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的家庭云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342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的家庭云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云检测系统,具体是一种便捷的家庭云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庭安防也越来越重视,因此,一套可靠实用的家庭安防系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需要。

目前的安防系统是通过综合布线的方式在监控区域设置网络,并在监控点设置报警终端,在监控室设置监控设备。

然而,在家庭环境中实现上述安防系统,不仅功能局限,且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的家庭云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防系统功能局限、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捷的家庭云检测系统,包括主控CPU、电源模块、多路转换电路、计时器、烟雾探测器、入侵探测器、电子开关、物联网网关和声光报警模块,所述烟雾探测器和入侵探测器的输出端均连接在多路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多路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主控CPU,所述主控CPU还分别连接电源模块、计时器、电子开关、物联网网关和声光报警模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侵探测器包括单向晶闸管Q1、三极管V1和电源E,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E的正极连接芯片IC1的引脚1和单向晶闸管Q1的阳极,单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连接芯片IC1的引脚2,芯片IC1的引脚2连接单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单向晶闸管Q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 R2、电阻R3和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和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基极,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和三极管V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信号输出端OUT和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芯片IC1的引脚3、电源E的负极和太阳能板T的另一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烟雾探测器包括发光二极管D1、光敏三极管VT1和电容C1,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R10和电源VCC,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位器RP4的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和光敏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光敏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9和二极管D2的阳极,电位器RP4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1、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容C1和三极管VT2的基极,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输出信号OUT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TX98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物联网网关还通过3G无线网络连接智能手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控CPU的核心部件为STC89C52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路转换电路的核心部件是CD4051芯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电源模块由市电和蓄电池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便捷的家庭云检测系统将现有的家庭防护装置和物联网网关相结合,并且采用新颖的烟雾探测器和微波感应芯片组成入侵防护和火灾防护系统,微波防盗系统具有灵敏度高、防破解、监控无死角的优点,而利用烟雾探测对火灾进行监控能够避免温度检测造成的误报,因此本系统不仅能够近距离安全报警,而且能够远程传输给使用者手机,因此具有功能多样、使用方便和实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方框图;

图2为入侵报警器的电路图;

图3为烟雾探测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便捷的家庭云检测系统,包括主控CPU、电源模块、多路转换电路、计时器、烟雾探测器、入侵探测器、电子开关、物联网网关和声光报警模块,所述烟雾探测器和入侵探测器的输出端均连接在多路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多路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主控CPU,所述主控CPU还分别连接电源模块、计时器、电子开关、物联网网关和声光报警模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侵探测器包括单向晶闸管Q1、三极管V1和电源E,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E的正极连接芯片IC1的引脚1和单向晶闸管Q1的阳极,单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连接芯片IC1的引脚2,芯片IC1的引脚2连接单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单向晶闸管Q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 R2、电阻R3和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和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基极,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和三极管V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信号输出端OUT和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芯片IC1的引脚3、电源E的负极和太阳能板T的另一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烟雾探测器包括发光二极管D1、光敏三极管VT1和电容C1,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R10和电源VCC,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位器RP4的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和光敏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光敏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9和二极管D2的阳极,电位器RP4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1、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容C1和三极管VT2的基极,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输出信号OUT2。

芯片IC1的型号为TX982。物联网网关还通过3G无线网络连接智能手机。主控CPU的核心部件为STC89C52单片机。多路转换电路的核心部件是CD4051芯片。电源模块由市电和蓄电池组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入侵探测器具有无线、远程、易安装的好处,微波人体感应芯片能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敷设电磁波电场,当有人进入微波探测范围时,将实时发出报警信号,进入多路转换器,一般设置在室内入户口或者窗台附近,烟雾探测器探测区域内烟雾浓度超出设定范围时,烟雾探测器被触发,发出报警信息,进入多路转换器,实现火灾报警,多路转换电路将报警信号输出至主控CPU,主控CPU内部单片机STC89C52通过其内部的编码、译码器对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一方面开启声光报警模块发出近距离的报警提醒,同时通过物联网网关向使用者绑定的智能手机发送远程报警信号,实现远程报警,使用者还能够通过智能手机向无线网关发送控制信息,主控CPU通过电子开关开启或关闭自动灭火装置、热水器、空调等电子设备。

入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电路中的探测元件为TX982型微波感应芯片IC1,它能够辐射出一定范围的空间微波探测场,当有窃贼进入有效区域内时,它就会接收到频率(或相位)发生相应变化的反射回波,经内部微波三极管混频后差拍检出微弱的频移电信号。该电信号的频率与人体或物体移动快慢有关,而幅度大小与人体或物体距环状天线的距离成正比。这一信号经专用微处理器一系列检出、放大、整形、多重比较以及延时处理后,从输出端2脚输出控制电平,加在单向晶闸管Q1的控制极,单向晶闸管Q1导通,后面的的电路得电,三极管V1的基极经过电阻R3先导通工作,电容C2对V1放电,三极管V1工作,集电极电位底,电源将通过电阻R2对电容C1充电,当C2从满电断开,C1将充到大于V2晶体管的开启电压,开始工作,之后V1和V2交替工作。所以,红光发光二极管D1和绿光发光二极管D2会交替闪烁,改变两个电容的容量,就能改变灯的闪烁频率。闪烁的灯光能够吓退窃贼,同时向单片机传输触发信号。单向晶闸管一旦触发导通,不再受IC1的控制,因此即使IC1被破坏,电路仍会继续报警工作。

烟雾探测器如图3所示:红外发光二极管D1以预先调好的起始电流发光。该红外光被光敏三极管VT1接收后使其内阻减小,使得红外发光二极管D1和光敏三极管VT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红外发光二极管VD1的发光强度相应增大,光敏三极管VT1内阻进一步减小。如此循环便形成了强烈的正反馈过程,直至使串联感光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在电阻R1上产生的压降经二极管D2使三极管VT2导通,三极管VT3截止,报警电路不工作。当高压线附近的环境中烟雾急骤增加时,空气中的透光性恶化,此时光敏三极管VT1接收到的光通量减小,其内阻增大,串联感光电路中的电流也随之减小,发光二极管D1的发光强度也随之减弱。如此循环便形成了负反馈的过程,使串联感光电路中的电流直至减小到起始电流值,电阻R9上的电压也降到临界值,使三极管VT29导通,发出报警信号OUT2到单片机中。

本发明便捷的家庭云检测系统将现有的家庭防护装置和物联网网关相结合,并且采用新颖的烟雾探测器和微波感应芯片组成入侵防护和火灾防护系统,微波防盗系统具有灵敏度高、防破解、监控无死角的优点,而利用烟雾探测对火灾进行监控能够避免温度检测造成的误报,因此本系统不仅能够近距离安全报警,而且能够远程传输给使用者手机,因此具有功能多样、使用方便和实用性强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防系统功能局限、使用不便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