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频感知的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0912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视频感知的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尤其与一种基于视频感知的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有关。
技术背景交通流数据是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重要信息来源,交通流的采集可以为指挥调度、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等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在重要干道设置智能交通感知探测器,获取道路交通流数据,并对采集到的交通流信息进行整合和统计分析,使得采集到的交通流数据能够准确、有效地体现路网的交通流脉动。现有的检测技术是通过在重要干道设置环形线圈检测器、视频检测器、微波检测器等多种采集方式,获取道路交通流数据,并对采集到的交通流信息进行整合和统计分析,使得采集到的交通流数据能够准确、有效地体现路网的交通流脉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视频感知的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视频感知的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包括前端抓拍摄像机输入端1,连接视频分析采集服务器2,进而连接嵌入式工作站3,再连接中心处理服务器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智能交通感知系统前端可分布在城市的各交通干道,通过前端抓拍摄像机采集现场画面,再通过连接分析服务器来判别交通的各种数据,再把数据发到嵌入式工作站,嵌入式工作站通过算法来计算交通的拥挤程度,进而发送到中心处理服务器,通过指挥中心的集成管理服务器,综合显示各感知工作站的工作数据,并可以实现浏览视频图像。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端抓拍摄像机输入端1,连接视频分析采集服务器2,进而连接嵌入式工作站3,再连接中心处理服务器4。智能交通感知前端通过对监控区域内的视频进行综合判别,给出道路的综合情况,通过网络发送到中心,并在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显示道路的综合信息,同时该电子地图可联动前端的视频图像。工作时,系统的实施主要采用以下技术[0013]I、视频分析技术;车辆密度检测统计是车辆行为分析的应用之一,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道路路面上的车辆进行实时统计,并根据不同车道、不同车辆行进方向,自动判断车辆的密度状态,为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关行政部门提供道路拥堵状况。检测方式车流量检测是智能交通的基础部分,在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有多种方法检测车流量,例如电磁感应装置法和车流信息的超声波检测法。而实际上,前进中的车辆速度、种类始终变化,所以普遍存在反射信号不稳定,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本系统现提供基于智能视频分析车辆行为分析的方法检测交通流量,在道路或公共场所,设置车辆流量检测区域。通过实时的车辆检测、方向判别和轨迹分析进行区域内的车辆流量统计,借此判断车辆拥塞程度。2、感知判别技术;通过对前端智能分析综合评定的情况,建立交通信息数学模型,综合判断各路段的交通情况,并将各感知前端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交警指挥平台,给出整个城市的综合路况。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智能分析系统的车流量检测、车速检测、车辆排队情况检测、车辆拥挤程度检测,路况综合信息电子信息显示等技术。系统应用交通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对交通管理数据整合和数据挖掘,以文字、语音、短信、图片、视频、地图等形式,为交通管理者、出行者提供静态、动态的交通信息服务。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基于视频感知的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抓拍摄像机输入端(1),连接视频分析采集服务器(2),进而连接嵌入式工作站(3),再连接中心处理服务器(4)。
专利摘要基于视频感知的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包括前端抓拍摄像机输入端1,连接视频分析采集服务器2,进而连接嵌入式工作站3,再连接中心处理服务器4,智能交通感知系统前端可分布在城市的各交通干道,通过前端抓拍摄像机采集现场画面,再通过连接分析服务器来判别交通的各种数据,再把数据发到嵌入式工作站,嵌入式工作站通过算法来计算交通的拥挤程度,进而发送到中心处理服务器,通过指挥中心的集成管理服务器,综合显示各感知工作站的工作数据,并可以实现浏览视频图像。
文档编号G08G1/01GK202584423SQ20122011235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张翔 申请人:罗普特(厦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