向相一致的形式,保证了第一凸部451的受力可靠性,使得挡板460能够更加顺畅地打开第二开口48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上述活动板450两端的第一凸部451同时伸出壳体的设置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仅将活动板450一端的第一凸部451设置为穿过第一长槽421伸出壳体,此时,在取货斗400向货仓500运动的过程中,伸出壳体的第一凸部451与配合部150配合,依靠该端的受力将活动板450向上顶出,从而实现挡板460打开第二开口480的目的。

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8,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420和第四侧板440上均还开设有第二长槽422,第二长槽422为盲槽或通槽,为了保证板件强度优选为盲槽,其中,第二长槽42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长槽421的延伸方向,也即第二长槽422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且,活动板45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还设置有第二凸部452,其中,第二凸部452与对应的第二长槽422插接配合。另外,第二长槽422位于第一长槽421的外侧,这样的设置避免了第二侧板420和第四侧板440在第一长槽421到板件边沿的尺寸过窄,充分保证了第一长槽421处的板件强度,避免第一凸部451破坏板件,保证了本实施例的稳定性。

当配合部150作用于第一凸部451时,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凸部451在第一长槽421中向上移动,同时,第二凸部452在第二长槽422中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挡板460将第二开口480打开。这种第一长槽421和第二长槽422同时对活动板450端部进行引导的设置形式,实现了活动板450上升运动的导向,有效地防止了活动板450的偏转甚至是卡死的情形,从而保证了挡板460的顺利开启。

请继续参照图7,优选地,位于活动板450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凸部45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各端的第二凸部45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第二凸部452可以采用滚轮,这样的设置,将第二凸部452与第二长槽422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使得活动板450的运动过程更加顺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取货斗400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420和第四侧板440上均还开设有第三长槽423,第三长槽423为盲槽或通槽,为了保证板件强度优选为盲槽,其中,第三长槽4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长槽421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并且,挡板460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凸部461,其中,第三凸部461与对应的第三长槽423插接配合。

在挡板460打开第二开口480的过程中,第一凸部451在第一长槽421中向上移动,第二凸部452在第二长槽422中向上移动,同时,第三凸部461在第三长槽423中向第二开口480的边沿处移动。这样的设置,不仅实现了对挡板460运动的导向,而且,还防止了挡板460边沿处翘起的情形。

优选地,第三长槽423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且靠近第二开口480设置。

请继续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挡板460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挡板460通过第一侧与活动板450铰接,第三凸部461靠近第二侧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挡板460打开第二开口480的过程中,保证了挡板460第二侧能够顺畅的沿第三长槽423移动,保证了挡板460活动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8,本实施例中,挡板460和活动板450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且活动板450与挡板460一一对应设置,使得两个活动板450在外力作用下能同时带动两个挡板460运动以打开第二开口480。

相应地,请再次参照图3,配合部150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设置于机柜100的左侧壁,另外两个设置于机柜100的右侧壁,同侧的两个配合部150处于同一高度,且配合部150靠近货仓500设置。

这种利用两个挡板460相背运动以将第二开口480打开的设置形式,不仅缩短了挡板460的宽度,而且,还使得货物落入取货斗400的冲力以及货物的重量分散于两个挡板460上,从而提高了挡板460的承载力,避免了对第三凸部461的损坏,另外可减小了第一凸部451与配合部150接触时所受到的作用力,有效地缓解了第一凸部451处的应力集中现象,延长了本实施例取货斗400的工作寿命。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活动板450与挡板460之间可以通过铰接轴连接。当然,活动板450与挡板460之间还可以通过铰链连接,其只要是通过这种设置形式,能够实现活动板450与挡板460之间的铰接即可,本实施例并不对具体的铰接形式进行限制。

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6,本实施例中,取货斗400的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两端还可以设置滑块490,与之相对应地,在机柜100内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轨140,其中,滑块490与导轨140滑动配合。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对取货斗400运动过程的引导,从而使得第一凸部451能够与配合部150准确地配合。

具体地,位于取货斗400左端的滑块490设置在第二侧板420上,位于取货斗400右端的滑块490设置在第四侧板440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