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6128发布日期:2020-06-02 19:21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图书馆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原有的图书管理系统在归还看完的图书时,往往是直接将图书放在前台,待工作人员空闲时再将图书重新上磁,再逐一分类,最后放置到相应的书架上,这样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有失误,导致忘记是否给图书上磁直接放回书架,造成在寻找书籍时找不到,误以为学生未还书,从而引发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旨在解决原有的图书管理系统在归还看完的图书时,往往是直接将图书放在前台,待工作人员空闲时再将图书重新上磁,再逐一分类,最后放置到相应的书架上,这样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有失误,导致忘记是否给图书上磁直接放回书架,造成在寻找书籍时找不到,误以为学生未还书,从而引发矛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包括壳体组件和管理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底座、还书柜、支杆、显示器和蓄电池,所述还书柜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支杆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还书柜的一侧,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支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杆的顶部,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还书柜和所述支杆之间,所述管理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柜门、观察窗、物联锁、录像机和扫码器,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与所述还书柜固定连接,且水平位于所述还书柜的内部,所述第二隔板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与所述还书柜固定连接,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柜门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与所述还书柜转动连接,且嵌入在所述还书柜的前表面上,所述观察窗嵌入在所述柜门的外表面上,所述物联锁至少为一个,与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侧壁上,所述录像机至少为一个,与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所述扫码器与所述支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杆的前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电源室,所述电源室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蓄电池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显示器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显示器的后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凹槽,每个所述柜门上均开设有一个所述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与所述支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扫码器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显示器、所述物联锁、所述录像机和所述扫码器均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设置有有外部控制器控制的扫码器和物联锁,在还书时,只需要通过在显示器上进行操作,然后将图书上的还书码对应扫码器进行扫描,外部控制器收到信号,即打开放置相应类别图书的柜门,整个还书的过程由还书柜内部的录像机记录,还书之后,随手将柜门关上即可,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整个过程不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监督,节约了大量了劳动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柜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壳体组件、11-底座、12-还书柜、13-支杆、14-显示器、15-蓄电池、16-电源室、17-开关、18-凹槽、19-防护壳、2-管理组件、21-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柜门、24-观察窗、25-物联锁、26-录像机、27-扫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技术方案:包括壳体组件1和管理组件2。

壳体组件1包括底座11、还书柜12、支杆13、显示器14和蓄电池15,还书柜12与底座11固定连接,且位于底座11的顶部,支杆13与底座11固定连接,且位于还书柜12的一侧,显示器14与支杆13固定连接,且位于支杆13的顶部,蓄电池15与底座11固定连接,且位于还书柜12和支杆1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包括底座11、用于分类放置图书的还书柜12、用于进行还书操作的显示器14、用于支撑显示器14的支杆13和作为电源的蓄电池15。

管理组件2包括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柜门23、观察窗24、物联锁25、录像机26和扫码器27,第一隔板2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与还书柜12固定连接,且水平位于还书柜12的内部,第二隔板2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与还书柜12固定连接,且垂直于第一隔板21,柜门2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与还书柜12转动连接,且嵌入在还书柜12的前表面上,观察窗24嵌入在柜门23的外表面上,物联锁25至少为一个,与第二隔板22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隔板22的侧壁上,录像机26至少为一个,与第一隔板2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隔板21的底部,扫码器27与支杆13固定连接,且位于支杆13的前表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理组件2包括水平固定的第一隔板21和竖直固定的第二隔板22、柜门23、方便管理者观察还书柜12内部是否已满的观察窗24、物联锁25、用于记录还书过程的录像机26和用于扫描还书码的扫码器27,其中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将整个还书柜12分成多个空间,以便于分类归还图书。

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电源室16,电源室16与底座11固定连接,且位于蓄电池15的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还包括电源室16,电源室16固定在蓄电池15的外部,起到保护蓄电池15的作用,在有人靠近时也更加安全。

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开关17,开关17与显示器14固定连接,且位于显示器14的后表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还包括开关17,开关7控制着显示器14的开关,设置在显示器14的后部,以防止误碰。

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凹槽18,每个柜门23上均开设有一个凹槽18。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还包括凹槽18,在物联锁25开启后,若柜门23为完全打开,此时需要抓住凹槽18,从而打开柜门23,以便于还书。

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防护壳19,防护壳19与支杆13固定连接,且位于扫码器27的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还包括护壳19,护壳19固定在扫码器27的外部,以保护扫码器27。

进一步的,显示器14、物联锁25、录像机26和扫码器27均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器14、物联锁25、录像机26和扫码器27均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以方便外部控制器对整个装置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借书者在还书时,先将需要归还的图书的图书码在扫码器27上进行扫描,随即固定在底座11的支杆13上的显示器14上会出现该图书的相关信息,选择归还图书,外部控制器会根据该图书的所属类别开启相应的物联锁25,从而手抓凹槽18,打开相应的柜门23,将图书放进去,将图书放进去的这一动作会有录像机26记录,然后关上柜门23即可,图书管理者在工作时,可通过观察窗24看到还书柜12的内部是否还有剩余空间,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其拿出放置到相应的书架上,在图书馆闭馆时,图书管理员需要关掉显示器14后面的开关,以节约电量,完成了的使用流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