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折叠装置及煎饼自动售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4249发布日期:2019-12-03 17:32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煎饼折叠装置及煎饼自动售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煎饼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煎饼折叠装置及煎饼自动售卖机。



背景技术:

街边售卖的煎饼果子作为一种可即刻食用的食物,因其方便携带且用餐时间较短,深受上班族及学生的喜爱。煎饼果子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在面粉中加入水,打匀成面糊;(2)将面糊浇洒在鏊子上,面糊受热煎烤成待折叠煎饼;(3)在待折叠煎饼上涂抹鸡蛋后,进行待折叠煎饼的翻转;(4)在待折叠煎饼上淋洒葱花、香菜及芝麻等辅料;(5)对待折叠煎饼进行折叠打包。

目前,煎饼果子的折叠主要通过手工来完成,人工成本较高,进而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煎饼果子的折叠主要通过手工来完成,人工成本较高,进而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煎饼折叠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煎饼折叠装置,包括折叠组件和驱动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折叠组件的底部,能够驱动所述折叠组件进行折叠;

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及第三折叠部;所述第二折叠部和第三折叠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相对两侧;

当煎饼位于所述折叠组件的顶部时,所述第二折叠部能够对所述煎饼进行一次折叠;所述第三折叠部能够对所述煎饼进行二次折叠;所述第一折叠部能够对所述煎饼进行三次折叠。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部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一联动板和第一固定板;

所述第二折叠部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二折叠板和第二联动板;所述第二联动板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联动板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折叠板及所述第一联动板的一侧相贴合;

所述第三折叠部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三折叠板和第三联动板;所述第三联动板远离所述第三折叠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联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联动板远离所述第三折叠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折叠板及所述第一联动板远离所述第二联动板的一侧相贴合。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板、所述第一联动板及所述第一固定板均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折叠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联动板所在平面成预设角度;所述第一联动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在平面也成所述预设角度;

所述第二折叠板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联动板为长条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折叠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联动板所在平面也成所述预设角度;所述第二联动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在平面也成所述预设角度;

所述第三折叠板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三联动板为长条板状结构;所述第三折叠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联动板所在平面也成所述预设角度;所述第三联动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在平面也成所述预设角度。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角度为0~90度。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曲柄连杆、第二曲柄连杆和第三曲柄连杆;

所述第一曲柄连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折叠板及所述第一联动板的底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联动板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进行转动以及所述第一折叠板相对所述第一联动板进行转动;

所述第二曲柄连杆固定于所述第二折叠板及所述第二联动板的底部,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联动板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进行转动以及所述第二折叠板相对所述第二联动板进行转动;

所述第三曲柄连杆固定于所述第三折叠板及所述第三联动板的底部,能够驱动所述第三联动板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进行转动以及所述第三折叠板相对所述第三联动板进行转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第一折叠板及所述第一联动板的底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曲柄连杆固定连接,能够驱使所述第一曲柄连杆作折弯运动;

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第二折叠板及所述第二联动板的底部,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曲柄连杆固定连接,能够驱使所述第二曲柄连杆作折弯运动;

所述第三电机设于所述第三折叠板及所述第三联动板的底部,且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曲柄连杆固定连接,能够驱使所述第三曲柄连杆作折弯运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罩设于壳体的内部;

所述壳体为三端封闭,三端开口的结构;且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有所述第一固定板。

基于同一构思的一种煎饼自动售卖机,包括上述提供的煎饼折叠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煎饼折叠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和第三折叠部,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配合第三折叠部能够完成对煎饼的折叠,以便于煎饼的打包。取代了手工操作,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煎饼折叠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煎饼折叠装置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衔接”、“铰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煎饼折叠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煎饼折叠装置100包括折叠组件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折叠组件的底部,能够驱动折叠组件进行折叠。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部110、第二折叠部120及第三折叠部130,第二折叠部120和第三折叠部130对称设置于第一折叠部110的相对两侧。当煎饼位于折叠组件的顶部时,第二折叠部120能够对煎饼进行一次折叠,第三折叠部130能够对煎饼进行二次折叠,第一折叠部110能够对煎饼进行三次折叠。

在此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与电器自动控制单元电连接,电器自动控制单元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供电设备能够为电器自动控制单元提供220v的交流电。电器自动控制单元能够为驱动组件提供电能并控制驱动组件开始或停止工作。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折叠组件对煎饼进行折叠。

具体地,当煎饼位于折叠组件的顶部时,电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折叠部120,对煎饼进行一次折叠。然后,电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组件驱动第三折叠部130,对煎饼进行二次折叠。最后,电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折叠部110,对煎饼进行三次折叠。通过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以及第三折叠部的相互配合,能够完成煎饼的折叠,以便于煎饼的打包。整体上,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初始状态的煎饼为圆形结构,经一次折叠、二次折叠及三次折叠后,能够将煎饼加工成方形结构,便于进行打包和消费者携带。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折叠部110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板113、第一联动板112和第一固定板111。第二折叠部120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二折叠板121和第二联动板122。其中,第二联动板122远离第二折叠板121的一侧与第一固定板111的一侧转动连接,且第二联动板122远离第二折叠板121的一侧与第一折叠板113及第一联动板112的一侧相贴合。第三折叠部130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三折叠板131和第三联动板132。其中,第三联动板132远离第三折叠板131的一侧与第一固定板111远离第二联动板122的一侧转动连接,且第三联动板132远离第三折叠板131的一侧与第一折叠板113及第一联动板112远离第二联动板122的一侧相贴合。

