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无人售货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5906发布日期:2019-10-12 23:4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闭式无人售货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售货柜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封闭式无人售货柜。



背景技术:

目前,封闭式无人售卖柜种类繁多,包括蛇形货道饮料机,智能升降售货机,常规售货机,微型超市,圆形售货机,散装啤酒、饮料机、微型纸巾、格子机。基本组成售货机管理系统,手机管理系统,售货机主控板,货道驱动板,电机/电磁锁(俗称弹簧机/格子机),蛇形(弹簧/履带电机货道,触摸显示屏,支付设备(支付扩展板,纸币器/硬币器,银联商付,IC卡,二维码支付等,温控设备(压缩机,温度传感器,风机,大眼睛按钮,掉货检测板组成,电磁阀/流量计,旋转编码器,门控电磁锁,升降电机,取货电机,传送带电机。

但是目前的各种售货柜都存在结构复杂,组装工艺繁琐等缺点。进而导致成本高产品可靠性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封闭式无人售货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封闭式无人售货柜,包括货柜主体;所述货柜主体内至少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或纵向移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盛放商品的置物机构;所述货柜主体一侧还设置有柜门,柜门上成型有取货口。

优选地,所述柜门上设置有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和/或纵向移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有若干道滑轨,滑轨上设置有所述横向移动机构;横向移动机构上设置有纵向传动轮,纵向传动轮与所述滑轨适配。

优选地,所述滑轨一侧设置有动力源,动力源上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至少包括有沿滑轨布置的纵向传送部和沿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布置的横向传送部;所述纵向传送部和横向传送部一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至少有两个且呈上下布置。

优选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有横梁,横梁上可滑动设置有所述置物机构;所述置物机构至少连接有一个传送带并通过传送带实现可滑动设置。

优选地,所述横梁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在滑轨上可滑动设置;所述连接件在至少包括有主连接板,主连接板外侧设置有上下两层纵向传动轮,纵向传动轮之间设置有所述滑轨。

优选地,所述横梁两端的下侧或所述连接件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交界传动轮;所述传送带穿过所述连接件并驱动交界传动轮转动;所述滑轨的一端设置有传动站,所述传动站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转角传动轮,转角传动轮上均连接有传送带。

优选地,所述柜门外侧还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用于通过软件系统显示当前商品信息。

优选地,所述取货口位于中部或上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售货柜内设置一个分别能横向和纵向移动的机构,这样就可以覆盖整个售货柜的表面。然后同时这样就可以把商品移送至高度较高的出口处,这样在使用时就可以避免现有的售货柜取货口都位于售货柜最下端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二;

图3是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C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置物机构;2-柜门;3-取货口;4-滑轨;5-纵向传动轮;6-动力源;7-传送带;8-横梁;9-连接件;10-交界传动轮;11-传动站;12-转角传动轮;13-显示屏;71-纵向传送部;72-横向传送部;91-主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一种封闭式无人售货柜,包括货柜主体;所述货柜主体内至少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或纵向移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盛放商品的置物机构1;所述货柜主体一侧还设置有柜门2,柜门2上成型有取货口3。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了一种方便他人取货的售货柜。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货柜主体”其含义是除了上述技术特征之外完成自动售货柜基础功能其他部件的总和。它至少包括了电源,商品的存储区和将商品推出该存储区的动力机构,以及其他完成自动售货柜的必要零件。自动售货柜已经是出现在国内的各个区域的基础设备,其基础原理和基础功能的实现已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常手段,这里就货柜主体的具体内容不做赘述。

具体的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了一种方便自动售货柜内的商品移动的结构。具体的说,传统的自动售货柜,往往都是通过将商品推出商品的存储区,然后让商品在通道内自上而下依靠重力掉落在取货区,因此取货区往往都位于售货柜的最下端,消费者往往要蹲下来才能拿到商品。这样的使用体验是非常不好的。

因此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让商品在货柜内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移动,从而能将货柜内任一一款产品都能从所述取货口3处被取件。横向和纵向就可以覆盖一整个平面。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置物机构1,是一种供商品摆放的设备。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盘子也可以是一个盒子,盒子内放置商品,也可以是一个小型的机械臂用于夹取商品。但是本技术方案的重点并不在于这里,固定某件商品在自动售货柜领域也是现有技术,这里不多做赘述。

