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狱人员监控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173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化监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监狱人员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监狱是强制管理违法犯罪人员的场所,是为了实现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对服刑人员的管理,既要保障预警人员,也要保障服刑人员的安全。对于监区内的各种异常情况要能及时捕捉并预警,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监狱管的好不好关键看监控,但是如果监控不能很好地与其它子系统兼容及联动,则实际上对于监狱管理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目前,虽然各监狱都已建立起自己的安全防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安防信息化,但监狱安防系统主要以视频监控和周界防护为主,也就是以人看、物防为基础,这些系统都不能对服刑人员进行有效的定位和监控,更不能与其他信息系统自动实现智能联动,这与实现监狱的精确管理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国内多个监狱发生的越狱事件集中体现了现有监狱安防系统中存在的致命缺陷,即:没有从根本上抓住“人头”这个关键因素。只有对每一服刑人员以及监区内管理人员的活动情况24小时监控,通过对服刑人员监区内定位管理、越界管理、行为识别管理、工作人员的在岗在位管理以及异常报警管理才能实时全面掌握整个监狱系统的运行状态,既要确保服刑人员和狱警的人身安全,又要避免服刑人员越狱事件的发生。因此,现代化的监狱管理急需一种精确的、智能化的事件监控系统。

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可惟一标识每一监控对象,可实现非视距自动识别,具有识读距离远、识读速度快、多标签识读及适用各种恶劣环境等优点,为实现智能化监狱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已有的RFID监狱管理系统存在定位精度不高、异常事件报警误报和漏报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监狱人员监控系统及方法,实现监狱事件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当服刑人员发生禁区入侵、脱离看管以及非授权离位等规则事件时,系统自动启动报警预案,有效的防止了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了监狱的监控能力和管理效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监狱人员监控系统,包括腕带、若干RFID基站、主控制器、警报模块,其中,腕带上设置有RFID标签,主控制器分别与RFID基站和警报模块连接;若干RFID基站分别设置在监狱内的不同监控区域内,用于获取进入相应监控区域内的RFID标签的ID信息,并传输至主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腕带上的GPS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其中,GPS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向主控制器进行数据传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腕带为不可拆卸腕带。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上述述的一种监狱人员监控系统的监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监狱内各个区域的功能要求,划分监控区域,并在每个监控区域内设置一个RFID基站;

步骤2,为每个监狱人员分配分配唯一标识的RFID标签,当监狱人员进入某一监控区域内时,该区域内的RFID基站自动获取该监狱人员所佩戴的RFID标签的ID信息;

步骤3,若RFID基站获取的ID信息在该监控区域的准入ID信息库内,则不发出警报信息;若RFID基站获取的ID信息不在该监控区域的准入ID信息库内,则发出警报信息,并将警报信息传输至监狱管理中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在监狱人员身上设置GPS模块,当该监狱人员的ID信息不在该监控区域的准入ID信息库内时,将该监狱人员的定位信息传输至监狱管理中心。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将先进的RFID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通过监狱监控系统,从“目标”出发,为监狱服刑人员分配唯一标识的RFID标签,在监狱的监控区域安装固定式RFID基站,实时获取监控区域内RFID标签的ID和定位信息,对每一服刑人员以及监区内管理人员的活动情况24小时监控,通过对服刑人员监区内定位管理、越界管理、行为识别管理、工作人员的在岗在位管理以及异常报警管理实时全面掌握整个监狱系统的运行状态,既确保服刑人员和狱警的人身安全,又避免服刑人员越狱事件的发生。本发明将对实现我国监狱监控管理的智能化,提高我国监狱监控和管理效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狱人员监控系统,包括腕带、若干RFID基站、主控制器、警报模块,其中,腕带上设置有RFID标签,主控制器分别与RFID基站和警报模块连接;若干RFID基站分别设置在监狱内的不同监控区域内,用于获取进入相应监控区域内的RFID标签的ID信息,并传输至主控制器。

本发明中,腕带是不可拆卸的,同时,腕带上的RFID标签是单独为每个监狱人员(包括服刑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探视人员等)分配的唯一标识的RFID标签。

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腕带上的GPS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其中,GPS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向主控制器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根据上述的一种监狱人员监控系统的监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监狱内各个区域的功能要求,划分监控区域,并在每个监控区域内设置一个RFID基站;

步骤2,为每个监狱人员分配分配唯一标识的RFID标签,当监狱人员进入某一监控区域内时,该区域内的RFID基站自动获取该监狱人员所佩戴的RFID标签的ID信息;

步骤3,若RFID基站获取的ID信息在该监控区域的准入ID信息库内,则不发出警报信息;若RFID基站获取的ID信息不在该监控区域的准入ID信息库内,则发出警报信息,并将警报信息传输至监狱管理中心。

当该监狱人员的ID信息不在该监控区域的准入ID信息库内时,将该监狱人员的定位信息传输至监狱管理中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