具体地,第二折叠板121配合第二联动板122能够完成对煎饼的一次折叠,第三折叠板131配合第三联动板132能够完成对煎饼的二次折叠,第一折叠板113、第一联动板112配合第一固定板111能够完成对煎饼的三次折叠。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固定板111的位置恒定。第二折叠部120、第三折叠部130、第一折叠板113及第一联动板112相对第一固定板111向上运动。位于第一折叠部110、第二折叠部120及第三折叠部130的顶部的煎饼,经一次折叠后,煎饼位于第一折叠部110及第三折叠部130的顶部。经二次折叠后,煎饼位于第一折叠部110的顶部。经三次折叠后,煎饼位于第一固定板111的顶部。

参照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煎饼折叠装置100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第一折叠板113、第一联动板112及第一固定板111均为方形板状结构。第一折叠板113所在平面与第一联动板112所在平面成预设角度,第一联动板112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也成预设角度。第二折叠板121为方形板状结构,第二联动板122为长条板状结构。第二折叠板121所在平面与第二联动板122所在平面也成预设角度,第二联动板122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也成预设角度。第三折叠板131为方形板状结构,第三联动板132为长条板状结构。第三折叠板131所在平面与第三联动板132所在平面也成预设角度,第三联动板132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也成预设角度。预设角度为0~90度。

具体地,当第一折叠板113所在平面与第一联动板112所在平面成0度,第一联动板112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成0度,第二折叠板121所在平面与第二联动板122所在平面成0度,第二联动板122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成0度,第三折叠板131所在平面与第三联动板132所在平面成0度,第三联动板132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成0度时,第一折叠板113所在平面、第一联动板112所在平面、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第二折叠板121所在平面、第二联动板122所在平面、第三折叠板131所在平面及第三联动板132所在平面共平面。

当第二折叠板121所在平面与第二联动板122所在平面成90度,且第二联动板122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也成90度时,第二折叠板12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固定板111的上方,且第二折叠板121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以完成对煎饼的一次折叠。当第三折叠板131所在平面与第三联动板132所在平面成90度,且第三联动板132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也成90度时,第三折叠板13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固定板111的上方,且第三折叠板131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以完成对煎饼的二次折叠。当第一折叠板113所在平面与第一联动板112所在平面为90度,且第一联动板112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也成90度时,第一折叠板113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固定板111的上方,且第一折叠板113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以完成煎饼的三次折叠。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曲柄连杆140、第二曲柄连杆和第三曲柄连杆。第一曲柄连杆140固定于第一折叠板113及第一联动板112的底部,能够驱动第一联动板112相对第一固定板111进行转动以及第一折叠板113相对第一联动板112进行转动。第二曲柄连杆固定于第二折叠板121及第二联动板122的底部,能够驱动第二联动板122相对第一固定板111进行转动以及第二折叠板121相对第二联动板122进行转动。第三曲柄连杆固定于第三折叠板131及第三联动板132的底部,能够驱动第三联动板132相对第一固定板111进行转动以及第三折叠板131相对第三联动板132进行转动。

具体地,第二曲柄连杆驱动第二联动板122相对第一固定板111进行转动后,再驱动第二折叠板121相对第二联动板122进行转动。如此,能够较好地完成对煎饼的一次折叠。之后,第三曲柄连杆驱动第三联动板132相对第一固定板111进行转动后,再驱动第三折叠板131相对第三联动板132进行转动。如此,能够较好地完成对煎饼的二次折叠。最后,第一曲柄连杆140驱动第一联动板112相对第一固定板111进行转动后,再驱动第一折叠板113相对第一联动板112进行转动。如此,能够较好地完成对煎饼的三次折叠。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第一电机设于第一折叠板113及第一联动板112的底部,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曲柄连杆140固定连接,能够驱使第一曲柄连杆140作折弯运动。第二电机设于第二折叠板121及第二联动板122的底部,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曲柄连杆固定连接,能够驱使第二曲柄连杆作折弯运动。第三电机设于第三折叠板131及第三联动板132的底部,且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曲柄连杆固定连接,能够驱使第三曲柄连杆作折弯运动。其中,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均与电器自动控制单元电连接,电器自动控制单元能够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提供电能。

具体地,首先,电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机驱使第二曲柄连杆作折弯运动,以带动第二联动板122相对第一固定板111进行转动以及第二折叠板121相对第二联动板122进行转动。当第二折叠板121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后,电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机驱使第二曲柄连杆进行复位,带动第二折叠板121和第二联动板122完成复位。然后,电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第三电机驱使第三曲柄连杆作折弯运动,以带动第三联动板132相对第一固定板111进行转动以及第三折叠板131相对第三联动板132进行转动。当第三折叠板131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后,电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第三电机驱使第三曲柄连杆进行复位,带动第三折叠板131和第二联动板122完成复位。最后,电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驱使第一曲柄连杆140作折弯运动,以带动第一联动板112相对第一固定板111进行转动以及第一折叠板113相对第一联动板112进行转动。当第一折叠板113所在平面与第一固定板11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后,电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驱使第一曲柄连杆140进行复位,带动第一折叠板113和第一联动板112完成复位。其中,电器自动控制单元通过预设的逻辑程序能够依次控制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一电机进行工作。逻辑程序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参照图1和图2,驱动组件罩设于壳体的内部。壳体为三端封闭,三端开口的结构,且壳体的顶部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11。其中,壳体的顶端为开口结构,便于第一折叠部110、第二折叠部120和第三折叠部130的安装。壳体的前端和后端均为开口结构,便于驱动组件的后期维修。壳体的左端、右端和底端为封闭结构,有效加强了对驱动组件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煎饼自动售卖机,其包括前述任一具体实施例的煎饼折叠装置100。煎饼折叠装置100通过第一折叠部110、第二折叠部120以及第三折叠部130的相互配合,能够完成煎饼的折叠,以便于煎饼的打包。整体上,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一个具体实施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