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3449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场车位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停车场的日常使用时,当驾驶员需要驾驶车辆驶离停车车位时,需要自行对周围行人以及物体进行观察,确认周围行人以及物体与车辆保持安全距离时,方可进行开车动作。

但停车场的实际日常工作情况中,驾驶员往往忽视对周围行人以及物体的观察,而行人也缺乏对周围行驶车辆的关注,需要停车场工作人员进行辅助,而停车场范围较大,工作人员难以对整个停车场进行监控,因此车辆驶离停车位时,经常会发生交通事故,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所述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包括:车辆启动检测装置、测距装置、处理主机、报警装置;

所述测距装置包括:超声波传感器;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蜂鸣器、警报灯;

所述警报灯设置在所述蜂鸣器的顶部;

所述车辆启动检测装置埋置在停车场车位的地面底部;

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蜂鸣器、所述警报灯均装嵌在所述停车场车位的边缘四周;

所述车辆启动检测装置、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蜂鸣器、所述警报灯均与所述处理主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首先借助所述车辆启动检测装置,对停车场车位中的车辆进行监测,当所述车辆启动检测装置监测到车辆开始启动时,向所述处理主机发送信息,进而所述处理主机向所述测距装置发送指令,具体是通过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对车辆附近的情况进行检测,检测周围的物体与车辆的相对位置,当相对位置较近时,相对距离在1m范围内时,所述处理主机向所述报警装置发送警报信号,所述报警装置利用所述蜂鸣器、所述警报灯同时进行工作,进行声光报警,一方面提醒周围的行人,及时进行避让,另一方面,提醒驾驶员,及时停止驶离停车场车位的动作;本实用新型能够自主对车辆的启动、车辆周围物体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并当周围物体与车辆距离较近时,进行报警操作;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节省了人工辅助的工作,自主进行监测,结构简单,具有较高实用性。

具体地,所述车辆启动检测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噪声传感器、震动传感器;

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噪声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均埋设在所述停车场车位的地面底部;

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噪声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均与所述处理主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噪声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的埋设深度范围为5cm~15cm。

具体地,所述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包括:所述车辆启动检测装置、四个所述测距装置、所述处理主机、所述四个报警装置;

四个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四个所述蜂鸣器、四个所述警报灯均分别装嵌在所述停车场车位的四个顶角处。

优选地,所述警报灯为红蓝光交替闪烁的LED灯。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蜂鸣器、所述警报灯的外部均设置有透明保护罩。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保护罩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车辆启动检测装置自主对车辆的启动进行检测、利用测距装置对车辆周围物体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并当周围物体与车辆距离较近时,利用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操作,节省了人工辅助的工作,自主进行监测,结构简单,具有较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辆启动检测装置;2、测距装置;201、超声波传感器;3、处理主机;4、报警装置;401、蜂鸣器;402、警报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包括:车辆启动检测装置1、测距装置2、处理主机3、报警装置4;测距装置2包括:超声波传感器201;报警装置4包括:蜂鸣器401、警报灯402;警报灯402设置在蜂鸣器401的顶部;车辆启动检测装置1埋置在停车场车位的地面底部;超声波传感器201、蜂鸣器401、警报灯402均装嵌在停车场车位的边缘四周;车辆启动检测装置1、超声波传感器201、蜂鸣器401、警报灯402均与处理主机3连接。

本实用新型首先借助车辆启动检测装置1,对停车场车位中的车辆进行监测,当车辆启动检测装置1监测到车辆开始启动时,向处理主机3发送信息,进而处理主机3向测距装置2发送指令,具体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201对车辆附近的情况进行检测,检测周围的物体与车辆的相对位置,当相对位置较近时,相对距离在1m范围内时,处理主机3向报警装置4发送警报信号,报警装置4利用蜂鸣器401、警报灯402同时进行工作,进行声光报警,一方面提醒周围的行人,及时进行避让,另一方面,提醒驾驶员,及时停止驶离停车场车位的动作;本实用新型能够自主对车辆的启动、车辆周围物体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并当周围物体与车辆距离较近时,进行报警操作,节省了人工辅助的工作,自主进行监测,结构简单,具有较高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车辆启动检测装置1包括: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均埋设在停车场车位的地面底部;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均与处理主机3连接;

车辆启动时,红外传感器101能够检测到发动机的热量,噪声传感器102能够检测到发动机启动时的声响,震动传感器103能够检测到发动机启动时的震动,结合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的检测情况,当处理主机3根据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传来的检测数据进行判断,均显示发动机已经启动时,处理主机3则能够确认发动机已经启动,避免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其中一个部件的检测出现偏差而对整体检测效果造成影响;而将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均埋设在停车场车位的地面底部,能够使得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均与车辆的发动机保持较近的距离,以便获得较准确的检测数据,降低最终检测结果的出错率,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准确度。

具体地,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均埋设在停车场车位中心区域的地面底部,以便进一步与车辆的发动机保持较近距离。

本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的埋设深度范围为5cm~15cm;

在保证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能够利用停车场自身的路面对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进行保护,提高红外传感器101、噪声传感器102、震动传感器103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警报灯402为红蓝光交替闪烁的LED灯;红蓝光均为警示度较高的颜色,而将红蓝光采用一定的频率进行交替闪烁,能够进一步加强警报效果。

本实施例中,超声波传感器201、蜂鸣器401、警报灯402的外部均设置有透明保护罩;在超声波传感器201、蜂鸣器401、警报灯402进行使用时,透明保护罩能够进行保护,避免外部物体造成碰撞损伤。

本实施例中,透明保护罩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透明保护罩在进行保护的同时,不会阻碍蜂鸣器401在警报工作时,警报声的传播。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停车场车位预警装置包括:车辆启动检测装置1、四个测距装置2、处理主机3、四个报警装置4;四个超声波传感器201、四个蜂鸣器401、四个警报灯402均分别装嵌在停车场车位的四个顶角处;

通过四个超声波传感器201在停车场车位的四个顶角进行距离检测,而四个蜂鸣器401、四个警报灯402则在停车场车位的四个顶角进行预警,一方面不会对预警工作造成影响,超声波传感器201依旧能够对周围物体进行监测,而蜂鸣器401、警报灯402的警报工作也不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设置在顶角,能够降低周围事物对超声波传感器201、蜂鸣器401、警报灯402造成碰撞损伤的可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