优选地,所述柜门2上设置有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和/或纵向移动机构。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了一种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的安装位置。也就是说,本技术方案的两个移动机构不仅可以安装在货柜主体上也可以安装在柜门2上。也可以其中一个移动机构安装在货柜主体上另一个安装在柜门2上。

在实际产品中,更加优选推荐安装在柜门2上。这样柜门2就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去安装,方便后续的维修和安装。

优选地,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有若干道滑轨4,滑轨4上设置有所述横向移动机构;横向移动机构上设置有纵向传动轮5,纵向传动轮5与所述滑轨4适配。

本技术方案设置有滑轨4,具体的说明了一种纵向移动机构的结构设计。首先滑轨4和纵向传动轮5的设计能够实现最稳定的传动。而且这样的结构噪音低相应速度快,特别适合在自动售货柜中使用。另外的若干道的滑轨4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滑轨4一侧设置有动力源6,动力源6上设置有传送带7,传送带7至少包括有沿滑轨4布置的纵向传送部71和沿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布置的横向传送部72;所述纵向传送部71和横向传送部72一体设置。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了传送带7的结构设计。具体的说,该结构设计就是将传送带7作为一个整体贯穿整个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而且当两个传送带7同时这样配置的时候,这样就可以分别控制置物机构1在横向上的移动和纵向上的移动。而且这样的设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传送带7布局灵活的优点将动力源6可以分别设置在滑轨4的两端部。相较于传统的采用气缸或者液压缸哪怕是精度相对较高的齿轮齿条或者滚珠丝杠结构,都具有布局灵活精度可控的优点,而且这样的布局经济实惠,是优选的技术方案。

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传送带其可以是皮带、履带或者平皮带、三角皮带和圆皮带等各种形状和材质。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7至少有两个且呈上下布置。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了一种传送带7的布局方式。上下布置特别适合在自动售货柜这个技术领域。因为处于整体形状的考虑,必然要在货柜主体和柜门2之间的狭小空隙内实现横向和纵向的移动。呈上下布局的设置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方便后续其他部件的配合改进。比如其他的传动站11就可以同样设计成“上下布置”。这样在立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就可以同时装的下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的动力驱动。

优选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有横梁8,横梁8上可滑动设置有所述置物机构1;所述置物机构1至少连接有一个传送带7并通过传送带7实现可滑动设置。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了一种横向移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同时通过将置物机构1与传送带7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具体的公开并说明了一种置物机构1移动的方式。具体的置物机构1与传送带7的连接是多样的,由于与置物机构1连接的传送带7必然负责横向的移动,因此其移动的行程必然也是较短,因此不用考虑置物机构1在移动过程中与滑轨4的碰撞。

优选地,所述横梁8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件9,连接件9在滑轨4上可滑动设置;所述连接件9在至少包括有主连接板91,主连接板91外侧设置有上下两层纵向传动轮5,纵向传动轮5之间设置有所述滑轨4。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了一种能让整个横向移动装置在纵向上移动的结构原理。具体的说,通过这样的两层的布局设计,一方面可以让连接件9更加稳定的设置在滑轨4上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时适应传送带7的上下布局的设计。

优选地,所述横梁8两端的下侧或所述连接件9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交界传动轮10;所述传送带7穿过所述连接件9并驱动交界传动轮10转动。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了一种针对横向移动机构的设计方式。这样的设计具体的说明了在横向和纵向交界的地方处理传送带7工作路径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个传动轮的位置也是纵向传送部71和横向传送部72之间交界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滑轨4的一端设置有传动站11,所述传动站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转角传动轮12,转角传动轮12上均连接有传送带7。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了一种传动站11的设计,在传动站11上设计多个转角传动轮12然后再在转角传动轮12上分别套上一个传送带7,这样的话就可以呼应传送带7上下交错设计的思路,整体风格更加统一,性能也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取货口3位于中部或上部。

取货口3的位置位于中部和上部,这样消费者在就可以不用总是蹲下来去取货,因为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组合移动理论上可以实现在平面上的任意一处成型一个取货口3,方便用户取货。

优选地,所述柜门2外侧还设置有显示屏13,显示屏13用于通过软件系统显示当前商品信息。柜门2的显示屏13的设计能更好实现人机交互体验,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